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64篇文章
< 1 2 17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冠脉血栓导管抽吸联合PCI治疗急性冠状动脉血栓形成的效果及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1
作者 黎明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2期61-64,共4页
分析冠脉血栓导管抽吸联合PCI治疗对于急性冠状动脉血栓形成的效果以及对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取隆安县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60例急性冠状动脉血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对照组(n=30)进行急诊手术,试验组(n=30)在PCI... 分析冠脉血栓导管抽吸联合PCI治疗对于急性冠状动脉血栓形成的效果以及对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取隆安县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60例急性冠状动脉血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对照组(n=30)进行急诊手术,试验组(n=30)在PCI治疗过程中联合冠脉血栓导管抽吸治疗。结果 治疗后,试验组患者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心功能指标、血流动力学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急性冠状动脉血栓患者采取冠脉血栓导管抽吸联合PCI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心功能指标、血流动力学指标,临床疗效佳,且不良反应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脉血栓导管抽吸治疗 PCI治疗 急性冠状动脉血栓形成 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冠脉血栓导管抽吸联合PCI治疗急性冠状动脉血栓形成患者的效果分析
2
作者 石玉磊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3年第8期1305-1307,共3页
目的:探讨冠脉血栓导管抽吸联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急性冠状动脉血栓形成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5月—2022年8月本院收治的94例急性冠状动脉血栓形成患者为观察对象,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以PCI... 目的:探讨冠脉血栓导管抽吸联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急性冠状动脉血栓形成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5月—2022年8月本院收治的94例急性冠状动脉血栓形成患者为观察对象,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以PCI治疗,观察组联合冠脉血栓导管抽吸术治疗。评估两组手术效果、心功能指标、冠脉血流动力学指标、手术并发症等。结果:观察组手术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LVEF、SV高于对照组,左室舒张末径(LVEDD)、QT间期离散度(QTd)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舒张期峰流速(DPV)、收缩期峰流速(SPV)、冠状动脉血流量(CBF)高于对照组,而冠脉循环阻力(CR)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冠脉血栓导管抽吸联合PCI治疗急性冠状动脉血栓形成患者疗效显著,能够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及血流动力学,手术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状动脉血栓形成 PCI 冠脉血栓导管抽吸 心功能 冠脉血流
下载PDF
三种冠状动脉内灌注用药方案对高血栓负荷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心肌灌注及短期预后的影响
3
作者 晋辉 郑献召 +9 位作者 沈玲 曾辉 王中明 韩风杰 杭晓阳 刘静 周庆庆 朱艳霞 王晓飞 郑海军 《中国心血管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3-151,共9页
目的探讨三种冠状动脉内灌注用药方案对高血栓负荷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心肌灌注及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前瞻性、单中心、随机对照研究。纳入2017年3月至2021年8月焦作市人民医院心内科高血栓负... 目的探讨三种冠状动脉内灌注用药方案对高血栓负荷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心肌灌注及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前瞻性、单中心、随机对照研究。纳入2017年3月至2021年8月焦作市人民医院心内科高血栓负荷STEMI患者150例,按照分层区组随机化原则等分为三组各50例。A组:尼可地尔+替罗非班靶血管灌注;B组:尿激酶原+替罗非班靶血管灌注;C组:尼可地尔+尿激酶原+替罗非班靶血管灌注。