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民族团结教育中社会心态的调节与生成 被引量:8
1
作者 马进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0年第2期65-69,共5页
在民族团结教育过程中,社会心态通过调节"自我的心理状态"与"其他人的心理状态"的关系,调节"主我"与"客我"的关系,调节个体与群体的关系,调节心态各个成分的关系,生成自我与他人结合的心态,&qu... 在民族团结教育过程中,社会心态通过调节"自我的心理状态"与"其他人的心理状态"的关系,调节"主我"与"客我"的关系,调节个体与群体的关系,调节心态各个成分的关系,生成自我与他人结合的心态,"主我"与"客我"结合的心态,仪式与非仪式结合的心态,知情意相统一的心态,发挥了四大重要作用,形成了自我对民族团结教育的正确反应与正确态度,最大化地增强了民族团结教育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团结 社会心态 调节生成 反应态度
下载PDF
浅谈简·奥斯汀如何创作鲜明角色 被引量:1
2
作者 李佳霖 《海外英语》 2010年第12X期215-215,217,共2页
简·奥斯汀在她的小说里刻画出许多生动形象的人物,这些人物形象主要通过三种方式刻画出来,即通过主角的态度与反应,配角的衬托以及主角的内心世界。正是这三种方式构成了简·奥斯汀小说的独特之处,使得她的作品既简单易懂又不... 简·奥斯汀在她的小说里刻画出许多生动形象的人物,这些人物形象主要通过三种方式刻画出来,即通过主角的态度与反应,配角的衬托以及主角的内心世界。正是这三种方式构成了简·奥斯汀小说的独特之处,使得她的作品既简单易懂又不缺乏趣味性和文学性。简·奥斯汀和她的小说对文学界的影响是很深远的,而能真正体会她作品里的特色写作方法将对理解她的小说非常有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简·奥斯汀 鲜明的人物角色 主角的态度反应 陪衬 内心思想活动
下载PDF
论西北少数民族日常交往的同情心态 被引量:1
3
作者 马进 武晓红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71-75,共5页
中西对同情认识的差异表明同情是一个内涵丰富的概念。情是解读西北少数民族日常交往特征的最重要、最有效的文化符号。本文把西北少数民族的这个交往特征的文化符号概括为同情的心态,认为西北少数民族日常交往的同情心态指欢乐和痛苦... 中西对同情认识的差异表明同情是一个内涵丰富的概念。情是解读西北少数民族日常交往特征的最重要、最有效的文化符号。本文把西北少数民族的这个交往特征的文化符号概括为同情的心态,认为西北少数民族日常交往的同情心态指欢乐和痛苦之情凝合而成的心理反应机制,表现为与他人共享欢乐、与他人共担痛苦的同情的反应、同情的态度。欢乐和痛苦之情的同情心态在西北少数民族交往关系中具体表现为四种心态,即:好客的心态,注意对方反应和评价的心态,群己互利的心态,"不忍之心"的心态。这种同情心态的本源来自西北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历史文化中善的积淀和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 日常交往 同情心态 态度反应
原文传递
动物为何拥有权利?——兼论强、弱两种动物权利论 被引量:7
4
作者 李剑 《哲学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02-110,共9页
动物之拥有权利无法从人类对于动物负有的义务中推论出来,需要给出独立的动物拥有权利的论证。动物拥有权利的必要前提是动物有属于它自身的利益,而进一步考察动物拥有权利的理由,让我们可以主张动物也拥有一定程度的道德权利。对“动... 动物之拥有权利无法从人类对于动物负有的义务中推论出来,需要给出独立的动物拥有权利的论证。动物拥有权利的必要前提是动物有属于它自身的利益,而进一步考察动物拥有权利的理由,让我们可以主张动物也拥有一定程度的道德权利。对“动物与人是否平等”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可以区分强、弱两种版本的动物权利论。强的动物权利论主张动物与人平等,这会导致捕食问题等特别的困难和荒谬结论,辛格与雷根[艹寺]对捕食问题的解决都不成功。弱的动物权利论主张人有比动物更高的道德权利,人类的道德情感能力及人类共同体的成员身份都保证了人的道德地位高于动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权利 人类义务 捕食问题 道德平等 反应态度
原文传递
第二人称观点、规范性与道德可说明性 被引量:4
5
作者 张曦 《世界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24-134,共11页
规范理由与激发理由之间的张力,在现代道德理论的外在"立法"模式的衬托下显得格外突出。不论是第三人称观点的后果主义还是对道义论的某种理解,都不可逃避地存在着这方面的缺陷。达沃尔在他对"第二人称观点"的阐发... 规范理由与激发理由之间的张力,在现代道德理论的外在"立法"模式的衬托下显得格外突出。不论是第三人称观点的后果主义还是对道义论的某种理解,都不可逃避地存在着这方面的缺陷。达沃尔在他对"第二人称观点"的阐发中,试图调和"费希特观点"、"普芬道夫观点"和"斯特劳森观点",对"规范性的源泉何在"以及"何以理解道德规范的客观性"这两个问题作出回答,从而为理解规范理由与激发理由之间的连接提供了一个可能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二人称观点 理由 规范性 反应态度
原文传递
“实践优先”与道德义务的证成
6
作者 张曦 《哲学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75-81,共7页
如何证成道德义务?这是现代道德哲学的首要问题。按照某些学者的看法,由于现代道德哲学中所预设的"道德义务"概念相对于真实的人类心理来说是不可能的,所以,现代道德哲学的全部企划本身是一个无源之见。这个观点错误地把心理... 如何证成道德义务?这是现代道德哲学的首要问题。按照某些学者的看法,由于现代道德哲学中所预设的"道德义务"概念相对于真实的人类心理来说是不可能的,所以,现代道德哲学的全部企划本身是一个无源之见。这个观点错误地把心理现实主义当作构思"道德义务"概念的理论约束。实际上,通过重新思考彼得·斯特劳森在20世纪70年代处理道德责任的可归咎性问题时所提出的论证,我们就会发现,只要采取一种实践优先的观点,即使在对心理现实主义作"悬隔判断"的情况下,我们也能够理解"道德义务"的本质和生成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责任 可归咎性 反应态度 道德义务
原文传递
人工智能体有自由意志吗 被引量:4
7
作者 南星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35-47,共13页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高速发展,人工智能体变得越来越自主,以至于人们会很自然地对它们是否拥有自由意志产生疑问。然而,传统哲学中的主流观点以及大多数人的直觉都会否认机器拥有自由意志的可能性。在经典的"反应态度"理论的...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高速发展,人工智能体变得越来越自主,以至于人们会很自然地对它们是否拥有自由意志产生疑问。然而,传统哲学中的主流观点以及大多数人的直觉都会否认机器拥有自由意志的可能性。在经典的"反应态度"理论的基础上,可发展出一种"实践自由"的概念,人工智能体可以满足这一概念所要求的两个重要条件,即行为的不可预测性和潜在冲突的目标,但在对期待和要求的共同认可这一关键条件上会面临十分严重的困难。通过对人工智能体拥有自由意志的可能性条件进行分析,我们能够更深入地理解(人类)自由意志的本性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由意志 人工智能 司倬森 反应态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