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联合LIPS和APACHEⅡ评分对重症创伤性脑损伤患者合并急性肺损伤的预测价值
1
作者 许楠欣 周敏 《中国现代医生》 2024年第13期32-35,共4页
目的探讨肺损伤预测评分(lung injury prediction score,LIPS)联合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价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Ⅱ,APACHEⅡ)评分对重症创伤性脑损伤(severe traumatic brain injury,sTBI)患者合并... 目的探讨肺损伤预测评分(lung injury prediction score,LIPS)联合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价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Ⅱ,APACHEⅡ)评分对重症创伤性脑损伤(severe traumatic brain injury,sTBI)患者合并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收治的75例sTBI患者,根据是否合并ALI,将其分为ALI组(n=24)和非ALI组(n=51)。收集患者入院时的基本资料、实验室指标、APACHEⅡ评分、LIPS评分、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lasgow coma scale,GCS)评分;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sTBI患者合并ALI的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评价指标对sTBI合并ALI的预测价值。结果ALI组患者的APACHEⅡ评分、LIPS评分均显著高于非ALI组,GCS评分、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显著低于非ALI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PACHEⅡ评分和LIPS评分升高及GCS评分降低均是sTBI合并ALI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LIPS评分、APACHEⅡ评分诊断sTBI合并ALI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分别为0.869和0.754;二者联合检测的AUC为0.916(95%CI:0.855~0.976),敏感度和特异性分别为83.4%和84.3%。结论LIPS评分联合APACHEⅡ评分可有效预测sTBI合并ALI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损伤 急性损伤 损伤预测评分 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价Ⅱ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基于决策树的急性创伤性脑损伤患者早期死亡风险分诊模型的构建及验证 被引量:1
2
作者 陈天喜 姜岱山 +3 位作者 沈艳 王伶俐 孙宏 张佳佳 《军事护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34-38,共5页
目的构建并验证基于决策树的急性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患者早期死亡风险分诊模型,为急诊分诊提供准确、直观的新工具。方法回顾性收集某院急性TBI患者2287例的临床数据,构建早期死亡风险的分诊模型,采用十字交叉验... 目的构建并验证基于决策树的急性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患者早期死亡风险分诊模型,为急诊分诊提供准确、直观的新工具。方法回顾性收集某院急性TBI患者2287例的临床数据,构建早期死亡风险的分诊模型,采用十字交叉验证,并与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odified early waring score,MEWS)、修正创伤评分(revised trauma score,RTS)、改良快速急诊医学评分(the modified rapid emergency medicine score,mREMS)及损伤机制格拉斯哥年龄血压评分(mechanism,Glasgow coma scale,age and arterial pressure score,MGAP)比较预测效能。结果2287例急性TBI患者中,24 h内发生死亡者166例。决策树共3层,15个节点,筛选出6个解释变量,分别是瞳孔反应性、RTS、MGAP、MEWS、血氧饱和度及收缩压。决策树模型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917,高于MEWS、RTS、MGAP评分和mREM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基于决策树构建的急性TBI患者早期死亡风险分诊模型能准确预测急性TBI患者24 h内死亡风险,可作为医护人员分诊的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创伤性损伤 预后 死亡率 格拉斯哥昏迷评分 决策树
下载PDF
创伤性脑损伤患者高氯血症与急性肾损伤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洪雅盼 阮潇潇 《中国现代医生》 2023年第2期89-93,共5页