于PCI术前、术后即刻检测记录梗死相关动脉(IRA)的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血流分级、TIMI心肌灌注分级(TMPG)、校正的TIMI血流帧数(CTFC);于PCI术前、术后24 h记录心电图的ST段回落幅度;记录IRA开通后24 h内Curtis-Walker评分及恶性心律失常例数;于PCI术前、术后0 h、12 h、24 h、3 d及7 d检测血清高敏肌钙蛋白I(hs-cTnI);于PCI术前、术后24 h及7 d检测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于PCI术前、术后7 d、术后1个月、术后6个月及术后12个月检测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随访记录患者住院期间及出院后30 d内的出血事件及术后12个月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结果(1)PCI术后即刻,C组患者的TIMI血流分级、TMPG均优于A组(Z=-16.610,P=0.023;Z=-18.400,P=0.015)和B组(Z=-15.130,P=0.046;Z=16.550,P=0.035);C组患者的CTFC帧数低于A组(P<0.001)和B组(P=0.001)。(2)PCI术后,C组患者的血清hs-cTnI水平低于A组和B组(均为P<0.001)。(3)PCI术后,C组患者的MDA水平低于A组和B组(均为P<0.001),SOD水平高于A组(P=0.004)和B组(P=0.024)。(4)PCI术后24 h,C组患者的ST段回落幅度大于A组(P=0.003)和B组(P=0.012),Curtis-Walker评分及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低于A组(P=0.008、0.015)和B组(P=0.014、0.034)。(5)PCI术后,C组患者的LVEF水平高于A组和B组(均为P<0.001)。(6)住院期间及出院后30 d内,三组患者均未发生大出血,少量出血和微量出血的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χ^(2)=1.385,P=0.500);术后12个月内,C组患者的MACE发生率低于A组和B组(χ^(2)=7.400,P=0.025)。结论尼可地尔+尿激酶原+替罗非班靶血管灌注具有协同作用,可有效改善STEMI患者PCI术后的心肌灌注,减轻术后心肌损伤和氧化应激损伤,促进ST段回落,降低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有效促进心功能恢复,减少心血管不良事件,且不增加术后出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血栓负荷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尼可地尔 重组人尿激酶原 心肌灌注
下载PDF
准分子激光冠状动脉成形术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高血栓负荷病变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4
作者 张紫微 郑甲林 +4 位作者 王天杰 潘晓娟 邹继宏 张旭睿 齐峰 《心脏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393-396,共4页
目的观察准分子激光冠状动脉成形术(excimer laser coronary angioplasty,ELCA)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高血栓负荷病变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纳入2019年3月~2022年8月在云南省阜外... 目的观察准分子激光冠状动脉成形术(excimer laser coronary angioplasty,ELCA)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高血栓负荷病变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纳入2019年3月~2022年8月在云南省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冠心病中心治疗的35例STEMI高血栓负荷病变患者,其中10例使用ELCA,25例应用血栓抽吸预处理血栓病变,后根据预处理结果决定行支架植入、球囊扩张或择期手术。观察术后TIMI血流分级、校正TIMI血流帧数(correct TIMI frame count,cTFC)、术后90 min ST段回落率(STsegment revolution,STR),观察两组住院期间心源性死亡、再发心梗与脑梗等主要心脑事件。结果与血栓抽吸组比较,STEMI高血栓负荷病变ELCA治疗可改善术后cTFC(P<0.05),减少替罗非班使用比例(P<0.05),即刻植入支架比例高于血栓抽吸组(P<0.05)。ELCA组无冠脉夹层、穿孔、慢血流、无复流等并发症发生,血栓抽吸组2例术中出现分支栓塞,ELCA组住院期间未发生主要心脑血管事件。结论应用ELCA辅助STEMI高血栓负荷病变PCI治疗安全有效,可显著减少相关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血栓负荷 准分子激光冠状动脉内销蚀术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下载PDF
不同部位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与急性肺栓塞后肺动脉高压病情的关系及对预后的影响
5
作者 孙晓莉 樊兵权 杨芸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6期945-947,共3页
