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苏轼的“平生功业”与“忧困书写”--兼论苏轼“和陶”之缘起及其晚年心境
被引量:
1
1
作者
刘强
Liu Huawen
《孔学堂》
CSSCI
2021年第3期71-79,I0087-I0095,共18页
本文通过对苏轼《自题金山画像》、“经学三书”、“和陶诗”之缘起及其晚年心境的深入探析,认为苏轼在贬谪之地开始并最终完成的经学及文学创作,本质上是一种致敬圣贤、砥砺人格、征服厄运、超越体制的“忧困书写”,其最终的指向是“...
本文通过对苏轼《自题金山画像》、“经学三书”、“和陶诗”之缘起及其晚年心境的深入探析,认为苏轼在贬谪之地开始并最终完成的经学及文学创作,本质上是一种致敬圣贤、砥砺人格、征服厄运、超越体制的“忧困书写”,其最终的指向是“文格”与“人格”上的自我救赎和最终完成。苏轼一生最大的人格偶像,一是孔子,一是陶渊明。“经学三书”的撰写是为了向“圣人”孔子致敬,而历时近十年才完成的“和陶诗”一百数十首,则是向“贤人”陶渊明看齐。故苏轼所谓“平生功业”,绝非仕途功名之功业,而是人格生命之功业。这种对“世俗功业”和“体制荣宠”的排拒和否定,与其生平一以贯之的圣贤志向密不可分,尤其在他晚年的颠沛困顿中,苏轼更为自觉地表现出对“势统”的疏离与对“道统”的皈依,也即从“外王”走向“内圣”。苏轼临终前的种种表现,足可见其一生虽出入佛、老二氏,但其思想之源头和人格之根柢,依旧与儒家圣贤之道未曾须臾分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轼
忧困书写
平生功业
和陶诗
晚年心境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苏轼的“平生功业”与“忧困书写”--兼论苏轼“和陶”之缘起及其晚年心境
被引量:
1
1
作者
刘强
Liu Huawen
机构
同济大学人文学院
the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at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出处
《孔学堂》
CSSCI
2021年第3期71-79,I0087-I0095,共18页
基金
同济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儒家诗学的文献整理与整体研究”(项目批准号:03002150011)阶段性成果。
文摘
本文通过对苏轼《自题金山画像》、“经学三书”、“和陶诗”之缘起及其晚年心境的深入探析,认为苏轼在贬谪之地开始并最终完成的经学及文学创作,本质上是一种致敬圣贤、砥砺人格、征服厄运、超越体制的“忧困书写”,其最终的指向是“文格”与“人格”上的自我救赎和最终完成。苏轼一生最大的人格偶像,一是孔子,一是陶渊明。“经学三书”的撰写是为了向“圣人”孔子致敬,而历时近十年才完成的“和陶诗”一百数十首,则是向“贤人”陶渊明看齐。故苏轼所谓“平生功业”,绝非仕途功名之功业,而是人格生命之功业。这种对“世俗功业”和“体制荣宠”的排拒和否定,与其生平一以贯之的圣贤志向密不可分,尤其在他晚年的颠沛困顿中,苏轼更为自觉地表现出对“势统”的疏离与对“道统”的皈依,也即从“外王”走向“内圣”。苏轼临终前的种种表现,足可见其一生虽出入佛、老二氏,但其思想之源头和人格之根柢,依旧与儒家圣贤之道未曾须臾分离。
关键词
苏轼
忧困书写
平生功业
和陶诗
晚年心境
Keywords
Su Shi
writing in adversity
life-time merits
poems in resonance with Tao Yuanming
late-year state of mind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苏轼的“平生功业”与“忧困书写”--兼论苏轼“和陶”之缘起及其晚年心境
刘强
Liu Huawen
《孔学堂》
CSSCI
2021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