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思茅山橙中的吲(口朶)生物碱 被引量:7
1
作者 李朝明 陶国达 +2 位作者 吴曙光 钟纪育 周韵丽 《Acta Botanica Sinica》 CSCD 1989年第10期792-797,共6页
从思茅山橙 Melodinus henryi Craib 的根和果中分得8个吲哚生物碱。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分析,分别鉴定为它勃水甘草宁(tabersonine)(1),11-甲氧基它勃水甘草宁(11-methoxy-tabersonine)(2),洛柯日宁(lochnerinine)(3),Δ^(14)-长春曼胺(... 从思茅山橙 Melodinus henryi Craib 的根和果中分得8个吲哚生物碱。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分析,分别鉴定为它勃水甘草宁(tabersonine)(1),11-甲氧基它勃水甘草宁(11-methoxy-tabersonine)(2),洛柯日宁(lochnerinine)(3),Δ^(14)-长春曼胺(Δ^(14)-vincamine)(4),16-表-Δ^(14)-长春曼胺(16-epi-Δ^(14)-vincaminc)(5),Δ^(14)-埃那胺(Δ^(14)-eburnamine)(6),19,20-二氢-康狄卡品(19,20-dihydro-condylocapine)(h)和双吲哚生物碱 tenuicausine(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夹竹桃科 思茅山橙 吲哚生物碱
下载PDF
思茅山橙枝叶的化学成分研究(Ⅰ) 被引量:3
2
作者 刘艳萍 乔丽菲 +3 位作者 陈阿红 代倪繇 周婷 付艳辉 《广东化工》 CAS 2015年第3期26-27,共2页
综合运用硅胶柱层析、反相硅胶柱色谱法、Sephadex LH-20凝胶柱层析以及制备高效液相等色谱分离技术,对夹竹桃科山橙属植物思茅山橙(Melodinus henryi)枝叶的化学成分进行系统分离与纯化。结合理化性质和现代波谱技术,并通过与文献对... 综合运用硅胶柱层析、反相硅胶柱色谱法、Sephadex LH-20凝胶柱层析以及制备高效液相等色谱分离技术,对夹竹桃科山橙属植物思茅山橙(Melodinus henryi)枝叶的化学成分进行系统分离与纯化。结合理化性质和现代波谱技术,并通过与文献对照,从思茅山橙枝叶90%乙醇提取物的石油醚萃取部位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中,分别鉴定为他波宁(1)、11-羟基他波宁(2)、斯坎丁(3)、10-羟基斯坎丁(4)、羽扇豆醇(5)、木栓酮(6)、豆甾-4-烯-3-酮(7)、豆甾-4-烯-3,6-二酮(8)。化合物5~8为首次从思茅山橙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夹竹桃科 思茅山橙 生物碱 三萜 甾体
下载PDF
思茅山橙叶的一个新吲哚生物碱 被引量:2
3
作者 李朝明 陶国达 周韵丽 《云南植物研究》 CSCD 1992年第1期32-32,66,共2页
思茅山橙(Melodinus henryi Craib)系夹竹桃科植物。民间用其果治疗小儿脑炎,骨折和烂脚等。笔者曾报道了根、茎和果实中分到的13个化合物本文报道叶中的一个新吲哚生物碱14,17-epoxy-eburnamine(1)。 取风干粉碎叶3kg用酒精提取,提取物... 思茅山橙(Melodinus henryi Craib)系夹竹桃科植物。民间用其果治疗小儿脑炎,骨折和烂脚等。笔者曾报道了根、茎和果实中分到的13个化合物本文报道叶中的一个新吲哚生物碱14,17-epoxy-eburnamine(1)。 取风干粉碎叶3kg用酒精提取,提取物用5%醋酸溶解,过滤液用氨水碱化至pH8—9,再用苯萃取,得粗总碱5.6g。粗碱经中性氧化铝柱层析,用不同比例的氯仿:石油醚进行梯度洗脱。在氯仿:石油醚(3:7)的流份中得到化合物1(100mg),得率0.00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夹竹桃科 思茅山橙 吲哚生物碱
下载PDF
思茅山橙中的单萜吲哚生物碱类成分
4
作者 何隽 张发雷 +3 位作者 望石琴 王淙薇 崔琴丹 冯涛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0年第4期370-375,共6页
利用硅胶柱色谱、高效液相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等方法从思茅山橙(Melodinus henryi)中分离纯化得到6个生物碱类化合物.通过UV、IR、NMR、MS等波谱学数据和理化性质鉴定结构分别是:19R-acetoxytabersonine(1)、11-methoxy-19-... 利用硅胶柱色谱、高效液相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等方法从思茅山橙(Melodinus henryi)中分离纯化得到6个生物碱类化合物.通过UV、IR、NMR、MS等波谱学数据和理化性质鉴定结构分别是:19R-acetoxytabersonine(1)、11-methoxy-19-hydroxytabersonine(2)、16β-hydroxy-19R-vindolinine(3)、19R-kitramine(4)、trichophylline(5)、voaharine(6).化合物6的结构进一步被X-射线晶体衍射分析确证.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利用MTT法检测了化合物1~6对5种人类肿瘤细胞系的细胞毒活性,结果显示化合物1和2对5种人类肿瘤细胞系具有较好的细胞毒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茅山橙 化学成分 生物碱 结构鉴定