目的:观察不同部位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与急性肺栓塞(APE)后肺动脉高压病情的关系及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2019年2月—2021年12月确诊为下肢血栓脱落所致的APE后肺动脉高压患者66例,根据不同部位DVT病理解剖部位分为股腘静脉组(... 目的:观察不同部位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与急性肺栓塞(APE)后肺动脉高压病情的关系及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2019年2月—2021年12月确诊为下肢血栓脱落所致的APE后肺动脉高压患者66例,根据不同部位DVT病理解剖部位分为股腘静脉组(n=22)、小腿肌间静脉组(n=30)、胫腓腘静脉组(n=14),对比三组临床资料、B型钠尿肽(BNP)、肺动脉高压严重程度、右室径宽度、肺动脉主干宽度、右室流出道宽度,分析不同部位DVT与APE后肺动脉高压严重程度相关性,并分析患者不同预后。结果:血清BNP水平:胫腓腘静脉组>小腿肌间静脉组>股腘静脉组(P<0.05);股腘静脉组动脉主干宽度、右室流出道宽度、右室径宽度均低于胫腓腘静脉组、小腿肌间静脉组(P<0.05),小腿肌间静脉组、胫腓腘静脉组比较,差异无明显差异(P>0.05);小腿肌间静脉组肺动脉高压重度患者比例高于胫腓腘静脉组、股腘静脉组(P<0.05);Pearson分析显示,不同部位(股腘静脉、小腿肌间静脉、胫腓腘静脉)DVT与APE后肺动脉高压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0.512、0.564、0.447,P<0.05);小腿肌间静脉组预后不良发生率高于股腘静脉组、胫腓腘静脉组(P<0.05)。结论:不同部位DVT与APE后肺动脉高压严重程度、不良预后密切相关,且下肢小腿肌间静脉DVT更易导致APE后肺动脉高压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急性肺栓塞 动脉高压 预后
下载PDF
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应用药物涂层球囊处理极晚期支架内血栓形成:一项单中心回顾性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周力 朱超 +6 位作者 崔贺贺 刘青波 马国栋 李东宝 赵慧强 陈晖 李虹伟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CSCD 2023年第3期201-207,共7页
目的评估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手术的极晚期支架内血栓形成(VLST)患者,术中应用药物涂层球囊(DCB)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自2018年8月1日至2022年7月31日完成急诊PCI手术746例,其中VLST患者共38例... 目的评估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手术的极晚期支架内血栓形成(VLST)患者,术中应用药物涂层球囊(DCB)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自2018年8月1日至2022年7月31日完成急诊PCI手术746例,其中VLST患者共38例,收集临床信息,分析其冠状动脉造影资料,并通过门诊及电话随访评估其预后。结果所有患者均采用DCB处理罪犯病变,其中7例联合置入药物洗脱支架(DES),手术成功率为100%,住院期间无严重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发生。30 d随访中,有2例(5.3%)因心力衰竭再入院。1年随访中MACCE发生率为7例(18.4%),其中非致死性脑卒中1例(2.6%),心力衰竭再入院3例(7.9%),非致死性心肌梗死3例(7.9%),包括靶病变再次血运重建(TLR)1例(2.6%)。在中位时间为16个月的长期随访中,MACCE发生率为36.8%,其中非致死性心肌梗死为7例(18.4%),TLR为5例(13.2%),心力衰竭再入院3例(7.9%),非致死性脑卒中2例(5.3%)。Kaplan-Meier估测长期无MACCE生存率为(56.1±9.6)%。结论急诊PCI术中应用DCB处理VLST手术成功率高,短期预后较好;长期随访发现可获得相对较低的TLR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架内血栓形成 药物涂层球囊 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下载PDF
一例川崎病多发冠状动脉瘤合并血栓患儿行极低剂量tPA溶栓的护理
7
作者 赵仕国 楼晓芳 +6 位作者 周红琴 吴小花 何玮梅 夏姗姗 单佳妮 石玉沄 张晨美 《军事护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3-116,共4页
总结1例川崎病多发冠状动脉瘤合并冠状动脉血栓行极低剂量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tPA)溶栓的护理体会。护理重点为选择tPA输注静脉方案、确定基线凝血状态及是否符合tPA输注标准、被动减少tPA输注剂量,促... 总结1例川崎病多发冠状动脉瘤合并冠状动脉血栓行极低剂量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tPA)溶栓的护理体会。护理重点为选择tPA输注静脉方案、确定基线凝血状态及是否符合tPA输注标准、被动减少tPA输注剂量,促使局部出血减缓(或停止)、加强心脏及心外并发症观察及处理、制订个体化tPA撤离方案,保证抗凝连续性。经过16 d积极治疗和精心护理,患儿救治成功,顺利出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崎病 冠状动脉血栓形成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阿替普酶 急症护理
下载PDF
基于数据非依赖采集质谱技术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合并急性动脉血栓形成的血浆蛋白质组学的研究
8
作者 黄国飞 李俊 +2 位作者 贺俊文 李佩明 周阳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3年第11期1357-1362,1391,共7页
