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1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对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卒中患者取栓效果的影响
1
作者 赵莹 徐丹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3年第7期930-934,共5页
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对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卒中患者取栓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该院进行治疗的113例患者,所有患者均确诊为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卒中并行机械取栓。查阅患者病历资料;... 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对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卒中患者取栓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该院进行治疗的113例患者,所有患者均确诊为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卒中并行机械取栓。查阅患者病历资料;测定患者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发病至再通时间、手术时间、闭塞时间、侧肢循环等级和入院时实验室各项指标(包括血小板计数、淋巴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白细胞计数、肌酐、清蛋白、空腹血糖水平等),并计算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根据患者是否发生首通效应对患者进行分组。分析不同取栓效果患者的各项指标的差异。结果 113例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血管再通)52例和预后不良组(血管未再通)61例。两组患者在侧支循环等级、发病至再通时间、淋巴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NLR、PLR水平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NLR、发病至再通时间长、高PLR为影响患者取栓效果的危险因素(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结果显示:NLR、发病至再通时间、PLR这3项指标单独及联合应用时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67(95%CI 0.531~0.979)、0.707(95%CI 0.445~0.956)、0.717(95%CI 0.473~0.957)、0.861(95%CI 0.744~0.952),联合应用诊断效能更高。结论 术前高NLR水平会影响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卒中患者的取栓效果,并可以作为预测患者预后的有效指标应用于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 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卒中 取栓效果
下载PDF
Solitaire AB支架取栓联合丁苯酞对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卒中病人血清HCY、PLGF及NIHSS评分、mRS评分的影响 被引量:9
2
作者 杨秀平 赵尧辉 +2 位作者 冯玉婧 张志敏 李雪梅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21年第10期1376-1379,共4页
目的:探讨Solitaire AB支架取栓联合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对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卒中病人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胎盘生长因子(placental growth factor,PLGF)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 目的:探讨Solitaire AB支架取栓联合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对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卒中病人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胎盘生长因子(placental growth factor,PLGF)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mRS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卒中病人120例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表法将病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病人采用Solitaire AB支架取栓治疗,观察组病人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比较2组病人血清HCY、PLGF含量及NIHSS评分、mRS评分。结果:治疗前,2组病人临床病理学资料以及各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病人术后即刻血清HCY表达水平(17.35±5.01)μmol/L,术后14 d表达水平(13.79±3.13)μmol/L,分别低于对照组病人术后即刻表达水平(21.54±4.95)μmol/L和术后14 d表达水平(16.65±4.23)μmol/L(P<0.01);观察组病人PLGF术后14 d表达水平(62.35±7.26)ng/L,低于对照组的(79.28±9.13)ng/L(P<0.01);治疗后,2组病人NIHSS评分、mRS评分均下降(P<0.01),其中对照组病人治疗14 d后NIHSS评分为(17.52±3.37)分,高于观察组的(13.28±3.19)分(P<0.01);对照组病人mRS评分≤2者占比为28.33%,低于观察组的68.33%(P<0.01)。结论:Solitaire AB支架取栓联合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能有效降低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卒中病人血清HCY表达水平、PLGF水平和病人NIHSS、mRS评分,提高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取栓术 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 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卒中 NIHSS评分 mRS评分
下载PDF
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卒中侧支循环不良患者机械取栓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5
3
作者 徐昕 张汤钦 +7 位作者 吴康飞 徐骏峰 许向军 许友清 尚贤金 黄显军 杨倩 周志明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509-517,共9页