目的 评估经高渗液体疗法干预的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 TBI)患者高氯血症与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至2020年10月台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经高渗液体疗法治疗的123例TBI患者资... 目的 评估经高渗液体疗法干预的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 TBI)患者高氯血症与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至2020年10月台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经高渗液体疗法治疗的123例TBI患者资料,按照AKI发生情况,分为AKI组(n=38)和非AKI组(n=85)。从患者病历资料中收集年龄、性别、损伤严重程度评分(injury severity score,ISS)、头部简明损伤定级标准(abbreviated injury scale,AIS)评分、高渗盐水给药持续时间、高氯血症持续时间、最高血清氯化物水平、入院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GFR)、住院时间、重症监护室住院天数、住院死亡率、肾毒性药物使用等资料,分析AKI的发生率,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特征,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发生AKI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 非AKI组患者的入院GFR高于AKI组,高氯血症的持续时间短于AK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输注高渗盐水时间和最高血清氯化物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时GFR[比值比(odds ratio, OR) 0.97, 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 CI:0.96~0.99, P=0.004)]和高氯血症持续时间(OR=1.18, 95%CI:1.01~1.39,P=0.014)与AKI的发生呈相关性。入院时GFR和高氯血症持续时间预测发生AKI的临界值分别为80.13ml/(min·1.73m2)和3.02d。结论 TBI患者入院时GFR和高氯血症持续时间与AKI的发生有关,而最高血清氯化物水平和高渗盐水输注时间与AKI的发生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损伤 高渗盐水 急性损伤 高氯血症
下载PDF
参附注射液对急性创伤性脑损伤大鼠脑保护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王露 罗科 +5 位作者 卿国忠 周佳 陆煜 彭正良 尹剑 黄开亮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041-1045,共5页
目的探讨参附注射液(SF)对大鼠急性创伤性脑损伤(ATBI)时谷氨酸转运体(GLT-1)和GLAST信号通路转运活性和表达水平,以及早期血清蛋白S100β、脑组织总钙含量和含水量的影响。方法清洁级健康雄性成年SD大鼠60只,体质量300~320g... 目的探讨参附注射液(SF)对大鼠急性创伤性脑损伤(ATBI)时谷氨酸转运体(GLT-1)和GLAST信号通路转运活性和表达水平,以及早期血清蛋白S100β、脑组织总钙含量和含水量的影响。方法清洁级健康雄性成年SD大鼠60只,体质量300~320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每组n=20):假手术组(Sham组)、急性创伤性脑损伤组(ATBI组)和参附注射液处理组(SF组)。采用Feeney法重物自由落体脑损伤装置,制备大鼠脑损伤模型。sF处理组在制作脑损伤模型30min前经腹腔注射参附注射液20mL/kg,Sham组和ATBI组给予等容量生理盐水腹腔注射。于造模后15min(T1)和60min(T2)时检测血清s100β蛋白含量;大鼠造模4h后迅速断头处死,测定大鼠脑组织总钙含量及含水量;RT—PCR检测脑组织GLT-1和GLASTmRNA表达水平;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GLT-1和GLAST蛋白的表达。结果与T1时比较,T2时ATBI与SF组血清S100β蛋白含量明显减少(P〈0.05);与Sham组比较,ATBI组、SF组血清S100β蛋白含量、脑组织总钙含量及含水量明显增加,大鼠脑组织GLT-1、GLAST mRNA以及GLT-1和GLAST蛋白含量的表达明显减少(P〈0.05)。与ATBI组比较,SF组血清S100β蛋白含量、脑组织总钙含量及含水量明显减少,脑组织GLT-1、GLASTmRNA,以及GLT-1和GLAST蛋白含量的表达明显增加(P〈0.05)。结论参附注射液可减轻大鼠ATBI,其机制可能与其上调GLF-1活性和GLAST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附注射液(SF) 急性创伤性损伤(atbi) 谷氨酸转运体(GLT-1) GLAST信号通路
下载PDF
急性创伤性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6
5
作者 陈广鑫 邹咏文 +1 位作者 杨东虹 沈光健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3期110-111,共2页
关键词 急性创伤性弥漫性轴索损伤 疗效观察 治疗 预后
下载PDF
颅内压监测对创伤性脑损伤患者短期预后及急性肾损伤发生的影响 被引量:5
6
作者 贺倩 李蕃健 +1 位作者 赵子龙 马菲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493-496,共4页