目的 应用数据非依赖采集质谱(DIA-MS)技术研究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LEASO)合并急性动脉血栓形成患者的血浆蛋白质组学,探索LEASO合并急性动脉血栓形成的潜在发病机制。方法 收集2020年1—5月德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例LEASO合并急性动脉... 目的 应用数据非依赖采集质谱(DIA-MS)技术研究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LEASO)合并急性动脉血栓形成患者的血浆蛋白质组学,探索LEASO合并急性动脉血栓形成的潜在发病机制。方法 收集2020年1—5月德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例LEASO合并急性动脉血栓形成患者和10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浆,分别为血栓形成组和健康对照组,采用混样方式,确保每组3例生物学重复。先通过DIA-MS技术进行数据采集和分析,再针对差异蛋白进行基因本体论(GO)功能富集分析、京都基因和基因组数据库(KEGG)通路富集分析,并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图,最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血浆Serpin家族成员1(SERPINA1)蛋白的表达进行验证。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血栓形成组共有112个差异蛋白,包括61个表达上调的蛋白和51个表达下调的蛋白。差异蛋白富集分析结果显示,多个与动脉粥样硬化及血栓形成相关的GO条目和KEGG信号通路被显著富集。PPI网络图分析结果显示,连通数目最多的3个蛋白分别为甲状腺素运载蛋白(TTR)、触珠蛋白(HP)和SERPINA1。ELISA结果显示,血栓形成组患者SERPINA1蛋白的浓度高于健康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利用DIA-MS技术研究LEASO合并急性动脉血栓形成患者的血浆蛋白质组学是可行的,筛选出来的差异蛋白可能参与了LEASO合并急性动脉血栓形成的病理过程,其中,SERPINA1蛋白可能是参与该过程的关键蛋白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急性动脉血栓形成 蛋白质组学 数据非依赖采集
下载PDF
多种方法预防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评价
9
作者 关淑君 裴静璇 +5 位作者 洪炳 钟益锴 黄健 张岚 张露 杨蓉美 《青岛医药卫生》 2024年第1期33-36,共4页
目的 探讨多种方法预防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22年2月-2023年3月医院收治的180例AECOPD患者分为3组,各60例,其中肝素组采用低分子肝素干预,间歇性气压仪干... 目的 探讨多种方法预防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22年2月-2023年3月医院收治的180例AECOPD患者分为3组,各60例,其中肝素组采用低分子肝素干预,间歇性气压仪干预组采用间歇性气压仪干预,锻炼联合按摩组实施肢体锻炼联合穴位按摩干预,均干预7d,比较两组干预3d、7d时的凝血功能、血流动力学,统计两组DVT发生情况。结果 干预3d及干预7d时3组的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血小板(PLT)、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D-二聚体(D-D)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7d时,3组PT、APTT均低于干预3d, PLT均高于干预3d,有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7d时,3组下肢静脉血流速度均较干预3d时高,且肝素组腘静脉、胫后静脉及股深静脉血流速度高于间歇性气压仪干预组、锻炼联合按摩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3组干预3、7d时的DVT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AECOPD患者采用低分子肝素、间歇性气压仪及肢体锻炼联合穴位按摩干预均可有效预防DVT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 肝素 间歇性气压仪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下载PDF
评判性思维护理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介入术后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及预后的影响
10
作者 刘永丽 张雅玲 王兰 《中华养生保健》 2023年第19期155-158,共4页