目的探讨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卒中侧支循环形成的影响因素及侧支循环不良患者血管内治疗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至2020年12月在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神经内科行血管内治疗的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患者,收集患者的一般资... 目的探讨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卒中侧支循环形成的影响因素及侧支循环不良患者血管内治疗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至2020年12月在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神经内科行血管内治疗的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患者,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及临床资料如年龄、性别、基线收缩压和舒张压、既往史、基线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空腹血糖水平、基线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ASPECTs)、静脉溶栓、血管闭塞部位(颈内动脉T型、颈内动脉、大脑中动脉M1段)、急性卒中Org10172治疗试验(TOAST)分型、发病至置鞘时间、置鞘至血管再通时间、手术方法、发病至血管再通时间、术后改良脑梗死溶栓试验(mTICI)分级(mTICI 2b或3级为血管成功再通)、症状性颅内出血等。采用发病后90 d门诊或电话随访以获取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以mRS评分≤2分为预后良好。依据侧支循环情况将所有患者分为侧支循环不良组(软脑膜侧支循环0~1级,218例)和侧支循环良好组(软脑膜侧支循环2级,220例)。依据发病后90 d mRS评分将侧支循环不良患者分为预后不良组(157例)和预后良好组(61例)。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侧支循环形成的影响因素以及侧支循环不良患者血管内治疗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本研究共纳入438例患者,其中男249例(56.8%),平均年龄(68±11)岁,中位基线ASPECTs 8(8,10)分,中位基线NIHSS评分15(12,18)分;颈内动脉闭塞35例(8.0%),颈内动脉T型闭塞150例(34.2%),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253例(57.8%);侧支循环不良218例(49.8%),侧支循环良好220例(50.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既往高血压病(OR=1.973,95%CI:1.257~3.097,P=0.003)、空腹血糖水平(OR=1.097,95%CI:1.018~1.182,P=0.015)、血管闭塞部位(颈内动脉比颈内动脉T型:OR=0.099,95%CI:0.034~0.290,P<0.01;大脑中动脉M1段比颈内动脉T型:OR=0.412,95%CI:0.264~0.643,P<0.01)是侧支循环形成的独立影响因素,既往高血压病、空腹血糖水平升高及颈内动脉T型闭塞是侧支循环形成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于接受机械取栓的侧支循环不良患者,基线ASPECTs较高(OR=0.751,95%CI:0.580~0.973,P=0.030)、血管完全再通(OR=0.176,95%CI:0.045~0.681,P=0.012)、侧支循环1级(OR=0.209,95%CI:0.088~0.496,P<0.01)是发病后90 d预后不良的保护因素,基线NIHSS评分较高(OR=1.111,95%CI:1.004~1.230,P=0.042)是发病后90 d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对于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卒中患者,既往高血压病、空腹血糖水平较高及血管闭塞部位(颈内动脉T型闭塞)是侧支循环形成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侧支循环不良(1级)患者不应被排除在机械取栓之外,基线ASPECTs、基线NIHSS评分和侧支循环是患者发病后90 d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提高血管再通程度可以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干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取栓术 侧支循环 急性大血管闭塞性 预后
下载PDF
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卒中Solitaire支架取栓术后预后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4
4
作者 严志忠 王玉海 +4 位作者 张春雷 李光旭 朱勋 操加明 时忠华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8年第11期720-723,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卒中机械取栓术后预后不良或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2月Solitaire支架取栓术治疗的176例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卒中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危险因素。术后... 目的探讨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卒中机械取栓术后预后不良或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2月Solitaire支架取栓术治疗的176例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卒中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危险因素。术后3个月,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评估预后,0~2分为预后良好,3~6分为预后不良,6分为死亡。结果 176例中,预后不良79例,预后良好97例;死亡41例,存活135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80岁、高血压病史、颈内动脉闭塞、取栓次数>3次、再通不良、术后再闭塞及术后症状性脑出血为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高血压病史、侧支不良、取栓次数>3次、发病至成功再通时间长、术后症状性脑出血及术后系统性并发症为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卒中Solitaire支架取栓术后预后的危险因素很多,强调尽早进行取栓术并减少取栓次数和术后并发症有利于改善病人预后;此外,应重视血压对于病人预后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 急性循环大血管闭塞 机械取栓术 Solitaire支架 预后 危险因素
下载PDF
早期他汀类药物治疗在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卒中血管内治疗患者中的多中心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刘瀚圣 龚自力 +16 位作者 资文杰 邱忠明 李凤利 岳成松 杨峻 刘文华 时忠华 杨世泉 张帅 王力 白永杰 王守春 吴德平 陈路明 余鹏霄 罗伟东 刘帅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20年第3期83-89,共7页
