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903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性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双介入治疗 被引量:11
1
作者 张柏秋 李冬 +1 位作者 李树新 李淑荣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4年第3期242-243,共2页
目的 探讨双介入溶栓疗法治疗急性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溶栓效果和临床应用中的有关问题。方法 对 2 4例急性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患者行介入溶栓治疗 ,其中 1 7例行股静脉插管法 ,7例行股动脉插管法。平均尿激酶用量 2 5 0万~ 5 0 0万U。... 目的 探讨双介入溶栓疗法治疗急性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溶栓效果和临床应用中的有关问题。方法 对 2 4例急性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患者行介入溶栓治疗 ,其中 1 7例行股静脉插管法 ,7例行股动脉插管法。平均尿激酶用量 2 5 0万~ 5 0 0万U。结果 阻塞血管完全开通 1 8例 ,部分开通 3例 ,无效 3例 ,总有效率 87.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下肢静脉血栓 介入治疗 血栓形成 血管造影
下载PDF
尿激酶治疗老年急性下肢静脉血栓形成12例 被引量:6
2
作者 李黎 庄舜玖 +1 位作者 戚韶红 宋晓华 《中国临床药学杂志》 CAS 2000年第2期72-74,共3页
目的 :探讨国产尿激酶 (UK)对老年急性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DVT)治疗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1996年 6月~1998年 6月 ,对 12例老年 DVT患者采用 U K溶栓治疗 ,首剂量 UK 10 0万 IU加入 NS 5 0 0 m l iv gtt,次日起 UK 5 0万 IU溶于 NS... 目的 :探讨国产尿激酶 (UK)对老年急性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DVT)治疗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1996年 6月~1998年 6月 ,对 12例老年 DVT患者采用 U K溶栓治疗 ,首剂量 UK 10 0万 IU加入 NS 5 0 0 m l iv gtt,次日起 UK 5 0万 IU溶于 NS2 5 0 ml iv gtt维持 6 d,共 7d为一疗程。治疗期间每天监测凝血酶原时间 (PT)值 ,溶栓前后检查 BU N、Cr、WBC、BPC、Bt、Ct、纤维蛋白 (Fg)等指标 ,并作下肢腿围周径差的测量和多普勒超声的随访检测以评判疗效。结果 :U K治疗老龄急性DVT的有效率 91.7% ,优良率 5 0 % ;超声检查 :血栓溶解 9.0 % ,改善 81.8% ,无变化 9.0 % ;溶栓后 Fg明显降低 (P<0 .0 1) ,PT显著延长 (P<0 .0 1)。用药期间未发现出血、低血压等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UK为治疗老龄急性 DVT的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尿激酶 老年人 DVT
下载PDF
急性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治疗体会 被引量:8
3
作者 陈哲宇 高征礼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CAS 2000年第2期101-102,共2页
关键词 下肢 静脉血栓形成 中西医结合治疗 LEDVT
下载PDF
介入手术与抗凝治疗急性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对比 被引量:2
4
作者 邢越 徐国建 +6 位作者 朱峥嵘 邹岚 徐一丁 梁笑霞 张惠萍 谭雁红 罗灿华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 2021年第1期126-129,133,共5页
目的对比手术溶栓联合髂静脉支架置入与抗凝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疗效。方法收集我科2016年6月~2019年1月期间治疗的下肢深静脉血栓79例患者,根据治疗方式分为手术组与抗凝组,对比分析近期治疗效果、远期治疗效果与支架通畅情况等... 目的对比手术溶栓联合髂静脉支架置入与抗凝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疗效。方法收集我科2016年6月~2019年1月期间治疗的下肢深静脉血栓79例患者,根据治疗方式分为手术组与抗凝组,对比分析近期治疗效果、远期治疗效果与支架通畅情况等。结果手术组31例,抗凝组48例;手术组患肢髌骨下10 cm周径下降值平均为4.83±1.26 cm,抗凝组为2.75±0.82 cm,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随访18个月,手术组PTS发生率为25.8%,抗凝组发生率为57.8%;支架1期通畅率为80.6%,手术组平均发病时间为5.2天,随访后villalta平均评分为6.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发病时间与villalta评分的呈正相关,说明血栓越早治疗效果较好。结论采用导管溶栓联合支架手术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确切、血栓后综合征发生率较低,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导管溶栓 支架置入 血栓形成后综合征
下载PDF
急性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双介入治疗 被引量:1
5
作者 赵铁柱 沈焕 +2 位作者 王为 陶致侃 赵丹丹 《沈阳医学院学报》 2014年第2期84-85,共2页
