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思想史路径把握马克思哲学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张梧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3-59,共7页
本文提出一种研究和把握马克思哲学的新的路径,即思想史的路径,主张从思想史路径来把握马克思的哲学。本文结合大量的思想史案例,指出了思想史路径在当代国内马克思哲学研究中在三个方面上的合理性,这种路径可以使我们更为通透地把握马... 本文提出一种研究和把握马克思哲学的新的路径,即思想史的路径,主张从思想史路径来把握马克思的哲学。本文结合大量的思想史案例,指出了思想史路径在当代国内马克思哲学研究中在三个方面上的合理性,这种路径可以使我们更为通透地把握马克思本人的思想,并且在思想史的比较中可以激发研究者的理论想像力,从而呈现出马克思哲学的当代性。另一方面,本文根据马克思本人思想的独特性和复杂性,指出了思想史路径的局限性。正是通过对思想史路径这一正一反的全面考量,从中发现马克思真正的当代性之所在,理论与实践的互文关系和总体视角是马克思在思想史中的独特性和在现实生活中的当代性的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哲学 思想史路径 当代性
下载PDF
“生产力决定论”并非马克思的独创性贡献——S.H.里格比基于思想史的理论勘定与研究路径吁求
2
作者 孙亮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2013年第2期123-127,共5页
在诠释者们认定马克思是新的思想"开启者"时,总是夸大其对于西方思想传统的"断裂",此种学术路径以马克思来审视其"前史"与"后史",这就成为传统马克思主义的"格义"方案。S.H.里格比以... 在诠释者们认定马克思是新的思想"开启者"时,总是夸大其对于西方思想传统的"断裂",此种学术路径以马克思来审视其"前史"与"后史",这就成为传统马克思主义的"格义"方案。S.H.里格比以"反向格义"的方案,将马克思哲学研究植入人们并不熟悉的"芬格兰思想"中,通过"四个阶段理论"与对历史主体"人的能动性"、"历史进步观"解释马克思思想中的"生产力决定论"并非独创,并展示马克思理论创造有着深厚的"思想史背景",从而使我们摆脱"唯生产力论"的机械理解,更好地把握历史辩证法的"主客体向度"。作为"反向格义"的思想史研究路径,急切地需要突破"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这将有助于我们把握马克思的思想主旨和扩展其研究路径以及在规避"学术限度"中提升"实践智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 H 里格比 “生产力决定论” 思想研究路径 马克思
下载PDF
化身万千·跳出三界·眼光向下——思想史研究三题 被引量:1
3
作者 葛兆光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5-11,共7页
思想史应当是“开放的思想史”。这种开放,有三个方面需要思考:一是要在“化身万千”的当下还能守住自己的领地,写出明确的脉络,划出清晰的边界;二是要“跳出三界”,即跨出过去思想史的三个自我设限的“界”(学科之界、国别之界、古今之... 思想史应当是“开放的思想史”。这种开放,有三个方面需要思考:一是要在“化身万千”的当下还能守住自己的领地,写出明确的脉络,划出清晰的边界;二是要“跳出三界”,即跨出过去思想史的三个自我设限的“界”(学科之界、国别之界、古今之界);三是要“眼光向下”,过去的思想史倾向于“眼光向上”,重视上层社会而轻视下层社会民众的所欲所求。思想史既要讨论“思想的提出”,也要讨论“思想的实现”,关注思想的制度化、常识化和风俗化,希望思想史学者能够重新讨论思想史的研究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 跨界 开放 思想研究路径
原文传递
中国记忆史研究的兴起与路径分析 被引量:14
4
作者 郭辉 《史学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41-148,共8页
中国学界在西方新社会文化史影响下于20世纪90年代前后开始记忆史研究,经过近二十年发展已成一定规模,并朝社会史和思想史两条不同路径演进。这两条路径在研究对象、史料获取、研究方法等方面各有特点,但也有相通之处。作者认为,两条路... 中国学界在西方新社会文化史影响下于20世纪90年代前后开始记忆史研究,经过近二十年发展已成一定规模,并朝社会史和思想史两条不同路径演进。这两条路径在研究对象、史料获取、研究方法等方面各有特点,但也有相通之处。作者认为,两条路径的融合将是中国记忆史研究的未来走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记忆 社会路径 思想史路径 记忆
原文传递
《盐铁论》对外关系辩论与中国古代外交思想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陈拯 《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9-77,共19页
本文由思想史路径梳理探讨《盐铁论》中的对外关系理念,以期拓展当前有关中国古代战略与外交思想讨论的视野。《盐铁论》成书于帝制中国儒术"经学时代"的形成期,直接反映了实际的政策辩论过程。"盐铁"辩论中大夫与... 本文由思想史路径梳理探讨《盐铁论》中的对外关系理念,以期拓展当前有关中国古代战略与外交思想讨论的视野。《盐铁论》成书于帝制中国儒术"经学时代"的形成期,直接反映了实际的政策辩论过程。"盐铁"辩论中大夫与贤良文学的交锋大量涉及了对外关系与对外战略。其中,御史大夫强调夷夏大防,主张通过武力来消除威胁,保障安全,认为采取进攻战略能够获得更大利益,反对和亲政策。贤良文学则从文明标准认识夷夏之分,认为应当通过施行德政来归化外夷,他们强调进攻性战略无利可图,扰乱国内秩序,认为和亲是更有效的办法。相关言论既是对此前时代对外关系思想的援引借鉴,又同其时代环境有着密切关联。盐铁辩论反映了先秦儒家思想在被统治者意识形态化过程中出现的变异,展现出儒法合流、王霸杂糅的特征。《盐铁论》说明中国古代一般战略思想有其历史内在的复杂性,研究中国古代对外关系思想有必要将思想史路径重新"找回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铁论 中国古代外交思想 对外关系 思想史路径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