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1篇文章
< 1 2 2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市域快速轨道交通高架桥降噪效果实测分析
1
作者 卢生安 林海锋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9-85,91,共8页
[目的]为了降低市域快速轨道交通高架线路对环境噪声的影响,实施了包括近轨声屏障与道床吸音板在内的多种降噪措施,需结合实际运营环境进行实测与分析,以此来验证轨旁降噪措施在减轻环境噪声方面的效果。[方法]以温州市域快速轨道交通... [目的]为了降低市域快速轨道交通高架线路对环境噪声的影响,实施了包括近轨声屏障与道床吸音板在内的多种降噪措施,需结合实际运营环境进行实测与分析,以此来验证轨旁降噪措施在减轻环境噪声方面的效果。[方法]以温州市域快速轨道交通已开通的S1线为例,对该线路的高架桥地段进行环境噪声实测,对比分析了不同列车运行速度条件下,使用近轨声屏障和道床吸音板对环境噪声的降低效果,探究不同降噪措施对高架噪声的影响特征。[结果及结论]近轨声屏障使得高架桥内外侧的最大瞬时A计权时域声压级降低约为20~21 dB(A),其中距离轨道中心线7.5 m,轨面以上7.5 m的位置,500 Hz和800~1000 Hz频段的A计权频域声压级分别降低6~11 dB(A)和17~21 dB(A)。道床吸音板能进一步降低高架桥上轨旁噪声和高架桥外噪声,与仅安装近轨声屏障的工况相比,相同列车运行速度下高架桥上最大瞬时A计权时域声压级又降低了14~17 dB(A);高架桥外上述同一测点处500 Hz和800~1000 Hz频段的噪声,采用道床吸音板措施后使得A计权频域声压级分别降低7~8 dB(A)和5~7 dB(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域快速轨道交通 高架桥 降噪效果
下载PDF
某160 km/h市域快速轨道交通地下线环境振动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周德豪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02-208,共7页
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城市范围拓展地越来越大。目前地铁设计速度多为80~120 km/h,对于长距离通勤略显不足。为了更好地实现城市融合,更高速度的城市轨道交通应运而生,并已经在某些城市投产运营。为掌握160 km/h市域快速轨道交通地下... 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城市范围拓展地越来越大。目前地铁设计速度多为80~120 km/h,对于长距离通勤略显不足。为了更好地实现城市融合,更高速度的城市轨道交通应运而生,并已经在某些城市投产运营。为掌握160 km/h市域快速轨道交通地下线产生的环境振动影响,对某城市160 km/h市域快速轨道交通地下线开展系统的环境振动测试,包括钢轨、道床、隧道壁振动测试;地面振动和室内二次结构噪声测试。结果表明:列车速度在124~152 km/h时,钢轨振动为109.7~111.2 dB,道床振动为75.6~77.4 dB,隧道壁振动为67.5~69.4 dB,平均速度138 km/h时,隧道壁振动为68.7 dB;列车振动传至地面后,隧道正上方距离轨道0~40 m地面振动最大Z振级为46.4~60.2 dB,地面振动基本符合随距离加大而减小的衰减规律,但是距离轨道10 m处测点的振动响应较0 m处测点存在放大现象;采取橡胶隔振垫整体道床情况下,近、远轨列车通过时隧道上方建筑物一层室内二次结构噪声最大值分别为32.7 dB(A)、28.4 dB(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域快速轨道交通 地下线 振动源强 测试试验 环境振动
下载PDF
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压力波及列车气密性措施分析
3
作者 吴敏慧 刘建超 +2 位作者 张戈 王鲁平 段海滨 《都市快轨交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6-123,共8页
针对快速轨道交通列车在隧道内气动压力变化较快造成的舒适度降低问题,对隧道内径尺寸、泄压方案对车内压力的影响进行研究。首先根据相关规范选定压力舒适度标准,建立包含列车模型、隧道模型及隧道口泄压措施的有限元模型,然后分别对... 针对快速轨道交通列车在隧道内气动压力变化较快造成的舒适度降低问题,对隧道内径尺寸、泄压方案对车内压力的影响进行研究。首先根据相关规范选定压力舒适度标准,建立包含列车模型、隧道模型及隧道口泄压措施的有限元模型,然后分别对不同隧道内径、不同气密指数条件下列车内外压力的变化进行研究,最后对隧道入口设置缓冲方案对车内压力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当隧道内径由6.0 m增加为6.1 m时,车内压力变化最大值约降低4.2%,继续增大隧道直径对减小车内外压力变化值作用有限;当气密指数≤6s时,每增加1 s,车内压力变化最大值约减小15%~25%;隧道洞口设置全封闭声屏障作为缓压结构时,车内压力变化最大值可降低约40%~50%;为提高整车气密性,可采取提高司机室/客室车门密封性、在新风口和废排风口设置启动压力保护阀以及提高车身及贯通道密封性等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快速轨道交通 压力波 气密性 隧道内径