目的探讨与分析评判性思维护理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8月-2022年6月新疆医科大学第六附属医院收治的行PCI术的172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目的探讨与分析评判性思维护理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8月-2022年6月新疆医科大学第六附属医院收治的行PCI术的172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1:1摸球法抽签原则把患者分为评判组和对照组,每组8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评判组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评判性思维护理,两组护理观察时间为1个月,比较两组深静脉血栓形成及预后情况。结果护理后,两组疼痛VAS评分都显著低于护理前,且评判组疼痛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评判组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评判组护理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I术后随访6个月,评判组血运重建、心衰、室性心律失常、心肌梗死等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评判性思维护理在PCI术后应用能有效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促进缓解患者的疼痛,改善患者的总体预后,还能减少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评判性思维护理 冠心病 冠状动脉介入术 深静脉血栓形成 心血管不良事件
下载PDF
群蜂蜇伤致下肢动脉血栓形成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11
作者 魏延焕 董庆林 范艳艳 《中外医药研究》 2024年第4期32-34,共3页
马蜂蜇伤致急性肢体动脉血栓形成较罕见.笔者通过整理1例重度马蜂蜇伤并发双下肢动脉血栓形成患者的诊治经过并结合文献研究发现,肢体动脉栓塞事件常发生在蜇伤后数小时内,上肢动脉和下肢动脉均有可能发生,主要为肢体的急性缺血表现,如... 马蜂蜇伤致急性肢体动脉血栓形成较罕见.笔者通过整理1例重度马蜂蜇伤并发双下肢动脉血栓形成患者的诊治经过并结合文献研究发现,肢体动脉栓塞事件常发生在蜇伤后数小时内,上肢动脉和下肢动脉均有可能发生,主要为肢体的急性缺血表现,如麻木、疼痛、青紫等,严重者可出现肢体组织坏死.蜂毒本身含有的组胺、血栓素、白三烯等血管活性物质和炎症介质,可导致血小板和凝血因子激活、血管内膜损伤、血管收缩等,从而继发动脉血栓形成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蜂蜇伤 血栓形成 急性肢体缺血
下载PDF
复合技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合并急性血栓形成的单中心结果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曾彦彰 袁平 +7 位作者 何强 李应龙 潘扬 杨岱 姜庆 赵玮 李彪 曾硕 《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23年第1期66-68,共3页
目的初步分析复合技术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合并急性血栓形成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1年6月在贵州省人民医院采用外科手术联合腔内治疗的29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合并急性血栓形成患者的围术期资料和随访结果。结... 目的初步分析复合技术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合并急性血栓形成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1年6月在贵州省人民医院采用外科手术联合腔内治疗的29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合并急性血栓形成患者的围术期资料和随访结果。结果技术成功率为96.6%,围术期死亡2例,死亡率6.9%,术后截肢率6.9%,无出血事件及感染。患者随访1~4年,5例患者出现再狭窄,3例行再次干预,无疾病或手术相关死亡病例。结论复合技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合并急性血栓形成安全且有效,在临床上可作为治疗方案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技术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急性血栓形成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及预测模型构建
13
作者 李之恒 黄鑫涛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3期488-492,共5页
目的 探究急性缺血性脑梗死(AIS)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危险因素,并构建风险预测模型。方法 选择2020年9月至2023年8月驻马店市中心医院收治的415例AIS患者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患者是否出现DVT分为DVT组(81例)与非DVT组(334... 目的 探究急性缺血性脑梗死(AIS)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危险因素,并构建风险预测模型。方法 选择2020年9月至2023年8月驻马店市中心医院收治的415例AIS患者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患者是否出现DVT分为DVT组(81例)与非DVT组(334例)。比较两组患者各项资料,分析患者DVT发生危险因素,并构建风险预测模型。结果 单因素分析与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年龄、应用脱水药物、卧床及D-二聚体水平是AIS患者DVT发生危险因素(P<0.05),血栓史、卒中严重程度、意识障碍不是AIS患者DVT发生危险因素(P>0.05);以此为基础构建风险预测模型为P=1/[1+exp(10.561-0.108X_(1)-0.920X_(2)+1.038X_(3)-0.009X_(4))],其中X_(1)为年龄,X_(2)为应用脱水药物,X_(3)为卧床,X_(4)为D-二聚体。模型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09.085)且拟合优度较高(Hosmer-Lemeshow检验:P=0.368);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839(95%CI:0.793~0.885),最大约登指数时灵敏度与特异度分别为84.0%和68.9%,此时风险值为0.847。结论 年龄、应用脱水药物、卧床及D-二聚体水平是AIS患者DVT发生危险因素,以此为基础构建风险预测模型效能优异,有助于识别AIS后DVT发生高危人群,为DVT防治提供参考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深静脉血栓形成 危险因素 预测模型
