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朗读中句末上声的念读变化
1
作者 申定羽 《汉语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48-53,96,共6页
普通话的上声在单念或词句末尾都有可能念读本调。朗读中,句末上声是否念读本调受到朗读者情感的制约,其中,作为情感外现方式的重音、停连以及语气语调的变化等都会影响句末上声的读音,或者说,处理好句末上声的调值调型有助于准确传达... 普通话的上声在单念或词句末尾都有可能念读本调。朗读中,句末上声是否念读本调受到朗读者情感的制约,其中,作为情感外现方式的重音、停连以及语气语调的变化等都会影响句末上声的读音,或者说,处理好句末上声的调值调型有助于准确传达朗读者的语意情绪及态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句末上声 念读
下载PDF
对话、念读两种说话状态下声纹特征变化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黄颀涵 陈维娜 刘贻杰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82-87,共6页
在对话、念读两种说话状态下,对20位青年男性普通话语流中240个音段所包含的单元音[a]、[i]、[u]的共鸣方式、平均音高、音强等听觉特征,共振峰走向、强度、频率等频谱特征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发现说话状态改变后个人的声纹特征有着不... 在对话、念读两种说话状态下,对20位青年男性普通话语流中240个音段所包含的单元音[a]、[i]、[u]的共鸣方式、平均音高、音强等听觉特征,共振峰走向、强度、频率等频谱特征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发现说话状态改变后个人的声纹特征有着不同程度的变化:听觉特征、共振峰强度特征的变化较大,共振峰走向和频率特征相对稳定。在被检测的音段中,40.0%的音段听感音高和音强发生了变化,45.3%的音段共振峰强度发生了变化;尽管有13.3%的音段共振峰走向存在差异,但共振峰频率变异系数的变化范围均在2.7%以内。由此可见,在对不同说话状态下的语音进行声纹鉴定时,应重点关注共振峰走向和频率,以判断涉案语音和嫌疑人样本语音是否同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纹鉴定 声纹特征 对话语音 念读语音
下载PDF
学生喜欢什么样的朗读——自然朗读方式析理
3
作者 吴康兴 姜梅仙 《教学月刊(中学版)(语文教学)》 2018年第6期12-16,共5页
自然朗读是依据现代白话文的语体性质自然而然地形成的, 但它却不是一种好的朗读方式.它对于文本言语的认知几乎不起大的作用, 反而在造成朗读意义信息弱化的同时, 影响着学生的心理、 意志和行为.
关键词 自然朗读 念读表征 念读饱和 朗读知觉
下载PDF
“讽、诵、读”辨释 被引量:1
4
作者 李宪国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1998年第1期42-44,共3页
[同义]《说文·言部》:“读,诵书也。”“讽、诵”互训。《广韵·入屋》:“读,诵也。”《汉书·倪宽传》:“时行赁作,带经而鉏(锄),休息辄读诵。”《梁书·江蒨传》:“蒨幼聪警,读书过目便能讽诵。”《三国志·吴志... [同义]《说文·言部》:“读,诵书也。”“讽、诵”互训。《广韵·入屋》:“读,诵也。”《汉书·倪宽传》:“时行赁作,带经而鉏(锄),休息辄读诵。”《梁书·江蒨传》:“蒨幼聪警,读书过目便能讽诵。”《三国志·吴志·阚泽传》:“所写既毕,诵读亦遍。”唐康骈《剧谈录·宣宗夜召翰林学士》:“文皇帝所著之书,有理国理身之要,披阅诵讽不离于口。”柳宗元《答贡士元公瑾论仕进书》:“前时所枉文章,讽读累日。”以上“读诵”、“讽诵”、“诵读”、“诵讽”、“讽读”皆同义连用,指念读诗文作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读” 念读 汉语大词典 后汉书 同义连用 柳宗元 《史记·平准书》 翰林学士 郑玄注 节律
下载PDF
“之所以”起句成因简析──兼评“之所以”起句不通说 被引量:2
5
作者 汪泰荣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6年第3期8-13,共6页
"之所以"起句是十分常见的句子形式。"之所以"不等于"的所以",因为"之"不同于"的"。"之"、"的"作为结构助词用在偏正短语中,其语法功能、语义功能、念读形式、省略形式都存在明显的差别。正是这种差别,使"之"具有不... "之所以"起句是十分常见的句子形式。"之所以"不等于"的所以",因为"之"不同于"的"。"之"、"的"作为结构助词用在偏正短语中,其语法功能、语义功能、念读形式、省略形式都存在明显的差别。正是这种差别,使"之"具有不同于"的"的语法特点;正是这种特点,使"之所以"起句得以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之所以”起句 偏正短语 粘附 念读形式 省略形式
下载PDF
“诵读”义动词“念”“读”“诵”的历时演变研究
6
作者 曾文斌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2期85-95,共11页
上古、中古汉语时期,“读”“诵”为“诵读”义动词中的核心词。唐代中晚期起,“念”强势兴起,成为佛教文献中使用频率最高的“诵读”义动词,直接导致了“诵”的逐步衰弱,也冲击了主导词“读”。明代以后,“念”在普通文献中的用例也大... 上古、中古汉语时期,“读”“诵”为“诵读”义动词中的核心词。唐代中晚期起,“念”强势兴起,成为佛教文献中使用频率最高的“诵读”义动词,直接导致了“诵”的逐步衰弱,也冲击了主导词“读”。明代以后,“念”在普通文献中的用例也大幅增加,宾语类型更加多样,遂成为“诵读”义动词的主导词之一。避讳则是促使“诵读”义动词发生历时演变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汉语 “诵读”义动词 主导词 避讳 历时演变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