目的探讨颅内压监测(ICP)对创伤性脑损伤(TBI)患者短期预后及急性肾损伤(AKI)发生的影响。方法选取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神经外科创伤性脑损伤患者351例,其中ICP监测患者101例,无ICP监测患者250例。回顾性观察2组患者短期预后改善、呼吸... 目的探讨颅内压监测(ICP)对创伤性脑损伤(TBI)患者短期预后及急性肾损伤(AKI)发生的影响。方法选取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神经外科创伤性脑损伤患者351例,其中ICP监测患者101例,无ICP监测患者250例。回顾性观察2组患者短期预后改善、呼吸机使用时间、重症监护病房(ICU)住院时间、住院时长、急性肾损伤发生率、20%甘露醇使用总量和临床生化检验结果的差异。进一步分析中型(n= 160)和重型TBI(n =189)患者中应用和未应用ICP监测的临床特征。结果 ICP监测组患者AKI发生率及20%甘露醇使用量、血红蛋白、总蛋白和白蛋白水平低于无ICP监测组,呼吸机使用时间、ICU住院时间长于无ICP监测组(P<0.05);2组短期预后改善率及住院时间、球蛋白、肌酐和尿素氮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重型TBI亚组中,ICP监测组(n= 55) AKI发生率显著低于无ICP监测组(n= 134),呼吸机使用时间及尿素氮水平高于无ICP监测组(P<0.05);在中型TBI亚组中,ICP监测组(n= 44)住院时间、ICU住院时间和呼吸机使用时间均长于无ICP监测组(n= 116,P <0 .05)。结论 ICP监测可减少患者AKI发生率及20%甘露醇使用量,有助于TBI患者出入量平衡得到更精确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压 创伤性损伤 急性损伤 回顾性分析
下载PDF
创伤性脑损伤急性期中医病机探讨 被引量:3
7
作者 崔俊波 陈慧娲 陈宝贵 《天津中医药》 CAS 2008年第1期40-41,共2页
颅脑创伤,元神受损致气泄、气虚、气脱,正气大量耗伤则脏腑功能失调;正气不足,运化无力则津液停滞、痰浊凝聚,致清窍蒙蔽。而且创伤性脑损伤(TBI)突发而至,出现气机逆乱,进而气行失常,血不循经;气行失常,血不循经则血瘀。故创伤性脑损... 颅脑创伤,元神受损致气泄、气虚、气脱,正气大量耗伤则脏腑功能失调;正气不足,运化无力则津液停滞、痰浊凝聚,致清窍蒙蔽。而且创伤性脑损伤(TBI)突发而至,出现气机逆乱,进而气行失常,血不循经;气行失常,血不循经则血瘀。故创伤性脑损伤急性期主要病机为气虚血瘀、脑窍闭阻。据此病机,拟订创伤性脑损伤急性期的治疗大法为补气化瘀开窍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损伤(TBI) 急性 气虚血瘀 窍闭阻 补气化瘀开窍法
下载PDF
手十二井穴刺络放血对急性创伤性脑损伤小鼠神经功能及坏死性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李博 李宛蓉 《陕西中医》 2020年第11期1529-1533,共5页
目的:本研究观察手十二井穴刺络放血对急性创伤性脑损伤(TBI)改善神经功能、减轻脑水肿有效的平台基础上,从抑制坏死性凋亡通路的角度出发,探索手十二井穴刺络放血在改善TBI中的活血化瘀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电子控制性脑皮质撞击仪(... 目的:本研究观察手十二井穴刺络放血对急性创伤性脑损伤(TBI)改善神经功能、减轻脑水肿有效的平台基础上,从抑制坏死性凋亡通路的角度出发,探索手十二井穴刺络放血在改善TBI中的活血化瘀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电子控制性脑皮质撞击仪(eCCI),建立小鼠TBI模型,分别于造模后12、24、48、72 h观察手十二井穴刺络放血对TBI小鼠神经功能的影响,于造模后24 h通过HE染色观察手十二井穴刺络放血对TBI小鼠病理损伤的影响,于造模后12、24、48、72 h通过Western blot检测,观察手十二井穴刺络放血对TBI小鼠坏死性凋亡相关蛋白的影响。结果:各组小鼠创伤前mN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的mNSS评分在创伤后12、24、48、72 h均显著升高(P<0.01),井穴放血组的mNSS评分在创伤后12、24、48、72 h均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Western blot检测发现,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RIP-1、RIP-3、MLKL蛋白表达在颅脑创伤后6、24、48、72 h均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井穴放血组RIP-1、RIP-3、MLKL蛋白表达在颅脑创伤后6、24、48、72 h均显著降低(P<0.01)。结论:手十二井穴刺络放血可通过抑制RIP-1、RIP-3、MLKL蛋白表达,缓解炎症反应,发挥神经保护作用,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等相关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十二井穴刺络放血 急性创伤性损伤 坏死性凋亡 炎症 小鼠 改良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下载PDF
急性创伤性脑损伤动物模型早期局部脑血流量变化的实验研究
9
作者 黄其林 张可成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1997年第4期207-209,共3页
为了研究急性创伤性脑损伤早期局部脑血流量(rCBF)的变化,作者制作了闭合性机械脑损伤动物模型,采用氢清除法测定rCBF。结果显示脑损伤后早期rCBF即明显减少(P<0.05),伤后6~12h内下降最为明显,脑损伤的... 为了研究急性创伤性脑损伤早期局部脑血流量(rCBF)的变化,作者制作了闭合性机械脑损伤动物模型,采用氢清除法测定rCBF。结果显示脑损伤后早期rCBF即明显减少(P<0.05),伤后6~12h内下降最为明显,脑损伤的严重程度和rCBF下降程度呈显著正相关;皮质rCBF下降幅度大于白质。提示rCBF的变化反应了脑损伤的程度。作者认为rCBF降低是导致继发性脑损伤进行性加重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损伤 血流量 创伤性 实验 急性
下载PDF
