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汉字造字法中的隐喻性思维 被引量:8
1
作者 聂焱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47-151,共5页
汉字是用比喻、借代、象征、婉曲等隐喻性思维模式将“世界图式”与物质符号融为一体的文字,它呈现于我们面前的是一个广阔的想象和联想的世界,是创造主体对自然、人生的心灵化再现。
关键词 汉字造字法 思维方法 能指和所指 隐喻思维
下载PDF
意象图式理论和隐喻性思维应用于大学英语介词教学中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黄海燕 李瑛 《科技信息》 2008年第8期268-268,共1页
以非英语专业8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就英语介词的习得做了初步的教学实验,实验结果肯定了意象图式理论和隐喻性思维对中国大学生介词的积极影响。英语教学中应注重认知语义教学。
关键词 意象图式 隐喻思维 介词
下载PDF
隐喻性思维中汉民族“莲”文化探析 被引量:2
3
作者 葛星 《泰山学院学报》 2007年第4期38-41,共4页
汉民族的“莲”有着独特的内涵:自《诗经》以来的诗词书画中频繁出现“莲”;佛儒道三教不约而同地赏识“莲”;在人们的婚丧嫁娶包括日常生活中也常会有“莲”的身影。汉民族的莲是爱情、故乡情、艺术美和宗教美的代言物。
关键词 隐喻思维 汉民族莲文化
下载PDF
隐喻性思维:认知视阈下的隐性课程 被引量:1
4
作者 周莉莉 《南昌工程学院学报》 CAS 2018年第2期86-90,共5页
随着课程与知识观念的更新,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思辨能力是现代课程的重心之一。根据认知科学的研究,思辨能力来源于隐喻性思维,它需要在一定的文化氛围中,潜移默化地形成,需要隐性课程的参与。隐性课程应该顺应隐喻性思维的发生机制,引导... 随着课程与知识观念的更新,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思辨能力是现代课程的重心之一。根据认知科学的研究,思辨能力来源于隐喻性思维,它需要在一定的文化氛围中,潜移默化地形成,需要隐性课程的参与。隐性课程应该顺应隐喻性思维的发生机制,引导学生以自身的经验和知识为基础去开拓思维,并为他们创造平等对话的文化氛围和"闲暇"的思考空间,这能够更好地促进课程与知识的有机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 隐喻思维 文化氛围 思辨能力
下载PDF
隐喻、隐喻性思维与相似性思维 被引量:3
5
作者 杨明 闫岫峰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4期90-92,108,共4页
修辞中的隐喻、隐喻性思维和相似性思维是人们解释语言、思维和世界的关系的三个层次。修辞上的隐喻认为隐喻是对不同的客观事物所存在的相似点的揭示和创造;隐喻性思维借用了修辞隐喻的相似理论,认为隐喻是认知世界的手段,它充满了我... 修辞中的隐喻、隐喻性思维和相似性思维是人们解释语言、思维和世界的关系的三个层次。修辞上的隐喻认为隐喻是对不同的客观事物所存在的相似点的揭示和创造;隐喻性思维借用了修辞隐喻的相似理论,认为隐喻是认知世界的手段,它充满了我们的日常语言中,并对语义的衍生和发展起作用;相似性思维理论也是从认知的角度,认为人们总是以特定的认知模型把新的知识和体验与大脑中的相似块相耦合,相似性思维的过程就是对知识和体验的概念分类和综合过程;“相似性思维”理论比“隐喻性思维”理论能从更广泛的范围上解释语言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喻 隐喻思维 相似思维 认知 语言学
下载PDF
隐喻性思维与英汉民族心理差异的研究
6
作者 刘晓新 《教育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01-103,共3页
隐喻既是一种语言现象,又是一种文化现象。本文试图从相关理论出发,利用英汉两国的地理位置、民族传统、动植物的象征意义,对英汉隐喻作对比分析,获悉其中的差异,反映隐喻和民族文化特征之间的内在联系。
关键词 隐喻 隐喻思维 民族心理 差异
下载PDF
隐喻性思维中的文化印痕
7
作者 汪玲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2期100-102,共3页
语言和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对语言的理解过程反映了语言使用者的思维方式和文化背景。隐喻性语言因其特殊性,使得对它的理解更加依赖语言使用者的文化积累。本文将选择隐喻为视角,以英语和汉语为例,说明人类思维过程中的文化印痕。
关键词 隐喻思维 文化印痕 语言理解 英语 汉语 思维过程
下载PDF
隐喻性思维及其对语言交际能力培养的启发
8
作者 郭笑甜 《济南职业学院学报》 2014年第4期75-77,共3页
隐喻是一种修辞手法,也是一种思维方式。隐喻性思维在语言学习中能帮助学习者推断出语言合理的意思,从语法、语篇、语言功能、社会语言等方面培养其语言交际能力。在教学中,可以结合隐喻性思维模式来拓展语言交际能力。
关键词 隐喻 隐喻思维 交际能力 语言教学
下载PDF
隐喻性思维的无意识性研究
9
作者 杨桂云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 2013年第10期153-154,共2页