目的探讨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卒中血管内治疗患者早期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8月至2018年5月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武汉市第一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九〇四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九〇二医... 目的探讨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卒中血管内治疗患者早期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8月至2018年5月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武汉市第一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九〇四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九〇二医院、扬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自贡市第三人民医院、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吉林大学第一医院8家卒中中心收治的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卒中行血管内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是否早期使用他汀类药物治疗将其分为他汀组和非他汀组,采用倾向评分匹配对两组患者进行匹配,观察两组患者90 d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分、90 d死亡率、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影响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卒中血管内治疗患者神经功能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本研究共纳入247例患者,其中他汀组200例(81.0%)、非他汀组47例(19.0%),经倾向评分匹配1∶1匹配后,他汀组和非他汀组各43例。倾向评分匹配后,他汀组90 d mRS评分0~2分患者占比显著高于非他汀组(P<0.05),90 d死亡率显著低于非他汀组(P<0.05),两组患者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早期他汀类药物治疗、侧支循环均为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卒中血管内治疗患者神经功能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均P<0.05)。结论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卒中血管内治疗早期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能改善患者的近期预后,且安全性高,早期他汀类药物治疗是患者神经功能预后的独立保护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 循环大血管闭塞 血管内治疗 他汀治疗
下载PDF
脑小血管病总体负荷严重程度对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卒中患者血管内治疗短期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张元 樊宇 +2 位作者 姜长春 郝飞 刘慧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809-816,共8页
目的探讨脑小血管病(CSVD)总体负荷严重程度对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卒中(ACALVOS)患者血管内治疗(EVT)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8年1月至2022年4月于包头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接受直接或桥接EVT并成功再通的ACALVOS患者105... 目的探讨脑小血管病(CSVD)总体负荷严重程度对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卒中(ACALVOS)患者血管内治疗(EVT)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8年1月至2022年4月于包头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接受直接或桥接EVT并成功再通的ACALVOS患者105例,根据术后3个月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将其分为预后良好组(61例)和预后不良组(44例)。收集患者的年龄、性别、基线收缩压、基线血糖、基线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术前静脉溶栓、吸烟、既往史(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心房颤动、高脂血症)、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ASPECTS)、术前侧支循环评估系统血流分级、CSVD影像学征象、血管闭塞部位(颈内动脉、大脑中动脉M1段、串联病变)、机械取栓次数、补救治疗、手术操作相关并发症、发病到首次再通时间、股动脉穿刺到首次再通时间、CSVD总体负荷程度。CSVD总体负荷评分0~1、2、3~4分分别为CSVD总体负荷程度的轻、中、重度。通过电话随访获得患者术后3个月时mRS评分,mRS评分≤2分为预后良好,mRS评分≥3分及为后不良。对两组患者一般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后,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索CSVD总体负荷严重程度对EVT后短期(术后3个月)预后的影响。结果(1)105例患者平均年龄(62±12)岁,男72例(68.6%);中位基线NIHSS评分11.0(7.0,14.0)分;中位基线ASPECTS 7.0(6.0,8.0)分;颈内动脉闭塞16例(15.2%),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58例(55.2%),串联病变31例(29.5%);轻度CSVD总体负荷46例(43.8%),中度CSVD总体负荷34例(32.4%),重度CSVD总体负荷25例(23.8%)。(2)与预后良好组患者相比,预后不良组患者年龄较大[(65±12)岁比(61±11)岁,t=2.01],基线血糖、基线NIHSS评分较高[7.00(5.84,8.79)mmol/L比5.90(4.91,7.86)mmol/L,Z=2.48;13.0(9.5,16.0)分比9.5(4.0,14.0)分,Z=3.06],机械取栓次数较多[2.00(1.00,3.00)次比1.50(1.00,2.00)次,Z=2.54],合并冠心病、心房颤动占比较高[38.6%(17/44)比18.0%(11/61),χ^(2)=5.55;31.8%(14/44)比8.2%(5/61),χ^(2)=9.62],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预后不良组CSVD总体负荷程度以重度为主[50.0%(22/44)],预后良好组以轻度为主[60.7%(37/61)],两组CSVD总体负荷程度分布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1.44,P<0.01);其余一般资料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以年龄(由低到高纳入)、基线血糖(由低到高纳入)、基线NIHSS评分(由低到高纳入)、心房颤动、机械取栓次数(由低到高纳入)及CSVD总体负荷程度(以轻度为参照)为自变量,以EVT短期预后不良为因变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基线NIHSS评分升高是EVT短期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OR=1.13,95%CI:1.01~1.25,P=0.027),重度CSVD总体负荷发生短期预后不良的风险是轻度CSVD总体负荷的9.32倍(95%CI:6.76~18.12,P<0.01);而中度CSVD总体负荷、年龄、基线血糖、心房颤动、机械取栓次数不是EVT短期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重度CSVD总体负荷可增加ACALVOS患者EVT后3个月发生预后不良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小血管 循环 缺血性 血栓切除术 预后
下载PDF
工作时间效应对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卒中患者早期血管内治疗流程及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吴康飞 孙毅 +7 位作者 王昊 纪亚晨 郭亚鹏 杨科 许向军 周志明 黄显军 杨倩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593-601,共9页
