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37篇文章
< 1 2 1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外阴阴道念珠菌病分离光滑念珠菌分子流行特征分析
1
作者 许雪 张璐 +3 位作者 孙艳霞 胡丹阳 邓淑文 赵蓉芬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495-499,共5页
目的:调查苏州地区外阴阴道念珠菌病(VVC)分离光滑念珠菌种群分子流行特征,为VVC的防治提供流行病学依据。方法:收集2021年1—12月在苏州高新区人民医院就诊的VVC患者分离的132株光滑念珠菌,6个管家基因联合的MLST方法进行序列分型(STs)... 目的:调查苏州地区外阴阴道念珠菌病(VVC)分离光滑念珠菌种群分子流行特征,为VVC的防治提供流行病学依据。方法:收集2021年1—12月在苏州高新区人民医院就诊的VVC患者分离的132株光滑念珠菌,6个管家基因联合的MLST方法进行序列分型(STs),遗传分化指数(Fst)、Tajima’s D和Fu’s&Li’s Fs中性检验用于种群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132株光滑念珠菌经MLST鉴定37种STs,ST7为主,占47.0%(62/132株),而56.8%菌株拥有单一序列型(21/37 STs);经NCBI光滑念珠菌序列型数据库比对,67.6%(25/37 STs)序列型为首次出现,即新定义序列型,其中76%(19/25 STs)为单一序列型;ST7在不同临床类型VVC分离光滑念珠菌中均为主要序列型,VVC、复发性VVC(RVVC)和定植分离光滑念珠菌3个种群间遗传多样性分析显示:STs分析遗传差异小,但管家基因UGP1在致病种群(VVC/RVVC)与定植种群间遗传差异为中度(Fst:0.05483~0.11314)。结论:苏州地区VVC患者分离光滑念珠菌种群呈高度遗传多样性和明显的地域特征,提示苏州地区特殊环境的压力选择,并为临床VVC精准防治提供流行病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滑念珠菌 外阴阴道念珠菌病 多位点序列分型 种群遗传多样性
下载PDF
甲念珠菌病并发皮肤念珠菌感染及绿甲综合征一例
2
作者 王淑芬 张雍 +3 位作者 孙远航 李紫阁 暴芳芳 屈丽娜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23年第12期919-921,共3页
临床上甲念珠菌病很常见,但是同一念珠菌菌株又同时引起皮肤浅部念珠菌感染、而且并发绿甲,比较少见。我院门诊近期诊治1例近平滑念珠菌致甲念珠菌病和皮肤浅部念珠菌感染并发绿甲综合征的病例,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 念珠菌病 皮肤念珠菌感染 绿甲综合征 近平滑念珠菌 铜绿假单胞菌
下载PDF
卡泊芬净联合阿司匹林、维拉帕米体外抗外阴阴道念珠菌病患者白念珠菌研究
3
作者 奚志琴 冯文莉 +2 位作者 杨静 马彦 靳云晶 《实用皮肤病学杂志》 2023年第2期77-80,共4页
目的评估阿司匹林(aspirin,ASP)、维拉帕米(verapamil,VPL)体外联合卡泊芬净(caspofungin,CAS)对游离状态白念珠菌的作用。方法按照M27-A4微量肉汤稀释法完成体外药敏试验,测定CAS单独用药及分别与ASP、VPL联合用药的最小抑菌浓度(MIC50... 目的评估阿司匹林(aspirin,ASP)、维拉帕米(verapamil,VPL)体外联合卡泊芬净(caspofungin,CAS)对游离状态白念珠菌的作用。方法按照M27-A4微量肉汤稀释法完成体外药敏试验,测定CAS单独用药及分别与ASP、VPL联合用药的最小抑菌浓度(MIC50)值,并计算部分抑制浓度指数(fraction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index,FICI),评价药物相互作用。结果CAS单独用药时的MIC50值为0.0156~8μg/ml,当CAS与ASP、VPL联合用药时MIC50值下降为0.0156~4μg/ml。42株实验菌株中,ASP在18株白念珠菌中对CAS产生增敏作用,在其余菌株中为相加或无关作用;VPL在16株白念珠菌中对CAS产生增敏作用,并对2株白念珠菌产生降敏作用。结论在体外联合作用于游离状态白念珠菌时,ASP、VPL对CAS均存在增敏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阴阴道念珠菌病 念珠菌 阿司匹林 维拉帕米 卡泊芬净 协同作用
下载PDF
浅部念珠菌病的药物治疗
4
作者 余进 李若瑜 《中国社区医师》 2006年第14期17-17,共1页
