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明初赵秩使日问题新探
被引量:
1
1
作者
马光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73-183,255,共12页
明朝初建之时,明太祖多次遣使赴日,欲以通好。洪武三年(1370),明太祖派遣赵孟頫后人、山东莱州府同知赵秩等人赴日。为给日本增加更大的外交压力,明太祖又派遣杨载第二次赴日,负责押送15名倭寇。最终,怀良亲王遣使来华朝贡,奉表称臣。...
明朝初建之时,明太祖多次遣使赴日,欲以通好。洪武三年(1370),明太祖派遣赵孟頫后人、山东莱州府同知赵秩等人赴日。为给日本增加更大的外交压力,明太祖又派遣杨载第二次赴日,负责押送15名倭寇。最终,怀良亲王遣使来华朝贡,奉表称臣。怀良态度的陡转并非仅仅由于赵秩庭上的激昂陈词,而是与其面临的北朝大敌压境的客观形势有关。四年,赵秩并没有继续客留日本,而是回到了明朝。赵秩第二次出使日本时与仲猷祖阐、无逸克勤等人同舟,时值五年五月末,而非如《明实录》等所记载之四年十月。洪武六年十月至次年五月,赵秩等人之所以在博多停留,是因需候风等船,他们并没有被当地官员拘留,相反,在此期间他们与日本友人的文化交流活动频繁,且得到了诸多日本友人的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日关系
赵秩
杨载
怀良亲王
倭寇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洪武初年的明日外交与政策调整——以明初三次遣使赴日为中心
被引量:
1
2
作者
马云超
《元史及民族与边疆研究集刊》
2020年第1期78-90,共13页
明朝首次遣使赴日是在洪武二年正月,并非洪武元年十一月。其主要目的在于催促朝贡,倭寇问题尚未提上日程。紧接着的杨载赴日发生在前次使者被害、倭寇劫掠山东的背景下,禁倭成为两国开展外交的首要问题。由于明太祖将日本国王与倭寇视...
明朝首次遣使赴日是在洪武二年正月,并非洪武元年十一月。其主要目的在于催促朝贡,倭寇问题尚未提上日程。紧接着的杨载赴日发生在前次使者被害、倭寇劫掠山东的背景下,禁倭成为两国开展外交的首要问题。由于明太祖将日本国王与倭寇视为一体,诏书中带有威胁的意味,导致此次外交失败。洪武三年赵秩招谕日本成功是多方面因素的结果,怀良亲王面临的军事压力促使其考虑与明朝建交的现实利益,明朝将日本国王与倭寇加以区分又为两国和解创造了条件,杨载押解来的倭寇则为怀良亲王展示禁倭诚意提供了舞台。怀良亲王对明称臣是特殊背景下的产物,明朝记录中将"怀良"记作"良怀",很可能是怀良亲王提供了错误信息,目的在于日后重新脱离明朝的封贡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太祖
怀良亲王
倭寇
明日关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明初赵秩使日问题新探
被引量:
1
1
作者
马光
机构
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出处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73-183,255,共12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全球史视野下的元明山东海洋史研究”(项目号:18FZS052)的阶段性成果
山东大学“青年学者未来计划”资助项目。
文摘
明朝初建之时,明太祖多次遣使赴日,欲以通好。洪武三年(1370),明太祖派遣赵孟頫后人、山东莱州府同知赵秩等人赴日。为给日本增加更大的外交压力,明太祖又派遣杨载第二次赴日,负责押送15名倭寇。最终,怀良亲王遣使来华朝贡,奉表称臣。怀良态度的陡转并非仅仅由于赵秩庭上的激昂陈词,而是与其面临的北朝大敌压境的客观形势有关。四年,赵秩并没有继续客留日本,而是回到了明朝。赵秩第二次出使日本时与仲猷祖阐、无逸克勤等人同舟,时值五年五月末,而非如《明实录》等所记载之四年十月。洪武六年十月至次年五月,赵秩等人之所以在博多停留,是因需候风等船,他们并没有被当地官员拘留,相反,在此期间他们与日本友人的文化交流活动频繁,且得到了诸多日本友人的帮助。
关键词
中日关系
赵秩
杨载
怀良亲王
倭寇
分类号
K248.1 [历史地理—中国史]
K313.3 [历史地理—世界史]
D829.313 [政治法律—外交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洪武初年的明日外交与政策调整——以明初三次遣使赴日为中心
被引量:
1
2
作者
马云超
机构
南京大学历史学院
出处
《元史及民族与边疆研究集刊》
2020年第1期78-90,共13页
文摘
明朝首次遣使赴日是在洪武二年正月,并非洪武元年十一月。其主要目的在于催促朝贡,倭寇问题尚未提上日程。紧接着的杨载赴日发生在前次使者被害、倭寇劫掠山东的背景下,禁倭成为两国开展外交的首要问题。由于明太祖将日本国王与倭寇视为一体,诏书中带有威胁的意味,导致此次外交失败。洪武三年赵秩招谕日本成功是多方面因素的结果,怀良亲王面临的军事压力促使其考虑与明朝建交的现实利益,明朝将日本国王与倭寇加以区分又为两国和解创造了条件,杨载押解来的倭寇则为怀良亲王展示禁倭诚意提供了舞台。怀良亲王对明称臣是特殊背景下的产物,明朝记录中将"怀良"记作"良怀",很可能是怀良亲王提供了错误信息,目的在于日后重新脱离明朝的封贡体系。
关键词
明太祖
怀良亲王
倭寇
明日关系
Keywords
Emperor Taizu of Ming Dynasty
Prince Kaneyoshi
Japanese pirates
relationship between Ming Dynasty and Japan
分类号
K248.1 [历史地理—中国史]
K313.3 [历史地理—世界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明初赵秩使日问题新探
马光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洪武初年的明日外交与政策调整——以明初三次遣使赴日为中心
马云超
《元史及民族与边疆研究集刊》
2020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