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鼠骨髓mMSC和RS细胞肝组织内注射对肝硬化大鼠肝功能及肝脏病变的改善作用观察
1
作者 谢丽平 林涛发 +1 位作者 郭子宽 王少扬 《山东医药》 CAS 2021年第6期40-44,共5页
目的观察肝组织内注射大鼠成熟间充质干细胞(mature MSC,mMSC)与快速自我更新细胞(rapidly selfrenewing cell,RS细胞)对肝硬化大鼠的治疗效果。方法取2周龄Wistar雄性大鼠1只,处死后取胫骨、股骨,分离、培养、鉴定大鼠骨髓mMSC、RS细... 目的观察肝组织内注射大鼠成熟间充质干细胞(mature MSC,mMSC)与快速自我更新细胞(rapidly selfrenewing cell,RS细胞)对肝硬化大鼠的治疗效果。方法取2周龄Wistar雄性大鼠1只,处死后取胫骨、股骨,分离、培养、鉴定大鼠骨髓mMSC、RS细胞。取36只Wistar大鼠制备肝硬化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A、B、C三组,A、B组分别肝组织内注射mMSC、RS细胞,C组肝组织内注射NS。分别于造模成功和治疗1、2、4周时,各组尾静脉取血检测血清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治疗4周时处死三组大鼠,观察肝脏形态,对肝组织进行病理分级评分(包括肝纤维化、肝细胞坏死及脂肪变性评分)。结果与C组比较,治疗治疗1周、2周、4周时A及B组血清ALT、TBIL水平降低(P均<0.05)。A组大鼠肝纤维化、肝细胞坏死、脂肪变性评分分别为(2.42±0.51)、(1.92±0.51)、(1.83±0.39)分,病理评分为(6.25±0.87)分;B组分别为(2.17±0.39)、(1.58±0.51)、(1.75±0.45)及(5.50±0.80)分;C组分别为(3.67±0.49)、(3.17±0.39)、(1.83±0.58)及(8.75±1.14)分,与C组比较,A及B组肝纤维化、肝细胞变性坏死评分低(P均<0.05)。C组形成肝脏假小叶形成,肝细胞水肿变性、坏死,可见少量脂肪空泡;A、B组肝脏假小叶的纤维纤细,肝细胞变性、坏死程度轻,少量脂肪空泡。结论肝组织内注射大鼠mMSC、RS细胞的肝硬化大鼠血清ALT、TBIL水平降低,肝纤维化及肝细胞变性程度减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充质干细胞 快速自我更新细胞 肝硬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