目的:探讨双介入治疗急性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2年3月我院收治的急性下肢静脉血栓患者共21例,其中15例患者应用股静脉插管逆流法保留导管接触性溶栓,6例静脉插管通过血栓困难患者采用股动脉插管联合... 目的:探讨双介入治疗急性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2年3月我院收治的急性下肢静脉血栓患者共21例,其中15例患者应用股静脉插管逆流法保留导管接触性溶栓,6例静脉插管通过血栓困难患者采用股动脉插管联合大隐静脉顺流法进行溶栓。结果:治疗前后患者患肢的肿痛情况和皮肤颜色,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患者的患肢直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8例患者的管腔显著增宽、血流顺畅和侧支血管明显;术后1~3个月进行随访,其中显效17例,有效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达90.48%。结论:在严格选择适应证的条件下,采用双介入疗法治疗急性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其疗效确切、操作简便,容易被患者接受,系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治疗的新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 静脉 血栓形成 双介入
下载PDF
彩超在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急性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黄建新 毛积分 +3 位作者 王岩 刘爱琴 封淑文 张丽华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11年第11期1009-1010,共2页
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是临床医生非常棘手的难题,是一种严重并发症,可继发肺栓塞致患者猝死,严重威胁患者生命.武警北京总队第二医院自2008年收治下肢关节置换患者248例,于术前、术后均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探... 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是临床医生非常棘手的难题,是一种严重并发症,可继发肺栓塞致患者猝死,严重威胁患者生命.武警北京总队第二医院自2008年收治下肢关节置换患者248例,于术前、术后均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探究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和形成血栓的高危因素,为临床提供更丰富信息,提示临床医生采取积极预防措施,减少血栓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关节置换术 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彩超 临床分析
下载PDF
AMI后急性下肢静脉血栓形成2例
7
作者 闫中政 焦乃群 张金杰 《沈阳医学院学报》 2000年第4期250-251,共2页
关键词 急性 下肢静脉栓血形成 心肌梗塞 并发症
下载PDF
股静脉及胫前静脉入路导管接触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近期效果和安全性观察
8
作者 渠艳艳 卫志庆 +2 位作者 石红建 周良 甘振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74-779,共6页
目的评价股静脉入路及胫前静脉入路导管接触溶栓(CDT)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EDVT)患者近期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对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接受健侧股静脉人路及患侧胫前静脉入路CDT治疗的LE... 目的评价股静脉入路及胫前静脉入路导管接触溶栓(CDT)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EDVT)患者近期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对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接受健侧股静脉人路及患侧胫前静脉入路CDT治疗的LEDVT患者临床资料。其中股静脉人路组40例,胫前静脉入路组46例。主要观察终点为手术技术成功率和血栓清除率,次要观察终点为手术时间和并发症。结果股静脉人路组、胫前静脉人路组手术技术成功率分别为92.5%、100%(P=0.097),血栓清除率分别为(68.9±25.9)%、(78.3±21.0)%(P=0.067),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手术时间分别为(64.1±14.8)min、(72.0±19.9)min(P=0.0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2.5%、10.9%(P=0.14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股静脉人路和胫前静脉人路CDT均可有效治疗LEDVT,近期疗效和安全性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导管接触溶栓 静脉入路
下载PDF
纤维蛋白原/白蛋白比值、Caprini评分、D-二聚体对急性脑梗死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测价值
9
作者 高冕 杨雄杰 周守贵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4期95-99,共5页
