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龚遂治乱安民的“高招”
1
作者 禾茂 《学习月刊》 2015年第5期55-55,共1页
汉宣帝时,渤海和附近各郡遭受严重饥荒(今河北沧州一带),众多饥民闹事,盗贼趁机作乱。史书上说:"盗贼并起,二千石不能禽制。"(《资治通鉴·卷25》)当地郡守无法制止,致使社会骚动不安,局势失控。危难之际,丞相等人推荐了龚... 汉宣帝时,渤海和附近各郡遭受严重饥荒(今河北沧州一带),众多饥民闹事,盗贼趁机作乱。史书上说:"盗贼并起,二千石不能禽制。"(《资治通鉴·卷25》)当地郡守无法制止,致使社会骚动不安,局势失控。危难之际,丞相等人推荐了龚遂。认为他治政有方,可以派他前去"平乱"。于是,汉宣帝刘询任命龚遂为渤海郡太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龚遂 刘询 骚动不安 二千石 郡太守 危难之际 河北沧州 精明干练 聚众闹事 急于事功
下载PDF
从高等教育出发谈谈我对基础教育的期待 被引量:2
2
作者 丘成桐 《中国基础教育》 2022年第9期13-16,共4页
苏轼曾写道:“我梦人小学,自谓总角时。不记有自发,犹诵论语辞。”可见启蒙教育对人一生的重要性。对于如何教,欧阳修写道:“然予闻教学之法,本于人性,磨揉迁革,使趟于善。其勉于人者勤,其人于人者渐。善教者以不倦之意须迟久之功,于礼... 苏轼曾写道:“我梦人小学,自谓总角时。不记有自发,犹诵论语辞。”可见启蒙教育对人一生的重要性。对于如何教,欧阳修写道:“然予闻教学之法,本于人性,磨揉迁革,使趟于善。其勉于人者勤,其人于人者渐。善教者以不倦之意须迟久之功,于礼让兴行而风俗纯美,然后为学之成。”可见教育之润物无声,唯有孜孜不倦、循循善诱方可得之,切不能急于求成、急于事功,此为教育之根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善教者 高等教育 基础教育 启蒙教育 急于事功 循循善诱 润物无声 欧阳修
原文传递
发现与思考——小小说的主题
3
作者 郑贱德 《新闻与写作》 1986年第2期21-,共1页
小小说的创作,看起来容易,写起来艰难,要写出读者反响强烈的佳作更难。难就难在鲁迅先生所说的“借一斑略知全豹,以一目尽传精神”。小小说虽然篇幅短小,却要以小见大,内容充实。
关键词 罗丹艺术论 总务科 羊城晚报 思想深度 急于事功 病历本 维护秩序 事物本质 一九 后勤工作
原文传递
关于怎样提高作文能力的通信
4
作者 王传业 《新闻与写作》 1986年第2期32-,共1页
××同学: 你的来信我读过了。你问我:怎样才能提高作文能力?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很愿意同你谈谈自己的看法。想尽快地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想写出好作文,这是很多同学的愿望。但是,不同的人在对待这个问题上,却是有差异的。... ××同学: 你的来信我读过了。你问我:怎样才能提高作文能力?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很愿意同你谈谈自己的看法。想尽快地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想写出好作文,这是很多同学的愿望。但是,不同的人在对待这个问题上,却是有差异的。一些同学想提高,也肯下功夫,把自己作文的提高落在实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文能力 作文水平 中学生作文 教育工作者 人情练达 观察日记 耕云记 文学作品 急于事功 青年学生
原文传递
瞭望哨
5
《瞭望》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2期31-31,共1页
前几天出外闲走,眼见某医院前面的马路边,一位公职人员正轮起铁棍,对着一架烤白薯炉子猛砸过去。路上一时滚动烤白薯,其中有些被过往车辆轧扁,还冒着热气。与此同时,路边还有几个摊主,正在慌忙收摊。显然,那个被砸的摊主是违背了规章制度。
关键词 瞭望哨 公职人员 个体工商户 国家公务人员 干部政绩 退租 工作方法 急于事功 二字 工商管理部门
原文传递
“父利其然”是祸根
6
作者 吴非 《杂文选刊(下半月)》 2005年第12期14-15,共2页
比起一二十年前,学生如果想当少年作家,出版一两部作品,现在是容易多了。当年读中学时,老师动不动就批评一些想当作家的同学:'要踏踏实实地学习,不要有名利思想!像刘绍棠,上中学出了一本书,结果呢?——右派!'偶然看到中学生喜... 比起一二十年前,学生如果想当少年作家,出版一两部作品,现在是容易多了。当年读中学时,老师动不动就批评一些想当作家的同学:'要踏踏实实地学习,不要有名利思想!像刘绍棠,上中学出了一本书,结果呢?——右派!'偶然看到中学生喜欢的几位作家名字,不认识,请教学生,原来就是所说的'80后'。据说很多人试图走这条路。今年一些大学自主招生,不少家长带着子女出版的作品集到高校自荐。我受人之托,也翻过几本,觉得没有什么价值,有些甚至不如我的学生的作业,竟也出版了,竟也有名流题词,名师作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年作家 刘绍棠 受人之托 一本 告诉我 杂文选刊 都市文化 中规中矩 大赋 急于事功
原文传递
上级的眼睛
7
作者 金陵客 《群言》 2000年第12期41-42,共2页
"数字出官"、"官出数字"这种现象,也许大家早已司空见惯。我百思不得其解的一个疑问就是,在那么多虚假数字面前,上级领导同志们的眼睛哪里去了? 我的这点疑问,是看了1999年12月8日《经济日报》关于国家级贫困县河... "数字出官"、"官出数字"这种现象,也许大家早已司空见惯。我百思不得其解的一个疑问就是,在那么多虚假数字面前,上级领导同志们的眼睛哪里去了? 我的这点疑问,是看了1999年12月8日《经济日报》关于国家级贫困县河北阜平县的报道以后产生的。报道说"个别县领导为了讨好上级,谋求升迁,一味弄虚作假,欺上瞒下"。表现之一,就是虚报产值。"1998年,全县工业产值有统计报表依据的只有2700万元,却上报了6个亿"。欺上瞒下的目的,诚然是"为了讨好上级,谋求升迁",而欺上瞒下的手段,实在非常蹩脚。但是,这些接受"讨好"的"上级",有没有及时发现这个问题呢?看来没有。如果他们能够及时发现,及时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睛 视力 人家 急于事功 工业产值 上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