隐喻性思维作为思维方式的一种,是人们认识世界的一种基本方法。隐喻性思维有其"意识性"的一面,也有其"无意识性"的一面。本文主要从认知和语言两个方面来说明它"无意识性"的一面。
关键词 隐喻思维 无意识 意识
下载PDF
汉语基本形容词隐喻性搭配初探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西平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5期160-163,共4页
关于词的多义现象,主要集中于对名词和动词的研究。文中拟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运用隐喻这一认知工具,通过分析汉语中部分基本形容词隐喻性搭配,探讨汉语基本形容词多义现象,得出形容词词义由字面义和与搭配中名词相协调的附加义组成。... 关于词的多义现象,主要集中于对名词和动词的研究。文中拟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运用隐喻这一认知工具,通过分析汉语中部分基本形容词隐喻性搭配,探讨汉语基本形容词多义现象,得出形容词词义由字面义和与搭配中名词相协调的附加义组成。字面义所表达的是说话人和听话人共有的基本经验。隐喻是属性概念抽象化的动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本形容词 概念 隐喻思维 隐喻搭配
下载PDF
从隐喻与隐喻思维角度浅谈语言与思维的关系 被引量:2
11
作者 翟红英 《河西学院学报》 2010年第1期97-99,共3页
语言符号的多义性和创造性得益于隐喻在概念上的形成和使用,人们在生活中时时刻刻都在使用隐喻。隐喻是人类思维的元方式。隐喻思维是一种超越性思维。隐喻与隐喻思维的关系为语言与思维的关系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
关键词 隐喻 隐喻思维 语言 思维
下载PDF
科技隐喻的认知理据解读 被引量:6
12
作者 束金星 徐玉娟 《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4期79-84,共6页
隐喻化是语言的普遍特征,隐喻性思维是认识世界的根本方法之一,是构成科学类比和科学范 式的本质思想基础。通过发挥其独特的“链接”和“转换”功能,隐喻不仅丰富了科技语体,也加深了我们 对科学理论与实践的理解。隐喻作为新的科学事... 隐喻化是语言的普遍特征,隐喻性思维是认识世界的根本方法之一,是构成科学类比和科学范 式的本质思想基础。通过发挥其独特的“链接”和“转换”功能,隐喻不仅丰富了科技语体,也加深了我们 对科学理论与实践的理解。隐喻作为新的科学事实和概念前瞻性发现的重要工具而被使用,从而激发 科技创新,从外部推动科技革命的加速发展。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研究科技隐喻的认知理据及其 创新功能,主要以计算机英语为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喻思维 科技隐喻 认知 创新
下载PDF
从认知语言学角度看广告中的隐喻 被引量:5
13
作者 郝宝燕 黄睿 《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4期81-82,87,共3页
广告在当今社会是一种有明确目的的交流方式。在成功有效的广告中,广告创意者利用一种策略——隐喻性表达把广告需传达的信息概念有效地传递给目标受众。本文以一定相关广告知识为背景理论支持,以"隐喻性思维"和"概念整... 广告在当今社会是一种有明确目的的交流方式。在成功有效的广告中,广告创意者利用一种策略——隐喻性表达把广告需传达的信息概念有效地传递给目标受众。本文以一定相关广告知识为背景理论支持,以"隐喻性思维"和"概念整合"理论为论证视角,通过对广告语中隐喻的分析,提出广告中的隐喻性表达是展示人类隐喻性思维的最佳例证之一。而广告中的隐喻表达既反映了广告创意者对信息概念的独特创造性思维,也为广告信息受众对隐喻表达做出概念整合达到理解目的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告语 隐喻思维 概念整合
下载PDF
残雪的诗性批评与中国文论传统 被引量:1
14
作者 彭文忠 《理论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18-121,共4页
残雪的文学批评似乎有意放弃了惯常文学理论的言说模式和学理分析,从自己的主观感受出发,致力于作者与批评家之间心灵的对话,以隐喻的形式表达对作品整体的直觉体验,理性的议论之间充满了丰富的意象和丰沛的激情,呈现出鲜明的诗性特征... 残雪的文学批评似乎有意放弃了惯常文学理论的言说模式和学理分析,从自己的主观感受出发,致力于作者与批评家之间心灵的对话,以隐喻的形式表达对作品整体的直觉体验,理性的议论之间充满了丰富的意象和丰沛的激情,呈现出鲜明的诗性特征。残雪的文学批评汲取了西方文论的艺术营养,更有与中国文学批评传统的千丝万缕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残雪 批评 传统文论 隐喻思维
下载PDF
隐喻使用的教育意义 被引量:1
15
作者 潘洞庭 《云梦学刊》 2006年第4期146-148,共3页