关键词 浅部念珠菌病 药物治疗 生殖器念珠菌病 口腔念珠菌病 念珠菌病 继发感染 念珠菌 直接镜检 临床分 假菌丝
下载PDF
腹腔念珠菌病临床特征及预后危险因素分析
5
作者 刘静 张晓兵 +1 位作者 彭凤英 贾蓓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075-1080,I0001,共7页
目的探讨腹腔念珠菌病的临床特征、微生物学特点及死亡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5年1月—2021年12月腹腔念珠病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总结腹腔念珠菌病临床特征、微生物学特点,根据预后将患者分为30d死亡组和... 目的探讨腹腔念珠菌病的临床特征、微生物学特点及死亡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5年1月—2021年12月腹腔念珠病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总结腹腔念珠菌病临床特征、微生物学特点,根据预后将患者分为30d死亡组和30d存活组,比较两组患者各指标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腹腔念珠菌病患者207例,男134例(64.73%),女73例(35.27%),中位年龄67(53,76)岁。207例中,47例30 d内死亡,11例失访,30d全因死亡率为23.98%。白念珠菌(118/207,57.00%)是腹腔念珠菌病患者最常见的分离菌,其次分别为光滑念珠菌(41/207,19.80%)、热带念珠菌(28/207,13.53%)、近平滑念珠菌(9/207,4.38%)、克柔念珠菌(9/207,4.38%)。药敏试验结果显示白念珠菌对各类抗真菌药物耐药率低,而非白念珠菌则存在不同程度的耐药。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052,P=0.027)、发热(OR=4.060,P=0.017)、CRRT(OR=39.945,P=0.002)、住院天数(OR=0.907,P=0)是腹腔念珠菌病患者死亡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腹腔念珠菌病患者病情危重、预后差,致病菌以白念珠菌为主,非白念珠菌耐药率高,多因素分析提示年龄、发热、CRRT、住院天数是死亡的独立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内感染 念珠菌病 耐药性 危险因素
下载PDF
腹腔念珠菌病诊疗进展
6
作者 刘静 张晓兵 贾蓓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04-408,共5页
侵袭性念珠菌病(IC)是一种与医疗技术进步相关的真菌感染性疾病,根据念珠菌侵袭部位的不同,可分为念珠菌血症和深部念珠菌病(包括腹腔、肝脾、脑、眼、心脏、关节)[1-2]。腹腔念珠菌病(IAC)是一类特殊的腹腔真菌感染疾病,腹腔真菌感染... 侵袭性念珠菌病(IC)是一种与医疗技术进步相关的真菌感染性疾病,根据念珠菌侵袭部位的不同,可分为念珠菌血症和深部念珠菌病(包括腹腔、肝脾、脑、眼、心脏、关节)[1-2]。腹腔念珠菌病(IAC)是一类特殊的腹腔真菌感染疾病,腹腔真菌感染占腹腔感染的10%~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念珠菌 腹腔念珠菌病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2018-2022年成都地区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的感染性特征分析
7
作者 许玲 林小能 +1 位作者 胡正强 舒思萌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3年第S02期130-134,共5页
目的发现四川省成都地区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RVVC)的感染性特征,为RVVC的临床诊治和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500例RVVC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生活史、临床症状、合并妇科疾病、年龄、病原菌分布及抗真菌药物体外药敏分... 