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下肢动脉闭塞性病变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
作者 孙杰 张彦斐 +2 位作者 王淑艳 张静 杨华英 《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4年第5期70-72,共3页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下肢动脉闭塞性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 64例急性下肢动脉闭塞性病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西药扩血管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中药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血管再通情况以及治疗前后踝肱指数...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下肢动脉闭塞性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 64例急性下肢动脉闭塞性病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西药扩血管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中药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血管再通情况以及治疗前后踝肱指数变化水平,以及治疗前后血脂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后总有效率、踝肱指数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脂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下肢动脉闭塞性病变有很好疗效,能显著提高血管再通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 中西医结合疗法 踝肱指数
下载PDF
急性下肢动脉闭塞介入治疗的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游国超 高毅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第13期143-144,共2页
目的分析研究急性下肢动脉闭塞的介入治疗方法和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10月至2013年5月的30例急性下肢动脉闭塞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30例患者使用动脉直接溶栓以及经皮血管腔内成形术进行治疗。结果在患者手术之后的3个月∽2年中... 目的分析研究急性下肢动脉闭塞的介入治疗方法和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10月至2013年5月的30例急性下肢动脉闭塞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30例患者使用动脉直接溶栓以及经皮血管腔内成形术进行治疗。结果在患者手术之后的3个月∽2年中的临床观察显示,急性单段动脉闭塞血管的再通概率为100%,患者多段动脉闭塞血管的再通概率为53.4%,30例患者的血管再通概率为82.3%。结论通过血管腔内介入治疗属于急性下肢动脉闭塞的一类有效治疗方法,应该在医院科室中广泛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下肢动脉闭塞 介入治疗 效果研究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45例 被引量:1
3
作者 张彦斐 孙杰 王淑艳 《河南中医》 2015年第5期1131-1132,共2页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髂动脉和/或股动脉闭塞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前列地尔联合疏血通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桃红四物汤口服治疗。结...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髂动脉和/或股动脉闭塞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前列地尔联合疏血通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桃红四物汤口服治疗。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82.22%,对照组有效率为48.89%,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 动脉闭塞 动脉闭塞 中西医结合疗法 桃红四物汤
下载PDF
二维平扫与三维增强法MRA在急性下肢动脉闭塞中的应用
4
作者 嵇鸣 苗华栋 +1 位作者 叶春涛 陈素珍 《上海医学影像》 2000年第4期213-215,共3页
目的 比较两种方法在急性下肢动脉闭塞中的应用价值,旨在为临床急诊提供快速、准确的检查方法。方法 采用二维平扫TOF法及三维增强法对10例急性下肢动脉闭塞患者进行检查,9例进行急诊手术,以手术结果为金标准进行效果评定。结果 二维平... 目的 比较两种方法在急性下肢动脉闭塞中的应用价值,旨在为临床急诊提供快速、准确的检查方法。方法 采用二维平扫TOF法及三维增强法对10例急性下肢动脉闭塞患者进行检查,9例进行急诊手术,以手术结果为金标准进行效果评定。结果 二维平扫与三维增强诊断下肢动脉闭塞敏感性分别为70%、100%。三维增强对病变长度的估计准确性大于二维平扫。结论 三维增强法快速准确,是急性下肢动脉闭塞首选的检查方法。二维平扫法有价值,如定位明确,在大腿段病变可用二维平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维时飞法 三维增强法 急性下肢动脉闭塞 MRA
下载PDF
急性下肢动脉闭塞性病变的介入诊治 被引量:3
5
作者 施国兴 许顺良 赵建岗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5年第3期308-310,共3页
关键词 急性下肢动脉闭塞性病变 介入治疗 介入诊断 导管溶栓 球囊扩张 取栓术
下载PDF
急性下肢动脉闭塞性病变介入治疗 被引量:1
6
作者 万严 杨志宏 叶宁 《江西医药》 CAS 2009年第2期105-106,共2页
