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孟子忧世论 被引量:1
1
作者 胡发贵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5期27-31,共5页
孟子忧世论胡发贵孟子生当战国。这是一个风云际会、沧桑巨变的时代。剧烈的社会变革,使“周礼”与固有的社会秩序遭到猛烈的冲击而日趋崩溃瓦解,社会陷入严重的失范状态;逐鹿中原的连年征战,更使中原大地蒙上了一层血与火、暴力与... 孟子忧世论胡发贵孟子生当战国。这是一个风云际会、沧桑巨变的时代。剧烈的社会变革,使“周礼”与固有的社会秩序遭到猛烈的冲击而日趋崩溃瓦解,社会陷入严重的失范状态;逐鹿中原的连年征战,更使中原大地蒙上了一层血与火、暴力与死亡的恐怖阴影。社会将向何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子 忧世论 战争危机 文化危机 人性危机
下载PDF
范仲淹及其同时代士人的忧世思想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孔曼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14年第5期74-77,共4页
在北宋士大夫中,范仲淹有着深邃的忧国忧民思想情怀。与他同时代的士大夫群体,诸如胡瑗、欧阳修、韩琦、李觏等人,同样也有着忧世理念。心忧天下是这一时期士大夫的主流思想,这与儒家道德的熏陶及当时的社会结构、政治环境密切相关。
关键词 范仲淹 士人 思想
下载PDF
审美:“忧生”抑或“忧世”——兼论生命美学的失误(二) 被引量:2
3
作者 黄怀璞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3-16,共4页
老庄、孔孟哲学思想中都包含着“忧生”与“忧世”、“入世”与“出世”的生命观,这是一种更高层次上的人生忧虑。生命美学论以西方思想作为理论支点,在曲解“忧生”、“忧世”关系,否认现代中国美学成就的过程中陷入自设的“二元”对立... 老庄、孔孟哲学思想中都包含着“忧生”与“忧世”、“入世”与“出世”的生命观,这是一种更高层次上的人生忧虑。生命美学论以西方思想作为理论支点,在曲解“忧生”、“忧世”关系,否认现代中国美学成就的过程中陷入自设的“二元”对立,表现出“唯我独尊”的美学错觉;生命美学要为中国美学补神性,但内在地显示了夸大美学功能的倾向,其目的是为生命美学造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美学精神 生命观 审美活动
下载PDF
论宋代词人的忧世情怀 被引量:1
4
作者 张玉璞 《聊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5期19-21,8,共4页
宋代文人士大夫大都以名节自砺 ,以道义相期 ,以开济自任 ,有强烈的经世思想、社会责任心和历史使命感 ,正因如此 ,面对积贫积弱的国势 ,他们的忧世意识也特别强烈。即使在一向被视作花间尊前聊佐清欢的工具的“小词”中 ,也充满了文人... 宋代文人士大夫大都以名节自砺 ,以道义相期 ,以开济自任 ,有强烈的经世思想、社会责任心和历史使命感 ,正因如此 ,面对积贫积弱的国势 ,他们的忧世意识也特别强烈。即使在一向被视作花间尊前聊佐清欢的工具的“小词”中 ,也充满了文人士大夫浓郁的忧世情怀。具体而言 ,北宋词中“多北风雨雪之感” ,而南宋词中 ,“多黍离麦秀之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 词人 情怀
下载PDF
“忧生”“忧世”,“祛魅”“返魅”——王国维的诗情与诗学管窥
5
作者 孟泽 《中国韵文学刊》 2005年第4期27-35,共9页
作为诗情的“忧生”,在王国维的创作与命意中虽然有新的内涵,但它与同样作为诗情的“忧世”是共生互动的,并不能以此作为区别王国维诗情和诗学的现代性质与古典品格的标志。与此相一致的是,王国维的学术历程同时显示出“祛魅”“返魅”... 作为诗情的“忧生”,在王国维的创作与命意中虽然有新的内涵,但它与同样作为诗情的“忧世”是共生互动的,并不能以此作为区别王国维诗情和诗学的现代性质与古典品格的标志。与此相一致的是,王国维的学术历程同时显示出“祛魅”“返魅”的双重性,他的创作以及诗学取径,也必须从这种双重性中,才可以得到完全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国维 祛魅返魅 诗情 诗学
