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唐诗中的灯意象品读唐代文人的情深与思深
1
作者 乔国恒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 2009年第1期22-24,共3页
《全唐诗》中灯意象很多,而灯意象融注了作者特有的感受、体验、情绪和心态,具有丰富的人生意蕴和审美价值。“夜雨孤灯梦,春风几度花”——唐代文人情深,“水窗席冷未能卧,挑尽残灯秋夜长”——唐代文人思深。象由心生,因而笔者... 《全唐诗》中灯意象很多,而灯意象融注了作者特有的感受、体验、情绪和心态,具有丰富的人生意蕴和审美价值。“夜雨孤灯梦,春风几度花”——唐代文人情深,“水窗席冷未能卧,挑尽残灯秋夜长”——唐代文人思深。象由心生,因而笔者试从灯意象入手,去观照唐代文人内在的精神世界,以期对其进行浅陋的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灯意象 思深
下载PDF
“读思达”视域下的初中诗歌教学
2
作者 庄雪芬 《中学语文》 2023年第11期22-23,共2页
诗歌教学对培养初中学生的阅读理解、审美鉴赏能力有积极意义。结合统编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诗歌教学实例,探讨“读思达”视域下落实初中语文诗歌教学的策略,组织开展诵读品读活动,深思辨思活动,表达活动,有助于提升诗歌教学质量,培养学... 诗歌教学对培养初中学生的阅读理解、审美鉴赏能力有积极意义。结合统编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诗歌教学实例,探讨“读思达”视域下落实初中语文诗歌教学的策略,组织开展诵读品读活动,深思辨思活动,表达活动,有助于提升诗歌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诗歌理解、鉴赏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歌教学 “读达” 诵读品读 表达应用
下载PDF
让学生张开创新思维的翅膀
3
作者 孙艳梅 《新课程》 2015年第36期162-162,共1页
这是一个改革的时代,这是一个创新的社会。世界潮流浩浩荡荡,而创新更要迎着困难而上。生活如此,教育教学也是这样。何况教育是强国之根本,教育是富民之法宝。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紧跟时代的步伐,走在改革的前沿,做教学改革的排头兵,做... 这是一个改革的时代,这是一个创新的社会。世界潮流浩浩荡荡,而创新更要迎着困难而上。生活如此,教育教学也是这样。何况教育是强国之根本,教育是富民之法宝。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紧跟时代的步伐,走在改革的前沿,做教学改革的排头兵,做创新思维的引路人,教育并引领学生勤奋好学,创新思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深 大胆想象 创新
下载PDF
严复中西文化比较思想探析
4
作者 张儒威 《改革与开放》 2016年第19期93-94,共2页
中国近代思想史上,严复对中西方文化存在的巨大差异有深刻独到的见解,无疑是对西方文化了解最透彻的启蒙思想家。在中日甲午战争前后发表的一系列文章中,严复曾对两种文化进行了全面对比,从政治、教育以及思维方式上指出了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近代思想史上,严复对中西方文化存在的巨大差异有深刻独到的见解,无疑是对西方文化了解最透彻的启蒙思想家。在中日甲午战争前后发表的一系列文章中,严复曾对两种文化进行了全面对比,从政治、教育以及思维方式上指出了中国传统文化存在的种种弊端,以历史观的高度,对中西文化差异的内在原因做出深刻省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复 中西文化差异 层次省
下载PDF
高中语文“三思”教法例谈
5
作者 苏瑶芝 《中学教学参考》 2018年第18期7-7,共1页
在语文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思考,才能达到一定的教学效果。而让学生思考不能仅仅是在课堂上,采用课前启思、课中深思、课后反思的"三思"教学法,把语文课堂延伸到课外,将能大大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 课前启 课中 课后反
下载PDF