下载PDF
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合理票价的博弈分析 被引量:36
4
作者 陈宽民 罗小强 《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2-55,共4页
为了制定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的合理票价,运用Logit模型及经济学的博弈论,研究了城市快速轨道交通与常规公共交通之间的动态竞争过程,讨论了在此竞争背景下,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如何通过合理票价的制定,实现其客票收入的最大化。结果表明,在... 为了制定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的合理票价,运用Logit模型及经济学的博弈论,研究了城市快速轨道交通与常规公共交通之间的动态竞争过程,讨论了在此竞争背景下,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如何通过合理票价的制定,实现其客票收入的最大化。结果表明,在完全市场竞争机制下,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票价的调整必将引起常规公共交通票价相应调整。所以应放弃最优票价,转而寻求相对满意度最大时的合理票价,能够保证竞争中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客票收入的同时,常规公共交通票价的调整不会损害已方利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城市快速轨道交通 合理票价 LOGIT模型 博弈论
下载PDF
触媒视角下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对旧城更新的影响探析 被引量:16
5
作者 申红田 严建伟 邵楠 《现代城市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89-94,共6页
目前我国旧城改造的关键问题在于如何平衡各方利益,既可保证空间结构的更新优化,又能实现历史文脉的传承。引入城市快速轨道交通这一城市触媒,结合多个案例,深入分析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带来的新元素及引发的触媒效应,提出选择适当的触媒... 目前我国旧城改造的关键问题在于如何平衡各方利益,既可保证空间结构的更新优化,又能实现历史文脉的传承。引入城市快速轨道交通这一城市触媒,结合多个案例,深入分析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带来的新元素及引发的触媒效应,提出选择适当的触媒元素、优化触媒系统及动态的触媒调整等旧城更新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快速轨道交通 城市触媒 旧城更新 催化作用
下载PDF
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对地下水环境影响分析——以西安市城市轨道交通二号线为例 被引量:12
6
作者 陈爱侠 杨晓婷 王文科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313-317,共5页
目的分析研究轨道交通建设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途径,探讨轨道交通建设与城市环境协调发展的思路。方法结合西安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二号线工程区的水文地质条件和工程施工方案,定性分析工程在施工期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利用VisualMODFLOW... 目的分析研究轨道交通建设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途径,探讨轨道交通建设与城市环境协调发展的思路。方法结合西安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二号线工程区的水文地质条件和工程施工方案,定性分析工程在施工期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利用VisualMODFLOW软件定量分析工程在营运期对地下水流场的影响。结果工程在施工期只有张家堡车站采用轻型井点降水,预测降水量为10 454.15 m^3/d;89%的区间隧道采用盾构法和浅埋暗挖法施工,不需工程降水,11%的区间隧道采用高压旋喷注浆桩间止水的控水方式;工程在营运期对地下水的影响无论在抬升区还是下降区,潜水位的变幅基本在0.04-1.75 m之间。结论根据工程在不同阶段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程度,采取必要的减缓措施,使轨道交通建设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减少到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快速轨道交通 水文地质 地下水环境
下载PDF
