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习近平关于中华文化传承发展重要论述的思维向度 被引量:1
1
作者 蔚佳霖 《行政科学论坛》 2024年第1期54-60,共7页
习近平关于中华文化传承发展的重要论述为新时代创造中华文化新辉煌提供了根本遵循与方向指南,同时也蕴含了一系列科学的思维方法,这些思维方法包括深邃的历史思维、高远的战略思维、严密的辩证思维、强烈的创新思维以及鲜明的底线思维... 习近平关于中华文化传承发展的重要论述为新时代创造中华文化新辉煌提供了根本遵循与方向指南,同时也蕴含了一系列科学的思维方法,这些思维方法包括深邃的历史思维、高远的战略思维、严密的辩证思维、强烈的创新思维以及鲜明的底线思维。深刻理解习近平关于中华文化传承发展的重要论述并准确把握其中所蕴含的科学思维方法,将深化我们对中华文化传承发展的规律性认识,并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注入丰富的思想滋养贡献不竭的精神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文化 传承发展 思维向度
下载PDF
高校教师备课思维行程与思维向度研究——基于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视角 被引量:3
2
作者 王和强 赵晖 +1 位作者 张勇 关秀峰 《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 2013年第5期69-73,共5页
本文以备课的思维过程为经,以涉及的关键要素为纬,阐释了教师备课思维过程的基本进路和环节、涉及的关键要素和维度、需要掌握的一般原则和方法,在此基础上构建一个教师备课思维活动的基本结构模型。
关键词 备课 高校教师 思维行程 思维向度
下载PDF
民族文化认同教育的思维向度 被引量:4
3
作者 田夏彪 《理论导刊》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6-78,共3页
当前,我国民族文化认同教育思维向度呈现出"便利性""有限性""简缩性"等偏误,民族文化在一定程度上被异化为一种手段或商品,造成其远离了社会成员生命生活之果。为促使社会成员民族文化认同自觉之形成,民... 当前,我国民族文化认同教育思维向度呈现出"便利性""有限性""简缩性"等偏误,民族文化在一定程度上被异化为一种手段或商品,造成其远离了社会成员生命生活之果。为促使社会成员民族文化认同自觉之形成,民族文化认同教育需要确立以人为本在时间上统一"传统、未来、现实"和空间上兼顾"文化个性、时代精神、生活品质"的"三位一体"思维路向,并通过构建"化民成俗"的民族文化认同教育结构体系、培育"心灵反思"的民族文化认同教育依托载体、凸显"乡镇基层"的民族文化认同教育引导力量来加以贯彻落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文化 民族文化认同 教育 和谐发展 思维向度
下载PDF
论“意象”的“表现”思维向度 被引量:3
4
作者 邓国军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83-90,共8页
蒋寅先生认为,以往学界所讨论的"意象"实际上应该叫"物象",而"意境"是一个完整自足的呼唤性的文本,古人使用的"意境"只是立意取境之义,是个不含价值色彩的中性概念。本文认为:"意象"... 蒋寅先生认为,以往学界所讨论的"意象"实际上应该叫"物象",而"意境"是一个完整自足的呼唤性的文本,古人使用的"意境"只是立意取境之义,是个不含价值色彩的中性概念。本文认为:"意象"是最小的表意单位、"境"、"意境"是更大的表意单位,蒋先生忽略了中国"象"思维是"表现"性的而不是"再现"性的这一重要内容。本文拟从"意象"的"表现"思维向度来探索"意象"的特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象 表现 思维向度
下载PDF
试析邓小平价值观的思维向度 被引量:2
5
作者 柯文桂 《毛泽东思想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66-69,共4页
价值理论的变革归根到底在于价值思维向度的转换。本文通过对邓小平价值观思维向度的深入分析,指出了邓小平之所以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创新马克思主义的价值理论,就在于他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坚持从社会实践的需要、社会的实际效益... 价值理论的变革归根到底在于价值思维向度的转换。本文通过对邓小平价值观思维向度的深入分析,指出了邓小平之所以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创新马克思主义的价值理论,就在于他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坚持从社会实践的需要、社会的实际效益、人民的根本利益以及社会与人的全面协调发展的思维向度去认识、思考和解决价值问题,从而赋予了价值的实践性、实效性、人民主体性和时代性的鲜明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邓小平 价值观 思维向度 实事求是 实践
下载PDF
解答高考政治选择题的思维向度 被引量:2
6
作者 方俊 王雪峰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1期67-68,共2页
