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都市困境与新文学的“怀乡病” |
宋剑华
杨斯月
|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1 |
3
|
|
2
|
《白雪公主》与戏仿童话的“怀乡病” |
邱冬梅
|
《南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2007 |
1
|
|
3
|
告别怀乡病:论乡土叙事的另一种可能——以蔡铮的《种子》为对象 |
张昊臣
|
《华文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1
|
|
4
|
现代性与怀乡病:《百鸟朝凤》的悲剧意蕴 |
颜军
|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
2016 |
0 |
|
5
|
怀乡病(外一首) |
姚振函
|
《诗刊》
北大核心
|
1993 |
0 |
|
6
|
乌镇,乌青的怀乡病(组诗) |
孙谦
|
《民族文学》
北大核心
|
2016 |
0 |
|
7
|
永远的怀乡病 |
曲曲拉
|
《绿风》
|
2009 |
0 |
|
8
|
怀乡病(小说连载·上) |
滕军
|
《神州学人》
|
1999 |
0 |
|
9
|
布宁的怀乡情结 |
鲁美慧
|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中旬)》
|
2014 |
0 |
|
10
|
“雨巷诗人”的“园”与“天”——戴望舒诗歌意象图式新探 |
雷世文
|
《文学评论丛刊》
CSSCI
|
2011 |
0 |
|
11
|
30年代现代派诗歌的现代性:超越幻灭超越浪漫 |
姚万生
|
《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01 |
0 |
|
12
|
郁达夫小说创作的非理性倾向及其当代意义 |
王晓华
|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
1986 |
0 |
|
13
|
对寻“根”的逆向思考 |
韦民
石云
|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
|
1987 |
0 |
|
14
|
现代乡愁及其艺术的表现——试论耶麦对戴望舒的影响 |
姚万生
|
《宜宾学院学报》
|
1988 |
0 |
|
15
|
两个人,一本书——关于《沉重的睡眠》 |
高岩
|
《美术之友》
|
2002 |
0 |
|
16
|
民族化的油画 现代化的国画 |
张仃
|
《文艺研究》
|
1980 |
6
|
|
17
|
当代俄语生态哲学与生态文学中的末世论倾向 |
梁坤
|
《外国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03 |
6
|
|
18
|
汉语中的栖居与守护——《屋宇》解读 |
朱彩梅
|
《作家》
北大核心
|
2014 |
0 |
|
19
|
眺望春天(组诗) |
李轻松
|
《绿风》
|
2006 |
0 |
|
20
|
中国俄罗斯侨民诗人作品选 |
李延龄
|
《俄罗斯文艺》
|
2000 |
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