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忧患精神与生命悲情——细品赵德发小说的美学风味 被引量:1
1
作者 李波 郭玉华 《临沂师范学院学报》 2004年第2期84-87,共4页
作为以正视自我、观审人生为基本品格的作家,赵德发能够在深入把握农民灵魂的基础上,以劲健的笔力来表现自己对他们的悲悯情怀。他重视对人欲望的提炼和思索,并由此提升到一种哲学的关怀。他关注女性的境遇,并以此为切入点讨论在新的观... 作为以正视自我、观审人生为基本品格的作家,赵德发能够在深入把握农民灵魂的基础上,以劲健的笔力来表现自己对他们的悲悯情怀。他重视对人欲望的提炼和思索,并由此提升到一种哲学的关怀。他关注女性的境遇,并以此为切入点讨论在新的观念体系下旧思维对人的惯性约束。另外,赵德发小说的美学风味还突出表现在语言的使用和习俗的描绘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赵德发 忧患精神 生命悲情 欲望 符号学 乡土语言
下载PDF
天地境界与忧患精神──论张炜小说近作的主题演进
2
作者 耿传明 《临沂师专学报》 1995年第4期87-92,共6页
天地境界与忧患精神──论张炜小说近作的主题演进耿传明(烟台师范学院中文系)张炜80年代中期以前的小说有一个中心主题,即现实社会政治道德批判主题。这个时期,他的小说带有很强烈的社会参与意识,试图通过社会政治道德批判来干... 天地境界与忧患精神──论张炜小说近作的主题演进耿传明(烟台师范学院中文系)张炜80年代中期以前的小说有一个中心主题,即现实社会政治道德批判主题。这个时期,他的小说带有很强烈的社会参与意识,试图通过社会政治道德批判来干预现实,推动改革。即使像《古船》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炜小说 天地境界 忧患精神 《九月寓言》 农业文明 海德格尔 前期小说 生存方式 人与自然的关系 人类自我中心主义
下载PDF
挥不去的土地情怀和忧患精神——浅谈张炜作品中的胶东文化质素 被引量:2
3
作者 华宏君 孙艳霞 《天府新论》 CSSCI 2009年第B06期182-183,共2页
作为土生土长的胶东籍作家,张炜自幼饱受并自觉展现胶东的文化质素。土地情怀、忧患意识无疑是较为鲜明的两点。
关键词 张炜 作品 土地意识 忧患精神 胶东文化质素
下载PDF
经济学人的忧患精神──读杨帆新著《狙击风暴》
4
作者 金文 《浙江金融》 北大核心 1999年第7期43-45,共3页
关键词 忧患精神 经济学人 亚洲金融危机 人民币汇率 杨帆 国际金融市场 国际投机资本 强势美元 国际战略格局 国际金融资本
全文增补中
培育当代大学生的人文精神 被引量:3
5
作者 吕广利 《理论导刊》 北大核心 2001年第9期58-59,共2页
关键词 大学生 人文精神 素质教育 社会主义 爱国精神 忧患精神 自强精神 关爱精神
下载PDF
古代旅游文学的儒家精神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黄小平 《文山学院学报》 2012年第2期67-72,共6页
自然山水不仅是人类物质生活的家园,更是心灵的栖居地和精神家园。旅游文学通过自然山水的描绘负载着儒家的"君子比德"精神、进取精神、忧患精神,这些积极入世精神是中国世世代代人们灵魂的核心。儒家精神像永不熄灭的火炬,... 自然山水不仅是人类物质生活的家园,更是心灵的栖居地和精神家园。旅游文学通过自然山水的描绘负载着儒家的"君子比德"精神、进取精神、忧患精神,这些积极入世精神是中国世世代代人们灵魂的核心。儒家精神像永不熄灭的火炬,在漫漫的历史进程中,引导、鼓励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以全部的生命力量与热情,去直面人生,参与现实,不懈求索,直到心灵世界的诗意栖居。旅游文学应充分展现出儒家对个人在社会群体、民族国家中作出的价值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文学 儒家精神 忧患精神
下载PDF
论儒家对构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大贡献 被引量:4
7
作者 黄钊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2004年第4期57-61,共5页
