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98篇文章
< 1 2 20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葛根素防治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介入术后再狭窄疗效观察 被引量:9
1
作者 包宗明 吴士礼 +4 位作者 史晓俊 王洪巨 蔡鑫 张恒 高大胜 《中国中医急症》 2005年第7期613-614,共2页
目的探讨葛根素防治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介入术后再狭窄的疗效。方法将76例首次接受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ACS患者随机分为葛根素组(32例,予西医常规治疗加葛根素)和对照组(44例,予西医常规治疗),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两组症状,心... 目的探讨葛根素防治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介入术后再狭窄的疗效。方法将76例首次接受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ACS患者随机分为葛根素组(32例,予西医常规治疗加葛根素)和对照组(44例,予西医常规治疗),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两组症状,心电图改变及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术前和术中两组在冠心病危险因素、病变特点和手术条件等方面差异无显著性;经6个月随访,葛根素组再狭窄2例(6.2%),并再次经PCI治疗成功;对照组再狭窄14例(31.8%),其中8例再次行PCI治疗,余6例因家属拒绝手术而加用葛根素保守治疗后胸痛缓解,两组再狭窄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两组均无心肌梗死及猝死发生。结论在ACS患者PCI术后再狭窄的防治中,葛根素具有一定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再狭窄 葛根素
下载PDF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介入术前应用他汀类药物强化治疗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5
2
作者 朱继红 汪砚雨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75-77,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介入术前应用他汀类药物强化降脂对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及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将2010年5月~2011年10月收治的确诊为ACS拟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150例患者随机分为强化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介入术前应用他汀类药物强化降脂对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及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将2010年5月~2011年10月收治的确诊为ACS拟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150例患者随机分为强化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各75例。强化治疗组术前7 d给予阿托伐他汀80mg口服,每天1次;常规治疗组术前7 d给予阿托伐他汀20 mg口服,每天1次;余治疗相同。检测治疗前后两组CRP及血脂水平。结果治疗前、治疗后1 d和7 d,强化治疗组CRP水平分别为(8.1±3.1)、(12.6±3.2)、(7.9±2.7)mg/L,常规治疗组分别为(8.21±3.0)、(13.0±3.3)、(11.8±3.1)mg/L,两组术后CRP水平均先升高后降低,治疗后1 d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7 d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TC、TG、HDL、LDL水平无明显差异,两组治疗后TC、TG、LDL均降低,HDL均升高,组内与组间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行PCI术前应用高剂量的他汀类药物短期强化预处理不仅可以强化调脂作用,而且可以明显减少PCI术的炎症反应,从而减少术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阿托伐他汀
下载PDF
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介入术后肾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杨东伟 刘新叶 +2 位作者 池豪 程勇 赵智琛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3年第7期9-11,共3页
目的分析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肾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2例行PCI后的ACS患者随机分为强化组和常规组各41例。强化组给予瑞舒伐他汀钙片20mg口服,每天1次;常规组给予瑞舒伐他汀钙片1... 目的分析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肾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2例行PCI后的ACS患者随机分为强化组和常规组各41例。强化组给予瑞舒伐他汀钙片20mg口服,每天1次;常规组给予瑞舒伐他汀钙片10mg口服,每天1次;分别于术前及术后第1、3、5天测定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清胱抑素(Cys-C)、血清肌酐(Scr)水平并估测肾小球滤过率(e-GFR)以对比2组肾功能情况,同时对比2组患者造影剂肾病(CIN)的发病率。结果 2组术前hs-CRP、Cys-C、Scr、e-GFR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第3天hs-CRP水平均明显低于术前,且强化组较常规组降低更明显(P<0.05);常规组术后第3天Scr水平高于术前水平(P<0.05);常规组术后第1天Cys-C水平明显高于术前,且明显高于强化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CIN发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I术前给予高剂量瑞舒伐他汀可降低对比剂导致的肾脏功能损伤,Cys-C在造影剂肾病的早期检测中可能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综合征 急性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造影剂肾病 瑞舒伐他汀
下载PDF
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介入术中无复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被引量:9
4
作者 户学敏 徐建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10年第8期805-808,共4页