下载PDF
思茅山橙枝叶的单萜吲哚生物碱类成分研究
5
作者 崔绮敏 何舒悦 +2 位作者 田雷 刘亚平 程桂广 《中药材》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651-1655,共5页
目的:研究思茅山橙枝叶的单萜吲哚生物碱类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Sephadex LH-20凝胶柱、MCI柱、RP-C18柱和Pre-HPLC等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UHPLC-MS/MS、NMR等现代波谱技术以及与文献对比数据对分离得到的生物碱进行... 目的:研究思茅山橙枝叶的单萜吲哚生物碱类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Sephadex LH-20凝胶柱、MCI柱、RP-C18柱和Pre-HPLC等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UHPLC-MS/MS、NMR等现代波谱技术以及与文献对比数据对分离得到的生物碱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思茅山橙枝叶中共分离得到16个单萜吲哚生物碱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quebrachamine(1)、cantleyine(2)、isogentialutine(3)、melodinine C(4)、melofusine C(5)、Δ;-vincanol(6)、O-methyl-vincanol(7)、scandine(8)、meloscandonine(9)、tabersonine(10)、11-hydroxytabersonine(11)、11-methoxytabersonine(12)、14,15-α-epoxy-tabersonine(13)、19-(R)-acetoxy-tabersonine(14)、tetrahydroalstonine(15)和(-)-eburnamenine(16)。结论:其中,化合物1、2、7、13和15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茅山橙 吲哚生物碱 分离纯化 结构鉴定
下载PDF
思茅山橙化学成分的研究(一)
6
作者 李朝明 吴曙光 +4 位作者 陶国达 钟纪育 游春 周韵丽 黄丽瑛 《中草药》 CAS 1987年第2期4-5,共2页
从思茅橙(Melodinus henryi Craib)中分到二个生物碱和三个中性成分,经理化分析和光谱测定,分别被鉴定为△14-vincine(Ⅰ),scandine(Ⅱ),α-香树醇乙酰酯(α-amyrinaetate)(Ⅲ),β-谷甾醇(β-sitosterol)(Ⅳ)和马钱甙(lo... 从思茅橙(Melodinus henryi Craib)中分到二个生物碱和三个中性成分,经理化分析和光谱测定,分别被鉴定为△14-vincine(Ⅰ),scandine(Ⅱ),α-香树醇乙酰酯(α-amyrinaetate)(Ⅲ),β-谷甾醇(β-sitosterol)(Ⅳ)和马钱甙(loganin)(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茅山橙 △14-vincine scandine α-香树酯醇乙酰酯 Β-谷甾醇 马饯甙
下载PDF
思茅山橙根中生物碱类成分及其抗肿瘤活性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于金倩 孙晓炜 +2 位作者 闫慧娇 方磊 王晓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738-1742,共5页
采用多种色谱法从思茅山橙根部分的生物碱粗提物分离得到10个生物碱类化合物,利用波谱等方法对其结构进行鉴定,包括3种不同的生物碱骨架结构,分别为喹啉型生物碱:melodinhenine D(1)、melaxilline A(2)、11-methoxytabersonine(3)、melo... 采用多种色谱法从思茅山橙根部分的生物碱粗提物分离得到10个生物碱类化合物,利用波谱等方法对其结构进行鉴定,包括3种不同的生物碱骨架结构,分别为喹啉型生物碱:melodinhenine D(1)、melaxilline A(2)、11-methoxytabersonine(3)、meloscandonine(4)、melodinine T(5);白坚木型生物碱:venalstonidine(6)、vandrikidine(7);长春曼胺型生物碱:14,15-dehydrovincine (8)、14,15-dehydro-16-epi-vincamine (9)、△14-vincanol(10)。除化合物1,5和8外,其余化合物均首次从思茅山橙中分离得到。采用MTT法对分离所得的化合物进行体外抗人乳腺癌细胞MCF-7活性测试,结果显示化合物3表现出显著的细胞毒活性,其IC_(50)值为23. 4μ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夹竹桃科 思茅山橙 11-methoxytabersonine 细胞毒活性 MCF-7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