目的 探讨纤维蛋白原/白蛋白比值(FAR)、Caprini评分、D-二聚体(D-D)对急性脑梗死后下肢深静脉血栓(LDVT)形成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7月至2023年3月在安徽省芜湖市中医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22例,根据住院期间双下肢... 目的 探讨纤维蛋白原/白蛋白比值(FAR)、Caprini评分、D-二聚体(D-D)对急性脑梗死后下肢深静脉血栓(LDVT)形成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7月至2023年3月在安徽省芜湖市中医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22例,根据住院期间双下肢静脉彩超结果将其分为血栓组(42例)和无血栓组(80例),收集两组的基本资料,比较两组FAR、Caprini评分、D-D等指标的差异。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急性脑梗死后LDVT形成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操作曲线比较FAR、Caprini评分、D-D单独及联合对急性脑梗死后LDVT形成的预测价值。结果 血栓组糖尿病患者占比、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14分患者占比、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评分>8分患者占比、使用脱水药物>5 d患者占比、Caprini评分及D-D、FAR水平均高于无血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Caprini评分(OR=1.803,95%CI:1.173~2.769)、D-D(OR=1.589,95%CI:1.235~2.043)、FAR(OR=1.609,95%CI:1.075~2.408)为急性脑梗死后LDVT形成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Caprini评分、FAR、D-D三者联合预测急性脑梗死后LDVT形成的受试者操作曲线下面积高于三者单独预测(P<0.05)。结论 FAR、Caprini评分、D-D与急性脑梗死后LDVT形成有关,可作为LDVT的预测指标,三者联合检测能提高预测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纤维蛋白原/白蛋白比值 Caprini评分 D-二聚体
下载PDF
多种方法预防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评价
10
作者 关淑君 裴静璇 +5 位作者 洪炳 钟益锴 黄健 张岚 张露 杨蓉美 《青岛医药卫生》 2024年第1期33-36,共4页
目的 探讨多种方法预防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22年2月-2023年3月医院收治的180例AECOPD患者分为3组,各60例,其中肝素组采用低分子肝素干预,间歇性气压仪干... 目的 探讨多种方法预防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22年2月-2023年3月医院收治的180例AECOPD患者分为3组,各60例,其中肝素组采用低分子肝素干预,间歇性气压仪干预组采用间歇性气压仪干预,锻炼联合按摩组实施肢体锻炼联合穴位按摩干预,均干预7d,比较两组干预3d、7d时的凝血功能、血流动力学,统计两组DVT发生情况。结果 干预3d及干预7d时3组的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血小板(PLT)、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D-二聚体(D-D)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7d时,3组PT、APTT均低于干预3d, PLT均高于干预3d,有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7d时,3组下肢静脉血流速度均较干预3d时高,且肝素组腘静脉、胫后静脉及股深静脉血流速度高于间歇性气压仪干预组、锻炼联合按摩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3组干预3、7d时的DVT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AECOPD患者采用低分子肝素、间歇性气压仪及肢体锻炼联合穴位按摩干预均可有效预防DVT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 肝素 间歇性气压仪 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下载PDF
不同部位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与急性肺栓塞后肺动脉高压病情的关系及对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孙晓莉 樊兵权 杨芸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6期945-947,共3页
目的:观察不同部位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与急性肺栓塞(APE)后肺动脉高压病情的关系及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2019年2月—2021年12月确诊为下肢血栓脱落所致的APE后肺动脉高压患者66例,根据不同部位DVT病理解剖部位分为股腘静脉组(... 目的:观察不同部位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与急性肺栓塞(APE)后肺动脉高压病情的关系及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2019年2月—2021年12月确诊为下肢血栓脱落所致的APE后肺动脉高压患者66例,根据不同部位DVT病理解剖部位分为股腘静脉组(n=22)、小腿肌间静脉组(n=30)、胫腓腘静脉组(n=14),对比三组临床资料、B型钠尿肽(BNP)、肺动脉高压严重程度、右室径宽度、肺动脉主干宽度、右室流出道宽度,分析不同部位DVT与APE后肺动脉高压严重程度相关性,并分析患者不同预后。结果:血清BNP水平:胫腓腘静脉组>小腿肌间静脉组>股腘静脉组(P<0.05);股腘静脉组动脉主干宽度、右室流出道宽度、右室径宽度均低于胫腓腘静脉组、小腿肌间静脉组(P<0.05),小腿肌间静脉组、胫腓腘静脉组比较,差异无明显差异(P>0.05);小腿肌间静脉组肺动脉高压重度患者比例高于胫腓腘静脉组、股腘静脉组(P<0.05);Pearson分析显示,不同部位(股腘静脉、小腿肌间静脉、胫腓腘静脉)DVT与APE后肺动脉高压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0.512、0.564、0.447,P<0.05);小腿肌间静脉组预后不良发生率高于股腘静脉组、胫腓腘静脉组(P<0.05)。结论:不同部位DVT与APE后肺动脉高压严重程度、不良预后密切相关,且下肢小腿肌间静脉DVT更易导致APE后肺动脉高压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急性肺栓塞 肺动脉高压 预后