目的发现四川省成都地区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RVVC)的感染性特征,为RVVC的临床诊治和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500例RVVC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生活史、临床症状、合并妇科疾病、年龄、病原菌分布及抗真菌药物体外药敏分析。结果500例RVVC中有性生活史486例(97.20%),临床症状以外阴瘙痒394例(78.80%)和分泌物异常为主232例(46.40%)。合并妇科疾病常见的是宫颈炎156例(31.20%)、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130例(26.00%)及合并其他病原体感染127例(25.40%)。将其按<20岁,20~30岁,>30~40岁,>40~50岁,>50岁划分成5个年龄段后统计分析发现,高发人群主要集中在31~40岁的年龄段,其次是20~30岁、41~50岁,<20岁和>50岁几乎不发生RVVC,且随着年限增长发病人数在逐步增长。真菌培养以白念珠菌(69.80%)为主,其次是光滑念珠菌(28.40%)、酿酒念珠菌(0.60%),且随年限增长白念珠菌的检出率相对降低,光滑念珠菌的检出率相对升高。体外药敏试验对特比萘芬耐药率最高(96.40%),其次是伏立康唑(32.00%)、氟康唑(26.40%)、伊曲康唑(17.40%),5-氟胞嘧啶、卡泊芬净、两性霉素B、米卡芬净的耐药性较低,分别为1.80%、0.60%、0.40%、0.00%,对唑类药物的耐药率随年限逐渐升高。结论RVVC发生与性生活史密切相关,好发人群为20~50岁育龄期女性,病原菌以白念珠菌为主,对常见的唑类抗真菌药物耐药率日益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阴阴道念珠菌病 复发性 感染性特征
下载PDF
外阴阴道念珠菌病发病机制及抗生物膜治疗的研究进展
8
作者 张欢欢 莫非 +2 位作者 刘艺清 丁文静(综述) 渠巍(审校)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3年第17期2162-2165,共4页
外阴阴道念珠菌病是一种主要由白念珠菌引起的症状性阴道炎症,有近40%的患者会复发,部分患者甚至发展为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该文讨论了白念珠菌的致病机制,并概括了外阴阴道念珠菌病抗生物膜治疗的最新进展。
关键词 外阴阴道念珠菌病 念珠菌 宿主免疫 生物膜
下载PDF
针对外阴阴道念珠菌病中NLRP3炎症通路的抗炎治疗进展
9
作者 黄志晟 胡云峰 《广州医科大学学报》 2023年第3期62-66,共5页
外阴阴道念珠菌病(vulvovaginal candidiasis,VVC)是女性阴道感染中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其主要的临床表现是外阴瘙痒、性交痛、尿痛、排尿困难、豆腐渣样阴道分泌物等[1]。原发性VVC发作后常伴随着复发,并且病原体会逐渐耐受抗真菌药物,... 外阴阴道念珠菌病(vulvovaginal candidiasis,VVC)是女性阴道感染中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其主要的临床表现是外阴瘙痒、性交痛、尿痛、排尿困难、豆腐渣样阴道分泌物等[1]。原发性VVC发作后常伴随着复发,并且病原体会逐渐耐受抗真菌药物,最终使患者进入疾病的慢性复发性状态中,即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recurrent vulvovaginal candidiasis,RVVC)[23]。VVC及RVVC的病原体——白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C.albicans)属于定植于人类肠道和粘膜表面的良性菌,但在机体免疫功能受损时可以引起侵袭性念珠菌感染[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LRP3炎症小体 念珠菌 外阴阴道念珠菌病 一氧化氮
下载PDF
肺念珠菌病的诊断和治疗
10
作者 牟向东 廖纪萍 《中国社区医师》 2008年第8期11-11,共1页
念珠菌病是一种由念珠菌属引起的感染性疾病,按照发病部位不同可分为浅部和深部感染两种。浅部念珠菌病包括皮肤、外生殖器和口腔(鹅口疮、念珠菌性白斑、念珠菌性口角唇舌炎)等念珠菌感染;深部念珠菌病包括念珠菌性肺炎、胃肠炎、... 念珠菌病是一种由念珠菌属引起的感染性疾病,按照发病部位不同可分为浅部和深部感染两种。浅部念珠菌病包括皮肤、外生殖器和口腔(鹅口疮、念珠菌性白斑、念珠菌性口角唇舌炎)等念珠菌感染;深部念珠菌病包括念珠菌性肺炎、胃肠炎、心内膜炎、脑膜炎、纵隔炎及念珠菌性败血症等,其中肺部念珠菌病最为常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念珠菌病 浅部念珠菌病 念珠菌性白斑 念珠菌性败血症 治疗 诊断 念珠菌性肺炎 深部念珠菌病