儒家对于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作出了伟大的贡献。例如,儒家先哲所倡导的"天下为公"精神、"博爱大众"精神、"自强不息"精神、"厚德载物"精神、"革故鼎新"精神、"居安思危"... 儒家对于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作出了伟大的贡献。例如,儒家先哲所倡导的"天下为公"精神、"博爱大众"精神、"自强不息"精神、"厚德载物"精神、"革故鼎新"精神、"居安思危"精神等等,这些都成为中华优秀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是儒家对构建中华民族精神的创造性贡献。值得我们大力发掘,好好继承与弘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 中华民族精神 无私奉献精神 以义制利精神 改革变通精神 积极进取精神 宽厚包容精神 博爱大众精神 勤劳俭朴精神 民族忧患精神 人格独立精神
下载PDF
论《易经》的忧患意识及其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张世明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1年第3期20-22,共3页
《易经》充满着深厚的忧患意识,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爱国主义忧患精神的元典。本文旨在立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视野,将《易经》的忧患意识及其对中华民族的影响显现至澄明的境界。
关键词 《易经》 忧患意识 爱国主义忧患精神 中国 哲学
下载PDF
中国古典诗歌的民族精神
9
作者 李达五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6年第2期56-61,共6页
关键词 中国古典诗歌 民族精神 《诗经》 《文心雕龙》 陶渊明 《毛诗序》 忧患精神 辛弃疾 诗言志 意境
下载PDF
乐观与忧患──“五四”时期与新时期乡土小说创作主体考察(之二)
10
作者 刘昕华 《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8年第4期119-121,共3页
本文主要从乐观与忧患方向阐述“五·四”时期与新时期乡土小说家的共性特征,认为忧患精神才是‘五·四”时期与新时期乡土小说家共同的主体精神魂脉。因此描述了他们忧患精神的几种主要表现形态。
关键词 忧患 忧患精神
下载PDF
洋溢着人文精神的邹国亚圣公
11
作者 刘振平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2001年第Z1期110-111,共2页
关键词 告子上 尽心上 人文精神 梁惠王 乐道精神 至大至刚 公孙丑上 圣人之道 齐宣王 滕文公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忧患精神
下载PDF
商周精神转变中的“经”之意识
12
作者 杨儒宾 《开放时代》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2-35,共4页
1960年,徐复观在《民主评论》发表了《周初宗教中人文精神的跃动》一文,文中他提出了“忧患精神”一词,这个词语表示在殷周之际,周文王面对艰困的局势,生起忧患意识。忧患意识指向在艰困时期,周人兴起的一种道德奋发的动力。这种意识的... 1960年,徐复观在《民主评论》发表了《周初宗教中人文精神的跃动》一文,文中他提出了“忧患精神”一词,这个词语表示在殷周之际,周文王面对艰困的局势,生起忧患意识。忧患意识指向在艰困时期,周人兴起的一种道德奋发的动力。这种意识的升起有时代的背景,但也有更久远的天人关系转变的意义,也就是天命原本高挂在彼岸,此后降在人身上,由人承担起来。徐复观此一名文影响极大,带有康德“何谓启蒙”的声调,后来收入《中国人性论史·先秦篇》一书中。他的立论背后,有着“从原始宗教到人文宗教”的演进史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忧患精神 徐复观 天人关系 人文宗教 忧患意识 中国人性论史 人文精神 周文王
原文传递
忧患与安乐
13
作者 鑫荻 《人事与人才》 1995年第10期25-25,共2页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一哲理古人很早就有所共识。北宋时,欧阳修有一句“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警语,也阐述了这个道理。纵观历史长河,大多数亡国之君的亡国史,无一不与他们只图安乐享受有关。五代时,南唐的最后一个君主李煜...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一哲理古人很早就有所共识。北宋时,欧阳修有一句“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警语,也阐述了这个道理。纵观历史长河,大多数亡国之君的亡国史,无一不与他们只图安乐享受有关。五代时,南唐的最后一个君主李煜,在位15年,不修政事,屈辱苟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贪图安逸 欧阳修 亡国之君 古巴比伦王国 唐玄宗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古巴比伦人 四大文明古国 忧患精神 毛泽东