目的:评价冠状动脉内注射国产盐酸替罗非班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介入术后无复流患者冠状动脉TIMI血流的影响及安全性。方法:将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 目的:评价冠状动脉内注射国产盐酸替罗非班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介入术后无复流患者冠状动脉TIMI血流的影响及安全性。方法:将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判定无复流者48例,随机分为替罗非班组(冠状动脉内注射维拉帕米及盐酸替罗非班10μg/kg)25例和维拉帕米组(冠状动脉内注射维拉帕米200μg)23例。观察给药后30min TIMI血流分级及校正的TIMI计帧数(CTFC),7天后左心室射血分数,出血并发症及30天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替罗非班组介入术后无复流患者TIMIⅢ级血流获得率(64.0%)高于维拉帕米组(34.8%)(P〈0.05);CTFC显示替罗非班组血流快于维拉帕米组(P〈0.01);替罗非班组7天后左心室射血分数高于维拉帕米组(P〈0.01);出血并发症发生率和30天内MACE发生率与维拉帕米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状动脉内注射国产盐酸替罗非班治疗ACS介入术后无复流患者是有效和安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心肌缺血 替罗非班 无复流 介入治疗
下载PDF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介入术并用替罗非班的近期疗效 被引量:1
5
作者 陈坚 李平 +1 位作者 凌政 姚光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2007年第6期418-420,共3页
目的评价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病人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中,使用国产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GPⅡb/Ⅲa)受体阻断药替罗非班(tirofiban)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行介入治疗病人90例,分成替罗非班组及安慰剂组,替罗... 目的评价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病人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中,使用国产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GPⅡb/Ⅲa)受体阻断药替罗非班(tirofiban)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行介入治疗病人90例,分成替罗非班组及安慰剂组,替罗非班组剂量10μg/kg,在3min内静脉注入,然后以每分钟0.1μg/kg维持24~72h,随访30d,观察亚急性血栓形成、死亡、心肌梗死和紧急靶血管血运重建、出血等临床终点事件。结果两组临床、冠状动脉造影及介入治疗基线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替罗非班组及安慰剂组死亡、心肌梗死和紧急靶血管血运重建联合终点事件发生率,分别为2%和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主要、次要及轻微出血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替罗非班可改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行介入治疗病人的近期疗效,安全性相似,病人耐受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罗非班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联合终点事件
下载PDF
循证护理理念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介入术后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张楠 郭向红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第4期286-287,共2页
目的分析循证护理理念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介入术后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随机抽取在我院接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介入术患者92例,按照患者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各46例,接受循证护理患者作为观察组,接受常规护理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 目的分析循证护理理念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介入术后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随机抽取在我院接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介入术患者92例,按照患者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各46例,接受循证护理患者作为观察组,接受常规护理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观察组护理后SAS评分、SD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并发症发生率13.0%明显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30.4%,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护理理念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介入术中具有显著应用效果,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临床价值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证护理理念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介入
下载PDF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介入术前应用他汀类药的强化治疗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5
7