急性乙醇中毒对大鼠创伤性脑损伤后GFAP、AQP4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10
作者 黄培赞 赵金兵 +4 位作者 赵鹏来 章文斌 罗正祥 杨伦先 张岩松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6年第4期276-280,共5页
目的探讨急性乙醇中毒对大鼠创伤性脑损伤(TBI)后血清及脑组织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水通道蛋白4(AQP4)表达的影响,并分析其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将45只大鼠按体质量随机分为3组,实验1组、2组及对照组,每组15只大鼠。实验1组、2... 目的探讨急性乙醇中毒对大鼠创伤性脑损伤(TBI)后血清及脑组织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水通道蛋白4(AQP4)表达的影响,并分析其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将45只大鼠按体质量随机分为3组,实验1组、2组及对照组,每组15只大鼠。实验1组、2组大鼠分别给予浓度为30%、60%的乙醇(蒸馏水稀释)1 ml/100 g灌胃,对照组大鼠给予相同剂量的蒸馏水灌胃。在灌胃后1 h后对各组大鼠采用改进的Feeney's自由落体硬膜外撞击方法行创伤性脑损伤模型的制作。于大鼠TBI后1 h、6 h、24 h,分别从各组随机抽取5只大鼠抽血,高速离心后测定血清中AQP4、GFAP的含量。各组大鼠抽血后断头处死,迅速完整取出大脑,进行脑组织中AQP4、GFAP的含量测定。结果(1)与对照组比较,实验1组、2组大鼠血清及脑组织中GFAP和AQP4的表达均有显著增加(均P<0.05)。(2)实验2组比1组大鼠血清及脑组织中GFAP和AQP4的表达增加更明显(均P<0.05)。(3)随着伤后时间延长,3组大鼠血清及脑组织中GFAP和AQP4的表达越明显。结论急性乙醇中毒可加重大鼠TBI的程度,且血液中乙醇浓度越高,伤后时间越长,TBI的程度越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乙醇中毒 创伤性损伤 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水通道蛋白4
下载PDF
急性轻型创伤性脑损伤的静息态脑功能磁共振成像的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黄钢材 侯刚强 +1 位作者 谢井文 杨春勤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8年第15期1-4,共4页
目的:研究并探讨急性轻型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患者的静息态脑功能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特征,为临床诊断提供指导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0月在本院就诊的急性轻型TBI... 目的:研究并探讨急性轻型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患者的静息态脑功能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特征,为临床诊断提供指导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0月在本院就诊的急性轻型TBI患者30例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在院进行体检的健康志愿者30例为对照组。两组均开展螺旋CT、静息态脑fMRI检查,以临床确诊结果为参照,比较螺旋CT、静息态脑fMRI对急性轻型TBI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分析螺旋CT、静息态脑fMRI诊断结果与临床确诊结果间的诊断一致性;分析两组静息态脑fMRI图像。结果:静息态脑fMRI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96.67%、93.33%、95.00%,均高于螺旋CT的80.00%、73.33%、76.67%,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一致性检验分析,静息态脑fMRI诊断TBI的结果与临床确诊结果间的一致性良好(Kappa=0.725),而螺旋CT诊断结果与临床确诊结果间的一致性中等(Kappa=0.519),不及静息态脑fMRI;对照组的默认网络分布于2个集群,1群MNI峰的X轴、Y轴、Z轴坐标分别为3/-42/36,2群MNI峰的X轴、Y轴、Z轴坐标分别为-48/69/39;观察组的默认网络分布于4个集群,1群MNI峰的X轴、Y轴、Z轴坐标分别为-9/60/-9,2群MNI峰的X轴、Y轴、Z轴坐标分别为33/-12/39,3群MNI峰的X轴、Y轴、Z轴坐标分别为-42/12/54,4群MNI峰的X轴、Y轴、Z轴坐标分别为48/27/45。结论:静息态脑fMRI图像中可见急性轻型TBI患者脑区默认网络功能发生异常改变,通过静息态fMRI检查可予以准确诊断,对其脑区默认网络功能改变予以灵敏反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轻型创伤性损伤 诊断 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急性乙醇中毒合并创伤性脑损伤患者血清AQP4、GFAP水平的改变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8
12
