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民本思想与历史盛衰的总结 被引量:3
1
作者 吴怀祺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4-20,共7页
在中国历史上,关注社稷的盛衰、追求民族的兴盛,是民族精神的体现,成为民族史学优良传统。以人为本的思想是历史经验的总结,又是振兴民族的历史发展的要求。中国史学家通过对严酷的历史兴亡事实的总结,形成民本思想。民本思想关系到一... 在中国历史上,关注社稷的盛衰、追求民族的兴盛,是民族精神的体现,成为民族史学优良传统。以人为本的思想是历史经验的总结,又是振兴民族的历史发展的要求。中国史学家通过对严酷的历史兴亡事实的总结,形成民本思想。民本思想关系到一个重大史学理论问题,涉及对历史发展过程和历史发展动力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本 民族精神 史学理论
下载PDF
追本溯源,内外兼修——评张树剑《中国针灸思想史论》 被引量:1
2
作者 袁媛 李成林 《中医药文化》 2020年第5期59-63,共5页
针灸既是传统技术,又是现代学科,如何认识其历史真实以及如何面对现代挑战,都是当前的重要课题。张树剑的新作《中国针灸思想史论》一方面对针灸的基本概念的起源及其演变进行了详细的探讨,理清了针灸理论传统与现代之间的关系,同时回... 针灸既是传统技术,又是现代学科,如何认识其历史真实以及如何面对现代挑战,都是当前的重要课题。张树剑的新作《中国针灸思想史论》一方面对针灸的基本概念的起源及其演变进行了详细的探讨,理清了针灸理论传统与现代之间的关系,同时回答了针灸科学化面临的问题。同时,本书有勇气打破惯性的理论框架,指出了理论与实践之间的矛盾。另外,学术史和理论史的研究,会受到社会文化思潮、政治变革以及各种外在因素的影响,本书内史与外史相结合的写作也是正是当前学界所关注的重要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针灸史论》 针灸 经脉理论 现代化
下载PDF
汉译佛经与汉语词“思想”的来源及其演变
3
作者 葛平平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3期90-95,共6页
佛教传入中国是文化交流史上的一件大事。汉译佛经为汉语引进了大量的外来词。"思想"一词发源于东汉汉译佛经,本为佛教术语,指"五蕴之第三想"。随着朝代更迭和社会发展,"思想"一词的语法功能逐渐扩展,由... 佛教传入中国是文化交流史上的一件大事。汉译佛经为汉语引进了大量的外来词。"思想"一词发源于东汉汉译佛经,本为佛教术语,指"五蕴之第三想"。随着朝代更迭和社会发展,"思想"一词的语法功能逐渐扩展,由名词性功能发展出动词性功能;其意义也不断延伸,由佛教术语演变为一般词汇。及至现代汉语,"思想"的名词性功能和意义趋向固化,而动词性功能和意义则趋于消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译佛经 语法功能 演变 经济性原则
下载PDF
高校思想政治课方法探究
4
作者 孙晶 《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8年第1期46-47,共2页
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美的教育可以起到开发智力、道德感化、人生导向等作用。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善于运用美的法则,创造美的环境、展现美的人格、追求美的方法,对于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吸引力;同时要运用心理学的方式和方法加以熏陶,这... 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美的教育可以起到开发智力、道德感化、人生导向等作用。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善于运用美的法则,创造美的环境、展现美的人格、追求美的方法,对于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吸引力;同时要运用心理学的方式和方法加以熏陶,这些对于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成效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的法则 政治工作 心理
下载PDF
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模式的探析
5
作者 王凤琴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9年第12期51-51,共1页