目的探讨急性下肢动脉闭塞性病变介入放射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1例急性下肢动脉闭塞性病变患者进行介入放射溶栓治疗,观察临床效果。结果4例外伤性下肢血管闭塞患者DSA检查后1例外科手术治疗,2例溶栓后再通,1例截肢。7例非外伤性下... 目的探讨急性下肢动脉闭塞性病变介入放射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1例急性下肢动脉闭塞性病变患者进行介入放射溶栓治疗,观察临床效果。结果4例外伤性下肢血管闭塞患者DSA检查后1例外科手术治疗,2例溶栓后再通,1例截肢。7例非外伤性下肢动脉闭塞病变患者介入放射溶栓治疗后,完全再通4例,部分再通1例,未开通截肢2例。结论介入放射治疗急性下肢动脉闭塞性病变,特别是合并有心、脑、肺疾病的高龄患者,见效快,效果好,可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下肢动脉闭塞 介入 溶栓治疗
下载PDF
急性下肢动脉闭塞的介入治疗
7
作者 行拥共 《医学信息(下旬刊)》 2009年第6期89-89,共1页
目的:采用介入治疗方法,临床治疗急性下肢动脉闭塞症。方法:采用介入导管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下肢动脉闭塞患者20例,发病时间12-48h。结果:20例病人经溶栓治疗后闭塞动脉血管均再通。其有效率为100%,急性下肢动脉闭塞的临床症状... 目的:采用介入治疗方法,临床治疗急性下肢动脉闭塞症。方法:采用介入导管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下肢动脉闭塞患者20例,发病时间12-48h。结果:20例病人经溶栓治疗后闭塞动脉血管均再通。其有效率为100%,急性下肢动脉闭塞的临床症状均消失。结论:介入溶栓治疗急性下肢动脉闭塞为基础疗法,具有溶栓成功率高、出血并发症很少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下肢动脉闭塞 介入治疗
下载PDF
分期同步护理在急性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6
8
作者 肖秋香 张志成 +1 位作者 欧阳英 宣爱国 《齐鲁护理杂志》 2014年第17期1-3,共3页
目的:探讨分期同步护理在急性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5月收治的急性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48例作为观察组,实施分期同步护理干预;选取2011年1-12月收治的急性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 目的:探讨分期同步护理在急性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5月收治的急性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48例作为观察组,实施分期同步护理干预;选取2011年1-12月收治的急性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22例作为对照组,实施常规外科护理。比较住院相同天数两组前后肿胀、温差、疼痛和下肢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下肢周径的测量值明显低于护理前( P〈0.05),对照组护理前后基本无变化( P〉0.05)。观察组患处皮肤前后温差大于2.5℃,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出院时下肢功能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分期同步护理可及时针对急性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不同分期的症状进行护理,准确把握手术时机,减缓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下肢动脉硬化闭塞 介入治疗 分期同步护理
下载PDF
急性双下肢动脉闭塞导管溶栓致高血钾死亡1例 被引量:1
9
作者 王咏梅 程永德 姜程远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4年第3期204-204,共1页
关键词 急性下肢动脉闭塞 导管溶栓 高血钾 死亡 并发症
下载PDF
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下肢动脉急性闭塞1例 被引量:1
10
作者 肖红珍 李伟娟 +4 位作者 张慧芹 俞芳 项岫秀 刘秀玲 刘阁玲 《中国医药》 2007年第5期263-263,共1页
1 病历摘要 男,67岁。因发现血糖升高10年,右下肢发凉20d,右足肿胀、疼痛10d于2005年3月9日入院。既往高血压病史10年。查体:T36.1℃,P80次/min,BP170/100mmHg;神清语利,左下肢无指凹性水肿。右侧小腿中段以远肿胀明显,有... 1 病历摘要 男,67岁。因发现血糖升高10年,右下肢发凉20d,右足肿胀、疼痛10d于2005年3月9日入院。既往高血压病史10年。查体:T36.1℃,P80次/min,BP170/100mmHg;神清语利,左下肢无指凹性水肿。右侧小腿中段以远肿胀明显,有散在水疱,足背大片表皮剥脱,色苍白,第二、三趾变黑,渗出较多,皮温低,右股动脉搏动好,掴动脉及足背动脉未触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下肢动脉急性闭塞1例 糖尿病下肢动脉急性闭塞 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
下载PDF
探讨急性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多种介入技术联合治疗效果 被引量:4
11
作者 徐恒 于文慧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6年第6期86-87,共2页
目的探讨对患有急性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患者实施多种介入技术联合治疗的效果。方法收集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治疗组实施多种介入技术联合治疗,对照组使用基础治疗。结果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患有急性... 目的探讨对患有急性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患者实施多种介入技术联合治疗的效果。方法收集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治疗组实施多种介入技术联合治疗,对照组使用基础治疗。结果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患有急性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患者实施多种介入技术联合治疗可以提高其有效率和治疗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下肢动脉硬化闭塞 介入技术 基础治疗
