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中国哲学的逆形成特点——以老子为例 被引量:1
1
作者 乔清举 《哲学门》 2006年第1期124-137,共14页
古人的著作很多是经后人(读者)从一定的观点出发有意编辑或改动过的,而非原创。正是这些被编辑和改动过的文本,构成了中国哲学史的史料。更晚的学者通过对这些史料的研究形成他们的哲学史观,又根据他们的哲学史观重新编辑和改动古人文... 古人的著作很多是经后人(读者)从一定的观点出发有意编辑或改动过的,而非原创。正是这些被编辑和改动过的文本,构成了中国哲学史的史料。更晚的学者通过对这些史料的研究形成他们的哲学史观,又根据他们的哲学史观重新编辑和改动古人文本。这就是中国哲学的“逆形成”特点。新出土的更为原始的或者其他系统的古人著作版本,清楚表明了中国哲学的这一特点。“逆形成”表明,构成哲学史所研究的“文本”是后人和前人共同建构的。后人所研究的对象,不仅有前人的思想,也包括前人文本的编辑者和改动者的思想,甚至还有研究者自己的思想。通过与较早或另外系统的版本的比较,可以做到一定程度的“去逆显正”,显示古人的原貌。但是,由于较早版本也可能是逆形成的结果,所以研究所得“原貌”的客观性也是有限的。老子哲学的逆形成特点尤其明显,“逆形成”使不属于老子的归隐、因循等思想,都归到老子头上,形成几千年来习焉不察的错误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形成 去逆显正 客观性 思想赋值 思想减值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