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性的内涵及其确立的意义 |
闫艳
|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
2007 |
42
|
|
2
|
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性涵义初探 |
张耀灿
刘伟
|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
2006 |
151
|
|
3
|
网络自我互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性的新话题 |
丁科
胡树祥
|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13
|
|
4
|
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性生成分析 |
闫艳
王秀阁
|
《教育导刊(上半月)》
北大核心
|
2010 |
13
|
|
5
|
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性的思考 |
丁科
|
《理论与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13
|
|
6
|
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相遇在关怀——马丁·布伯视野中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性的关怀解读 |
赵浚
胡晓红
|
《广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2
|
|
7
|
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性的交往特征及启示 |
赵凯
|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
2009 |
11
|
|
8
|
浅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性转向的三个维度 |
冯媛媛
|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5 |
3
|
|
9
|
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性的生成 |
覃小林
|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1
|
|
10
|
新媒体环境下推进高校学风建设的理念与路径——基于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性的视角 |
李辉
|
《教育传媒研究》
|
2018 |
5
|
|
11
|
浅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性的建构 |
肖圣龙
|
《巢湖学院学报》
|
2006 |
1
|
|
12
|
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性的思考 |
樊家军
|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5 |
0 |
|
13
|
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性转向 |
阳德平
|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1 |
0 |
|
14
|
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性原则探析 |
于兴艳
|
《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2010 |
0 |
|
15
|
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性的哲学观照 |
董娜
潘赐璇
|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
2012 |
0 |
|
16
|
中学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性转向探析 |
李佳俐
邓谨
|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北大核心
|
2017 |
2
|
|
17
|
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性的转向 |
齐超
叶鸿蔚
|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9 |
2
|
|
18
|
试论军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性转向之成因 |
黄波
谷玉辉
|
《南京政治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0 |
|
19
|
论家庭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性的现代转型 |
张莉
|
《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
2012 |
1
|
|
20
|
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性问题研究 |
张金娣
|
《陕西行政学院学报》
|
2009 |
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