下载PDF
替奈普酶在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置管溶栓术辅助治疗中的临床效果观察
12
作者 田中 袁福康 田志龙 《中国医药》 2024年第9期1366-1370,共5页
目的观察替奈普酶在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置管溶栓术(CDT)辅助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徐州市中心医院血管外科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收治的104例急性下肢DVT患者的临床资料行回顾性分析。基于不同的疗法将患者归为联合组(50例... 目的观察替奈普酶在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置管溶栓术(CDT)辅助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徐州市中心医院血管外科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收治的104例急性下肢DVT患者的临床资料行回顾性分析。基于不同的疗法将患者归为联合组(50例)和尿激酶组(54例)。评价2组患者术后静脉通畅评分、静脉通畅率、患肢消肿率、血栓清除分级、尿激酶用量、溶栓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等指标。结果联合组术后静脉通畅评分小于尿激酶组,术后静脉通畅率、患肢消肿率均大于尿激酶组[(1.6±1.0)分比(2.3±1.1)分、(79±13)%比(68±15)%、(73±12)%比(66±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血栓清除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尿激酶用量、溶栓时间、住院时间少于/短于尿激酶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纯使用尿激酶相比,替奈普酶辅助尿激酶进行CDT治疗急性下肢DVT,可减少尿激酶用量、缩短溶栓时间和住院时间,近期溶栓效果肯定且操作简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置管溶栓术 替奈普酶 尿激酶 临床效果
下载PDF
D-二聚体监测在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置管溶栓中疗效判断的意义
13
作者 刘瑶 《系统医学》 2024年第3期91-94,共4页
目的分析在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置管溶栓中采取D-二聚体监测对疗效判断的意义。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在如东县中医院治疗的60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 目的分析在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置管溶栓中采取D-二聚体监测对疗效判断的意义。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在如东县中医院治疗的60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实施足背静脉溶栓治疗,观察组实施置管溶栓治疗。对比两组D-二聚体指标、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1~7 d,观察组D-二聚体指标水平依次为(68.14±2.13)、(70.71±2.29)、(75.76±2.01)、(71.58±2.37)、(61.24±2.22)、(52.21±2.56)、(28.22±2.01)mg/L,均比对照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6.211、48.766、49.042、49.693、58.197、40.223、13.706,P均<0.05)。治疗后第8天,两组D-二聚体指标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静脉通畅评分[(4.63±1.42)分]比对照组更低,静脉通畅率[(62.98±14.26)%]比对照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采用D-二聚体监测方式,能够较为准确评估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置管溶栓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二聚体 急性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置管溶栓 疗效判断
下载PDF
髂静脉压迫综合征并下肢急性深静脉血栓形成置管溶栓联合髂股静脉支架植入术与置管溶栓术的临床对比研究
14
作者 杨明远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24年第3期124-126,共3页
目的探讨置管溶栓(CDT)联合髂股静脉支架植入(IVSI)术与CDT术治疗髂静脉压迫综合征(IVCS)合并下肢急性深静脉血栓形成(ADVT)的近期效果。方法前瞻性纳入2020-03—2023-03鹿邑县人民医院普外科收治的IVCS并下肢ADVT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分... 目的探讨置管溶栓(CDT)联合髂股静脉支架植入(IVSI)术与CDT术治疗髂静脉压迫综合征(IVCS)合并下肢急性深静脉血栓形成(ADVT)的近期效果。方法前瞻性纳入2020-03—2023-03鹿邑县人民医院普外科收治的IVCS并下肢ADVT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分为CDT组和CDT联合IVSI组(IVSI组)。比较2组患者的基线资料、血栓清除率分级、治疗前和治疗后1个月时的白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炎症因子水平。统计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结果共纳入100例患者,每组50例。2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和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IVSI组的血栓清除率分级优于CDT组,复发率低于CDT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个月时,IVSI组患者的CRP、IL-6水平高于CD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IVCS合并下肢ADVT患者予以CDT联合IVSI治疗,可提高血栓清除率,降低血栓复发率,安全性良好,但可增强机体的炎症反应,术后需加强抗凝、抗感染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压迫综合征 下肢急性静脉血栓形成 置管溶栓术 髂股静脉支架植入术
