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初中几何与逻辑思维能力
被引量:3
- 1
-
-
作者
鲍珑
-
机构
课程教材研究所
-
出处
《课程.教材.教法》
1988年第2期17-22,共6页
-
文摘
在我国解放后的历次中学数学教学大纲中,都有培养思维能力的要求。“逻辑思维能力”这个词开始出现于1978年《全日制十年制学校中学数学教学大纲(试用草案)》。在这以前曾用过逻辑思考、思维力、判断力、逻辑思维、以及逻辑推理能力等词,另外还提到了培养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要求。
-
关键词
辩证思维
逻辑思维能力
初中几何
形式逻辑
辩证逻辑
思维形式和方法
中学数学
概念教学
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几何知识
-
分类号
G63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思维在统计分析报告中的作用
- 2
-
-
作者
汤光华
-
机构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
-
出处
《统计教育》
1999年第6期40-40,共1页
-
-
关键词
统计分析报告
思维能力
逻辑思维
思维方法
报告写作
思维形式和方法
定量与定性分析
创新思维
心理活动过程
材料收集
-
分类号
C812
[社会学—统计学]
-
-
题名论反思思维
被引量:9
- 3
-
-
作者
杨子均
-
出处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30-35,共6页
-
文摘
反思思维是反向思维,“自反性”是其形式结构上的本质特征,“批判性”是其功能上的本质特征。反思思维从思维中分化发展起来,成为当代思维中一种相对独立的形式和方法。它具有普遍性又具有特殊性,深深植根于现实生活,是实践活动中的自反性反向结构在思维中的“内化”。
-
关键词
反思思维
自反性
批判性
自反性反向结构
思维形式和方法
-
分类号
B80
[哲学宗教—思维科学]
-
-
题名物理解题与辩证逻辑思维
- 4
-
-
作者
金璧辉
-
机构
乌鲁木齐铁路局教育学院
-
出处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48-50,共3页
-
文摘
在中学物理教学大纲上一再提出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要求。稍加留心会发现近几年的物理高考试题也发生了明显变化,它不再是单纯考察学生的物理知识,而对学生的思维品质和思维能力有了较高的要求。逻辑思维能力是每个学生都应具备的基本能力,它不仅包括能按形式逻辑的思维形式和方法进行思维,而且要求学生能进行抽象、概括、推理、判断、筛选,能从事物的内在矛盾出发。
-
关键词
辩证逻辑思维
物理解题
思维定势
形式逻辑思维
加速度
逻辑思维能力
辩证思维
思维形式和方法
研究思维
速运动
-
分类号
G63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公文逻辑学——处理公文的思维术》
- 5
-
-
-
出处
《秘书之友》
1995年第4期48-48,共1页
-
文摘
公文逻辑是一门新兴学科。公文逻辑理论与应用是所有公务员必须掌握的知识。《公文逻辑学——处理公文的思维术》是一部专门探讨公文写作和处理过程中的逻辑思维形式和方法的著作,该书最大的特点是融理论性、科学性、实用性于一体,引用大量的公文例证,针对公务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容易出现的一些弊病,给予理性地阐述和引导,把逻辑学这样一种较抽象的理论运用于公文处理,浅显易懂。
-
关键词
逻辑学
公文写作
公文处理
公务人员
理论与应用
思维形式和方法
新兴学科
逻辑思维形式
理论运用
浅显易懂
-
分类号
C931.4
[经济管理—管理学]
-
-
题名学科思维训练方法
- 6
-
-
-
出处
《中国远程教育》
1995年第1期80-80,共1页
-
文摘
学科思维训练方法1.思维训练的目标和重点要依据各学科教育的目标和重点确定。在各学科教材中,每个单元、每个章节、每一课的教学目标和学习重点需用哪种思维形式、思维方法,可以训练哪种思维心理、思维品质、思维能力,就应确定它为本单元、本章节、本课的思维训练目...
-
关键词
学科思维训练
思维形式和方法
训练方法
思维方法
教学目标
训练指导
训练题
目标和要点
理论结合实际
思维能力
-
分类号
G432
[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
-
题名落花时节读华章
- 7
-
-
作者
廖春保
-
机构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
-
出处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1998年第2期30-31,共2页
-
-
关键词
落花时节
《诗经》研究
《聊斋志异》
诗经研究
象征
思维形式和方法
葫芦
象思维
《易》
职业技术学院
-
分类号
I267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关于认识发展阶段的两个问题
被引量:1
- 8
-
-
作者
王珏
-
机构
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党校
-
出处
《哲学研究》
1984年第7期31-36,共6页
-
文摘
认识过程究竟应该分为几个阶段,是一个涉及主客体关系、思维规律以及思维形式和方法的问题。目前,在这个问题的讨论中,有不同的三阶段论(即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实践认识”同感性——知性——理性论);也有不同的二阶段论(即不主张引入知性范畴的感性——理性论同主张引入知性范畴的感性——理性论);主张引入知性范畴的也有两种情况,一是把知性作为理性认识的一个小阶段,一是把知性作为感性认识阶段的一种思维形式。
-
关键词
认识发展
两个问题
知性范畴
理性论
思维形式和方法
理性认识
感性认识
认识过程
主客体关系
思维规律
-
分类号
B0
[哲学宗教—哲学理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