秦观与秦氏家风
6
作者 肖维琪 《人民周刊》 2023年第11期83-85,共3页
秦观(1049-1100年),北宋高邮(今江苏高邮市)人。“苏门四学士”之一,北宋文学家、婉约派词人。秦观一生仕途坎珂,所写诗词高古沉重,寄托身世,感人至深。长于议论,文丽思深,兼有诗、词、文赋和书法多方面的艺术才能,尤以婉约之词驰名于... 秦观(1049-1100年),北宋高邮(今江苏高邮市)人。“苏门四学士”之一,北宋文学家、婉约派词人。秦观一生仕途坎珂,所写诗词高古沉重,寄托身世,感人至深。长于议论,文丽思深,兼有诗、词、文赋和书法多方面的艺术才能,尤以婉约之词驰名于世。著有《淮海集》《劝善录》《逆旅集》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门四学士 秦观 婉约派 秦氏 艺术才能 文赋 江苏高邮 思深
下载PDF
值得称道的“好车头”:《中国修辞史》之导言 被引量:1
7
作者 曹德和 《毕节学院学报(综合版)》 2008年第3期1-4,共4页
什么是修辞现象?修辞现象具有哪些特征?为什么要研究修辞史?怎样研究修辞史?这些都是撰写修辞史务必弄清的问题。《中国修辞史》主编在长篇导言中详细介绍了研究心得。该心得体大思深、谨严笃实,对于《中国修辞史》的撰写如同火车头起到... 什么是修辞现象?修辞现象具有哪些特征?为什么要研究修辞史?怎样研究修辞史?这些都是撰写修辞史务必弄清的问题。《中国修辞史》主编在长篇导言中详细介绍了研究心得。该心得体大思深、谨严笃实,对于《中国修辞史》的撰写如同火车头起到"导夫先路"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修辞史》导言 体大思深 谨严笃实
下载PDF
指向高阶思维发展的会学深思及其教学实现 被引量:2
8
作者 蒋永贵 《上海教育科研》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37-40,共4页
当前课堂教学存在学习不得法、浅层思考的普遍性问题,难以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实践发现,学生发展高阶思维有门道,会学深思是关键。搭建学习进阶支架可引导学生学会学习:一是要梯级呈现;二是要学生爬梯;三是要用动宾结构描述学习活... 当前课堂教学存在学习不得法、浅层思考的普遍性问题,难以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实践发现,学生发展高阶思维有门道,会学深思是关键。搭建学习进阶支架可引导学生学会学习:一是要梯级呈现;二是要学生爬梯;三是要用动宾结构描述学习活动。注重显性学科思维可促进学生深度思考:一是要优先选用学科思维动词;二是思维动词要契合学生认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阶 会学 实现策略
原文传递
诗歌审美领域之“远”范畴
9
作者 宗华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7年第3期12-13,共2页
"远"作为我国古代文学批评的重要审美范畴之一,对古代的绘画、音乐、建筑以及诗词等方面都有深刻的影响。"远"原不属于文学审美的范畴,在古代的山水画中应用较多,后来才被逐渐纳入文学领域,成为文学领域的一个重要... "远"作为我国古代文学批评的重要审美范畴之一,对古代的绘画、音乐、建筑以及诗词等方面都有深刻的影响。"远"原不属于文学审美的范畴,在古代的山水画中应用较多,后来才被逐渐纳入文学领域,成为文学领域的一个重要审美范畴,"远"范畴及其合体范畴构成了中国古典诗词鉴赏的重要评判标准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情 超情致远 思深旨远
下载PDF
《阳春集序》之解读
10
作者 韩括 盛嵛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7年第5期85-86,共2页
北宋陈世修搜集整理了冯延巳的《阳春集》,他于序中对冯延巳的词从创作背景、功能、风格等方面作了评介。本文在解读《阳春集序》的基础上,结合冯延巳的词作进行分析,对冯延巳词的风格作出了自己的理解。
关键词 《阳春集》序 冯延巳 思深 清丽
下载PDF
為諸子學全面復興而努力——在“先秦諸子暨《子藏》學術研討會”上的發言
11
作者 方勇 《诸子学刊》 2012年第2期411-414,共4页
中華文化,向以博大精深、源遠流長著稱於世;先秦諸子,則以切磋琢磨、學富思深見長。方彼之時,儒墨争流,百家競秀,諸子號為顯學,其沾溉後世,嘉惠學林,可謂深且遠矣。春秋戰國之世,王道衰微,禮崩樂壞,社會政治與道德人心發生了重大變化。