城市快速轨道交通规划的决策分析研究 被引量:18
7
作者 何宁 潘向阳 《中国公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73-81,共9页
在综述交通基础设施的评价决策方法和分析了城市快速轨道交通规划的决策特点的基础上,探讨了城市快速轨道交通规划决策分析理论,提出将层次分析法( A H P)和决策中熵( Entropy)技术结合,研究了层次—熵多目标评价决策... 在综述交通基础设施的评价决策方法和分析了城市快速轨道交通规划的决策特点的基础上,探讨了城市快速轨道交通规划决策分析理论,提出将层次分析法( A H P)和决策中熵( Entropy)技术结合,研究了层次—熵多目标评价决策模型,最后用城市快速轨道交通规划的实例来说明多目标综合评价及决策分析的方法及分析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轨道交通 规划 决策 城市轨道交通
下载PDF
协调分析方法在城市快速轨道交通规划决策中的应用 被引量:4
8
作者 李延忠 王景恒 +1 位作者 杨印生 金俊武 《公路交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19-122,共4页
协调分析作为一种基于妥协原理的多目标评价与决策方法 ,已经在许多领域取得了成功的应用。本文利用协调分析方法建立城市快速轨道交通规划的多方案评价与决策模型 ,并给出应用实例。评价结果表明 ,利用协调分析方法进行交通规划的多目... 协调分析作为一种基于妥协原理的多目标评价与决策方法 ,已经在许多领域取得了成功的应用。本文利用协调分析方法建立城市快速轨道交通规划的多方案评价与决策模型 ,并给出应用实例。评价结果表明 ,利用协调分析方法进行交通规划的多目标决策 ,具有许多优点 :( 1)模型与方法综合考虑方案的优缺点 ,使得评价结果更加客观可信 ;( 2 )与一般评价方法相比较 ,协调分析方法的评价结果用协调优先指标和非协调优先指标两个数值来评价每个方案 ,得到的信息丰富 ;( 3)协调分析方法简单易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快速轨道交通 规划 评价 决策 协调分析
下载PDF
快速轨道交通运行引起的场地振动分析与评价 被引量:9
9
作者 陈国兴 陈斌 +1 位作者 苏晓梅 刘雪珠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CSCD 2008年第1期26-32,共7页
随着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快速轨道交通运行引起的环境振动问题引起了学者和社会的广泛关注。以ABAQUS软件为计算平台,基于轨道不平顺理论模拟列车振动荷载,采用基于Davidenkov骨架曲线的动粘弹塑性模型描述土的动力特性,以南京... 随着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快速轨道交通运行引起的环境振动问题引起了学者和社会的广泛关注。以ABAQUS软件为计算平台,基于轨道不平顺理论模拟列车振动荷载,采用基于Davidenkov骨架曲线的动粘弹塑性模型描述土的动力特性,以南京的典型场地条件为研究对象,对快速轨道交通运行引起的地振动特性进行了分析,给出了不同场地条件和不同列车车速下的地表振动反应;采用地表加速度振级表征地表振动强度,对地表振动强度进行了分析和评价,为进一步研究和控制轨道交通运行引起的地表振动提供了基础性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轨道交通 地表振动 地表加速度振级 土体动粘弹塑性本构模型
下载PDF
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空气动力学相关问题探讨 被引量:10
10
作者 吴炜 高慧翔 彭金龙 《都市快轨交通》 2011年第2期63-67,共5页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其设定的最高速度目标值突破了现行地铁相关规范最高速度的适用范围,许多在低速时可以忽略的空气动力学现象在快速时就变得不容忽视。结合目前的隧道阻塞比,给出城市快速轨道交通所出现的由空气动力学效应...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其设定的最高速度目标值突破了现行地铁相关规范最高速度的适用范围,许多在低速时可以忽略的空气动力学现象在快速时就变得不容忽视。结合目前的隧道阻塞比,给出城市快速轨道交通所出现的由空气动力学效应引起的相关现象,并结合地铁自身特点进行定性分析,提出相应的减缓措施,以期对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参考方向,对类似工程有所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快速轨道交通 空气动力学 阻塞比 减缓措施
下载PDF
区域快速轨道交通快慢车运营方案的研究 被引量:14
11
作者 高德辉 胡春斌 宗晶 《铁道运输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73-78,共6页
在分析区域快速轨道交通的概念与特征的基础上,提出快慢车结合运营的2种组织模式,并对区域快速轨道交通的越行模式进行利弊分析。结合日本筑波快线的运营模式对金义快速轨道交通运营组织模式进行分析,提出金义轻轨可行的快慢车运营模式... 在分析区域快速轨道交通的概念与特征的基础上,提出快慢车结合运营的2种组织模式,并对区域快速轨道交通的越行模式进行利弊分析。结合日本筑波快线的运营模式对金义快速轨道交通运营组织模式进行分析,提出金义轻轨可行的快慢车运营模式和越行站设置方法,最后分析其实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快速轨道交通 运营模式 快慢车结合
