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不在一起的共同生活:中国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养机制
被引量:
1
1
作者
戚务念
《民族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35-145,共11页
家庭及其生活秩序是留守儿童成长的基础环境。当前的“留守”研究中,多从群体视角出发,且多持结构论预设及少量的能动性假说。本研究试图回归“家庭”视角,提出“不在一起的共同生活”这一分析性概念。二元社会结构下,一种制度性乡城拆...
家庭及其生活秩序是留守儿童成长的基础环境。当前的“留守”研究中,多从群体视角出发,且多持结构论预设及少量的能动性假说。本研究试图回归“家庭”视角,提出“不在一起的共同生活”这一分析性概念。二元社会结构下,一种制度性乡城拆分型家庭已占据庞大规模。“出门”,是农村留守家庭的大事。“为了这个家”“依靠这个家”是拆分型家庭生活的决策动机和基础。在家户制度传统、包括手机在内的全球化技术、信任与思念效应组成的“制度+技术+人心”三大条件的合力下,分隔两地甚至多地的留守家庭成员能动性地克服时空分离之痛,往往通过汇款、礼物、电话、大事协商、假期往返等方式,客观地维系着亲密共同体的生活,进而实现儿童养育功能。“不在一起的共同生活”这一概念有利于理解处境不利家庭的社会行为,但这一生活规则的辩证法揭示,时空距离也可能增加彼此的异质性,从而导致共同体破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在一起的共同生活
农村留守家庭
家户制度
时空分离
全球化技术
思念效应
原文传递
题名
不在一起的共同生活:中国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养机制
被引量:
1
1
作者
戚务念
机构
广东省教育研究院教育评估室
出处
《民族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35-145,共11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重点课题"服务全民终身学习视域下社区教育体系研究"(项目编号:AKA210019)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家庭及其生活秩序是留守儿童成长的基础环境。当前的“留守”研究中,多从群体视角出发,且多持结构论预设及少量的能动性假说。本研究试图回归“家庭”视角,提出“不在一起的共同生活”这一分析性概念。二元社会结构下,一种制度性乡城拆分型家庭已占据庞大规模。“出门”,是农村留守家庭的大事。“为了这个家”“依靠这个家”是拆分型家庭生活的决策动机和基础。在家户制度传统、包括手机在内的全球化技术、信任与思念效应组成的“制度+技术+人心”三大条件的合力下,分隔两地甚至多地的留守家庭成员能动性地克服时空分离之痛,往往通过汇款、礼物、电话、大事协商、假期往返等方式,客观地维系着亲密共同体的生活,进而实现儿童养育功能。“不在一起的共同生活”这一概念有利于理解处境不利家庭的社会行为,但这一生活规则的辩证法揭示,时空距离也可能增加彼此的异质性,从而导致共同体破裂。
关键词
不在一起的共同生活
农村留守家庭
家户制度
时空分离
全球化技术
思念效应
Keywords
living apart together
rural left-behind families
Household system
time-space separation
globalization technology
missing effect
分类号
G78 [文化科学—教育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不在一起的共同生活:中国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养机制
戚务念
《民族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
1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