关键词 思深 人心 學富 中華 變化 諸子 儒墨 研討
下载PDF
小学道德与法治中培养学生倾听习惯与深思品质的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俞仁玉 《中华辞赋》 2019年第6期9-10,共2页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道德与法制》这一学科在学生学习领域上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道德与法制》是教育以传承传统文化、树立学生良好三观、教导学生正确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教导学生养成尊重意识、法制观念为教学核心...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道德与法制》这一学科在学生学习领域上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道德与法制》是教育以传承传统文化、树立学生良好三观、教导学生正确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教导学生养成尊重意识、法制观念为教学核心一门学科,对学生的思想培养方面起着无可替代的位置,学生对于《道德与法制》这一学科的理解能力直接影响到日后学生在学习与生活上的方方面面,所以探究高效的道德与法制教学方法是我们每一个教学工作者需要不断奋斗的目标。但是在过去的课堂上,我们的道德与法制教学课堂往往更多的重视视读、写、说的应试训练而忽略对小学生倾听习惯的培养。但是我们知道,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只有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会倾听,才会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主动学习的良好态度,才会让学生学习效果事半功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与法制 倾听与 教学方法
原文传递
读书要诀
13
作者 刘本旺 《吕梁教育学院学报》 2012年第2期52-52,共1页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具有强大的精神力量,而精神力量取决于其读书能力。古今中外论读书的章目不计其数,也很精辟,难以叙清。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读书理念和读书方法,现以"阅其广、选其精、解其言、知其意、明其理、思其深、取其用...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具有强大的精神力量,而精神力量取决于其读书能力。古今中外论读书的章目不计其数,也很精辟,难以叙清。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读书理念和读书方法,现以"阅其广、选其精、解其言、知其意、明其理、思其深、取其用、创其值"的体会与读者共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阅其广 选其精 解其言 知其意 明其理 取其用 创其值
下载PDF
论秦观人才学思想的当下意义
14
作者 刘勇刚 《扬州文化研究论丛》 2016年第2期2-7,共6页
秦观不仅是北宋著名文学家,还是一个务实的政论家。据《宋史》本传记载,秦观'长于议论,文丽而思深'~1。他的'议论'之文主要就是策论。宋哲宗元祐三年(1088)九月,时任蔡州教授的秦观在苏轼、鲜于侁、曾肇等师友的举荐下... 秦观不仅是北宋著名文学家,还是一个务实的政论家。据《宋史》本传记载,秦观'长于议论,文丽而思深'~1。他的'议论'之文主要就是策论。宋哲宗元祐三年(1088)九月,时任蔡州教授的秦观在苏轼、鲜于侁、曾肇等师友的举荐下,应制科(即贤良方正能言极谏科),献《进策》三十篇,《进论》二十篇。这五十篇策论,非集中写于一时一地,而是神宗元丰至哲宗元祐初八九年间陆续写成的,虽有仕进的功利目的,却情迫于中,意所欲言,剀切而有条理,绝非一般的干禄时文所能同日而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策 思深 议论 意义 策论 秦观 目的 人才学
原文传递
论秦少游的文
15
作者 刘勇刚 吴雅楠 《扬州文化研究论丛》 2014年第1期122-139,共18页
