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明清时期淮河流域测水志桩设置与治淮考量
1
作者 张新毅 范小露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34-38,共5页
明清时期,缘于政治中心的转移和京杭大运河的联结,黄河南泛袭夺淮河河道致使淮河流域洪灾频发。京杭大运河作为连接北方政治中心与南方经济中心的纽带,明清政府治理淮河以保护漕运为先决条件,在下游洪泽湖区高筑拦水坝,造就了淮河上游... 明清时期,缘于政治中心的转移和京杭大运河的联结,黄河南泛袭夺淮河河道致使淮河流域洪灾频发。京杭大运河作为连接北方政治中心与南方经济中心的纽带,明清政府治理淮河以保护漕运为先决条件,在下游洪泽湖区高筑拦水坝,造就了淮河上游下游地势高、中游地势低的河流状况。明清时期淮河流域设置了大量的水位测量志桩,分布于淮河干流、洪泽湖、里运河及黄河古道等处。淮河流域志桩设置的基本顺序为梁济运河、黄河古道、洪泽湖、淮河中上游,其基本考量是运河优先,同时权衡黄泛风险,治淮服务于“攻沙”“刷黄”与“济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河治理 志桩 明清时期
下载PDF
长江万城堤荆州杨林矶志桩水尺 被引量:3
2
作者 汪耀奉 《中国科技史料》 CSCD 1996年第3期93-96,共4页
长江流域设置水尺的历史悠久。此文介绍荆江大堤荆州杨林矶志桩水尺的缘起、设置以及水文记录。
关键词 志桩水尺 荆江 清代 水尺 水文观测 杨林矶
下载PDF
清代黄淮运志桩联动体系的时空过程及其驱动力分析
3
作者 王大学 《清史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99-111,共13页
清代的黄淮运志桩联动体系是为了保证漕运顺利,志桩遍布豫皖苏鲁四省。明代首先在黄河中游设立志桩,清代为治理清口而先在下游徐州、清口设桩,然后依次在淮河中上游、黄河中游、淮河下游设立,最后特别重视运河的水志系统。志桩设立的时... 清代的黄淮运志桩联动体系是为了保证漕运顺利,志桩遍布豫皖苏鲁四省。明代首先在黄河中游设立志桩,清代为治理清口而先在下游徐州、清口设桩,然后依次在淮河中上游、黄河中游、淮河下游设立,最后特别重视运河的水志系统。志桩设立的时空过程与人们对特定环境与社会条件下的实践及认识深化、政策选择、黄淮运和洪泽湖环境变化密切相关。黄淮志桩向下游报送水情,运河志桩指示河湖水位作为蓄泄水量参考。黄河上的志桩还有中途分水、利用泥沙淤灌沃土的作用。黄淮运志桩体系的设立及其实践,是古代世界大范围、长时段内水资源综合管理的典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志桩 联动体系 时空过程 驱动力
原文传递
清代志桩及黄河“水报”制度运作初探——以陕州万锦滩为例 被引量:11
4
作者 庄宏忠 潘威 《清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87-99,共13页
清代以来,黄河河患频仍,政府出于保护漕粮运道和维护政治秩序的考虑,以合法继承者的姿态积极应对洪水风险造成的影响,希求掌控辖境内水文环境信息,以便实现有效的管理。清政府在沿黄河等堤岸滩坝工程之上普遍设立了志桩,用来观测洪水水... 清代以来,黄河河患频仍,政府出于保护漕粮运道和维护政治秩序的考虑,以合法继承者的姿态积极应对洪水风险造成的影响,希求掌控辖境内水文环境信息,以便实现有效的管理。清政府在沿黄河等堤岸滩坝工程之上普遍设立了志桩,用来观测洪水水位涨落尺寸等水势情况。上游部分志桩所测水情信息通过国家驿传体系传递至下游,并最终以奏报的形式递至中央。本文考察了清代志桩的设立情况,并通过万锦滩志桩的设立过程、制度规定,以及相关河印官员在"水报"中的配置和作用,对清代志桩"水报"制度的运作过程进行初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政府 志桩 “水报” 万锦滩
原文传递
清代运河水柜微山湖水位控制与管理运作——基于湖口闸志桩收水尺寸数据的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高元杰 《中国农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51-63,共13页
微山湖的形成和演化深受黄运二河影响,它在明末清初地位急速提升,这是“避黄行运”政策下运道继替的结果。乾隆时期在湖口闸设置志桩,指导微山湖的蓄泄管理,湖口闸成为鲁南、苏北运河管理控制的核心。嘉庆时因严重缺水危机,清政府建立... 微山湖的形成和演化深受黄运二河影响,它在明末清初地位急速提升,这是“避黄行运”政策下运道继替的结果。乾隆时期在湖口闸设置志桩,指导微山湖的蓄泄管理,湖口闸成为鲁南、苏北运河管理控制的核心。嘉庆时因严重缺水危机,清政府建立收水尺寸逐月上报制度,留下了非常丰富的水位数据。通过对这些数据的整理和分析,可以获知不同时期微山湖的盈缩情况及其变化缘由,还可将其转为海拔数据,以获取历史时期的面积、容积变化规律,为分析湖区生态环境、农业生产、社会风俗的演变提供坚实的数据资料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微山湖 湖口闸 志桩 收水尺寸
