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作性睡病(narcolepsy,NT)是与快速眼动睡眠期(rapid eye movement,REM)相关的一种中枢性嗜睡疾病,好发于儿童与青少年,临床表现为日间过度思睡和猝倒,还可伴有异常的快速眼动表现,如入睡幻觉、睡眠麻痹、夜间睡眠紊乱以及其他快速眼...发作性睡病(narcolepsy,NT)是与快速眼动睡眠期(rapid eye movement,REM)相关的一种中枢性嗜睡疾病,好发于儿童与青少年,临床表现为日间过度思睡和猝倒,还可伴有异常的快速眼动表现,如入睡幻觉、睡眠麻痹、夜间睡眠紊乱以及其他快速眼动睡眠行为障碍(REM sleep behavior disorder,RBD)等;其发病率较低,为0.02%~0.05%不等[1],发病年龄有两个高峰,分别为15岁和35岁。国际睡眠障碍分类第3版(The 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Sleep Disorders-Third Edition,ICSD-3)将NT分为1型发作性睡病(narcolepsy type 1,NT1:伴猝倒/下丘脑分泌素缺乏)和2型发作性睡病(narcolepsy type 2,NT2:无猝倒和下丘脑分泌素缺乏),其中NT1所占比例为75%~80%。NT1和NT2均有日间过度思睡的临床症状,NT1表现为脑脊液分泌素1(hypocretin-1,hcrt-1)水平下降以及猝倒,这表明NT1与下丘脑hcrt-1密切相关;NT2的发病原因目前认为可能是下丘脑损害不完全,因此脑脊液中hcrt-1水平低下或略低,部分NT2患者后期又可发展为NT1[2]。NT的诊断通常具有滞后性,可达10年以上[1],严重影响患者学习和工作,甚至带来心理上的焦虑与抑郁,因此该疾病应早发现、早诊断,并采取及时的干预措施。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快速眼动睡眠行为障碍(rapid eye movement sleep behavior disorder,RBD)是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常见的非运动症状且是重要预后因素。本研究通过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利用度中心度(degreecentrality,DC)和低频振幅(amplitudes of low-frequency fluctuation,ALFF)分析PD伴RBD和不伴有RBD患者组以及健康对照组三组间DC值和ALFF值,探索PD伴RBD患者脑功能活动特征及RBD特异性脑区,探究RBD发生的病理机制。材料与方法招募20例伴有RBD的PD患者(PD-RBD组)、40例无RBD的PD患者(PD-nonRBD组)和44例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对照(健康对照组),三组被试均接受磁共振扫描。利用静息态数据计算DC值和ALFF值,探测脑功能特征。结果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三组间DC值主效应脑区为右侧中央前回、颞上回、小脑、额中回(P<0.05,FDR校正);ALFF值主效应脑区为左侧海马旁回、楔叶、舌回(P<0.05,FDR校正)。进一步分析发现相比于PD-nonRBD组,PD-RBD患者表现为右侧额中回DC值升高(t=4.02;P=0.007,FDR校正);左侧楔前叶DC值降低(t=5.30;P=0.009,FDR校正)。相比于健康对照组,PD-RBD患者表现为左侧额上回、小脑、右侧颞上回、左侧颞中回、额中回的DC值升高(P<0.05,FDR校正);左侧中央前回、颞上回和颞中回的DC值降低(P<0.05,FDR校正);右侧楔叶ALFF值降低(P<0.05,FDR校正)。结论PD-RBD在DC和ALFF上有独特的影像学特征,特别是右侧额中回、左侧楔前叶的功能异常可能与PD患者RBD的发生密切相关。
文摘发作性睡病(narcolepsy,NT)是与快速眼动睡眠期(rapid eye movement,REM)相关的一种中枢性嗜睡疾病,好发于儿童与青少年,临床表现为日间过度思睡和猝倒,还可伴有异常的快速眼动表现,如入睡幻觉、睡眠麻痹、夜间睡眠紊乱以及其他快速眼动睡眠行为障碍(REM sleep behavior disorder,RBD)等;其发病率较低,为0.02%~0.05%不等[1],发病年龄有两个高峰,分别为15岁和35岁。国际睡眠障碍分类第3版(The 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Sleep Disorders-Third Edition,ICSD-3)将NT分为1型发作性睡病(narcolepsy type 1,NT1:伴猝倒/下丘脑分泌素缺乏)和2型发作性睡病(narcolepsy type 2,NT2:无猝倒和下丘脑分泌素缺乏),其中NT1所占比例为75%~80%。NT1和NT2均有日间过度思睡的临床症状,NT1表现为脑脊液分泌素1(hypocretin-1,hcrt-1)水平下降以及猝倒,这表明NT1与下丘脑hcrt-1密切相关;NT2的发病原因目前认为可能是下丘脑损害不完全,因此脑脊液中hcrt-1水平低下或略低,部分NT2患者后期又可发展为NT1[2]。NT的诊断通常具有滞后性,可达10年以上[1],严重影响患者学习和工作,甚至带来心理上的焦虑与抑郁,因此该疾病应早发现、早诊断,并采取及时的干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