下载PDF
急性脊髓炎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后在抗凝及康复治疗过程中出现严重臀部血肿1例
15
作者 任勇 福婷 +9 位作者 马超 陈真 李宝宝 牛宁 洪建华 伏晓琳 孙小妮 曹雪 蒲秀玲 王蓉 《现代医药卫生》 2024年第8期1435-1437,共3页
臀部肿胀不单纯是肌肉组织水肿可能,也有出血或感染的可能。因臀部软组织丰厚,肌间深部出血一时难以快速发现,因此准确识别、快速评估臀部肿胀的原因、出血的部位和严重程度及控制出血的适当措施至关重要。该文报道了1例急性脊髓炎合并... 臀部肿胀不单纯是肌肉组织水肿可能,也有出血或感染的可能。因臀部软组织丰厚,肌间深部出血一时难以快速发现,因此准确识别、快速评估臀部肿胀的原因、出血的部位和严重程度及控制出血的适当措施至关重要。该文报道了1例急性脊髓炎合并下肢静脉血栓患者,其在抗凝及康复治疗过程中出现严重臀部血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脊髓炎 下肢静脉血栓 臀部血肿
下载PDF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腔内介入治疗
16
作者 周尔豪 张立伟 +1 位作者 黎小龙 张郁林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10期1655-1657,共3页
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是一种严重的阻塞性疾病,在深静脉系统中因血液凝集而导致血栓形成,可引起肢体的肿胀、局部疼痛、行走障碍等,随着DVT的进展可引起肺栓塞(PE)、血栓后综合征(PTS),从而导致严重残疾甚至死亡。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 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是一种严重的阻塞性疾病,在深静脉系统中因血液凝集而导致血栓形成,可引起肢体的肿胀、局部疼痛、行走障碍等,随着DVT的进展可引起肺栓塞(PE)、血栓后综合征(PTS),从而导致严重残疾甚至死亡。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腔内介入技术已成为治疗DVT的主要方法之一,根据DVT发生症状的持续时间、受累的血管位置、临床症状不同,其治疗方式也不尽相同,本文就DVT有效的腔内介入治疗技术进行综述及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腔内介入治疗 肺动脉栓塞 血栓后综合征
下载PDF
机械性血栓清除术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效果
17
作者 胡威龙 王高尚 +1 位作者 张小兵 张同庆 《中国民康医学》 2024年第14期40-43,共4页
目的:观察机械性血栓清除术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4月至2023年8月该院收治的110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采用导管接触性溶... 目的:观察机械性血栓清除术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4月至2023年8月该院收治的110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采用导管接触性溶栓治疗,研究组采用机械性血栓清除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术前、术后7 d下肢静脉血流速度和大腿周径差,凝血功能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术后3个月复发率。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55%(52/55),高于对照组的81.82%(45/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两组股静脉和腘静脉血流速度均大于术前,且研究组大于对照组,两组大腿周径差均小于术前,且研究组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两组PT长于术前,且研究组长于对照组,两组D-D和FIB水平均低于术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机械性血栓清除术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可提高临床疗效,改善下肢静脉血液循环和凝血功能指标水平,减轻肢体肿胀程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效果优于导管接触性溶栓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性血栓清除术 导管接触性溶栓 急性下肢静脉血栓 凝血功能 血流速度 大腿周径差 并发症
下载PDF
压力抗栓泵联合中药热奄包预防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
18
作者 刘清娴 《医疗装备》 2024年第2期113-115,118,共4页