下载PDF
D-二聚体监测在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置管溶栓中疗效判断的意义
14
作者 刘瑶 《系统医学》 2024年第3期91-94,共4页
目的分析在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置管溶栓中采取D-二聚体监测对疗效判断的意义。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在如东县中医院治疗的60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 目的分析在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置管溶栓中采取D-二聚体监测对疗效判断的意义。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在如东县中医院治疗的60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实施足背静脉溶栓治疗,观察组实施置管溶栓治疗。对比两组D-二聚体指标、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1~7 d,观察组D-二聚体指标水平依次为(68.14±2.13)、(70.71±2.29)、(75.76±2.01)、(71.58±2.37)、(61.24±2.22)、(52.21±2.56)、(28.22±2.01)mg/L,均比对照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6.211、48.766、49.042、49.693、58.197、40.223、13.706,P均<0.05)。治疗后第8天,两组D-二聚体指标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静脉通畅评分[(4.63±1.42)分]比对照组更低,静脉通畅率[(62.98±14.26)%]比对照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采用D-二聚体监测方式,能够较为准确评估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置管溶栓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二聚体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置管溶栓 疗效判断
下载PDF
冠状动脉支架内急性血栓形成的原因分析 被引量:12
15
作者 陈纪林 高润霖 +5 位作者 杨跃进 乔树宾 徐波 秦学文 姚民 刘海波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A09期13-15,共3页
目的:探讨支架内急性血栓形成的原因和防治策略。方法:对手术中发生支架内急性血栓形成的4 例患者的血管病变特点、手术操作过程和治疗措施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支架内急性血栓形成的原因主要与血管病变特点,球囊扩张后血管损伤... 目的:探讨支架内急性血栓形成的原因和防治策略。方法:对手术中发生支架内急性血栓形成的4 例患者的血管病变特点、手术操作过程和治疗措施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支架内急性血栓形成的原因主要与血管病变特点,球囊扩张后血管损伤的程度和支架是否置放满意以及手术中抗血小板和抗凝血酶治疗是否充分等多种因素有关。采用同一型号或大一型号的球囊反复高压扩张支架内血栓部位,同时加强术中和术后抗血小板和抗凝血酶治疗,可防止再次血栓形成。结论:支架内急性血栓形成的原因是多因素的,使用球囊高压扩张支架内血栓部位是最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支架 急性 血栓形成 原因 防治 再手术
下载PDF
灯盏细辛干预血小板、凝血功能对急性冠状动脉血栓形成后溶栓的影响 被引量:82
16
作者 盛净 赵佩琪 +4 位作者 黄震华 许左隽 胡余 杨景文 徐济民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15-116,共2页
目的观察灯盏细辛干预血小板、凝血、纤溶等功能时对急性心肌梗塞溶栓治疗的影响。方法30条麻醉犬制成急性冠状动脉血栓形成模型,随机分为三组:生理盐水组;尿激酶组;尿激酶+灯盏细辛组。结果灯盏细辛能明显改善尿激酶溶栓后血小... 目的观察灯盏细辛干预血小板、凝血、纤溶等功能时对急性心肌梗塞溶栓治疗的影响。方法30条麻醉犬制成急性冠状动脉血栓形成模型,随机分为三组:生理盐水组;尿激酶组;尿激酶+灯盏细辛组。结果灯盏细辛能明显改善尿激酶溶栓后血小板聚集率、血小板血栓素B2(TXB2)、6酮前列环素等方面的变化(P<0.001),并且能升高血中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P<0.01)、抗凝血因子Ⅲ(ATⅢ)(P<0.05)浓度,降低纤溶酶原激活物的抑制物(PAI)浓度(P<0.001)。结论灯盏细辛可能使急性冠状动脉血栓形成时应用尿激酶溶栓治疗的再通率增加,再闭塞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灯盏细辛 溶栓治疗 尿激酶 冠状动脉 血栓形成