全文增补中
危机意识与美国强国之路 被引量:3
14
作者 吕庆广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3期59-63,共5页
美国文化既是乐观主义的文化,又是充满强烈忧患精神的文化。危机意识贯穿美国历史的全过程,主要表现为早期对民族国家生存的关怀、二战前社会危机治理和战后以来应对种种内忧外患的民族情结。其深层历史文化根源是清教主义的理想主义与... 美国文化既是乐观主义的文化,又是充满强烈忧患精神的文化。危机意识贯穿美国历史的全过程,主要表现为早期对民族国家生存的关怀、二战前社会危机治理和战后以来应对种种内忧外患的民族情结。其深层历史文化根源是清教主义的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传统。危机意识为美国源远流长的改革传统提供了社会心理支持。美国危机意识主体上是乐观主义价值观的独特表现,它构成了美国200年强国之路的最深层动力源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文化 危机意识 忧患精神 强国之路
下载PDF
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赏析
15
作者 许丹 《中外企业家》 2011年第3X期216-217,共2页
杜甫作为唐代那个特殊时期的特殊诗人,他的身上积聚了一个时代的气息,其诗其人,都是"测之而益深,究之而益来"的历史珍宝,给我们后代人留下了博大精深,受用无穷的精神财富。本文以《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这首诗为审美对象... 杜甫作为唐代那个特殊时期的特殊诗人,他的身上积聚了一个时代的气息,其诗其人,都是"测之而益深,究之而益来"的历史珍宝,给我们后代人留下了博大精深,受用无穷的精神财富。本文以《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这首诗为审美对象,具体分析它的思想情感和艺术手法,并以此为桥梁更深刻地理解杜甫,感知他"诗史"的伟大气概。这首诗包含着杜甫个人的政治抱负以及对社会对人民的深切关怀,体现出杜甫独特的忧患精神。全诗无论从篇幅的浩大还是从气势的充沛、无论从行文的流转还是从结构的浑然来看,都体现了杜甫沉郁顿挫的主体艺术风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史 忧患精神 沉郁顿挫
下载PDF
文化情怀与学术风骨——读俞荣根先生《风骨法苑几多人》
16
作者 董卫国 《西南政法大学学报》 2015年第2期132-135,共4页
俞荣根先生的《风骨法苑几多人》一书,虽非严整的学术论文,然而却无处不给人智慧的启发和生活的感悟。俞先生作为国内法学界和儒学界的知名学者,在儒家法传统的研究领域中,不仅有真学问,更可贵的是在学问中所体现出的真性情。在西政求... 俞荣根先生的《风骨法苑几多人》一书,虽非严整的学术论文,然而却无处不给人智慧的启发和生活的感悟。俞先生作为国内法学界和儒学界的知名学者,在儒家法传统的研究领域中,不仅有真学问,更可贵的是在学问中所体现出的真性情。在西政求学期间,他继承并创新老师们的学术观点,传承并发扬着老一辈名师所坚持的"西政精神";在继续深造期间,他独立探求着儒家法传统的魅力,寻求着儒家法思想的渊源;在执教期间,他扎实科研,站稳讲台,时刻怀着忧患精神,不为功利风气动摇。俞先生不仅有一名法律人的人格与精神,更有一名知识分子的文化情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政精神 文化情怀 忧患精神
下载PDF
港人北上大湾区置业养老潮
17
作者 钱林霞 《新经济》 2019年第4期14-18,共5页