作者 卢迎宏 《当代医学》 2011年第30期21-22,共2页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介入术前应用他汀类药的强化治疗的效果。方法 2008年1月~2011年3月收治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189例,分为强化治疗组99例,常规组90例,对两组病例进行术前及术后1d、3d、7d,进行血清中C反应蛋白(CRP)水平...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介入术前应用他汀类药的强化治疗的效果。方法 2008年1月~2011年3月收治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189例,分为强化治疗组99例,常规组90例,对两组病例进行术前及术后1d、3d、7d,进行血清中C反应蛋白(CRP)水平检测并进行比较;两组手术前及手术后血脂水平检测并比较。结果两组术前血清中C反应蛋白测定比较P>0.05无显著差异性。术后进行比较P<0.05有显著差异性;两组血脂水平术前比较P>0.05无显著差异性,术后进行比较P<0.05有显著差异性。结论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介入术前应用他汀类药的强化治疗能够显著减轻炎症反应、增加斑块的稳定性、改善内皮功能,减少或避免介入术后并发症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介入 他汀类药 强化治疗
下载PDF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介入术前应用他汀类药物强化治疗临床分析 被引量:7
8
作者 刘刚 《当代医学》 2011年第30期8-9,共2页
目的观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前给予强化他汀类药物强化治疗对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7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强化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38例,强化治疗组在介入术前7d使用40mg阿托伐他汀,1次/d,对照组在介入术前不使用他... 目的观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前给予强化他汀类药物强化治疗对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7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强化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38例,强化治疗组在介入术前7d使用40mg阿托伐他汀,1次/d,对照组在介入术前不使用他汀类药物;其他常规治疗均相同。比较2组患者PCI术后心肌损伤标记物和血脂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强化治疗组和对照组术后CRP水平均明显增加,但是治疗组在术后3d和术后1周时出血中CRP水平迅速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治疗后血脂水平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结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介入术前应用他汀类药物强化治疗不仅具有调脂作用,还具有降低PCI术后炎症反应的可能,从而减少术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介入治疗 他汀类药物
下载PDF
冠状动脉内推注硝普钠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介入术中无再流的效果临床观察 被引量:1
9
作者 佟铁壁 谢淑英 《中国医药指南》 2012年第16期261-262,共2页
目的评价冠状动脉内推注硝普钠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介入术中无再流的临床效果。方法确诊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并行PCI术中出现无再流患者(25例),其中12例患者(硝普钠组)术中冠状动脉内"弹丸"推注硝普钠200μg,13例患者(硝酸... 目的评价冠状动脉内推注硝普钠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介入术中无再流的临床效果。方法确诊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并行PCI术中出现无再流患者(25例),其中12例患者(硝普钠组)术中冠状动脉内"弹丸"推注硝普钠200μg,13例患者(硝酸甘油组)冠状动脉内"弹丸"推注硝酸甘油200μg。造影观察3min,5min,10min评定冠状动脉血流TIMI分级及推注前后腔内有创压力变化。结果冠状动脉内注射硝普钠于硝酸甘油比较,可快速,显著性改善PCI术中的无再流和慢血流现象,2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状动脉内"弹丸"式注射硝普钠200μg能逆转大部分无再流现象,不良反映轻微,快速有效,可视为无再流首选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硝普钠 无在流现象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下载PDF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介入术前应用他汀类药物治疗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3
10
作者 赵玉伟 《中国实用医药》 2011年第30期118-119,共2页
目的观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介入术前应用他汀类药物强化治疗对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8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强化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强化治疗组在介入术前给予3~7d阿托伐他汀口服,40mg/d,对照组在介入术前不使用... 目的观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介入术前应用他汀类药物强化治疗对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8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强化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强化治疗组在介入术前给予3~7d阿托伐他汀口服,40mg/d,对照组在介入术前不使用他汀类药物。2组其他常规治疗均相同。比较2组患者PCI术后心肌损伤标记物和血脂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强化治疗组和对照组术后CRP水平均明显增加,但是治疗组在术后3d和术后1周时出血中CRP水平迅速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的血脂水平较治疗前下降不明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介入术前应用他汀类药物强化治疗具有降低PCI术后炎症反应的可能,从而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介入治疗 他汀类药物
下载PDF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介入术前应用他汀类药物治疗 被引量:2
11