下载PDF
急性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多种介入技术联合治疗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3
12
作者 董重谋 孙青龙 +1 位作者 王玉凤 薛辉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 2011年第2期57-59,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下肢动脉闭塞症多种介入技术联合治疗的近、远其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2004-01~2011-02共收治117例急性下肢动脉闭塞症患者接受介入治疗,机械性血栓碎吸+腔内溶栓74例,腔内溶栓+经皮球囊扩张成形术43例,腔内溶栓... 目的:探讨急性下肢动脉闭塞症多种介入技术联合治疗的近、远其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2004-01~2011-02共收治117例急性下肢动脉闭塞症患者接受介入治疗,机械性血栓碎吸+腔内溶栓74例,腔内溶栓+经皮球囊扩张成形术43例,腔内溶栓+经皮球囊扩张成形术+经皮血管内支架成形术14例,腔内溶栓+内膜下血管成形术+血管内支架成形术3例。结果:117例急性下肢动脉闭塞症患者介入治疗有效率94.02%(109/117),机械性血栓碎吸+腔内溶栓成功率94.36%(70/74),腔内溶栓+经皮球囊扩张成形术成功率88.36(38/43),其中17例辅以内支架置入治疗均获得成功。结论:多种介入技术联合治疗急性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显著提高了弥漫性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的再通比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下肢动脉闭塞 腔内溶栓术 内膜下血管成形术 球囊扩张成形术 血管内支架成形术
下载PDF
急性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合并骨筋膜室综合征的临床护理 被引量:4
13
作者 张春丽 《中外医学研究》 2014年第18期92-94,共3页
目的:探讨"三分期"护理法对急性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合并骨筋膜室综合症患者的影响。方法:2012年12月笔者所在科对急性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合并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实施"三分期"法,即强调护理协作、早期护理干预与药... 目的:探讨"三分期"护理法对急性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合并骨筋膜室综合症患者的影响。方法:2012年12月笔者所在科对急性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合并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实施"三分期"法,即强调护理协作、早期护理干预与药物治疗相结合。现选取笔者所在医院实施"三分期"法护理后收治的急性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合并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30例作为观察组,同时另选取2011年1-12月实施常规护理的30例急性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合并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护理前后肿胀、温差、疼痛和下肢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实施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下肢周径在髌上、髌下及踝上3个点的测量值明显低于护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护理前后基本无变化(P>0.05)。观察组患者患处皮肤护理前后温差>2.5℃则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观察组护理后的疼痛评分为(2.23±0.74)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95±2.3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出院时下肢功能情况较对照组理想,其中观察组恢复至术前水平共有18例,恢复率为6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6.67%,且截肢率仅为3.33%,也低于对照组的13.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三分期"法护理可有效缓解急性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合并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下肢疼痛、肿胀情况,且有助于术后患者下肢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临床进一步应用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下肢动脉硬化闭塞 骨筋膜室综合征 护理
下载PDF
探讨急性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多种介入技术联合治疗分析
14
作者 黄金旗 张庆贤 +2 位作者 郑景达 陈煌 许兴杰 《中外医疗》 2015年第34期117-118,共2页