下载PDF
皮肤黏膜念珠菌病
11
作者 李春阳 李颖 《中国社区医师》 2004年第12期19-20,共2页
关键词 皮肤黏膜念珠菌病 机制 黏膜念珠菌病 念珠菌性尿布疹 口腔念珠菌病
下载PDF
ibrexafungerp治疗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的研究进展
12
作者 赵调红 黎云 《中国真菌学杂志》 CSCD 2023年第6期550-553,共4页
ibrexafungerp是一种新型的三萜类葡聚糖合成酶抑制剂,可抑制真菌细胞壁上β-(1,3)-D-葡聚糖的生物合成,具有生物利用度高、安全性良好、发生药物相互作用少等优势,并且对念珠菌属(包括唑类和棘白菌素耐药菌)均具有抗菌活性。因目前咪... ibrexafungerp是一种新型的三萜类葡聚糖合成酶抑制剂,可抑制真菌细胞壁上β-(1,3)-D-葡聚糖的生物合成,具有生物利用度高、安全性良好、发生药物相互作用少等优势,并且对念珠菌属(包括唑类和棘白菌素耐药菌)均具有抗菌活性。因目前咪唑类抗真菌药物耐药逐渐增多、外阴阴道念珠菌病易复发等特点,亟需寻找新的替代疗法。该文主要综述ibrexafungerp的作用机制、药代动力学以及关键临床试验对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的疗效及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brexafungerp 外阴阴道念珠菌病 抗真菌药 β-(1 3)-D-葡聚糖
下载PDF
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病原体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13
作者 刘伊诺 姜伟伟 潘炜华 《中国真菌学杂志》 CSCD 2023年第5期454-456,共3页
外阴阴道念珠菌病(vulvovaginal candidiasis,VVC)是临床常见的女性生殖道感染性疾病,致病菌以白念珠菌为主。VVC致病病原体现有的检测方法主要包括直接镜检、培养鉴定、核酸检测和抗原检测等,该文对VVC病原体的相关检测方法进行综述,... 外阴阴道念珠菌病(vulvovaginal candidiasis,VVC)是临床常见的女性生殖道感染性疾病,致病菌以白念珠菌为主。VVC致病病原体现有的检测方法主要包括直接镜检、培养鉴定、核酸检测和抗原检测等,该文对VVC病原体的相关检测方法进行综述,旨在为提高VVC的临床检测效率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阴阴道念珠菌病 念珠菌 检测方法
下载PDF
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与2型炎症的关系
14
作者 潘周娴 郑清月 +1 位作者 梁择 关凯 《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杂志》 CAS 2023年第6期562-568,共7页
目前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研究发现该病可能与2型炎症反应相关。部分该病患者具有2型炎症反应的特征性表现,阴道局部IL-4、前列腺素E2、念珠菌特异性IgE、TGF-β等细胞因子及嗜酸性粒细胞等效应细胞的浓度升... 目前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研究发现该病可能与2型炎症反应相关。部分该病患者具有2型炎症反应的特征性表现,阴道局部IL-4、前列腺素E2、念珠菌特异性IgE、TGF-β等细胞因子及嗜酸性粒细胞等效应细胞的浓度升高。对抗真菌药物疗效不佳、同时合并念珠菌过敏的患者进行抗组胺药、白三烯受体拮抗剂或念珠菌脱敏治疗,疗效较为满意。此外,相当一部分患者具有特应性。上述证据表明2型炎症反应为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发病机制的重要一环,针对2型炎症反应的治疗方案是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的潜在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 2型炎症 过敏 特应性 脱敏治疗
下载PDF
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的病原学特点及药敏分析 被引量:24
15
