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城市快速路瓶颈拥堵分析 被引量:7
1
作者 余思远 杜豫川 《交通科学与工程》 2018年第1期93-98,共6页
通过观察上海市中环路内圈万荣路出口至南北高架出口路段的拥堵现象,以该瓶颈路段为研究对象,对快速路瓶颈进行了拥堵分析,分析了该瓶颈产生的影响因素。以快速路检测线圈数据为基础,确定瓶颈的位置,研究了瓶颈路段交通流参数的时变特... 通过观察上海市中环路内圈万荣路出口至南北高架出口路段的拥堵现象,以该瓶颈路段为研究对象,对快速路瓶颈进行了拥堵分析,分析了该瓶颈产生的影响因素。以快速路检测线圈数据为基础,确定瓶颈的位置,研究了瓶颈路段交通流参数的时变特性与参数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该快速路瓶颈由交通分流区、道路标志标线及纵坡等因素耦合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路瓶颈 拥堵分析 线圈数据 交通流参数
下载PDF
城市快速路瓶颈区可变限速反馈控制方法研究
2
作者 尤兰 王嘉文 +1 位作者 耿良凤 严凌 《中国水运》 2022年第4期128-131,共4页
针对快速路瓶颈区易发生通行能力下降导致的交通阻塞问题,提出一种可变限速控制方法。首先,构建了反馈控制器实时优化路段限速值,以瓶颈区现有占有率与期望占有率差值调整上游限速值,以提升瓶颈区通行效率;其次,基于实测数据构建快速路... 针对快速路瓶颈区易发生通行能力下降导致的交通阻塞问题,提出一种可变限速控制方法。首先,构建了反馈控制器实时优化路段限速值,以瓶颈区现有占有率与期望占有率差值调整上游限速值,以提升瓶颈区通行效率;其次,基于实测数据构建快速路瓶颈区元胞传输模型并开展实验。结果表明,与无限速控制相比,实施可变限速的路段总流出车流量提高了4.3%,平均行程时间减少了2.1%。较无控制情况下总流出车辆数前者提高了5.2%,较无模糊控制情况下提高了2.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控制 快速路瓶颈 可变限速 反馈控制
下载PDF
城市快速路出口匝道瓶颈区域交通流率特征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李晓庆 王忠宇 吴兵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 2015年第3期577-581,共5页
分析城市快速路出口匝道附近的交通流率特征,对确定通行能力和提出管理措施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城市快速路线圈检测数据,利用方差分析和配对样本检验分析比较出口匝道瓶颈区域各车道之间交通拥挤前后的流率变化.发现内侧车道的交通流率在... 分析城市快速路出口匝道附近的交通流率特征,对确定通行能力和提出管理措施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城市快速路线圈检测数据,利用方差分析和配对样本检验分析比较出口匝道瓶颈区域各车道之间交通拥挤前后的流率变化.发现内侧车道的交通流率在拥挤之前低于外侧车道,而在拥挤期间高于外侧车道.外侧车道在拥挤之后的排队消散流率会显著降低,而内侧车道的消散流率反而增加,即存在早发性交通拥挤的现象,并通过流量-速度关系图对内外车道交通流特征的差异进行阐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城市快速出口匝道瓶颈区域 交通流率 方差分析 配对样本检验 流量-速度关系图
下载PDF
面向快速路交通瓶颈的混合交通群体节流控制策略 被引量:4
4
作者 赵杭 赵敏 +1 位作者 孙棣华 杜成 《交通运输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62-173,共12页
针对传统人驾车(HV)和网联自动车(CAV)组成混合交通条件下的快速路道路缩减瓶颈问题,从群体控制角度,提出了一种新的速度协调控制策略(简称节流控制策略);基于瓶颈交通状态和Greenshields模型,设计了领航CAV速度控制器;面向CAV节流群体... 针对传统人驾车(HV)和网联自动车(CAV)组成混合交通条件下的快速路道路缩减瓶颈问题,从群体控制角度,提出了一种新的速度协调控制策略(简称节流控制策略);基于瓶颈交通状态和Greenshields模型,设计了领航CAV速度控制器;面向CAV节流群体组群过程的控制问题,提出了目标切换下的非线性控制器;构建了CAV节流群体类队列控制器,实现了基于瓶颈交通状态的群体形态与群体速度动态调节,进而联合领航CAV速度控制方法,周期性管控超过每组节流群体的车辆;提出了CAV纵向安全控制器来解决组群和群体演化过程的车辆安全问题。仿真结果表明:在快速路瓶颈路段下,对比传统交通系统,提出的动态节流控制策略CAV渗透率达到5%,在车流量分别为2000、3000、5000、6000 veh·h^(-1)条件下,可对应分别提高通行效率约5.87%、16.97%、11.07%、10.25%;在固定车流量为3000或6000 veh·h^(-1)的快速路混合交通瓶颈路段中,对比传统交通系统,若CAV渗透率分别为10%、20%、30%,受控交通系统的通行效率可提升约24%;通过对车头间距分析,受控CAV在节流全过程中无碰撞事故发生,且可与前车保持9 m以上安全距离。可见,节流控制策略在应对快速路瓶颈问题是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控制 车辆群体控制 节流控制策略 快速路瓶颈 混合交通 通行效率
原文传递
Identific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analysis of bottlenecks on urban expressways based on floating car data 被引量:4
5
作者 ZHANG Jian-bo SONG Guo-hua +2 位作者 YU Lei GUO Ji-fu LU Hong-yu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8年第8期2014-2024,共11页
Identifying bottlenecks and analyzing their characteristics are important tasks to city traffic management authorities.Although the speed difference was proposed for the bottleneck identification in the existing resea... Identifying bottlenecks and analyzing their characteristics are important tasks to city traffic management authorities.Although the speed difference was proposed for the bottleneck identification in the existing research,the use of a secondary indicator has not been fully discussed.This paper strived to develop a method to identify the bottleneck on expressways by using the massive floating car data(FCD)in Beijing.First,the speed characteristics of bottlenecks on expressway were analyzed based on the speed contour map.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speeds on the bottleneck and downstream links when a bottleneck was observed.The speed difference could indeed be used as the primary indicator to identify the bottleneck.However,it was also shown that a sufficiently large speed difference does not necessitate an activation of a bottleneck.The speed-at-capacity was then used as the secondary indicator to distinguish the real bottleneck from the non-bottleneck speed difference.Second,a practical method for identifying the bottleneck on expressways was developed based on the speed difference and the speed-at-capacity.Finally,the method was applied to identifying the bottlenecks of the 3rd Outer Ring Expressway in Beijing.The duration,affected distance,delay and cause were used to evaluate and analyze the bottleneck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rban expressway bottleneck identification speed difference speed-at-capacity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