下载PDF
广州至珠海城际快速轨道交通客流预测 被引量:5
12
作者 毛敏 张锦 周厚文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95-198,共4页
基于对广州至珠海城际快速轨道交通功能定位与客流特征的分析,提出了将城际快速轨道交通作为区域客流通道进行研究的基本思想以及基于四阶段的客流预测技术路线.用客流分配组合模型,对广州至珠海城际快速轨道交通进行了客流预测,获得了... 基于对广州至珠海城际快速轨道交通功能定位与客流特征的分析,提出了将城际快速轨道交通作为区域客流通道进行研究的基本思想以及基于四阶段的客流预测技术路线.用客流分配组合模型,对广州至珠海城际快速轨道交通进行了客流预测,获得了线路全日客运量、客运工作量、平均运距和高峰小时最大断面流量等客流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客流预测 城际快速轨道交通 组合模型
下载PDF
市域快速轨道交通快慢车运行组织下越行站设置方法及模型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高国飞 张星臣 +1 位作者 陈修全 郑汉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8-19,共12页
作为中心城市和卫星城之间的纽带,市域快速轨道交通的高效运输组织有助于降低运营成本、提高旅客出行效率。开行快慢车已成为市域快速轨道交通运输组织的主要方式。研究越行站设置方法和模型,明确不同条件下越行站设置规律可更好地满足... 作为中心城市和卫星城之间的纽带,市域快速轨道交通的高效运输组织有助于降低运营成本、提高旅客出行效率。开行快慢车已成为市域快速轨道交通运输组织的主要方式。研究越行站设置方法和模型,明确不同条件下越行站设置规律可更好地满足运营需求。根据运行图结构推理,从理论上形成了判断越行发生的条件和越行站位置的计算方法,建立越行站设置规则,设计基于选择规则的启发式算法实现越行站位置的自动计算。在此基础上通过调整参数分析该方法的灵敏性,总结了越行站、通过能力、发车间隔以及快慢车开行数量比之间的关系。基于多项式假设,对分析结果进行拟合,形成计算越行站个数、第1越行站位置以及越行站设置间隔函数关系,均达到比较高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域快速轨道交通 快慢车组织 越行站设置 模型与算法
下载PDF
市域快速轨道交通线行车间隔优化问题研究 被引量:11
14
作者 洪玲 陈菁菁 徐瑞华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2006年第3期35-37,59,共4页
针对市域快速轨道交通线的客流分布和运输组织方式的复杂性,从客流分布特性、列车交路形式和服务水平3方面,阐述了影响行车间隔的主要因素,并分析了不同的行车间隔对实际客流需求以及系统运输能力的影响,给出变化趋势曲线,分析了行车间... 针对市域快速轨道交通线的客流分布和运输组织方式的复杂性,从客流分布特性、列车交路形式和服务水平3方面,阐述了影响行车间隔的主要因素,并分析了不同的行车间隔对实际客流需求以及系统运输能力的影响,给出变化趋势曲线,分析了行车间隔的优化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域快速轨道交通 列车间隔时间 客流需求 系统能力
下载PDF
城市快速轨道交通路网规划的相关问题 被引量:7
15
作者 李福志 胡思继 《交通运输工程学报》 EI CSCD 2001年第1期39-42,60,共5页
结合国内外若干城市快速轨道交通路网规划实例 ,综合介绍了城市快速轨道交通路网规划的意义、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规划理念、路网结构特性、路网合理规模、客流集散点的标定、城市快速轨道交通规划用地控制等方面的探索性思路 。
关键词 城市快速轨道交通 路网规划 规划理念 路网结构特性 路网合理规模 客流集散点 规划用地控制
下载PDF
市域快速轨道交通快慢车混合运行时线路通过能力计算方法 被引量:8
16
作者 高国飞 张星臣 +1 位作者 罗强 沈景炎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56-165,共10页
为顺应当前市域快速轨道交通快慢车混合运行的运输组织发展趋势,提出1种可适应不同列车开行方案与开行比例的线路通过能力计算方法。考虑列车最小追踪间隔时间、快慢车开行比例、区间快车越行节约时间、列车在各站的停站时间等重要因素... 为顺应当前市域快速轨道交通快慢车混合运行的运输组织发展趋势,提出1种可适应不同列车开行方案与开行比例的线路通过能力计算方法。考虑列车最小追踪间隔时间、快慢车开行比例、区间快车越行节约时间、列车在各站的停站时间等重要因素,分越行(设越行站)、追踪(不设越行站)2种运输组织模式,推导所有可能情况下的线路通过能力计算式,构建通用的快慢车混合运行时线路通过能力计算方法;依托广州地铁14号线实际运营数据,计算特定条件下的线路通过能力。结果表明:快慢车开行数量相等时的线路通过能力最小,此时越行模式和追踪模式下的线路通过能力分别为20和13列·h-1;越行模式下,线路最大通过能力为28列·h-1,且随着快车开行数量的增加,通过能力逐渐降低;追踪模式下,以慢车为主和以快车为主的2种开行方案的线路最大通过能力分别为26和30列·h-1,且以快车为主的开行方案的线路通过能力大于以慢车为主的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域快速轨道交通 快慢车混合运行 线路通过能力 列车开行方案 旅客运输组织
