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近五年高校思政课亲和力研究述评与展望 被引量:1
1
作者 郎君立 陶林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 2023年第10期88-92,共5页
近五年来,高校思政课亲和力的研究已经成为一个热点课题。现有成果主要包括理论层面和实践层面。在理论上,主要从研究基础、时代内涵、内在逻辑、形成机理和价值意蕴等方面展开;在实践上,主要从现状、原因、提升原则、提升措施、应注意... 近五年来,高校思政课亲和力的研究已经成为一个热点课题。现有成果主要包括理论层面和实践层面。在理论上,主要从研究基础、时代内涵、内在逻辑、形成机理和价值意蕴等方面展开;在实践上,主要从现状、原因、提升原则、提升措施、应注意的问题等方面展开。研究成果取得重大进展,但也存在一些不足,需要高校思政课教师深化理论研究、注重实证研究、重视大学生视角研究、加强重点内容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思政课亲和力 研究述评 展望
下载PDF
情境学习理论视域下高校思政课亲和力及其提升路径研究
2
作者 宫晓虹 孙艳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10期117-121,共5页
高校思政课作为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要充分发挥其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就要着力提升高校思政课亲和力。情境学习理论与高校思政课亲和力的... 高校思政课作为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要充分发挥其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就要着力提升高校思政课亲和力。情境学习理论与高校思政课亲和力的提升有着在教学理念具有一致性、教学内容具有贯通性、教学方式具有互补性、教学评价具有借鉴性等内在关联。因此,在情境学习理论视域下,明晰教学理念,促进知识生成情境化、生成教学内容,关注教学项目情境化、优化教学方式,完善情境要素设计化、评价教学过程,提升评价过程性策略等一系列措施,将是不断提升高校思政课亲和力的必由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境学习 情境学习理论 高校思政课亲和力
下载PDF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亲和力提升研究——基于跨学科视野 被引量:4
3
作者 张全福 《湖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4期141-146,共6页
提升思政课亲和力,是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基本方向。关于提升思政课亲和力的相关文献对教学实践具有一定指导作用,但不足之处依然存在,包括对思政课构成要素在提升亲和力中的综合作用认识不充分、研究的学科视野狭窄等。以跨学... 提升思政课亲和力,是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基本方向。关于提升思政课亲和力的相关文献对教学实践具有一定指导作用,但不足之处依然存在,包括对思政课构成要素在提升亲和力中的综合作用认识不充分、研究的学科视野狭窄等。以跨学科视野开展研究为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的理论创新、亲和力的提升实践提供了有益启示。以人为中心,吸收、融合多个学科的理论,使教学主体、教学内容、教学环境等思政课的多个构成要素共同发力,是从整体上提升新时代高校思政课亲和力的基本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高校 思政课亲和力 跨学科
下载PDF
新发展理念下增强思政课亲和力的路径系统 被引量:1
4
作者 麦金兰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第2期83-87,共5页
兼具科学性和普遍指导性的新发展理念,可成为增强高职思政课亲和力的实践向导和科学指南。从大学生的心理期待和现实需求出发,以新发展理念引领思政课教学实践,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等五个视角下,探索教学供给侧需转变什么、... 兼具科学性和普遍指导性的新发展理念,可成为增强高职思政课亲和力的实践向导和科学指南。从大学生的心理期待和现实需求出发,以新发展理念引领思政课教学实践,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等五个视角下,探索教学供给侧需转变什么、注意什么、实施什么。通过创新思政课的教学形式、教学内容、考核机制;协调思政课的外部、内部环境;打造思政课的全时空引导平台;打通思政课的互动反馈机制;实施师生、师师、校友资源共享等措施,构建一个全方位增强思政课亲和力的路径系统,全面提升学生的认知获得、技能获得、意识获得、情感获得及行为获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发展理念 思政课亲和力 路径系统
下载PDF
高校思政课亲和力的生成逻辑和实践理路
5
作者 郎君立 《时代人物》 2022年第36期170-172,共3页
增强高校思政课亲和力对提升思政课实效性具有重要意义。从大学生视角分析,高校思政课亲和力的内涵更侧重于大学生对思政课产生的亲近感、认同感和趋同感。从生成逻辑上分析,亲近感是前提,认同感是核心,趋同感是目的。但是在现实中,大... 增强高校思政课亲和力对提升思政课实效性具有重要意义。从大学生视角分析,高校思政课亲和力的内涵更侧重于大学生对思政课产生的亲近感、认同感和趋同感。从生成逻辑上分析,亲近感是前提,认同感是核心,趋同感是目的。但是在现实中,大学生对思政课的认知偏差,思政课与大学生距离感,社会实践的低效等因素都制约着高校思政课亲和力的生成。所以要消解大学生的认知偏差,拉近思政课与大学生的距离感,增强社会实践的实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思政课亲和力 生成逻辑 制约因素 实践理路
下载PDF
基于扎根理论的高校思政课亲和力构成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胡晓菲 吴华眉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93-99,共7页
以扎根理论为方法论,结合NVivo12质性研究软件,从学生感知的角度,将访谈文本作为研究资料,经三级编码可分析出高校思政课亲和力的构成模型:由内、中、外等三个维度构成,内在维度包括政治认同和知识两个要素,是思政课亲和力的内在驱动力... 以扎根理论为方法论,结合NVivo12质性研究软件,从学生感知的角度,将访谈文本作为研究资料,经三级编码可分析出高校思政课亲和力的构成模型:由内、中、外等三个维度构成,内在维度包括政治认同和知识两个要素,是思政课亲和力的内在驱动力;中间维度由形象力、故事力、沟通力、接近力等四个要素构成,是思政课亲和力的具体内容;外在维度为育人精神要素,是思政课亲和力的高层次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政课亲和力 扎根理论 构成模型 高校
下载PDF
提升高校思政课亲和力的三个视角 被引量:5
7
作者 路文娟 《中国冶金教育》 2020年第6期88-90,共3页