原文传递
清代淮河水报制度建立及运作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庄宏忠 潘威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04-114,共11页
清政府淮河的管理,主要关注与黄、运关系密切的下游河段。随着集权统治的巩固和国势的提升,对于淮河上游水文环境信息的掌控也进入了清政府管理视野之中。乾隆二十二年清政府利用地方官员和社会民间的力量,在河南、安徽境内淮河上游沿... 清政府淮河的管理,主要关注与黄、运关系密切的下游河段。随着集权统治的巩固和国势的提升,对于淮河上游水文环境信息的掌控也进入了清政府管理视野之中。乾隆二十二年清政府利用地方官员和社会民间的力量,在河南、安徽境内淮河上游沿线设置了多个志桩,观测其涨水尺寸,并将这些信息利用马递的方式,快捷地传递至下游治河官员处,一定程度上成为下游河工防洪调控的重要参考,从而建立起了淮河水报制度。淮河水报制度的建立和运作发展,是清政府要求掌控疆域内环境变化的结果,政府通过调动辖境内河官、地方官乃至基层人员等不同的人力资源,并相应地调整和完善其自身行政事务能力,从而使其环境管理的职能得到有效的发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政府 淮河管理 志桩 水报制度
下载PDF
黄河中游河三区间历史暴雨特性研究
7
作者 高治定 刘占松 王宝玉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32-33,36,共3页
运用明、清时期历史文献、水尺志桩和实测雨、洪等资料 ,结合现代水文学、天气学原理与经验 ,分析指出近 5 0 0年来黄河中游河口镇至三门峡区间产洪的降雨仍主要有区域性较短历时暴雨与持续连阴雨 ,暴雨地区分布特性、季节变化特性与现... 运用明、清时期历史文献、水尺志桩和实测雨、洪等资料 ,结合现代水文学、天气学原理与经验 ,分析指出近 5 0 0年来黄河中游河口镇至三门峡区间产洪的降雨仍主要有区域性较短历时暴雨与持续连阴雨 ,暴雨地区分布特性、季节变化特性与现近基本一致 ,但较异常大的暴雨洪水过程比现今发生季节可能推迟一旬。另外 ,河三区间区域性暴雨也存在年际与多年周期变化。近 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中游 河三区间 历史暴雨 水尺志桩
下载PDF
1814—1902年山东南运河沿线湖泊水位量测考察
8
作者 毕鲁瑶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6期132-139,共8页
清政府出于维护漕粮运道的需要,在山东南运河沿线北四湖、南四湖设置志桩,观测水位涨落,调蓄运河—湖泊水量。嘉庆十九年(1814年)山东南运河沿线运河—湖泊水位呈报制度化。本文基于对1814—1902年北四湖、南四湖水位记录数据的分析,考... 清政府出于维护漕粮运道的需要,在山东南运河沿线北四湖、南四湖设置志桩,观测水位涨落,调蓄运河—湖泊水量。嘉庆十九年(1814年)山东南运河沿线运河—湖泊水位呈报制度化。本文基于对1814—1902年北四湖、南四湖水位记录数据的分析,考察湖泊水位量测在运河工程体系中所发挥的作用。山东南运河沿线北四湖、南四湖水位量测制度的建立及运作,是清政府运河工程治理精细化、体系化的重要实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四湖 北四湖 运河 水位数据 志桩
下载PDF
1766~1911年黄河中游汛期建立时间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潘威 刘楠 庄宏忠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1-45,共5页
利用清代奏报中保留的汛期涨水尺寸记录,近现代以来黄河中游水文站存在的水位信息器测数据,基于1766~1911年黄河中游万锦滩(位于今河南省三门峡市)水位志桩所载涨水时间,在"侯"尺度下建立了研究时段内三门峡断面的汛期开始... 利用清代奏报中保留的汛期涨水尺寸记录,近现代以来黄河中游水文站存在的水位信息器测数据,基于1766~1911年黄河中游万锦滩(位于今河南省三门峡市)水位志桩所载涨水时间,在"侯"尺度下建立了研究时段内三门峡断面的汛期开始时间。结果表明:1766~1911年,1840年代前中游汛期开始时间在平均水平;1840~1860年代汛期建立时间偏晚;1860~1890年代再次开始提前。在研究时段内黄河中游汛期开始时间平均为7月上旬,与同时期长江中下游梅雨结束时间有很好的对应关系,但年际差异较大,夏季风雨带推移成为导致中游汛期开始时间产生波动的主要驱动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位志桩 黄河中游 汛期 夏季风雨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