目的在对急性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多种介入技术联合治疗价值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寻找提升患者预后水平的临床方案。方法以随机法选择该院2013年9月—2015年9月接收的45例急性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实验组),本组选择多种介入技... 目的在对急性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多种介入技术联合治疗价值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寻找提升患者预后水平的临床方案。方法以随机法选择该院2013年9月—2015年9月接收的45例急性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实验组),本组选择多种介入技术联合治疗;同期选择45例急性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对照组)作对照,本组选择常规疗法,全方位分析所有患者的预后情况,并对其有效率进行比较。结果本研究的所有入选患者中,实验组有效率95.56%,对照组77.7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急性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治疗时选择多种介入技术联合方案效果突出,可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下肢动脉硬化闭塞 介入技术 常规疗法
下载PDF
急性肢体动脉血栓介入治疗的疗效分析
15
作者 叶凯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0年第25期63-63,共1页
关键词 介入治疗术 急性肢体动脉血栓 疗效分析 急性下肢动脉闭塞 血栓形成
下载PDF
分期同步护理应用于急性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介入治疗中的价值观察 被引量:1
16
作者 韩建荣 《双足与保健》 2019年第13期107-108,共2页
目的于急性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介入治疗中应用分期同步护理,分析其应用价值。方法 2017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以随机数表法为分组原则,从该院挑选100例接受介入治疗的急性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作为观察组实施分期同步护理,同时在... 目的于急性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介入治疗中应用分期同步护理,分析其应用价值。方法 2017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以随机数表法为分组原则,从该院挑选100例接受介入治疗的急性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作为观察组实施分期同步护理,同时在2015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从该院挑选100例接受介入治疗的急性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作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下肢周径的测量值变化情况、患处皮肤温度、疼痛评分以及出院时患者的下肢功能情况。结果与护理前作比较,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下肢周径的测量值变小,而护理后对照组患者的下肢周径的测量值未发生变化,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做比较,观察组患者患处皮肤护理前后温差大于2.5℃的比例显著较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护理前作比较,护理后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均有所降低,组间比较分析,观察组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患者的下肢功能情况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患者下肢功能恢复到术前水平所占比例为27.00%,观察组患者下肢功能恢复到术前水平所占比例为6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分期同步护理应用于急性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介入治疗中的效果显著,有效缩小了下肢周径的测量值,控制了患者患处皮肤的温度、疼痛评分以及出院时患者的下肢功能情况,在临床中值得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期同步护理 急性下肢动脉硬化闭塞 介入治疗
原文传递
分期同步护理在急性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17
作者 褚云铭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3期63-65,共3页
研究急性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简称:ASO)介入治疗+分期同步护理的作用。方法:选择急性ASO患者66例,均采用采用介入治疗方式,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实验组行分期同步护理。结果:护理后,实验组下肢周径测量均明显变小,皮肤温差>2.5℃的占比... 研究急性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简称:ASO)介入治疗+分期同步护理的作用。方法:选择急性ASO患者66例,均采用采用介入治疗方式,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实验组行分期同步护理。结果:护理后,实验组下肢周径测量均明显变小,皮肤温差>2.5℃的占比明显更高,疼痛程度改善情况更加明显,下肢功能恢复到术前水平占比明显更高,截肢率显著更低,P<0.05;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下肢周径测量、疼痛分值、足下垂几率,P>0.05。结论:急性ASO开展介入治疗的患者护理中融入分期同步护理的效果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入治疗 急性下肢动脉硬化闭塞 分期同步护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