下载PDF
不戚年往与忧世不治——论曹操两大精神内涵及其协调方式
6
作者 赵立春 《许昌学院学报》 CAS 2010年第6期53-54,共2页
有限的生命与人生理想的实现之间的矛盾,是汉末时人经常思考的问题。作为政治家兼文人的曹操,提出了"不戚年往,忧世不治",事实上,曹操经常感受到时间的紧迫性与理想实现的艰难性之间的冲突,为此,他常以自强不息、游仙、养生... 有限的生命与人生理想的实现之间的矛盾,是汉末时人经常思考的问题。作为政治家兼文人的曹操,提出了"不戚年往,忧世不治",事实上,曹操经常感受到时间的紧迫性与理想实现的艰难性之间的冲突,为此,他常以自强不息、游仙、养生等方式来加以协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曹操 不戚年往 不治 协调
下载PDF
世界视野与忧世情怀——黄遵宪诗歌创作的现代阐释
7
作者 周晓平 《嘉应学院学报》 2014年第9期11-16,共6页
晚清是一个新旧交替、中西合流的剧烈动荡而变革时期。在中国由近代走向现代、走向世界的历史进程中,黄遵宪扮演了一个不可替代的历史角色。在此,以黄遵宪世界视野的诗歌创作思想与时代思潮之互动为纬,以黄遵宪忧世情怀的现实变革诉求... 晚清是一个新旧交替、中西合流的剧烈动荡而变革时期。在中国由近代走向现代、走向世界的历史进程中,黄遵宪扮演了一个不可替代的历史角色。在此,以黄遵宪世界视野的诗歌创作思想与时代思潮之互动为纬,以黄遵宪忧世情怀的现实变革诉求及其不断发展创新为经,深入考察黄遵宪文学思想的发展变化与深刻影响。从纵横交错的宏观层面、从现代的角度阐释黄遵宪诗歌的艺术与思想的深厚蕴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界视野 情怀 黄遵宪 诗歌
下载PDF
从《古诗十九首》看东汉士人的忧生忧世情结
8
作者 张铁慧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11期39-41,共3页
被后世冠以"风余"、"诗母"之称的《古诗十九首》,堪称"风骚"之后中国诗歌史上又一座诗歌艺术的丰碑。内容多写离别感伤、游子思乡、人生苦短、失意沉沦,其语言率真,情感温婉。这些充满感伤和愤慨的悲咏,... 被后世冠以"风余"、"诗母"之称的《古诗十九首》,堪称"风骚"之后中国诗歌史上又一座诗歌艺术的丰碑。内容多写离别感伤、游子思乡、人生苦短、失意沉沦,其语言率真,情感温婉。这些充满感伤和愤慨的悲咏,又恰恰体现着那个时代失意士人难以割舍的忧生忧世情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我觉醒 个体生命
下载PDF
瘦马·病橘·枯棕——略论杜诗表现“伤时忧世”主题的一组个人意象 被引量:1
9
作者 赵晓兰 《杜甫研究学刊》 2002年第1期51-56,共6页
关键词 意象 伤时 杜诗 杜甫 诗人 寄托 抒情主人公 贬谪 主题
下载PDF
论王国维“忧生忧世”思想及其在“人间词”中的体现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春翔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第5期41-46,共6页
“忧生忧世”思想是一条连接王国维哲学、文学批评、文学创作的重要线索。“忧生忧世”思想产生于个人欲望与现实世界相限制的矛盾。为了解决这一矛盾,进入无痛苦的解脱之域,王国维求助于叔本华的唯意志论哲学,最后却对解脱本身产生了... “忧生忧世”思想是一条连接王国维哲学、文学批评、文学创作的重要线索。“忧生忧世”思想产生于个人欲望与现实世界相限制的矛盾。为了解决这一矛盾,进入无痛苦的解脱之域,王国维求助于叔本华的唯意志论哲学,最后却对解脱本身产生了怀疑。王国维的自我意识因能够认识世界本质与渴望解脱而膨胀,却也因自身无法挣脱欲望世界的束缚而被自我否定。虽然“忧生忧世”思想给王国维带来了痛苦,但也让他的“人间词”在词史上获得了一席重要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国维 “人间词” 叔本华
下载PDF
“忧世”与“忧生”——中国古代忧患诗歌史论纲 被引量:4
11
