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唐才常公法交涉思想述评 被引量:1
1
作者 陈策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2004年第1期69-71,共3页
晚清以降,中外交涉日益频繁,随着西方国际法逐渐传入中国,国人很自然地把国际法和外交活动联系起来,公法交涉思想应运而生。甲午以后,民族危机日蹙,唐才常在前人认知的基础上,由理论而实际,全面而系统地阐述了他的公法交涉思想,呼吁国... 晚清以降,中外交涉日益频繁,随着西方国际法逐渐传入中国,国人很自然地把国际法和外交活动联系起来,公法交涉思想应运而生。甲午以后,民族危机日蹙,唐才常在前人认知的基础上,由理论而实际,全面而系统地阐述了他的公法交涉思想,呼吁国人学习和研究国际法,力图争取国家主权,从而在晚清的国际法观念上走在了历史和时代的潮头,这也奠定了其公法交涉思想的应有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法交涉思想 唐才常 清朝 国际法 国家主权
下载PDF
支愍度与“心无”义新探
2
作者 白欲晓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70-79,158,159,共12页
“心无”作为魏晋解空的重要一义,为现代佛学研究所关注。依据《世说新语》肯定支愍度创立“心无”义,仍存在疑问。《世说新语》以“伧人”称谓南渡北人且以“谋食”描述愍度南渡,提供了心无义产生、流布的地域信息。南朝佛教的僧史、... “心无”作为魏晋解空的重要一义,为现代佛学研究所关注。依据《世说新语》肯定支愍度创立“心无”义,仍存在疑问。《世说新语》以“伧人”称谓南渡北人且以“谋食”描述愍度南渡,提供了心无义产生、流布的地域信息。南朝佛教的僧史、经录、题赞皆不言支愍度创心无说,根本原因在于“心无”与“本无”“即色”一样,实有二义。法温《心无论》所言乃“心无”旧义,支愍度乃“心无”新义的初倡者。心无之新旧义,皆肯定“心”(种智、圣智)之观照作用。旧义所谓“心无”指“内止其心,不滞外色”,新义所谓“心无”,强调“心豁如太虚”。心无义与中古思想、信仰有多方面交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愍度 伧人 心无说 新旧义 思想交涉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