目的 探讨“工作时间效应”对前循环急性大血管闭塞性缺血性卒中(AIS-LVO)患者早期血管内治疗(EVT)流程和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连续纳入2019年2月至2021年3月于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高级卒中中心接受EVT的前循环AIS-LVO患者。根据入... 目的 探讨“工作时间效应”对前循环急性大血管闭塞性缺血性卒中(AIS-LVO)患者早期血管内治疗(EVT)流程和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连续纳入2019年2月至2021年3月于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高级卒中中心接受EVT的前循环AIS-LVO患者。根据入组患者到院时间分为工作时间(工作日的08∶00—17∶00)组和非工作时间(工作时间以外的所有时间)组,并对非工作时间组患者进行夜间(22∶00至次日07∶59)入院与非夜间(08∶00—21∶59)入院的亚组分析。收集所有入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各流程时间间隔、术后90 d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等,并对影响诊治流程和预后的因素进行分析。主要结局指标为术后90 d mRS评分,次要结局指标为闭塞血管再通情况和症状性颅内出血。结果 共纳入303例患者,平均年龄(69±10)岁,非工作时间组205例(67.7%),工作时间组98例(32.3%)。非工作时间组与工作时间组术后90 d mR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55),且发病至入院时间(P=0.823)、入院至置鞘时间(P=0.244)、置鞘至再通时间(P=0.847)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在非工作时间组中,夜间组患者49例(23.9%),非夜间组患者156例(76.1%),两亚组的术后90 d mR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12),但夜间组患者发病至入院时间显著延长[中位时间为284(180,371) min比220(150,290) min,Z=-2.438,P=0.015],而入院至置鞘时间、置鞘至再通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180、0.236)。结论 在接受EVT的前循环AIS-LVO患者中,并未发现“工作时间效应”对EVT流程及预后的影响,但夜间入院患者存在显著的院前延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 大血管闭塞 血管内治疗 延迟
下载PDF
营养状况是影响临床预后的重要因素:基于459例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卒中急诊取栓治疗患者的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5
8
作者 孙毅 纪亚晨 +7 位作者 吴康飞 王昊 郭亚鹏 许向军 尚贤金 杨倩 黄显军 周志明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397-1402,共6页
目的探讨营养状态对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卒中早期血管内治疗(EVT)患者90 d功能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2020年12月在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弋矶山医院)行EVT的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患者,收集并记录患者的基线资料、实验... 目的探讨营养状态对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卒中早期血管内治疗(EVT)患者90 d功能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2020年12月在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弋矶山医院)行EVT的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患者,收集并记录患者的基线资料、实验室数据、手术资料及90 d预后。营养状态用预后营养指数(PNI)进行评估,即血清白蛋白(g/L)+5×总淋巴细胞计数(109/L)。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探究营养指标PNI与90 d功能预后的关系。结果共纳入459例患者,平均年龄(68.29±11.21)岁,男性260例(56.6%),根据PNI分组:营养正常392例(85.4%)、中度营养不良44例(9.6%)和重度营养不良23例(5.0%)。单因素分析显示:预后良好组中无营养不良的比例高、年龄较小、糖尿病比例较低、基线血压较低、基线NIHSS评分较低、基线ASPECT评分较高、良好侧支循环及血管完全再通比例较高。多因素分析显示:除年龄、糖尿病、基线收缩压、血管成功再通、基线ASPECT评分、基线NIHSS评分及侧支循环外,PNI是EVT患者90 d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中度比重度OR=0.245,95%CI:0.066~0.908,P=0.035;正常比重度OR=0.185,95%CI:0.059~0.581,P=0.004)。结论营养状态是影响EVT治疗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治疗 营养状况 急性大血管闭塞性 预后 预后营养指数
下载PDF
基于倾向评分匹配法评价丁苯酞注射液对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卒中患者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苗贺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9年第21期3574-3578,共5页
目的基于倾向评分匹配法(PSM)评价丁苯酞注射液对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卒中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在本院神经内科住院的310例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并且接受急诊介入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使用丁苯... 目的基于倾向评分匹配法(PSM)评价丁苯酞注射液对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卒中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在本院神经内科住院的310例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并且接受急诊介入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使用丁苯酞注射液将其分为丁苯酞组和对照组,运用倾向评分匹配法(PSM)分析平衡丁苯酞组和对照组的基线特征及比较两组90 d功能预后.结果310例患者最终288例纳入研究(包括再通者230例),其中丁苯酞组108例,对照组180例.丁苯酞组90 d良好功能结局比例高于对照组[68例(63.0%)比80例(44.4%),χ^2=4.755,P=0.030];经PSM成功匹配144例,丁苯酞组和对照组各72例,两组90 d功能结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8例(66.7%)比32例(44.4%),χ^2=3.229,P=0.073].230例再通患者中丁苯酞组94例,对照组136例,两组90 d良好功能结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6例(70.2%)比78例(57.4%);χ^2=1.877,P=0.176)];经PSM成功匹配120例,丁苯酞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丁苯酞组90 d良好功能结局的比例比对照组高[44例(73.3%)比28例(46.7%);χ^2=5.227,P=0.028].结论丁苯酞注射液能够进一步增强血管内治疗改善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卒中再通患者的临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 循环 大血管闭塞性 丁苯酞注射液 倾向评分匹配法 预后
下载PDF
高敏肌钙蛋白T与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卒中血管内治疗患者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孔玉明 王佳辉 +4 位作者 李治璋 张晓光 张东 马瑞楠 岳蕴华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22年第7期403-405,共3页