作者 孙维城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8年第4期89-95,共7页
古代抒情诗以愤忧怨伤情感为主,这一情感可以进一步分解为忧世与忧生。忧世是儒家入世的情感,表现为忧君、忧国、忧民三位一体的内容。忧生是道家对生命本体的忧患,表现为生死之忧、生活之忧与生存之忧三大主题。忧世与忧生情感的交融... 古代抒情诗以愤忧怨伤情感为主,这一情感可以进一步分解为忧世与忧生。忧世是儒家入世的情感,表现为忧君、忧国、忧民三位一体的内容。忧生是道家对生命本体的忧患,表现为生死之忧、生活之忧与生存之忧三大主题。忧世与忧生情感的交融互摄产生两类忧患诗歌,形成抒情诗歌史上两种文学时代。忧世时代诗人们发抒着忧国忧民的怀抱,文学主张是言志、务实,这一时代占据着抒情诗的大部分时空。忧生时代专注于发抒自我情感,文学主张是缘情、表现。两个时代互相交替,以忧世时代为主,忧生时代为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类患诗歌 两种文学时代
下载PDF
从“忧生”到“忧世”之路 《世纪初的苦魂》读后
12
作者 雷启立 《现代中文学刊》 1996年第2期20-20,共1页
一九二七年六月,王国维自沉于颐和园昆明湖。在此之前,他已在哲学、美学、伦理学、小学、史学等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为清华国学研究院四大导师之一,却又留下"五十之年,只欠一死,经此世变,义无再犀"的遗言,决然而去。
关键词 王国维 纪初 清华国学研究院 中国学 伦理学 颐和园 昆明湖 中国美学史
下载PDF
孤舟老泪 忧世伤时——读杜甫《秋兴》八首之第一首
13
作者 蒋述卓 《北方音乐》 2008年第10期51-51,共1页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诗一起首就将秋天色彩凋零。
关键词 杜甫 伤时 波浪 巫山 孤独 色彩 接地 夔州 凋零
下载PDF
忧世意识与忧生意识初探——以李煜《虞美人》和赵佶《燕山亭》为中心
14
作者 何飞龙 兰雪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18年第10期100-102,共3页
李煜与赵佶是中国历史上身世经历颇为相似的亡国君主,相似的经历造就了相似的艺术作品风格。基于中国古代"忧世"意识与"忧生"意识两个基调,对二人词作对比分析,二人的词作虽然都表现了亡国之痛与故国之思,但在其词... 李煜与赵佶是中国历史上身世经历颇为相似的亡国君主,相似的经历造就了相似的艺术作品风格。基于中国古代"忧世"意识与"忧生"意识两个基调,对二人词作对比分析,二人的词作虽然都表现了亡国之痛与故国之思,但在其词作背后体现的忧患意识却不尽相同。李煜词超越了个人的局限,直面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赵佶词则更多是停留于私有化个人化的亡国之君的情感宣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识 生意识 李煜 赵佶 《虞美人》 《燕山亭》
下载PDF
论阮籍的“忧世”与“忧生”——析《咏怀诗》八十二首
15
作者 许征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8年第3期34-37,共4页
阮籍是魏晋士人中的杰出代表,历史上有关他生平的资料并不多,主要就是《晋书·阮籍传》、《世说新语·任诞篇》。而他所留给后世的82首《咏怀诗》为我们探讨其内心世界提供了更为直接的材料,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长期处于悲... 阮籍是魏晋士人中的杰出代表,历史上有关他生平的资料并不多,主要就是《晋书·阮籍传》、《世说新语·任诞篇》。而他所留给后世的82首《咏怀诗》为我们探讨其内心世界提供了更为直接的材料,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长期处于悲伤忧愁的心理状态。本文主要从“忧世”与“忧生”两个方面探讨一下阮藉的个性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咏怀诗》 阮籍 司马氏 说新语 《咏怀》诗 礼法之士 个性特征 《离骚》