作者 虞丰 周晔 何琳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3期2921-2923,共3页
目的了解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RVVC)致病菌的菌种分布情况及耐药情况。方法运用科玛嘉显色培养基法外阴阴道念珠菌病患者的594株念珠菌进行菌种鉴定和药物敏感试验,其中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114例,外阴阴道念珠菌病(VVC)480例。结... 目的了解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RVVC)致病菌的菌种分布情况及耐药情况。方法运用科玛嘉显色培养基法外阴阴道念珠菌病患者的594株念珠菌进行菌种鉴定和药物敏感试验,其中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114例,外阴阴道念珠菌病(VVC)480例。结果114例RVVC病例经鉴定白色念珠菌104株(91.22%),光滑念珠菌6株(5.26%),热带念珠菌3株(2.63%),近光滑念珠菌1株(0.88%),与VVC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RVVC的念珠菌株对药物的敏感率为制霉菌素(98.25%)>两性霉素(97.37%)>酮康唑(55.26%)>咪康唑和伊曲康唑(36.84%)>氟康唑(23.68%)>特比奈芬(10.53%)。RVVC与VVC组比较,药物制霉菌素、两性霉素、氟康唑和伊曲康唑的敏感率2组差异无显著性(P>0.1);酮康唑的敏感率2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RVVC组优于VVC组;咪康唑和特奈比芬的敏感率2组差异有显著性(P<0.005),RVVC组明显低于VVC组。结论白色念珠菌是导致临床阴道念珠菌感染的优势菌群,其次有光滑念珠菌,热带念珠菌和近光滑念珠菌等。制霉菌素对阴道内真菌的敏感率最高,是治疗真菌感染的有效药物。鉴于伊曲康唑、咪康唑、氟康唑、特比萘芬等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耐药,建议对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患者根据药敏试验来选择药物,临床治疗VVC必须规范化应用抗真菌药物,首次发作或首次就诊是规范化治疗的关键时期,从而减少耐药菌株的出现,提高治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 外阴阴道念珠菌病 念珠菌 药敏分析
下载PDF
易被忽视的深部白色念珠菌病
16
作者 吕群 《家庭医学(上半月)》 2004年第11期26-26,共1页
真菌俗称霉菌,但霉菌一词并不能概括所有的真菌。因为“霉”意味着长毛(有菌丝)的真菌,真菌中还有相当一部分没有菌丝,这部分真菌称为酵母样真菌。对人类具有致病作用的酵母样真菌以念珠菌最有代表性,特别是白色念珠菌。人们通常认... 真菌俗称霉菌,但霉菌一词并不能概括所有的真菌。因为“霉”意味着长毛(有菌丝)的真菌,真菌中还有相当一部分没有菌丝,这部分真菌称为酵母样真菌。对人类具有致病作用的酵母样真菌以念珠菌最有代表性,特别是白色念珠菌。人们通常认为真菌是皮肤病的病原菌,但有些真菌可引起深部感染,成为致死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白色念珠菌病 念珠菌血症 慢性血行播散性念珠菌病 急性血行播散性念珠菌病 抗真菌药 治疗
下载PDF
氟康唑加碳酸氢钠佐治肺念珠菌病疗效观察 被引量:10
17
作者 黄泽宽 罗书裕 杨丹晓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21期2402-2403,共2页
目的:探讨氟康唑加碳酸氢钠雾化吸入治疗肺念珠菌病的治疗效果。方法:68例病人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常规予针对基础病、加强营养、增强病人抵抗力、静脉或口服应用氟康唑等综合治疗。治疗组将上述综合治疗中的口服或静脉应用... 目的:探讨氟康唑加碳酸氢钠雾化吸入治疗肺念珠菌病的治疗效果。方法:68例病人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常规予针对基础病、加强营养、增强病人抵抗力、静脉或口服应用氟康唑等综合治疗。治疗组将上述综合治疗中的口服或静脉应用氟康唑改为雾化吸入并加用3%碳酸氢钠雾化吸入,每日2次。用至痰菌转阴。结果:治疗组治愈约94.4%,对照组约90.6%。痰菌转阴时间,治疗组(10±6)d,短于对照组(14±7)d,P<0.05。且治疗组能节约医药资源,副作用小。结论:氟康唑加碳酸氢钠雾化吸入治疗肺念珠菌病能缩短痰菌转阴时间,减少抗真菌药物副作用,缩短住院日,节约医药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疾 真菌性 念珠菌病 氟康唑 碳酸氢钠 雾化 吸入 念珠菌病 疗效观察 雾化吸入治疗
