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社区居民对临终关怀认知及志愿服务意向的调查
1
作者 高静 谢红芳 +2 位作者 王变娣 薛丽 张玲 《卫生职业教育》 2023年第6期115-117,共3页
对兰州市200名社区居民进行临终关怀问卷调查,了解社区居民对临终关怀的基本认知情况和对临终关怀志愿服务的意向态度。结果显示,兰州社区居民对临终关怀知晓率总体较好,态度积极,普遍认识其重要性及意义,愿意接受临终关怀服务,对于临... 对兰州市200名社区居民进行临终关怀问卷调查,了解社区居民对临终关怀的基本认知情况和对临终关怀志愿服务的意向态度。结果显示,兰州社区居民对临终关怀知晓率总体较好,态度积极,普遍认识其重要性及意义,愿意接受临终关怀服务,对于临终关怀志愿服务意向较高,但对临终关怀的服务内容、机构与服务对象存在一定的认知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终关怀认知 志愿服务意向 社区居民
下载PDF
框架效应和自我效能感:大学生志愿服务行为意向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胡俊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4期21-25,共5页
本研究以社会心理学的合理行动理论为背景,探究框架效应和自我效能感对大学生志愿行为意向的影响程度。研究发现:具有低自我效能感感知的个体在"获得框架"条件下的志愿行为意向要比"损失框架"条件下的志愿行为意向... 本研究以社会心理学的合理行动理论为背景,探究框架效应和自我效能感对大学生志愿行为意向的影响程度。研究发现:具有低自我效能感感知的个体在"获得框架"条件下的志愿行为意向要比"损失框架"条件下的志愿行为意向更为显著;具有高自我效能感感知的个体在"损失框架"条件下的志愿行为意向要比"获得框架"条件下的更为强烈;无论自我效能感感知度高低,女大学生被试的志愿行为意向都要高于男大学生被试。为增强志愿服务对大学生的吸引力,高校志愿者组织机构应充分认识到大学生认知加工、自我效能感等主观因素会受志愿者招募信息呈现的影响,因此需科学合理运用相关沟通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框架效应 自我效能感 志愿者行为意向
下载PDF
奥运城市志愿者“后奥运”时代志愿服务意向调查研究——以北京市东城区奥运城市志愿者为例 被引量:6
3
作者 李晨 《青年探索》 2009年第1期48-52,共5页
志愿者服务工作在中国正处于蓬勃发展阶段,以北京奥运会的举办为契机,我国志愿服务活动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奥运会的吸引力毋庸置疑,然而,奥运会结束之后,志愿者的服务意愿如何、激励机制如何建设等问题亟待研究。本调研的着眼点在于... 志愿者服务工作在中国正处于蓬勃发展阶段,以北京奥运会的举办为契机,我国志愿服务活动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奥运会的吸引力毋庸置疑,然而,奥运会结束之后,志愿者的服务意愿如何、激励机制如何建设等问题亟待研究。本调研的着眼点在于奥运城市志愿者这个群体坐标和"后奥运"时代这个时间坐标。调研采用文献综述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着力研究奥运盛会之后,城市志愿者的服务热情、服务意向、影响城市志愿者继续参与日常志愿服务的因素等问题。调研具有一定的原创性,对"后奥运"时代志愿服务工作的组织实施、激励机制建设等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奥运”时代 城市志愿 志愿服务意向 激励机制
下载PDF
第三次分配的社会机制:基本构成与作用机理 被引量:1
4
作者 江亚洲 周俊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8-126,I0004,共10页
作为一项基础性制度安排,第三次分配主要通过发挥社会机制的作用来弥补第一次和第二次分配的不足。既有研究均认同第三次分配是社会机制调节的资源配置活动,但对社会机制的具体内容缺乏探讨。对上海市的调查资料进行扎根理论分析发现,... 作为一项基础性制度安排,第三次分配主要通过发挥社会机制的作用来弥补第一次和第二次分配的不足。既有研究均认同第三次分配是社会机制调节的资源配置活动,但对社会机制的具体内容缺乏探讨。对上海市的调查资料进行扎根理论分析发现,第三次分配的社会机制由志愿意向、公共利益和社群构成,其中志愿意向是第三次分配的供给侧,公共利益是需求侧,社群发挥调节社会资源的作用,是社会机制的核心。在与市场机制、行政机制相并列的意义上建立第三次分配社会机制的理论模型,对于理解第三次分配的作用机理并基于此充分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三次分配 社会机制 社群 志愿意向 公共利益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