人们要准确地判定一个事物,往往要从不同方位、不同层面、不同维度对该事物进行分析。思维向度是指人们在多维度评价一个事物时思维所侧重的维度,即思维的主要方向或侧重点。可见,思维向度带有明显的目的动机和价值取向。就解答高考政... 人们要准确地判定一个事物,往往要从不同方位、不同层面、不同维度对该事物进行分析。思维向度是指人们在多维度评价一个事物时思维所侧重的维度,即思维的主要方向或侧重点。可见,思维向度带有明显的目的动机和价值取向。就解答高考政治选择题而言,不同的解法往往代表着不同的思维向度。如何根据高考全国政治选择题的命制特点和考查要求,科学合理地解答选择题,我们认为要着重把握以下思维向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维度评价 思维向度 政治选择题 高考 命制 价值取向 目的动机 不同层面
下载PDF
无可说即是说也——中国哲学的深层思维向度 被引量:1
7
作者 白新欢 《青海社会科学》 2003年第2期57-59,共3页
关键词 中国哲学 思维方式 思维向度 肯定式 否定式
下载PDF
鲁迅晚期杂文的一种思维向度和言说方式
8
作者 鲁春梅 迟伟红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2-67,共6页
鲁迅晚期杂文与上海生活经验有很大关联,上海这个特定的文化空间,不但提供给鲁迅观察社会世相的一扇窗口,同时也影响着杂文创作的思维方式与言说策略。鲁迅晚期杂文往往在都市文化与租界体验的文化语境之中展开,解剖国民劣根性在租界社... 鲁迅晚期杂文与上海生活经验有很大关联,上海这个特定的文化空间,不但提供给鲁迅观察社会世相的一扇窗口,同时也影响着杂文创作的思维方式与言说策略。鲁迅晚期杂文往往在都市文化与租界体验的文化语境之中展开,解剖国民劣根性在租界社会的变异,批判沪上文人对金钱物质的依赖,挖掘知识分子流氓人格在洋场文化中的发酵与扩大。鲁迅还通过"剪贴"与"备考"的方式,缩微出一个真实的言论环境,使得晚期杂文具有一种对话感与互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晚期杂文 思维向度 言说方式
下载PDF
青年马克思劳动伦理观生成的三重思维向度——从《巴黎手稿》到《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被引量:1
9
作者 陈爱华 《苏州铁道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3期30-36,共7页
在马克思劳动伦理观生成的过程中 ,蕴涵着经济学、哲学和社会主义理论等多种学科的综合与多重思维向度的交织、碰撞。分析青年马克思劳动伦理观生成的逻辑起点及其三重思维向度 ,可以看到两条理论线索 :一是从先验主体出发的人本主义异... 在马克思劳动伦理观生成的过程中 ,蕴涵着经济学、哲学和社会主义理论等多种学科的综合与多重思维向度的交织、碰撞。分析青年马克思劳动伦理观生成的逻辑起点及其三重思维向度 ,可以看到两条理论线索 :一是从先验主体出发的人本主义异化观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立场 政治观点 方法论 人本主义异化观 物质生产 青年马克思 劳动伦理观 三重思维向度 逻辑起点
下载PDF
中国现当代乡土小说叙事的思维向度
10
作者 胡功胜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19-124,共6页
中国现当代乡土小说叙事在整体上显示不出乡土自在言说的主体意识和厚重而博大的精神力量,究其原因,是受制于观照乡土的二元对立思维和真正乡土叙事人的缺失。中国作家对乡土的表述似乎总是摇荡于审美与功利的两端,疏离了乡土存在应有... 中国现当代乡土小说叙事在整体上显示不出乡土自在言说的主体意识和厚重而博大的精神力量,究其原因,是受制于观照乡土的二元对立思维和真正乡土叙事人的缺失。中国作家对乡土的表述似乎总是摇荡于审美与功利的两端,疏离了乡土存在应有的本性。乡土不应仅仅是一种被动的书写对象,而应是一种活生生的、能动的审美客体。乡土存在的客观规律性召唤着它的真正叙事者,对乡土展开一种本位性叙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土叙事 二元对立 思维向度 真正的叙事者 本位性叙述
下载PDF
南宋诗话“悟诗”思维向度管窥
11
作者 邓国军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3期80-88,共9页
本文以吕本中、姜夔、严羽的三部诗话为切入点来扫描南宋"悟诗"思维向度(即感悟诗歌意境的艺术思维不同层面之定位),认为:从吕本中"悟入"的思维向度来看,他还处于对山谷非常肯定的阶段,这说明南宋确立江西诗派之初... 本文以吕本中、姜夔、严羽的三部诗话为切入点来扫描南宋"悟诗"思维向度(即感悟诗歌意境的艺术思维不同层面之定位),认为:从吕本中"悟入"的思维向度来看,他还处于对山谷非常肯定的阶段,这说明南宋确立江西诗派之初对讲究法度的江西诗派之祖——黄庭坚带来的消极影响还缺乏深刻认识;姜夔倡"自悟"具有相当明显的理论自觉,其"自悟"理论远不止于"革江西诗风"之效应,实在是揭示了中国古代美学之本质问题;严羽在悟诗的思维向度上达到新的水平,其"妙悟"说将悟禅与悟诗统一起来并最终成为南宋悟诗思维向度得以确立的核心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宋涛话 悟诗 思维向度
下载PDF
思维向度的创新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构建
12
作者 柯文桂 王天戈 《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 2009年第5期1-3,共3页