隐喻源于思维对事物的概化,也是人将已知概念转移到未知概念的抽象。在将一个概念转移到另一概念的过程中,人的认识得到发展,思维质量得到提高。外语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引发学生注意和使用隐喻,教师和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用能力就可以同... 隐喻源于思维对事物的概化,也是人将已知概念转移到未知概念的抽象。在将一个概念转移到另一概念的过程中,人的认识得到发展,思维质量得到提高。外语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引发学生注意和使用隐喻,教师和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用能力就可以同时受到科学训练和有效强化。要有目的地对隐喻本体和喻体的相似性与隐喻性思维训练的相互关系进行解说,从而强调外语教学中隐喻使用的教育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喻 相似 隐喻思维 教育意义
下载PDF
英汉隐喻的文化差异及其隐喻教学研究 被引量:9
16
作者 曾庆敏 《重庆交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1期123-126,共4页
隐喻不仅仅是一种修辞现象,更重要的是人类普遍的一种思维方式,一种认知手段。同一社会的文化、隐喻思维和语言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共同构成一个统一的、不可分割的整体。探讨隐喻、思维和文化三者的关系,对比分析英汉两种语言中隐喻使... 隐喻不仅仅是一种修辞现象,更重要的是人类普遍的一种思维方式,一种认知手段。同一社会的文化、隐喻思维和语言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共同构成一个统一的、不可分割的整体。探讨隐喻、思维和文化三者的关系,对比分析英汉两种语言中隐喻使用现象的异同及其根源,指出隐喻教学是文化教学的一部分以及在隐喻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喻 隐喻教学 文化 隐喻思维 差异
下载PDF
浅析汉语中的时间隐喻
17
作者 刘恋 《商情》 2009年第16期3-3,共1页
随着人类对认知领域的探索不断加深,我们发现隐喻已不仅仅是一种修辞现象而是同我们日常思维密不可分的。人类的思维本身就是隐喻性的,从具体到抽象的认知中我们必须通过已知的具体概念来隐喻抽象的事物。时间是抽象的,对时间的认知... 随着人类对认知领域的探索不断加深,我们发现隐喻已不仅仅是一种修辞现象而是同我们日常思维密不可分的。人类的思维本身就是隐喻性的,从具体到抽象的认知中我们必须通过已知的具体概念来隐喻抽象的事物。时间是抽象的,对时间的认知不同于其他可感可知的事物,我们需要借助其他具体的概念来认知和描述时间。在汉语言中,我们常常把时间隐喻为空间、金钱以及实体,时间的概念便形象起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隐喻 认知 思维隐喻性
下载PDF
心理学视角下汉语歇后语的隐喻认知及其英译
18
作者 杨波 《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7期74-77,共4页
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段,更是一种思维方式。通过隐喻性思维方式,人们可以实现对汉语歇后语从"表面"到"深层",从"具体"到"抽象"的认知映射,藉此体会歇后语的文化意象,从而更好地实现跨文化交流。
关键词 歇后语 隐喻 隐喻思维 认知映射 心理学特征
下载PDF
基于儿童视角的设计思维 被引量:1
19
作者 顾尚岩 袁本壮 刘剑伟 《美术教育研究》 2020年第4期80-81,共2页
该文分析当前以成人视角为主导的思维在设计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探究儿童视角与设计思维的联系和应用,并以阿那亚泡泡儿童餐厅、浅井裕介的艺术作品《城市的野生》以及石上纯也的山东森林幼儿园等案例为分析对象,总结儿童隐喻性思维在设... 该文分析当前以成人视角为主导的思维在设计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探究儿童视角与设计思维的联系和应用,并以阿那亚泡泡儿童餐厅、浅井裕介的艺术作品《城市的野生》以及石上纯也的山东森林幼儿园等案例为分析对象,总结儿童隐喻性思维在设计中的展现及其趣味性,探究基于儿童视角的设计需要的思维导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视角 设计思维 隐喻思维 艺术设计
下载PDF
论隐喻 被引量:6
20
作者 张会森 《当代修辞学》 CSSCI 1994年第5期12-14,共3页
没有哪一个辞格象“隐喻”(metaphor)这样受到如此广泛的注意。隐喻,这个最基本、最重要的辞格,今天远不只是修辞学以及诗学的研究对象了。隐喻的研究已经超越了语文学的传统界限,哲学家(语言哲学家),逻辑学家,心理学家,符号学家,称名... 没有哪一个辞格象“隐喻”(metaphor)这样受到如此广泛的注意。隐喻,这个最基本、最重要的辞格,今天远不只是修辞学以及诗学的研究对象了。隐喻的研究已经超越了语文学的传统界限,哲学家(语言哲学家),逻辑学家,心理学家,符号学家,称名学家等等都对隐喻发生了兴趣。特别是本世纪后半,认知科学的形成和兴起,又进一步推动了隐喻研究的深入。对隐喻的多角度的深入的研究无疑大大深化了修辞学对这一辞格(或修辞方法)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歌 隐喻研究 语言哲学 修辞学 奥尔特加 隐喻思维 亚里士多德 朱丽叶 词语 “S是P”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