秦少游是北宋杰出的词人、诗人,又是出手不凡的文章家。苏轼赞其'词采绚发,议论锋起'1,又云'少游文章如美玉无瑕,又琢磨之功,殆未有出其右者'2。《宋史》本传说他'长于议论','文丽而思深',但长期以来,... 秦少游是北宋杰出的词人、诗人,又是出手不凡的文章家。苏轼赞其'词采绚发,议论锋起'1,又云'少游文章如美玉无瑕,又琢磨之功,殆未有出其右者'2。《宋史》本传说他'长于议论','文丽而思深',但长期以来,人们对秦少游的认知大抵局限于诗词,尤其是词,奉他为婉约派的正宗,而作为文章家的一面基本被遮蔽了。事实上,脱离秦少游的文而论秦少游是偏颇的,一旦遮蔽了他的文章,就意谓着漠视了他的经世之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深 诗人 少游 右者 议论 传说 诗词 文章
原文传递
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中的“诗论”文字续释
16
作者 臧克和 《汉语史研究集刊》 2002年第1期344-349,共6页
第二简,编者释读为:寺也,文王受命矣。讼坪(平)墙(德)也,多言后(逡)。丌(其)乐安而(?),丌(其)诃(歌)绅(埙)而豸(按:编者原本释为从艹从豸,对应于从竹从虎的字形结构),丌(其)思深而远,至矣.大夏盛墙(德)也,多言按该简的内容主要是讨论《... 第二简,编者释读为:寺也,文王受命矣。讼坪(平)墙(德)也,多言后(逡)。丌(其)乐安而(?),丌(其)诃(歌)绅(埙)而豸(按:编者原本释为从艹从豸,对应于从竹从虎的字形结构),丌(其)思深而远,至矣.大夏盛墙(德)也,多言按该简的内容主要是讨论《大夏(雅)》功能的。研治古文论者,往往以其经过汉儒之手,认为多所附会。现在来看,至少在战国时期,这些诗学观念就相当丰富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深 编者 诗学 诗论 盛墙 研治 大夏 战国
原文传递
《孔子诗冷》“颂”论及其诗学史意义
17
作者 徐正英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 2018年第1期65-66,共2页
孔子的诗学思想是有完备体系的,这一体系在上博简《孔子诗论》中体现得比较集中,其中“颂”论又最具代表性。简文原意及其与《周颂》之关系上博简《孔子诗论》“颂”论简文为:“《颂》平德也,多言后,其乐安而迟,其歌绅而逖,其思深而远,... 孔子的诗学思想是有完备体系的,这一体系在上博简《孔子诗论》中体现得比较集中,其中“颂”论又最具代表性。简文原意及其与《周颂》之关系上博简《孔子诗论》“颂”论简文为:“《颂》平德也,多言后,其乐安而迟,其歌绅而逖,其思深而远,至矣!……有成功者何如?曰:《颂》是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博简《孔子诗论》 《周颂》 《颂》 诗学 诗学史 思深 简文 孔子
原文传递
吴萍作品
18
作者 吴萍 《美文(青春写作)》 2021年第3期F0002-F0002,共1页
吴萍性情低调,不事招摇,意静而思深,其绘画温婉典丽,技艺醇净,有幽雅漫妙之美。——王孟奇(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她笔下的莲,氤氲有度,沐手,静心,平纸,润笔,用淡得不能再淡的水墨铺底,用粉得不能再粉的"伊里沙白"修身,用重得... 吴萍性情低调,不事招摇,意静而思深,其绘画温婉典丽,技艺醇净,有幽雅漫妙之美。——王孟奇(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她笔下的莲,氤氲有度,沐手,静心,平纸,润笔,用淡得不能再淡的水墨铺底,用粉得不能再粉的"伊里沙白"修身,用重得不能再重的胭脂点睛,至于添枝加叶,那不过是"菩萨踩莲"了。她笔下的莲,有悲悯情怀,悲悯是莲的精神内在,也是有良心画家的骨性,这种骨性是人格、学养、才情、担当气质的复合。她笔下的莲,或扇,或条,或斗,或幅,形态各异,栩栩如生,人入画,画入心,心入神。——李宗奇(作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国家画院 悲悯情怀 入神 吴萍 沙白 思深 典丽
原文传递
中秋赋
19
作者 陈焕湘 《中华辞赋》 2020年第1期32-33,共2页
时逢中秋佳节,心有所感焉,乃以苏东坡词《水调歌头》句“今夕是何年”为韵,草赋篇一,其文曰:惟白露重兮秋已半,闻清商而起吟。复蛩鸣噪兮叶渐落,感时节而思深。溽暑已成强弩之末,凉风始化霜冻相侵。
关键词 《水调歌头》 赋篇 苏东坡 思深 凉风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