原文传递
髂静脉压迫综合征并下肢急性深静脉血栓形成置管溶栓联合髂股静脉支架植入术与置管溶栓术的临床对比研究
17
作者 杨明远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24年第3期124-126,共3页
目的探讨置管溶栓(CDT)联合髂股静脉支架植入(IVSI)术与CDT术治疗髂静脉压迫综合征(IVCS)合并下肢急性深静脉血栓形成(ADVT)的近期效果。方法前瞻性纳入2020-03—2023-03鹿邑县人民医院普外科收治的IVCS并下肢ADVT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分... 目的探讨置管溶栓(CDT)联合髂股静脉支架植入(IVSI)术与CDT术治疗髂静脉压迫综合征(IVCS)合并下肢急性深静脉血栓形成(ADVT)的近期效果。方法前瞻性纳入2020-03—2023-03鹿邑县人民医院普外科收治的IVCS并下肢ADVT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分为CDT组和CDT联合IVSI组(IVSI组)。比较2组患者的基线资料、血栓清除率分级、治疗前和治疗后1个月时的白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炎症因子水平。统计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结果共纳入100例患者,每组50例。2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和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IVSI组的血栓清除率分级优于CDT组,复发率低于CDT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个月时,IVSI组患者的CRP、IL-6水平高于CD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IVCS合并下肢ADVT患者予以CDT联合IVSI治疗,可提高血栓清除率,降低血栓复发率,安全性良好,但可增强机体的炎症反应,术后需加强抗凝、抗感染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髂静脉压迫综合征 下肢急性深静脉血栓形成 置管溶栓术 髂股静脉支架植入术
下载PDF
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对走过性心绞痛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亚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的预测价值研究 被引量:12
18
作者 王金艳 张庆华 +3 位作者 刘晓坤 于洁 孙建华 于佳欣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249-1252,共4页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对走过性心绞痛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亚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的预测价值。方法将唐山工人医院2005年1月—2012年12月住院部和门诊部收治的走过性心绞痛患者196例作为治疗组,行PCI并且根据术后2...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对走过性心绞痛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亚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的预测价值。方法将唐山工人医院2005年1月—2012年12月住院部和门诊部收治的走过性心绞痛患者196例作为治疗组,行PCI并且根据术后24 h^30 d是否出现亚急性支架内血栓将其分为亚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组和无亚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组;选择同期来该院体检的健康者7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术前和对照组的临床资料;比较术后亚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组、无亚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组和对照组的hs-CRP水平、血压、同型半胱氨酸(Hcy)、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和高密度脂蛋白(HDL)。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性别、年龄、BMI、吸烟史、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血压、Hcy、LDL、HDL、HbA1c、TC、TG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PCI后16例患者出现亚急性支架内血栓。对照组、亚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组和无亚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组术前的hs-CRP水平分别为(3.7±1.2)mg/L、(4.1±1.4)mg/L和(4.1±1.1)mg/L,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32,P>0.05)。对照组与患者术后hs-CRP水平峰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亚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组患者的hs-CRP水平峰值高于无亚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组和对照组(P<0.05);且无亚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组患者的hs-CRP水平峰值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走过性心绞痛患者PCI后hs-CRP水平升高对亚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反应蛋白质 心绞痛 血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血栓形成