作者 黄培赞 赵应群 +2 位作者 宋永福 赵伟 蒋顶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9年第6期542-545,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乙醇中毒对创伤性脑损伤(TBI)患者血清水通道蛋白-4(aquaporin-4,AQP4)及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表达水平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中重型创伤性脑损伤患者36例,其中合并急性乙醇中... 目的探讨急性乙醇中毒对创伤性脑损伤(TBI)患者血清水通道蛋白-4(aquaporin-4,AQP4)及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表达水平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中重型创伤性脑损伤患者36例,其中合并急性乙醇中毒患者18例(乙醇中毒组),未合并急性乙醇中毒患者18例(无乙醇中毒组);以及健康体检者16例(正常对照组)。应用ELISA法检测患者伤后12 h内及伤后24 h、48 h血清AQP4、GFAP水平,分析其变化趋势及与病情发展和预后的关系。结果乙醇中毒组患者各时间点血清AQP4、GFAP水平均高于无乙醇中毒和正常对照组;且乙醇中毒组患者伤后6个月的GOS评分较无乙醇中毒组患者明显降低(预后更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乙醇中毒组患者中,血乙醇浓度越高者的血清AQP4、GFAP水平也越高(均P<0.05)。结论急性乙醇中毒可引起创伤性脑损伤患者的血清AQP4、GFAP水平明显增高,而使患者病情加重,预后变差。并且患者血乙醇浓度越高,其血清AQP4、GFAP水平也越高,伤情越重,预后越差。监测急性乙醇中毒合并创伤性脑损伤患者的血清AQP4、GFAP水平改变,可为伤情准确评估和有效治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乙醇中毒 创伤性损伤 水通道蛋白-4 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下载PDF
老年急性单纯性创伤性脑损伤与ATC发生的相关性 被引量:4
13
作者 张剑丰 邵弘毅 陈兴祥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802-804,共3页
目的探究老年急性单纯性创伤性脑损伤(TBI)与急性创伤性凝血(ATC)发生的相关性。方法选取73例创伤性脑出血患者,并采集其一般资料,分为单纯性颅脑损伤(iTBI)组16例、含TBI的多发伤(TBI+)组31例及非TBI的多发伤(NTBI)组26例,主要依据简... 目的探究老年急性单纯性创伤性脑损伤(TBI)与急性创伤性凝血(ATC)发生的相关性。方法选取73例创伤性脑出血患者,并采集其一般资料,分为单纯性颅脑损伤(iTBI)组16例、含TBI的多发伤(TBI+)组31例及非TBI的多发伤(NTBI)组26例,主要依据简明损伤评分(AIS)不同进行分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并以ATC作为因变量,分析老年急性单纯性TBI与ATC的危险因素。结果NTBI组发生ATC 5例(19.23%),院内病死4例(15.38%),iTBI组发生休克2例(12.50%)。iTBI组和TBI+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比NTBI组更低、头部AIS比NTBI组更高(P<0.05)。TBI+组发生休克、ATC比率及创伤严重程度评分(ISS)最高(P<0.05);73例患者中,18例(24.66%)出现ATC,其中TBI+组最高,NTBI组发生率最低,TBI+组ATC发生率明显比NTBI组更高(P<0.01);与非ATC组比,ATC组年龄较大、头部AIS评分及ISS评分较高、GCS评分较低(P<0.01);ATC组休克发生率、院内病死率较高(P<0.01)。死亡时间≤2 d患者发生ATC的人数占75.00%,而非ATC患者占25.00%。ATC患者ICU住院时间和总住院时间明显比非ATC组长(P<0.01)。73例患者中有34例ISS评分16~25分,21例26~35分,8例36~45分,10例>45分。损伤越严重,凝血功能障碍的发生率越高;经凝血检查结果发现,3组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凝血酶原时间(PT)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年龄>75岁、重度GCS评分、ISS、休克指数(SI)>1是ATC发生的危险因素,而iTBI虽然不是ATC的独立危险因素,但iTBI会增加发生ATC的患病人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损伤 急性创伤性凝血 创伤严重程度评分
下载PDF
创伤性脑损伤病程及其严重程度对急性胃肠损伤发生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叶芮伶 汪江红 +2 位作者 唐薇 罗思宇 万东 《现代医药卫生》 2021年第12期1994-1996,共3页
目的探讨创伤性脑损伤(TBI)病程及其严重程度对急性胃肠损伤(AGI)发生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TBI患者182例,依据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将TBI患者分为轻度组、中度组和重度组,评估不同时间点... 目的探讨创伤性脑损伤(TBI)病程及其严重程度对急性胃肠损伤(AGI)发生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TBI患者182例,依据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将TBI患者分为轻度组、中度组和重度组,评估不同时间点及不同脑损伤程度下AGI和胃肠道出血发生情况。结果TBI后第1、3、7天均出现AGI和胃肠道出血,其中第3天AGI发生率明显高于第1、7天,第7天胃肠道出血发生率明显高于第1、3天,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TBI后第1、3、7天,重度组AGI发生率明显高于中度组和轻度组,且第3、7天胃肠道出血发生率明显高于中度组和轻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TBI后第3天AGI发生率最高,且TBI越严重,AGI发生率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损伤 胃肠道出血 急性胃肠损伤