香港有一句俗语:“一世人、三层楼”。这里说的“一层楼”是一套房的意思,也即一个人一生需要三套房,一套自住房,两套收租房,有了这三套房一辈子便能衣食无忧。作为身处国际金融中心的香港人,在理财能力上,说他们财技过人一点都不夸张... 香港有一句俗语:“一世人、三层楼”。这里说的“一层楼”是一套房的意思,也即一个人一生需要三套房,一套自住房,两套收租房,有了这三套房一辈子便能衣食无忧。作为身处国际金融中心的香港人,在理财能力上,说他们财技过人一点都不夸张。香港人天生的好学和忧患精神,使得他们对于自我财产的管理极富经验,早早规划自己的退休生活是很多港人的常态。然而,随着香港楼价的不断攀升,令很多人的购房梦变得遥不可及,近年来,善于投资的港人把目光转移到粤港澳大湾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港人 养老 置业 国际金融中心 理财能力 忧患精神 退休生活 粤港澳
下载PDF
在古代文学教学中突出素质教育
18
作者 高明泉 《中共银川市委党校学报》 2001年第5期51-53,共3页
江泽民同志指出:思想政治工作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在中央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我国的高等学校是培养和造就社会主义建设人才的重要场所,是"囊... 江泽民同志指出:思想政治工作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在中央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我国的高等学校是培养和造就社会主义建设人才的重要场所,是"囊括大典,网罗人才之所在."(蔡元培)是传承文明、沟通未来的学府.正因为如此,高等学校的教师要牢固树立教书育人的思想,坚持党的教育路线、方针、政策,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占领课堂这块阵地.要通过课堂教学,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知识教育和素质教育,从而实现高等学校教育的任务,使每一个大学生在德、智、体、美诸方面都得到全面发展,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合格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文学 人文精神 中华民族 课堂教学 中国民族 班级授课制 教学方式 乐道精神 精神境界 文学作家 热爱祖国 杜甫 思想体系 爱国主义 忧患精神
下载PDF
中国文学的品格与中国作家的命运──《中国作家的命运》引论 被引量:1
19
作者 余俊卿 《黄冈师专学报》 1995年第2期29-32,共4页
本文主要以典型作家的痛苦命运为视角,以忧患意识的本体性哲学意蕴为根据.剖析了中国文学的基本品格。文章主要通过揭示典型作家的痛苦命运、其文学创作思想和动机、中国文学的优惠传统这三者之间的必然联系,论析了中国文学的特质,... 本文主要以典型作家的痛苦命运为视角,以忧患意识的本体性哲学意蕴为根据.剖析了中国文学的基本品格。文章主要通过揭示典型作家的痛苦命运、其文学创作思想和动机、中国文学的优惠传统这三者之间的必然联系,论析了中国文学的特质,得出了强烈的忧患精神是中国文学的基本品格的结论;并指出中国作家的痛苦命运的高品位及其痛苦体验的深刻性,在很大的程度上制约着中国文学的品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作家的命运》 书评 文学创作 文学品格 忧患精神
全文增补中
一条绵延不断的红线——论文学中的爱国主义传统
20
作者 贺绍俊 《求是》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31-34,共4页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数千年来,作为一种巨大无比的精神力量,不断地推动我国历史向前发展。在悠久璀璨的中国文学百花园里,爱国主义从来就是一面高高飘扬的伟大旗帜,构成了文学的基本内容;在中国文学数千年的发展长河中,爱国...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数千年来,作为一种巨大无比的精神力量,不断地推动我国历史向前发展。在悠久璀璨的中国文学百花园里,爱国主义从来就是一面高高飘扬的伟大旗帜,构成了文学的基本内容;在中国文学数千年的发展长河中,爱国主义就像一条贯串始终的红线,构成了文学的重要主题。时至今日,这面爱国主义红旗在当代的文学创作中仍然高高举起,继续飘扬;这条爱国主义红线在当代的文学创作中仍然向前延伸,并发扬光大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文学研究 爱国主义 忧患精神 人格完善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