下载PDF
上海市域快速轨道交通的线路运行模式 被引量:3
17
作者 刘丽波 叶霞飞 顾保南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358-1362,共5页
调查分析了国外市域快速轨道交通的线路运行模式,探讨了影响上海市域快速轨道交通线(R线)运行模式选择的主要因素,指出线路运行模式选择的主要依据是客流特点和功能定位,建立了上海R线运行模式选择的评价指标体系,并以上海R3线为研究案... 调查分析了国外市域快速轨道交通的线路运行模式,探讨了影响上海市域快速轨道交通线(R线)运行模式选择的主要因素,指出线路运行模式选择的主要依据是客流特点和功能定位,建立了上海R线运行模式选择的评价指标体系,并以上海R3线为研究案例.结果表明,上海R3线宜分段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域快速轨道交通 运行模式 评价
下载PDF
快速轨道交通运行引起的场地振动反应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陈国兴 陈斌 苏晓梅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2008年第4期454-461,467,共9页
在运输业高度发达的当今社会,轨道交通运行引起的环境振动已经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研究。本文以ABAQUS软件为计算平台,基于轨道几何不平顺理论荷载模型,采用基于Davidenkov骨架曲线的非线性动粘弹塑性模型描述土的动力特性,以南京典... 在运输业高度发达的当今社会,轨道交通运行引起的环境振动已经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研究。本文以ABAQUS软件为计算平台,基于轨道几何不平顺理论荷载模型,采用基于Davidenkov骨架曲线的非线性动粘弹塑性模型描述土的动力特性,以南京典型场地条件为研究对象,对快速轨道交通运行引起的场地地表振动特性进行了分析,得到了不同列车车速下地表振动的强度、频谱特性及其衰减规律,并分析了场地振动强度的影响因素,为进一步研究和控制快速轨道交通运行引起的地面振动提供了基础性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轨道交通 地表振动 土体动粘弹塑性本构模型
下载PDF
上海市快速轨道交通规划研究 被引量:11
19
作者 陆锡明 王祥 《城市交通》 2012年第4期1-8,共8页
上海市轨道交通快速发展,支撑了城市空间扩展、优化了用地布局;然而在其快速发展过程中也暴露了一些问题。首先评估了近10年上海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实施情况,总结存在的主要问题,如功能层次单一、服务水平不高等;指出当前其面临的... 上海市轨道交通快速发展,支撑了城市空间扩展、优化了用地布局;然而在其快速发展过程中也暴露了一些问题。首先评估了近10年上海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实施情况,总结存在的主要问题,如功能层次单一、服务水平不高等;指出当前其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是,单一功能层次的轨道交通造成长距离出行时耗长,缺乏与小汽车的竞争优势,从而影响、制约郊区新城的发展。然后借鉴东京、巴黎等国际大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的建设、实施和运营组织经验,根据上海实际,分析其发展快速轨道交通的必要性。最后通过分析上海市轨道交通的客流特征,提出其快速轨道交通规划必须"连心",并给出了服务标准、规划方案和预计达到的实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轨道交通 运行速度 服务水平
下载PDF
快速轨道交通引导型卫星城市的规划及发展 被引量:5
20
作者 颜月霞 王花兰 《兰州交通大学学报》 CAS 2005年第4期131-134,共4页
从城市化出发,分析了卫星城市发展的不足,指出快速轨道交通是连接卫星城市与中心城市的理想运输方式,将国外有所发展的交通引导城市发展的规划理念引入到卫星城市的交通规划与城市发展,该城市发展模式可以增加土地综合使用的效率,降低... 从城市化出发,分析了卫星城市发展的不足,指出快速轨道交通是连接卫星城市与中心城市的理想运输方式,将国外有所发展的交通引导城市发展的规划理念引入到卫星城市的交通规划与城市发展,该城市发展模式可以增加土地综合使用的效率,降低私人运输工具的需求,减少基础建设的投资,间接抑制空气污染并提升大众运输系统的使用率,对于众多发展中的卫星城市更是有着重要意义,是卫星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新思路,可以促进区域交通和经济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规划 TOD规划 快速轨道交通 卫星城市交通与发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