思维向度的转换是人们实践开拓和理论创新的逻辑前提。当代中国共产党人从和合同一、整体协调和人民主体性的全新思维向度出发,在不断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中,对社会主义本质、社会主义发展模式和建设社会主义价值目... 思维向度的转换是人们实践开拓和理论创新的逻辑前提。当代中国共产党人从和合同一、整体协调和人民主体性的全新思维向度出发,在不断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中,对社会主义本质、社会主义发展模式和建设社会主义价值目标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维向度 创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理论体系 构建 和合同一性
下载PDF
巴门尼德哲学“存在”范畴的纯粹思维向度 被引量:1
13
作者 宗伟 宗培 《求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38-140,70,共4页
巴门尼德在语言的指引下,离析出内蕴在语言中的纯粹思维,并将其对象化(实体化)而得出西方哲学的核心“是论”(ontology)的第一个范畴“是”,由于我们的形上之思不是从主词与谓词的语法结构中引申出实体与属性的形而上学,是故在解读巴门... 巴门尼德在语言的指引下,离析出内蕴在语言中的纯粹思维,并将其对象化(实体化)而得出西方哲学的核心“是论”(ontology)的第一个范畴“是”,由于我们的形上之思不是从主词与谓词的语法结构中引申出实体与属性的形而上学,是故在解读巴门尼德哲学时往往是方枘圆凿、南辕北辙,将巴门尼德的“存在”(实则为“是”)理解为时空中的客观实在物,并用指称感性具体物象的“存在”来对应“是”,从而错失了“存在”的纯粹思维向度。“存在”作为行规定的客观思维是不可言说的,一落入言筌,便实体化了,从而遗忘了其语言学背景,“是”变成了“是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存在” 思维向度 巴门尼德 西方哲学 纯粹 范畴 “是” 实体化 语言学 形而上学
下载PDF
无可说即是说——论中国哲学的思维向度 被引量:1
14
作者 陈天林 《贵州社会科学》 2003年第2期43-46,共4页
“无可说即是说” ,展现了中国哲学特有的三种思维向度 :直观、意象和整体。它代表了中国哲学的精神所在 ,是中国人精神世界的文化底蕴。中国哲学思维向度有助于当今世界开辟一种新的哲学理解之路。
关键词 中国哲学 思维向度 直观 意象 整体 理解 文化 慧能 庄子 佛教 认知思维
下载PDF
校本课程渗透国际理解教育的思维向度 被引量:2
15
作者 俞敏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2期62-63,共2页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及"一带一路"倡议的全面实施,全球性问题不断凸显,国际理解教育已然进入我们的教育视野并成为一个专项教育课题。开展国际理解教育,目的是增进国际间不同文化背景、不同种族、不同宗教信仰和不同区...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及"一带一路"倡议的全面实施,全球性问题不断凸显,国际理解教育已然进入我们的教育视野并成为一个专项教育课题。开展国际理解教育,目的是增进国际间不同文化背景、不同种族、不同宗教信仰和不同区域人们之间的相互了解与相互宽容,加强他们之间的相互合作,以便共同认识和处理全球社会存在的重大问题。作为一个思维梯度和认知口序列,理解是基础,重构是关键,认同是俞最终价值指向。校本课程实施弹性较敏大,为了实现以上目标,应使校本课程成为国际理解教育的重要载体。本文试图研究在校本课程《西方哲学智慧》中渗透国际理解教育的三个思维向度:理解、重构与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理解教育 校本课程 思维向度 经济全球化 全球性问题 一带一路 教育课题 教育视野
下载PDF
高等教育发展:合理性的思维向度 被引量:1
16
作者 虞小强 《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 2007年第6期70-72,85,共4页
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呈现出不稳定的特征,合理性为我们提供了新的思维向度。合理性是合规律性、合目的性的统一,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内在要求,它有着定向、调整和评价高等教育发展的作用。合理性还有助于澄清对高等教育发展... 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呈现出不稳定的特征,合理性为我们提供了新的思维向度。合理性是合规律性、合目的性的统一,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内在要求,它有着定向、调整和评价高等教育发展的作用。合理性还有助于澄清对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公平与效率、数量与质量、先行与同步、精英与大众等问题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发展 合理性 思维向度
下载PDF
我国法治反恐的思维向度及其常态化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会鹏 《行政与法》 2017年第9期31-38,共8页