作者 马金霞 《当代医学》 2012年第34期86-87,共2页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介入术前应用他汀类药物治疗的疗效。方法 2011年4月~2012年4月期间,诊治的60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随即将其分为对照组(介入术前给予常规治疗)和观察组(介入术前给予他汀类药物治疗),各30例。对照组介...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介入术前应用他汀类药物治疗的疗效。方法 2011年4月~2012年4月期间,诊治的60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随即将其分为对照组(介入术前给予常规治疗)和观察组(介入术前给予他汀类药物治疗),各30例。对照组介入治疗前7d,口服20mg阿托伐他汀,1次/d。观察组介入治疗前7d,口服20mg阿托伐他汀,1次/d;手术当天,口服80mg阿托伐他汀,进行强化治疗;术后口服20mg阿托伐他汀,1次/d。于术前、术后1d、术后3d,以及术后7d,对两组患者的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进行检测和比较。结果与术前相比,术后第1d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升高(t=2.35,P<0.05);观察组术后第1天,与对照组([12.8±4.2)]相比,观察组C反应蛋白水平([11.3±4.0)]没有明显变化(t=0.35,P>0.05);术后第3d,两组C反应蛋白水平都有所下降,与对照组(12.0±2.8)相比,观察组C反应蛋白(9.6±4.3)下降更为明显(t=2.78,P<0.05);术后第7d,两组C反应蛋白水平又有所下降,与对照组(10.6±3.0)相比,观察组C反应蛋白(8.5±3.9)下降更加明显(t=2.99,P<0.05)。结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介入术前应用他汀类药物,能够降低炎症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介入 他汀类药物 强化治疗
下载PDF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介入术前应用他汀类药物强化治疗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尹新军 《吉林医学》 CAS 2012年第34期7436-7437,共2页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介入术前应用他汀类药物强化治疗的疗效及临床分析。方法:将6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术前不应用他汀类药物)和观察组(术前应用他汀类药物,进行强化治疗),每组各30例,对治疗前后两组血清C...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介入术前应用他汀类药物强化治疗的疗效及临床分析。方法:将6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术前不应用他汀类药物)和观察组(术前应用他汀类药物,进行强化治疗),每组各30例,对治疗前后两组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以及血脂水平变化情况,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与术前相比,术后第1天两组患者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升高;术后第3天和第1周,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降低;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观察组TC、TG、LDL水平明显降低,HDL水平明显升高;治疗期间,两组都没有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对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介入术前应用他汀类药物,进行强化治疗,不仅减少了术后的炎性反应,还具有较强的调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介入治疗 他汀类药物 强化治疗
下载PDF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介入术后生活质量的评价
13
作者 彭丽容 郭望英 +2 位作者 孙红梅 易文雅 王丽雨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5年第16期2344-2345,2348,共3页
目的根据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介入术后患者心电图(ECG)变化,建立生物-心理-社会的心脏康复模式,评价ACS介入术后生活质量,为临床护理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0年4月至2012年4月深圳市孙逸仙心血管医院收治的ACS患者198例,随机分为对... 目的根据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介入术后患者心电图(ECG)变化,建立生物-心理-社会的心脏康复模式,评价ACS介入术后生活质量,为临床护理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0年4月至2012年4月深圳市孙逸仙心血管医院收治的ACS患者19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2组各99例,对照组患者术后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术后3、6、12个月时复查ECG、动态ECG、运动平板ECG,根据检查结果制定护理干预措施,干预时间为12个月。应用西雅图心绞痛(SAQ)和健康调查简表评估患者术后生存质量。结果 2组患者干预后12个月时各项SAQ和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干预后6个月,且干预后12个月和干预后6个月SAQ和生活治疗评分均高于干预后3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12个月和6个月心绞痛稳定状态、心绞痛发作、躯体受限程度、疾病认识程度和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干预后12个月和6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12个月和6个月总体健康、躯体功能、精神健康、社会功能和活力均高于对照组干预后12个月和6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CS介入术后根据不同ECG结果对患者进行干预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够明显改善患者心绞痛状况,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心电图
下载PDF
他汀类药物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介入术前的应用价值
14
作者 罗海东 林常 《中国当代医药》 2016年第4期147-149,共3页