随着思想品德课教学具有时代性、实践性、思想性。在思想品德课中增加社会实践活动,收集社会实践的模式,符合新课标提出的以德育为核心,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有利于学生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健全学生人格... 随着思想品德课教学具有时代性、实践性、思想性。在思想品德课中增加社会实践活动,收集社会实践的模式,符合新课标提出的以德育为核心,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有利于学生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健全学生人格,实现人生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践活动 学生主体 关注社会 责任意识
下载PDF
当海德格尔与老子研究“相遇” 被引量:2
6
作者 何玉国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48-53,共6页
有关海德格尔与老子的研究,学界成果卓著,但主要集中于对两者之间思想关系的探讨:或实证性的"影响研究",或思想相似性的"平行研究"。从海德格尔思想中提取某些"思—想"的内容,反观学界有关老子研究的某... 有关海德格尔与老子的研究,学界成果卓著,但主要集中于对两者之间思想关系的探讨:或实证性的"影响研究",或思想相似性的"平行研究"。从海德格尔思想中提取某些"思—想"的内容,反观学界有关老子研究的某些思路和做法,以"思—想"对"研究",让海德格尔的思想与既有的老子研究相互碰撞和交锋,必将对时下的老子研究有所启发。最终,以"体验—回溯"路径作为老子研究方法论的尝试,重拾老子书写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德格尔 老子 思—想
下载PDF
当海德格尔与老子研究“相遇”
7
作者 何玉国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4期72-76,共5页
有关海德格尔与老子的研究,学界成果卓著,其主要集中在"体验回—溯"两者之间思想关系的探讨。文章另辟蹊径,接续海德格尔有关"用欧洲概念‘理解’非欧洲文化之不可能"的讨论,使其与既有的老子研究相互碰撞和交锋,... 有关海德格尔与老子的研究,学界成果卓著,其主要集中在"体验回—溯"两者之间思想关系的探讨。文章另辟蹊径,接续海德格尔有关"用欧洲概念‘理解’非欧洲文化之不可能"的讨论,使其与既有的老子研究相互碰撞和交锋,认为时下老子研究偏于以西释中,囿于西方哲学而有意割裂《道德经》所开发和发明出来的所谓"本体论、价值论、存有(在)论、形上论"等众多说辞,导致老子之道完全实有化、固定化,把老子之道完全框置、摆置、圈限于某种封闭的系统和结构之中,丧失了老子之"道"已有的既"虚"又"实"的丰富内涵。重拾老子书写经验,以"体验回—溯"路径作为老子研究方法论,探讨一种摆脱"欧洲概念"的影响和陷阱的可能性,重新开启老子之道的丰富性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德格尔 老子 思—想
下载PDF
两汉边疆思想观的论争与统一多民族国家边疆思想的形成 被引量:10
8
作者 黎小龙 徐难于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9-20,共12页
本文认为,边疆观作为关于国家边疆基本意义和价值的认识、理解,在很大程度上是边疆思想论争中治边观取向的依据和支撑。大而划之,两汉边疆思想论争可分为“无用”之论和“国本”之论两类相互对立而又紧密联系的思想观念,论争呈现出前后... 本文认为,边疆观作为关于国家边疆基本意义和价值的认识、理解,在很大程度上是边疆思想论争中治边观取向的依据和支撑。大而划之,两汉边疆思想论争可分为“无用”之论和“国本”之论两类相互对立而又紧密联系的思想观念,论争呈现出前后承继而又各具时代特点的四个历史阶段。边疆思想的论争不仅对两汉的边疆经略实践产生了重要的引导作用,也渐进丰富、完善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边疆思想。由西汉初期至昭帝盐铁之论持续进行的大一统思想与边疆思想的相融,特别是论争双方在大一统思想基础上呈现的边疆思想的趋同,标志着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边疆思想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疆 边疆观 治边观 大一统
原文传递
中国民族思想的概念及发展脉络 被引量:13
9
作者 崔明德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1-32,共12页
民族思想是各个时期各个民族的各类人物对中国民族及民族问题的认识,是处理民族问题、制定民族政策的理论基础;它既有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史学家及普通民众对历史上民族及民族关系的反思,也有对当时民族和民族问题的理性思考和客... 民族思想是各个时期各个民族的各类人物对中国民族及民族问题的认识,是处理民族问题、制定民族政策的理论基础;它既有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史学家及普通民众对历史上民族及民族关系的反思,也有对当时民族和民族问题的理性思考和客观认识,以及对民族及民族问题未来发展趋势的预见。作为中国民族思想还应当研究马克思主义民族思想的中国化问题。中国民族思想大致可以划分为以华夷之辨为主线的古代传统的民族思想、以反清反帝为脉络的近代民族思想和以平等、团结、互助、民族区域自治为核心内容的现代民族思想三个大的历史发展阶段。因“民族思想”具有丰富的内涵、研究对象及比较丰硕的研究成果,所以这一概念更适合于我们对民族及民族问题的认识和探讨,“民族思想”应当成为一门独立学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 内涵 发展阶段