思想政治理论课能否塑造青年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事关高校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的根本问题。满足学生成长发展的需要和期待,提升思政课教师的亲和力是关键,推出具有亲和力的教学内容是保障,教学方法的... 思想政治理论课能否塑造青年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事关高校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的根本问题。满足学生成长发展的需要和期待,提升思政课教师的亲和力是关键,推出具有亲和力的教学内容是保障,教学方法的亲和力是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政课亲和力 教师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下载PDF
高校思政课亲和力状况及对学生思政课获得感影响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黄淑瑶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4期121-129,共9页
高校思政课亲和力是影响学生思政课获得感、衡量思政课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调研显示,目前高校思政课亲和力处于中等水平。学生对思政课的亲近感主要受对教师满意度、课堂学习参与度和课堂座位的影响,并与思政课获得感有正向影响关系,... 高校思政课亲和力是影响学生思政课获得感、衡量思政课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调研显示,目前高校思政课亲和力处于中等水平。学生对思政课的亲近感主要受对教师满意度、课堂学习参与度和课堂座位的影响,并与思政课获得感有正向影响关系,学生对教师满意度越高,其课堂学习参与度就越高,也愿意选择与距离教师近的座位,进而其获得感也越强;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技能水平也是影响思政课亲和力和学生思政课获得感的主要因素。同时,课堂规模会影响教师教学方法的实施效果,座位偏好也会影响师生在课堂上的互动效果。因此,将教育者的施教和受教育者的受教进行深入对接,才能真正让学生对思政课堂产生切实的亲近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政课亲和力 获得感 教学满意度 堂学习参与度 座位偏好
下载PDF
运用红色资源提升思政课亲和力——以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思政课教学为例 被引量:2
9
作者 徐丹丹 《新西部》 2020年第6期60-61,共2页
新时代下的红色资源育人价值体现在精神力量的塑造、理想信念的激发、思想品德的积淀等方面。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运用红色资源不断提升思政课亲和力的做法是:定期组织参观红色基地,创新实践形式、丰富参观教学法;组织学生排演思政情景... 新时代下的红色资源育人价值体现在精神力量的塑造、理想信念的激发、思想品德的积淀等方面。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运用红色资源不断提升思政课亲和力的做法是:定期组织参观红色基地,创新实践形式、丰富参观教学法;组织学生排演思政情景剧,发挥任务驱动教学法的优势;创建农林思政微信公众号,将红色基因留存于文稿上、挥洒于校园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色资源 思政课亲和力 创新途径
下载PDF
新媒体视角下提升高职思政课亲和力的路径
10
作者 沈奕伶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第2期88-91,共4页
借助新媒体优势提升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亲和力,既是满足学生成长所需,也是提高思政课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高职思政课利用新媒体提升其亲和力应避免教学主体的失语状态、教学内容的泛娱乐化和教学方式的盲目技术化。在新媒体时代,应... 借助新媒体优势提升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亲和力,既是满足学生成长所需,也是提高思政课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高职思政课利用新媒体提升其亲和力应避免教学主体的失语状态、教学内容的泛娱乐化和教学方式的盲目技术化。在新媒体时代,应当不断优化思政课教师的新媒体素养,消解师生之间的信息代沟;发挥新媒体的内容优势,增强教学内容的情感共鸣力;利用新媒体的技术优势,促进教学方式的多样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媒体 高职院校 思政课亲和力 路径
下载PDF
论新时代提升高职院校思政课亲和力的三个维度——基于S高职院校的实证调研
11
作者 籍洪亮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 2022年第24期92-94,共3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青年大学生要担负新使命、承担新任务。这也对作为“立德树人”关键课程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思政课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亲和力,增强实效性与学生的获得感,从而发挥其“铸魂育人”的作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青年大学生要担负新使命、承担新任务。这也对作为“立德树人”关键课程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思政课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亲和力,增强实效性与学生的获得感,从而发挥其“铸魂育人”的作用,肩负起培养“时代新人”的重任,习近平总书记讲话中多次强调提升思政课的亲和力问题,也确证了这一观点。因此,本文基于实证调研数据,从主体、内容、方法三个维度,分别通过增强教师综合素养、优化教学内容供给、丰富教学方法,来探索提升高职思政课亲和力的具体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思政课亲和力 教学主体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下载PDF
以教师主体性的提升来增强高校思政课的亲和力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玉忠 《科教文汇》 2023年第5期38-41,共4页
思政课是推进落实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阵地、主渠道,而办好高校思政课,教师是关键。思政课教师要以主体性提升为着力点,通过强化自身素质、提升教学能力、改进教学方法,推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增强思政课的亲和力和针对性,让思政... 思政课是推进落实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阵地、主渠道,而办好高校思政课,教师是关键。思政课教师要以主体性提升为着力点,通过强化自身素质、提升教学能力、改进教学方法,推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增强思政课的亲和力和针对性,让思政课成为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优秀课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教师主体性 思政课亲和力
