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陶艺与文艺——陶器制作与中国古代文论关系初探
被引量:2
- 1
-
-
作者
霍志军
-
机构
天水师范学院文史学院
-
出处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2期111-117,共7页
-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资助项目:陇右地方文献与中国文学地图重绘(07CZW019)
-
文摘
魏晋以降,大量有关制作陶器的术语,被嫁接到文学批评领域,成为古代文学批评中的"语言模子"和"思维模子"。陶艺和文艺相互借鉴、相互发明构成了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的奇妙景观。古代文学批评家借助于"陶"将一些难以言说的文学活动阐释得通幽入微、酣畅淋漓,形成了富有民族特色的批评话语。"陶",这一中华先民基本的生产方式,也走向中华民族诗性思维的深处,成为其洞悉艺术世界、探索艺术奥秘的工具。援陶论文是中国古代文论的精妙所在,深化了古代文论的内涵,对古代文论的建构起到了重要作用,这样的批评方式在世界上独一无二,可谓东方文明的杰作。
-
关键词
陶器
语言模子
思维模子
文学批评
-
Keywords
ceramics
language model
thinking model
literary criticism
-
分类号
I206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玉与中国古代文论关系初探
被引量:1
- 2
-
-
作者
霍志军
-
机构
天水师范学院陇右文化研究中心
-
出处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16-123,共8页
-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陇右金石文献与古代文学新视野(13BZW094)
-
文摘
玉器既是礼器,也是一种物质产品。玉器的加工与生产直接关系着人类生产经验的出现与积累,也直接关系着审美意识的产生与发展。中国文学批评史上,"以玉喻文"是一种普遍性的批评话语。古代文论家借助于"玉美"模子将异常抽象、难以言传的文学活动阐释得通幽入微、酣畅淋漓。美玉与美文的相互借鉴、治玉技艺与为文作诗的相互启发构成了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的奇妙景观。"以玉喻文"折射的是中国本土的、活生生的审美经验和诗性智慧,为化解当前中国文论的"失语症"提供了新思考。
-
关键词
玉
玉文化
援玉论文
思维模子
文学批评
-
Keywords
Jade
Jade culture
to the jade metaphor literature
thinking model
literary criticism
-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