原文传递
古代“守中治边”、“守在四夷”治边思想初探 被引量:43
10
作者 方铁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8,共8页
“守中治边”与“守在四夷”,是古代大多数封建王朝治边思想的核心,也是制定各项边疆治策理论的基础。在封建统治者看来,“守中”之地与“四夷”之地之间有明确的划分;大多数封建王朝所追求的理想境界,是国家的腹心地区安定繁荣,在边陲... “守中治边”与“守在四夷”,是古代大多数封建王朝治边思想的核心,也是制定各项边疆治策理论的基础。在封建统治者看来,“守中”之地与“四夷”之地之间有明确的划分;大多数封建王朝所追求的理想境界,是国家的腹心地区安定繁荣,在边陲地区实现“守在四夷”。本文对“守中治边”与“守在四夷”说法的由来、内涵及其产生的影响,做了初步阐述与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守中治边 守在四夷 治边
原文传递
孔子道德论证的内在矛盾与孔门事功思想论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浦劬 赵滕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50-160,共11页
受传统儒家将道德外在化、绝对化为形而上“天理”,或内在化、绝对化为形而上“心体”的范式影响,学界对孔子及其弟子思想中的事功因素探讨相对薄弱。实际上,孔子的伦理思想中存在内在与外在、绝对与相对,以及道德与功利的内在矛盾,其... 受传统儒家将道德外在化、绝对化为形而上“天理”,或内在化、绝对化为形而上“心体”的范式影响,学界对孔子及其弟子思想中的事功因素探讨相对薄弱。实际上,孔子的伦理思想中存在内在与外在、绝对与相对,以及道德与功利的内在矛盾,其思想很大程度上具有在重视事实、功利基础上将道德外在化、相对化的倾向。这一特点直接影响了孔门弟子事功思想的产生,子夏、子贡等人重视经验、实践,强调功利的思想方法,萌发了向“法”的客观之“信”、重视力量之“势”、功利评价标准、宽容革新等的转向。子夏的“西河之学”直接推动了早期法家思想的诞生,孔门事功思想对战国荀子思想、两宋儒家功利思想、明清儒家事功思想都有深远影响。所以,分析孔子道德论证的内在矛盾,阐明孔门事功思想,对于深人认识孔学,把握其思想影响,无疑具有重要学术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道德论证 矛盾 事功
原文传递
对新形势下审美教育的重新审视
12
作者 苗伟伦 虞少敏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0年第3期53-57,共5页
立足于现时代的新形势,在重新确定了审美教育与思想政治道德教育的关系后,我们发现加强审美教育是推进素质教育、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是知识经济时代的直接要求;也是思想政治道德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这就要求我们转... 立足于现时代的新形势,在重新确定了审美教育与思想政治道德教育的关系后,我们发现加强审美教育是推进素质教育、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是知识经济时代的直接要求;也是思想政治道德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这就要求我们转变传统的观念,通过理论教育、实践活动等途径,真正把审美教育纳入到整个教育体系中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教育 政治道德教育 素质教育 知识经济 全面发展教育 精神文明建设
下载PDF
“思”“想”及相關動詞帶謂詞性賓語的考察——以先秦至南北朝語料爲依據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誠 吴慧欣 《汉语史学报》 2020年第1期195-208,共14页
以先秦至南北朝時期爲研究範圍,考察和描寫"思""想"以及相關的"惟""念""慮"等心理動詞帶謂詞性賓語的情况,在此基礎上從詞義和句法組合兩方面作横向和縱向的比較。"思"&qu... 以先秦至南北朝時期爲研究範圍,考察和描寫"思""想"以及相關的"惟""念""慮"等心理動詞帶謂詞性賓語的情况,在此基礎上從詞義和句法組合兩方面作横向和縱向的比較。"思""惟""念""慮"帶謂詞性賓語的用法,漢代以後與先秦時期相比,有所變化或發展,其中"念"可能受"思念"組合中"思"的同化而産生新的用法。"思""想"及相關動詞帶謂詞性賓語的異同,可以從詞義特别是本源意義的角度加以解釋。通過縱向和横向的綜合考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詞義和句法組合的相互關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動詞 謂詞性賓語 詞義 句法組合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