下载PDF
急性创伤性脑损伤模型核转录因子-KB(NF-KB)表达变化规律探讨 被引量:1
15
作者 林涛 莫伟 +2 位作者 侯兰英 邓彬 莫林春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4年第22期30-30,33,共2页
目的:探讨急性创伤性脑损伤后核转录因子-KB(NF-KB)的表达变化规律。方法:本组实验采用Wistar大鼠进行实验,随机将80例大鼠分为假手术对照组(30例)与脑外伤损伤组(60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大鼠创伤性脑损伤后NF-KB表达的... 目的:探讨急性创伤性脑损伤后核转录因子-KB(NF-KB)的表达变化规律。方法:本组实验采用Wistar大鼠进行实验,随机将80例大鼠分为假手术对照组(30例)与脑外伤损伤组(60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大鼠创伤性脑损伤后NF-KB表达的变化规律。结果:脑外伤损伤组的脑组织中神经损伤病变区域在损伤后6-120h阶段性时间内,NF-KB的表达明显增高,且与假手术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创伤性脑损伤后NF-KB表达显著增高,因此NF-KF的异常可能是导致继发性脑损伤的主要因素,可通过抑制NF-KB的表达从而实现防止继发性脑损伤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创伤性损伤 核转录因子-KB 变化规律
下载PDF
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对大鼠急性创伤性脑损伤脑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及水通道蛋白-4表达的影响
16
作者 周鹏 郝解贺 《中国现代医生》 2012年第3期4-6,共3页
目的探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对大鼠急性创伤性脑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55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5)、对照组(n=25)和EPO治疗组(n=25);对照组和治疗组采用改进的Feeney等的方法制作脑创伤模型,EPO治疗... 目的探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对大鼠急性创伤性脑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55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5)、对照组(n=25)和EPO治疗组(n=25);对照组和治疗组采用改进的Feeney等的方法制作脑创伤模型,EPO治疗组在模型建立后立即腹腔注射rhEPO 5000 U/kg,对照组和假手术组在等时间点给予等量生理盐水。根据伤后处死时间点不同每组再分为5个亚组,即6 h、24 h、48 h、3 d、7 d组,每个亚组5只动物。断头、取脑,行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大脑皮层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水通道蛋白-4(AQP-4)的表达。结果脑创伤大鼠6 h创伤灶脑组织出现MMP-9和AQP-4的表达。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PO治疗组和对照组相比较MMP-9及AQP-4的表达明显降低(P<0.05)。结论rhEPO对大鼠急性创伤性脑损伤有一定的神经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降低MMP-9及AQP-4的表达来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创伤性损伤 促红细胞生成素 基质金属蛋白酶-9 水通道蛋白-4
下载PDF
丁苯酞对急性创伤性脑损伤后神经功能的康复作用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雷煌平 王红英 +3 位作者 查登峰 宋波 刘奇 廖荣芳 《江西医药》 CAS 2020年第9期1202-1204,共3页
目的探讨丁苯酞对急性创伤性脑损伤后神经功能的康复作用。方法选取2018年11月-2019年12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急性创伤性脑损伤患者,采用抽签法,分为观察组(n=30)与对照组(n=30)。两组均在神经外科医生的指导下予以常规治疗,对照组予... 目的探讨丁苯酞对急性创伤性脑损伤后神经功能的康复作用。方法选取2018年11月-2019年12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急性创伤性脑损伤患者,采用抽签法,分为观察组(n=30)与对照组(n=30)。两组均在神经外科医生的指导下予以常规治疗,对照组予以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治疗,观察组予以丁苯酞治疗,比较两组神经功能、血清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比容(HCT)、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低(P<0.05);治疗后,两组CRP、HCT、FIB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6.67%相比,观察组6.67%略低(P>0.05)。结论急性创伤性脑损伤患者采用丁苯酞治疗可有效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改善血清CRP、HCT、FIB水平,且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创伤性损伤 丁苯酞 神经功能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下载PDF