目的探讨压力抗栓泵联合中药热奄包预防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3月至2023年3月医院接收的8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下肢DV... 目的探讨压力抗栓泵联合中药热奄包预防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3月至2023年3月医院接收的8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下肢DVT预防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压力抗栓泵联合中药热奄包预防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1周后的凝血指标、股静脉血流情况(股静脉血流速度及股静脉血流量),以及住院期间下肢DVT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试验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及血浆凝血酶时间(TT)均短于对照组,纤维蛋白原(FIB)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股静脉血流速度快于对照组,股静脉血流量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下肢DVT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压力抗栓泵联合中药热奄包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能够起到协同增效作用,有效改善凝血指标,加速静脉血流,降低下肢DVT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力抗栓泵 中药热奄包 急性心肌梗死 下肢静脉血栓
下载PDF
预见性护理联合认知行为疗法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
19
作者 张青霞 陈芬安 +1 位作者 李莉 张亚平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10期0168-0171,共4页
为了深入了解研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实施预见性护理联合认知行为疗法护理对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 回顾了2023.1-2023.12在本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接受了常规护理,而观察组则进行了预见... 为了深入了解研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实施预见性护理联合认知行为疗法护理对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 回顾了2023.1-2023.12在本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接受了常规护理,而观察组则进行了预见性护理联合认知行为疗法;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凝血功能指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自护能力评分均更高(P<0.05);观察组的健康认知水平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满意度总评分更高(P<0.05);观察组的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经过预见性护理联合认知行为疗法,可以帮助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降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从而改善凝血指标,提高患者的自护能力、健康认知水平及满意度,值得进一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见性护理 认知行为疗法 急性心肌梗死 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影响
下载PDF
气压疗法联合早期活动护理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
20
作者 王美霞 安儒红 《中华养生保健》 2024年第7期93-96,共4页
目的探讨气压疗法联合早期活动护理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3年4月泰安八十八医院收治的82例SA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1例。对照组采取常... 目的探讨气压疗法联合早期活动护理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3年4月泰安八十八医院收治的82例SA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1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预防下肢DVT形成,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气压疗法联合早期活动护理预防DVT形成。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腘静脉及股静脉平均血流速度、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D-二聚体(D-D)、凝血酶原时间(PT)以及下肢阳性体征发生率与下肢DVT形成率。结果干预前,两组股静脉、腘静脉的平均血流速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2周后,观察组腘静脉、股静脉的平均血流速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APTT、PT、D-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2周后,观察组APTT、PT值高于对照组,D-D值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下肢阳性体征的发生率及下肢DVT形成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气压疗法联合早期活动护理可以有效改善SAP患者的下肢静脉血流速度与凝血功能,降低下肢DVT形成率,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压疗法 早期活动护理 重症急性胰腺炎 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