下载PDF
复杂冠状动脉病变西罗莫司洗脱支架置入后急性和亚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情况分析 被引量:15
19
作者 宋现涛 陈韵岱 +6 位作者 吕树铮 苑飞 金泽宁 田锐 陈欣 柳弘 孟康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06年第3期131-134,共4页
目的评价在真实临床环境下,对于复杂病变置人西罗莫司(雷帕霉素)洗脱支架后支架内急性、亚急性血栓的发生率。方法我院自2002年到2005年3月,连续有796名不同复杂冠状动脉(冠脉)病变的患者完全置入了西罗莫司洗脱支架(sirolimus-e... 目的评价在真实临床环境下,对于复杂病变置人西罗莫司(雷帕霉素)洗脱支架后支架内急性、亚急性血栓的发生率。方法我院自2002年到2005年3月,连续有796名不同复杂冠状动脉(冠脉)病变的患者完全置入了西罗莫司洗脱支架(sirolimus-eluting stent,SES)。记录患者的一般临床特征和有否急性、亚急性血栓形成;所有患者平均临床随访6.9个月,随访期间对患者进行冠脉造影检查。结果(1)在796例患者中,有8例(1%,8/796)患者发生了经冠脉造影证实的急性,亚急性血栓,其中1例为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7例为亚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有1例临床高度怀疑为支架内亚急性血栓形成;(2)上述8例患者中有3例表现为急性汀段抬高的心肌梗死,4例表现为急性非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1例表现为不稳定型心绞痛;1例高度怀疑支架内血栓形成的患者ECG表现为新发左束支传导阻滞;8例患者中有1例(12.5%,1/8)在30d内死亡,其余7例患者给予积极治疗后6个月临床随访无不良心脏事件发生,6个月冠脉造影随访支架内没有发生再狭窄;(3)采用多因素逻辑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分叉病变双支架置人及长病变支架置人是患者术后发生支架内血栓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11.2和8.6,95%口分别为4.1—30、8和1、9—17.2,P〈0.001。结论在真实临床环境下,在没有经过严格人选标准筛选的复杂冠脉病变中置人SES支架后30d内,支架内血栓的发生率在1%(8/7%)左右,略高于文献报道的结果。分叉病变双支架及长病变支架是术后支架内发生血栓的高危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形成 支架 冠状动脉病变
下载PDF
气压疗法联合早期活动护理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
20
作者 王美霞 安儒红 《中华养生保健》 2024年第7期93-96,共4页
目的探讨气压疗法联合早期活动护理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3年4月泰安八十八医院收治的82例SA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1例。对照组采取常... 目的探讨气压疗法联合早期活动护理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3年4月泰安八十八医院收治的82例SA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1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预防下肢DVT形成,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气压疗法联合早期活动护理预防DVT形成。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腘静脉及股静脉平均血流速度、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D-二聚体(D-D)、凝血酶原时间(PT)以及下肢阳性体征发生率与下肢DVT形成率。结果干预前,两组股静脉、腘静脉的平均血流速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2周后,观察组腘静脉、股静脉的平均血流速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APTT、PT、D-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2周后,观察组APTT、PT值高于对照组,D-D值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下肢阳性体征的发生率及下肢DVT形成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气压疗法联合早期活动护理可以有效改善SAP患者的下肢静脉血流速度与凝血功能,降低下肢DVT形成率,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压疗法 早期活动护理 重症急性胰腺炎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