《反恐法》的施行是我国走向法治反恐的里程碑。我国法治反恐思想内涵丰富,具有严谨的法理逻辑和深厚的哲学意蕴,凸显了以人为本的价值向度,呈现了标本兼治的方法向度,贯穿了长治久安的实践向度。这三个思维向度分别是我国法治反恐的基... 《反恐法》的施行是我国走向法治反恐的里程碑。我国法治反恐思想内涵丰富,具有严谨的法理逻辑和深厚的哲学意蕴,凸显了以人为本的价值向度,呈现了标本兼治的方法向度,贯穿了长治久安的实践向度。这三个思维向度分别是我国法治反恐的基础、方法和目标,系统地回答了如何认识法治反恐、怎样推进法治反恐和如何践行法治反恐三个层面的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为实现我国法治反恐的常态化,需要从外部营造尊法尚法的法治环境,在内部夯实从法律认知到法治反恐实践的根基,建构系统化的法律体系和制度化的保障机制,使法治反恐成为我国反恐实践的普遍认知和惯性思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恐法 法治反恐 思维向度 常态化
下载PDF
论习近平科学扶贫思想的思维向度 被引量:1
18
作者 左雪松 夏道玉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 2017年第4期70-73,共4页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坚持运用战略思维、精准思维、系统思维、辩证思维、底线思维与法治思维,就新时期扶贫开发工作提出许多新思想。这些新思想是从战略高度把握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特质、社会主义的本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质以及执...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坚持运用战略思维、精准思维、系统思维、辩证思维、底线思维与法治思维,就新时期扶贫开发工作提出许多新思想。这些新思想是从战略高度把握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特质、社会主义的本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质以及执政党的性质,从粗放扶贫转向精准扶贫、从单一扶贫转向系统扶贫、从运动扶贫转向法治扶贫,正确处理了物质贫困与精神贫困、输血扶贫与造血扶贫、扶贫与扶智的辩证关系,明确提出保民生、护生态与减数量的扶贫底线原则,为打赢扶贫攻坚战和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注入了强大的思想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 扶贫思想 思维向度 精准扶贫 脱贫致富
下载PDF
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价值考量、思维向度及实践路径
19
作者 赵津梁 韩卓鹏 祁冰 《鞍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第5期86-90,共5页
高校课程思政是一项在党的领导下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方位培养优秀人才的战略性举措。基于构筑高校思政育人大格局、筑牢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话语权、培育时代新人的当代诉求,高校课程思政建设要从辩... 高校课程思政是一项在党的领导下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方位培养优秀人才的战略性举措。基于构筑高校思政育人大格局、筑牢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话语权、培育时代新人的当代诉求,高校课程思政建设要从辩证、创新、历史三重思维向度出发,抓住课程思政育人的关键,从文化环境、教师教学能力、教学评价体系构建等方面发力,打造多维度的体系,为进一步推动高校课程思政科学、持续、深入地发展开辟实践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思政 价值考量 思维向度 实践路径
下载PDF
论写作规律研究的思维向度——写作理论的宏观梳理之二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正 《台州师专学报》 1998年第1期53-57,共5页
正确的思维向度是科学地描述与概括写作规律的前提。写作规律研究从现代哲学观念、相关学科成果和写作学自身发展态势中获得了宽广的理论背景。它的思维向度可确认为“普通形式”、“内在动力”、“目的指向”三个维度,而据此概括的相... 正确的思维向度是科学地描述与概括写作规律的前提。写作规律研究从现代哲学观念、相关学科成果和写作学自身发展态势中获得了宽广的理论背景。它的思维向度可确认为“普通形式”、“内在动力”、“目的指向”三个维度,而据此概括的相应写作规律是“主、客、受、载四体化意”、“物意文三级循环”、“质料、主旨、结构、语言四因合体”三条基本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写作规律 写作行为 思维向度 写作理论 写作主体 高等师范 写作学 基本规律 写作教程 四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