下载PDF
肉鸡白色念珠菌病的诊断与综合防控策略
18
作者 刘昆 张宏亮 《新农业》 2023年第6期75-75,共1页
白色念珠菌病又称鹅口疮,由念珠菌引发的消化道真菌病。该病菌广泛存在于健康的人类的口腔、上呼吸道与肠道中。近年来,在我国肉鸡养殖场,白色念珠菌的患病概率呈上升趋势,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1流行特点白色念珠菌是一种酵母样真菌,对... 白色念珠菌病又称鹅口疮,由念珠菌引发的消化道真菌病。该病菌广泛存在于健康的人类的口腔、上呼吸道与肠道中。近年来,在我国肉鸡养殖场,白色念珠菌的患病概率呈上升趋势,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1流行特点白色念珠菌是一种酵母样真菌,对环境适应能力较强,对消毒药物具有一定的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色念珠菌病 肉鸡养殖场 消毒药物 酵母样真菌 环境适应能力 上呼吸道 念珠菌 流行特点
下载PDF
两种方法建立口腔念珠菌病动物模型的比较 被引量:4
19
作者 吕秋菊 马晟利 代雪丽 《中国实验诊断学》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89-290,共2页
关键词 口腔念珠菌病 动物模型 白色念珠菌感染 广谱抗生素 白色念珠菌病 免疫抑制剂 义齿基托 抗癌药物
下载PDF
卡泊芬净治疗中国成年人侵袭性念珠菌病和食管念珠菌病的安全性、耐受性及疗效的非对照、多中心、开放性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林东昉 王健民 +4 位作者 俞云松 韩明哲 沈志祥 宋诗铎 张婴元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375-381,共7页
目的评价卡泊芬净注射剂治疗中国成年人侵袭性念珠菌病和食管念珠菌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本研究为非对照、多中心、开放性临床研究,入选对象为年龄≥18岁,确诊为侵袭性念珠菌病或食管念珠菌病需要进行抗真菌治疗的中国成人患者。采用... 目的评价卡泊芬净注射剂治疗中国成年人侵袭性念珠菌病和食管念珠菌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本研究为非对照、多中心、开放性临床研究,入选对象为年龄≥18岁,确诊为侵袭性念珠菌病或食管念珠菌病需要进行抗真菌治疗的中国成人患者。采用卡泊芬净静脉给药,每日50 mg,首日采用70 mg负荷剂量。在最后一次血液或其他正常无菌部位培养阳性后继续治疗至少14 d。食管念珠菌病患者每日50 mg,疗程至少7 d,症状缓解后继续治疗72 h。结果共入选63例患者,包括侵袭性念珠菌病60例,食管念珠菌病3例,其中安全性分析集(SS)63例,全分析集(FAS)63例,符合方案集(PPS)50例。SS 63例患者中,14例发生19例次严重不良事件,均与研究药物无关;发生与药物有关的非严重不良事件31例73例次,其中4例同时发生临床不良事件和实验室指标异常;8例发生12例次临床不良事件,主要为皮疹等,其中91.7%(11/12)属轻、中度。27例发生实验室指标异常,主要为ALT等肝酶升高、血钾降低等。与研究药物相关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为49.2%(31/63),其中临床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2.7%(8/63),实验室指标异常发生率为42.9%(27/63)。1例因不良事件终止治疗,占1.6%(1/63)。FAS和PPS中的总有效率分别为58.1%(36/62)和70.0%(35/50)。FAS中,侵袭性念珠菌病的有效率为57.6%(34/59),食管念珠菌病为2/3。PPS中,侵袭性念珠菌病的有效率为68.8%(33/48),食管念珠菌病为3/3。结论卡泊芬净治疗中国成年人侵袭性念珠菌病和食管念珠菌病临床不良反应大多为轻、中度,患者可耐受。卡泊芬净可有效治疗中国成年人侵袭性念珠菌病和食管念珠菌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泊芬净 侵袭性念珠菌病 食管念珠菌病 安全性 耐受性 疗效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