盐酸纳美芬联合常规治疗急性创伤性颅脑损伤临床效果及对患者血清相关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3
18
作者 张弼泓 《海峡药学》 2019年第10期212-214,共3页
目的盐酸纳美芬联合常规治疗对急性创伤性颅脑损伤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血清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3月至2019年4月急性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6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2例)和观察组(34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观察组予以盐酸纳美... 目的盐酸纳美芬联合常规治疗对急性创伤性颅脑损伤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血清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3月至2019年4月急性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6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2例)和观察组(34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观察组予以盐酸纳美芬联合常规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血清相关指标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白细胞介素-8(IL-8)、血清β一内咖肽、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OOB蛋白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盐酸纳美芬联合常规治疗可有效减轻继发性脑损伤,具体一定的脑保护作用,临床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纳美芬 急性创伤性损伤 保护 临床效果
下载PDF
创伤性脑损伤后的代谢变化和营养支持 被引量:56
19
作者 杭春华 史继新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2003年第4期232-235,共4页
创伤性脑损伤后代谢变化包括高代谢、高分解代谢、高血糖、急性相反应和免疫功能抑制等。足够的营养支持和恰当的代谢调理对减轻继发性脑损害、减少感染发生率和改善预后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关键词 创伤性损伤 代谢功能 营养支持 预后 急性相反应 免疫功能
下载PDF
儿童急性硬膜下血肿继发大面积脑梗死危险因素分析
20
作者 司玥 李玉骞 +4 位作者 李虎 杨阳 李林怿 邵永祥 李立宏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16,共6页
目的 分析急性硬膜下血肿(acute subdural hematoma,ASDH)术后继发大面积脑梗死患儿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征,评估其潜在危险因素,为ASDH术后继发大面积脑梗死的预防、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研究4~12岁ASDH患儿的临床资料... 目的 分析急性硬膜下血肿(acute subdural hematoma,ASDH)术后继发大面积脑梗死患儿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征,评估其潜在危险因素,为ASDH术后继发大面积脑梗死的预防、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研究4~12岁ASDH患儿的临床资料,所有患儿接受常规手术治疗。创伤后继发大面积脑梗死(massive cerebral infarction,MCI)是基于CT影像上低密度区域及临床体征诊断。回顾与患者预后相关的临床和影像学表现并进行统计学比较。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对术后MCI进行初步评价,得出影响MCI的因素。结果 共纳入病例67例,32例列入MCI组,非MCI组35例。两组年龄(t=2.016,P=0.048)、体质量(t=2.389,P=0.020)、多发伤(χ^(2)=11.121,P=0.001)、GCS(Z=-4.730,P<0.001)、血肿体积(χ^(2)=12.890,P=0.002)、中线偏移度(mid-line shift,MLS;χ^(2)=12.261,P=0.002)及围手术期休克(χ^(2)=14.417,P<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GCS(OR=0.322,P=0.002)、围手术期休克(OR=10.992,P=0.007)、多发伤(OR=6.547,P=0.046)与MLS (OR=46.974,P=0.025)是ASDH患儿发生MCI的主要风险因素。结论 围手术期休克、合并多发伤、GCS低评分和MLS大于10 mm是MCI的危险因素。具有多种危险因素的患儿MCI发生率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硬膜下血肿 创伤性损伤 创伤后继发梗死 儿童 大面积梗死 危险因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