下载PDF
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亲和力的再思考——基于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的审思 被引量:23
13
作者 罗红杰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32-37,共6页
'灌输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原理,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依据。坚持'灌输理论'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则,也是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亲和力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坚持'灌输理论'与提升思想政... '灌输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原理,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依据。坚持'灌输理论'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则,也是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亲和力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坚持'灌输理论'与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亲和力之间存在着三对虚假悖论:主导性与多样性;强制性与灵活性;自觉性与自发性。这就需要一一回应以消解存在的虚假悖论,并在此基础之上,探索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亲和力的有效路径:创新灌输内容,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说服力;探索灌输途径,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吸引力;更新灌输观念,增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感染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输理论” 思政课亲和力 虚假悖论
下载PDF
新时代提升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亲和力的路径研究
14
作者 韩培姿 刘洋 刘翠 《中国科技经济新闻数据库 教育》 2022年第11期137-140,共4页
高职院校思政课建设事关高职院校的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悠关意识形态地位的巩固,兼具着立德树人、德技并修的双重目标要求。加强高职院校思政课建设应以提升思政课亲和力为抓手,持续发力,久久为功。从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优化以... 高职院校思政课建设事关高职院校的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悠关意识形态地位的巩固,兼具着立德树人、德技并修的双重目标要求。加强高职院校思政课建设应以提升思政课亲和力为抓手,持续发力,久久为功。从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优化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设计,突显与专业相契合的教学方法,依托以网络为支撑的教育载体,发掘以铸魂为目的的实践资源等五个方面着力,推进高职院校思政课高质量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院校 思政课亲和力 着力点
下载PDF
党史教育进课堂设计与研究——以《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专题为例
15
作者 林泽娜 《虹》 2022年第2期84-86,共3页
该文以《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专题为例,立足思政课育人铸魂的重大历史使命,把握信息化赋能的时代优势,结合课程特征及学情特点,进行党史教育进课堂的设计与实施。开展党史教育融入思政课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构建“课前... 该文以《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专题为例,立足思政课育人铸魂的重大历史使命,把握信息化赋能的时代优势,结合课程特征及学情特点,进行党史教育进课堂的设计与实施。开展党史教育融入思政课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构建“课前+课中+课后”的立体式教学生态、打造“自评+互评+师评”的全过程多主体式课程评价体系,实现党史教育在学生中入心入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史教育 思政课亲和力提升 信息化赋能
下载PDF
论马克思主义的亲和力 被引量:6
16
作者 刘建军 《马克思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04-111,156,共9页
“亲和力”一词源于化学领域,后运用于社会生活并成为一个重要理论概念。亲和力是事物之间特别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亲和趋近的力量,具有双向性、亲缘选择性等特征。当前提出马克思主义亲和力问题,既是基于我国思想理论教育的需要,也是对... “亲和力”一词源于化学领域,后运用于社会生活并成为一个重要理论概念。亲和力是事物之间特别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亲和趋近的力量,具有双向性、亲缘选择性等特征。当前提出马克思主义亲和力问题,既是基于我国思想理论教育的需要,也是对学校思政课教育教学亲和力深入追问的结果。马克思主义的亲和力,既表现于全人类层面,也表现于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层面。在新时代进一步彰显马克思主义亲和力,就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升马克思主义对中国人的亲和力;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提升马克思主义对当代人的亲和力;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升马克思主义对普通群众的亲和力。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特别是思政课教育教学中,要注意亲和力的多样态呈现,做到既注重亲和力又不唯亲和力,全面展现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亲和力 思政课亲和力 马克主义亲和力 马克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