目的研究他汀类药物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介入治疗前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2009年2月~2014年5月收治的134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抽签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在共同强化治疗的基础上,术前给予观察组他汀类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血... 目的研究他汀类药物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介入治疗前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2009年2月~2014年5月收治的134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抽签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在共同强化治疗的基础上,术前给予观察组他汀类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及C反应蛋白(CRP)的水平。结果术后1、3、7 d,观察组的CRP分别为(11.30±4.21)、(10.03±2.16)、(8.67±3.97)mg/L,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3.86±2.03)、(12.33±4.26)、(11.87±1.67)mg/L(P〈0.05);两组患者CRP值于术后1 d上升后均呈下降趋势,且观察组降幅明显,术后7 d基本恢复至术前水平。治疗后观察组TC、TG、LDL分别为(2.41±0.34)、(1.56±0.47)、(2.33±0.64)mmol/L,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45±0.61)、(2.60±0.43)、(3.42±0.31)mmol/L(P〈0.05),观察组HDL水平为(1.30±0.47)mmol/L,高于对照组的(0.76±0.52)mmol/L(P〈0.05)。结论他汀类药物应用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介入术前效果显著,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他汀类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介入治疗
下载PDF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介入术前他汀类药物强化治疗的临床研究
15
作者 亓亚楠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2年第21期1-2,共2页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介入术前应用他汀类药强化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心内科2008年6月至2012年6月收治并确诊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17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强化治疗组、常规治疗组各89例,按照不同方案口服他汀类药物...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介入术前应用他汀类药强化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心内科2008年6月至2012年6月收治并确诊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17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强化治疗组、常规治疗组各89例,按照不同方案口服他汀类药物,并同时检测术前及术后1d、3d、7d血清中C反应蛋白(CRP)水平,术前、术后血脂值,并进行系统比较。结果术前(CRP)水平、血脂值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的不稳定、破裂导致炎症因子、血小板及凝血系统被激活,急性继发血栓形成,闭塞冠状动脉,冠状动脉血流急剧减少,从而造成心肌急性缺血、缺氧。包括不稳定性心绞痛(UAP)、ST段抬高及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冠状动脉介入前强化口服他汀类药物阿托伐他汀,可明显降低术后血脂水平,增加斑块的稳定性,减轻炎症反应,改善内皮细胞功能,降低冠状动脉介入术后的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介入 他汀类药物 强化治疗
下载PDF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介入术前应用他汀类药物强化治疗分析
16
作者 石全宝 《中国医学工程》 2013年第1期46-47,共2页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介入术前应用他汀类药物强化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5月-2012年5月间收治的150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为观察对象,通过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为常规治疗组和强化治疗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介入术前应用他汀类药物强化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5月-2012年5月间收治的150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为观察对象,通过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为常规治疗组和强化治疗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强化治疗组患者治疗7d后CRP水平显著优于常规治疗组患者,且试验数据对比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但两组患者LDL、HDL、TG和TC等各项血脂指标对比,统计学差异不明显(P>0.05)。讨论由本次临床研究结果可见,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术前使用他汀类药物进行强化治疗,有助于患者血脂指标和CRP水平的降低,因而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介入治疗 他汀类药物 强化治疗
下载PDF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介入术前应用他汀类药物强化治疗观察 被引量:1
17
作者 彭超 梁丽霞 《中国实用医药》 2012年第1期166-167,共2页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介入术前应用他汀类药物强化治疗。方法 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168例,随机分为强化治疗组88例,常规治疗组80例,对两组病例于术前、术后1d、术后3d、术后7d进行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介入术前应用他汀类药物强化治疗。方法 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168例,随机分为强化治疗组88例,常规治疗组80例,对两组病例于术前、术后1d、术后3d、术后7d进行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检测并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术前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检测比较P>0.05无显著差异性。两组术后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检测比较P<0.05有显著差异性。结论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介入术前应用他汀类药物强化治疗可以明显减轻介入造成炎症,稳定斑块,减少再发心肌梗死及再住院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介入 他汀类药物 强化治疗