下载PDF
论唐代咏史诗的忧患意识 被引量:1
16
作者 冯傲雪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2期67-71,共5页
文章认为深沉的忧患是唐代咏史诗一以贯之的精神内核,它包含了双重意蕴:一个指向外部世界,表现为“忧世之思”,一个指向内在生命,表现为“忧生之嗟”。“忧世之思”的生成是以时代使命感的自觉为前提的,集中表现在以忧君为主的忧君、忧... 文章认为深沉的忧患是唐代咏史诗一以贯之的精神内核,它包含了双重意蕴:一个指向外部世界,表现为“忧世之思”,一个指向内在生命,表现为“忧生之嗟”。“忧世之思”的生成是以时代使命感的自觉为前提的,集中表现在以忧君为主的忧君、忧国、忧民的三位一体。“忧生之嗟”在初、盛唐表现出来的多是忧世者的忧生,在中、晚唐咏史诗中则多为对自我人生价值、人类终极意义的忧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患意识
下载PDF
腹中贮书一万卷 不肯低头在草莽——略说唐代诗人的济世情怀
17
作者 屈小强 《文史杂志》 2002年第6期20-25,共6页
自古诗人多忧愁(所谓"愤怒出诗人"也是这个意思),忧愁所系,不外是世事(时务)和人生两大内容.就忧世而言,唐代诗人特别是初盛唐诗人的爱国热情一直是蓬勃高涨,气薄云天的;就忧生而言,初盛唐诗人都是理想主义者,他们将个体生命... 自古诗人多忧愁(所谓"愤怒出诗人"也是这个意思),忧愁所系,不外是世事(时务)和人生两大内容.就忧世而言,唐代诗人特别是初盛唐诗人的爱国热情一直是蓬勃高涨,气薄云天的;就忧生而言,初盛唐诗人都是理想主义者,他们将个体生命与国家命运系在一起,并无纯粹的忧生之叹、忧人之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盛唐 唐代诗人 唐诗 情怀 个体生命 意思 爱国热情 理想主义者
下载PDF
论唐代咏史诗的忧患意识
18
作者 冯傲雪 《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5期85-88,共4页
深沉的忧患意识是唐代咏史诗一以贯之的精神内核,它包含了双重意蕴:向外表现为"忧世之思",向内表现为"忧生之嗟"。"忧世之思"集中表现在以忧君为主的忧君、忧国、忧民的三位一体;"忧生之嗟"在... 深沉的忧患意识是唐代咏史诗一以贯之的精神内核,它包含了双重意蕴:向外表现为"忧世之思",向内表现为"忧生之嗟"。"忧世之思"集中表现在以忧君为主的忧君、忧国、忧民的三位一体;"忧生之嗟"在初、盛唐表现出来的多是忧世者的忧生,在中、晚唐咏史诗中则多为对自我人生价值、人类终极意义的忧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 咏史诗 患意识
下载PDF
《人间词话》第十七则“阅世”说之辨析
19
作者 王伟杰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6年第12期5-6,共2页
王国维《人间词话》第十七则主要区分了主观诗人和客观诗人在创作技巧方面,以及对于"阅世程度""观察侧重点"的不同之处。以诗人都必须有丰富的人生阅历的观点来解读《人间词话》第十七则,是过分苛求了语句的字面意... 王国维《人间词话》第十七则主要区分了主观诗人和客观诗人在创作技巧方面,以及对于"阅世程度""观察侧重点"的不同之处。以诗人都必须有丰富的人生阅历的观点来解读《人间词话》第十七则,是过分苛求了语句的字面意思,断章取义。本文以马蒂斯"用儿童的眼光看生活"的观点,"以意逆志"地推求王国维《人间词话》第十七则的本意和他的基本文学主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间词话》 马蒂斯
下载PDF
方鸿渐“全无用处”吗?——《围城》探秘之十
20
作者 管冠生 《太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5期84-91,共8页
方鸿渐是个“不可救药的先天文人”,俗物伴随并纠缠了其一生,《围城》便可视为是他这个无用文人在现代物质实用社会的受苦受难记。钱锺书“忧世伤生”的一个重要指向便是俗物得势的时代精神状况。
关键词 方鸿渐 《围城》 无用文人 伤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