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论涉己态度问题——从心灵哲学与语言哲学的视角看
- 1
-
-
作者
王莹莹
-
机构
中山大学哲学系逻辑与认知研究所
-
出处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5期44-50,共7页
-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13YJC740102)
香港政府RGC资助GRF项目"Long-distance Reflexives-an Asian Perspective"(11407214)
-
文摘
一般认为,涉己态度对传统关于态度及其归属的解释框架提出了挑战,即它引发人们重新考虑态度内容的本质及态度归属的语义解释问题。对此,文献中主要提出了三种解决方案——弗雷格式的解释、三元关系的解释和自我归属的解释。研究发现,这三种解决方案都存在问题,并且涉己态度的特殊性以及涉己态度报告在自然语言中的存在性也值得怀疑。鉴于此,论文提出涉己态度问题需要结合态度及态度归属研究领域的其他难题以及自然语言中的相关语言事实来进一步研究。
-
关键词
态度
态度归属
涉己
涉物
-
Keywords
attitude
attitude ascription
de se
de re
-
分类号
B81
[哲学宗教—逻辑学]
-
-
题名论塞恩斯伯里的展示理论
- 2
-
-
作者
刘静雅
宋荣
-
机构
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出处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2022年第2期1-8,共8页
-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当代西方心灵哲学中的指称研究”(19BZX105)。
-
文摘
在西方哲学史上,非存在问题一直备受关注,随着当代认知科学的蓬勃发展,非存在问题逐渐呈现出多学科、多视角的多元化研究局面。塞恩斯伯里在意向性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他的展示理论,表达了他对非实存意向对象的独特思考。塞恩斯伯里的展示理论以心理表征为框架,通过对意向对象表征特点的关注,来解释意向状态的语义特征和内涵,进而使我们能够正确归属意向状态。
-
关键词
塞恩斯伯里
态度归属
展示
意向对象
-
Keywords
Sainsbury
attitude attribution
display
intention object
-
分类号
B085
[哲学宗教—哲学理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