下载PDF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介入术前应用他汀类药物强化治疗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
18
作者 黄梅芳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年第4期80-81,共2页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介入术前应用他汀类药物强化治疗的效果。方法 12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术前不予以他汀类药物,研究组患者术前均予以他汀类药物,分析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两组...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介入术前应用他汀类药物强化治疗的效果。方法 12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术前不予以他汀类药物,研究组患者术前均予以他汀类药物,分析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两组血清C-反应蛋白、血脂水平变化。结果与手术前对比,术后第1天两组患者C-反应蛋白水平均显著提高;术后第7天,研究组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相比较对照组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研究组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均明显下降,而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则明显提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在介入术前予以他汀类药物实施强化治疗,能够降低炎性反应,加强调脂效果,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介入治疗 他汀类药物 强化治疗
下载PDF
微小核糖核酸-590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介入术后1年内支架内再狭窄的关系 被引量:3
19
作者 谢孟君 王春芝 张关禹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69-73,共5页
目的探讨微小核糖核酸-590(miR-590)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1年内支架内再狭窄(ISR)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20年1月在重庆市人民医院接受PCI治疗的452例AC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1年... 目的探讨微小核糖核酸-590(miR-590)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1年内支架内再狭窄(ISR)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20年1月在重庆市人民医院接受PCI治疗的452例AC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1年内是否发生ISR,分为ISR组(n=51)和非ISR组(n=401)。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miR-590水平,分析其与ISR的关系。结果ISR组miR-590相对表达量低于非IS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舒张压(DBP)、空腹血糖(FB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血管病变长度是PCI术后1年内ISR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miR-590是PCI术后1年内ISR的独立保护因素(P<0.05)。模型Y(由DBP、FBG、LDL-C、血管病变长度和miR-590构成)预测ACS患者PCI术后1年内ISR的ROC曲线下面积高于模型X(由DBP、FBG、LDL-C和血管病变长度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风险阈值为0~0.45或0.80~1.00时,模型Y预测ACS患者PCI术后1年内ISR的净收益高于模型X;风险阈值为0.45~0.80时,模型X预测ACS患者PCI术后1年内ISR的净收益高于模型Y。结论miR-590相对低表达量与ACS患者PCI术后1年内ISR有关。模型X、Y对PCI术后1年内ISR均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微小核糖核酸-590 支架内再狭窄
下载PDF
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介入术后血脂、炎症因子及心功能影响 被引量:7
20
作者 范群雄 赵继先 +2 位作者 张焕鑫 李波 陈昆 《临床误诊误治》 2018年第3期73-76,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对急性冠状动脉(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经皮冠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后血脂、血清炎症因子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2月—2017年8月收治的行PCI治...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对急性冠状动脉(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经皮冠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后血脂、血清炎症因子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2月—2017年8月收治的行PCI治疗的ACS 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标准组和强化组,每组各50例。两组均于术前7 d开始口服瑞舒伐他汀,且术后继续口服30 d,在此基础上,标准组予瑞舒伐他汀10 mg/d,强化组予瑞舒伐他汀20 mg/d。观察两组血脂、炎症因子及心功能变化。结果与本组术前比较,两组术后30 d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及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水平、术后7 d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均显著降低,术后30 d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左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标准组比较,强化组术后30 d TC、TG、LDL-C、LVESD及LVEDD水平、术后7 d TNF-α、hs-CRP及IL-6水平均降低,术后30 d HDL-C、LVEF水平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有助于改善ACS患者PCI术后血脂水平,抑制炎症反应,保护心功能,且强化治疗效果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瑞舒伐他汀 肿瘤坏死因子-Α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