目的:探讨早期高敏肌钙蛋白T(hs-cTnT)水平与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卒中(ALVOS)血管内治疗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行血管内治疗的ALVOS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3月后mRS评分,分为良好预后组(mRS<3分)和不良预后组(mRS≥3... 目的:探讨早期高敏肌钙蛋白T(hs-cTnT)水平与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卒中(ALVOS)血管内治疗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行血管内治疗的ALVOS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3月后mRS评分,分为良好预后组(mRS<3分)和不良预后组(mRS≥3分),比较2组基线资料。通过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使用ROC曲线下面积评估hs-cTnT对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最终纳入127例患者,其中预后良好55例(43.3%),预后不良72例(56.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hs-cTnT升高(OR1.037,95%CI 1.000~1.075,P=0.047)、年龄增加(OR1.070,95%CI 1.020~1.123,P=0.005)、取栓次数增加(OR1.912,95%CI1.149~3.182,P=0.017)、ASPECT评分降低(OR1.479,95%CI 1.005~2.174,P=0.041)及颈内动脉闭塞(OR4.695,95%CI 1.524~14.492,P=0.007)是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hs-cTnT预测预后不良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30(95%CI 0.643~0.816,P<0.001),最佳截断值为15.45 ng/L,敏感度63.9%,特异度69.1%。结论:早期hs-cTnT升高是ALVOS血管内治疗患者3月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大血管闭塞 高敏肌钙蛋白T 不良预后 危险因素
下载PDF
鼻饲时机对急性前循环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血管内治疗后卒中相关肺炎的影响
11
作者 方敏 干克娜 +2 位作者 刘卉 曾宏亮 罗征进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4年第12期36-39,43,共5页
目的探讨鼻饲时机对急性前循环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血管内治疗后卒中相关肺炎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赣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急性前循环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n=30)、B组(n=30)和... 目的探讨鼻饲时机对急性前循环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血管内治疗后卒中相关肺炎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赣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急性前循环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n=30)、B组(n=30)和C组(n=30),三组分别于术前,术后1、24 h留置胃管,比较三组并发症发生率、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脑卒中(NIHSS)评分及改良Rankin(mRS)评分。结果A组肺部感染发生时间短于B组、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肺部感染、消化道出血及低蛋白血症发生率低于B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三组入院第7天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3个月A组NIHSS评分均低于B组、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入院3个月mRS评分均低于B组、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前循环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血管内治疗时,于手术前开展鼻饲,能够降低肺部感染相关发生率,有助于促使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改善生活状态,整体应用效果较好,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饲时机 急性循环大动脉闭塞性 脑梗死 相关肺炎
下载PDF
静脉溶栓联合机械取栓治疗对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疗效
12
作者 马骊珠 张建刚 《四川解剖学杂志》 2024年第1期44-46,共3页
目的:探讨静脉溶栓联合机械取栓治疗,对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LVO)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 2021 年 5 月至 2022 年 5 月本院收治的前循环AIS-LVO患者 95 例作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联合组(n =54,采取... 目的:探讨静脉溶栓联合机械取栓治疗,对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LVO)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 2021 年 5 月至 2022 年 5 月本院收治的前循环AIS-LVO患者 95 例作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联合组(n =54,采取静脉溶栓+机械取栓治疗)和对照组(n =41,仅采取静脉溶栓治疗).对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脑血管开通、血流灌注、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预后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联合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92.59%),显著高于对照组(75.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血管再通率(79.63%)及血管灌注≥2b级占比(72.22%),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60.98%、51.2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预后不良事件发生率(5.56%)低于对照组(19.51%),mRS评分也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循环AIS-LVO静脉溶栓联合机械取栓治疗疗效佳,可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提高血管再通率,对预后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血管闭塞性急性缺血性脑 静脉溶栓 机械取栓 预后
下载PDF
机械血栓切除术治疗前后循环急性大血管闭塞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效果及预后的影响因素
13
作者 任毅 王程晓 杨立波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4年第9期1088-1092,共5页
目的观察机械血栓切除术(MT)治疗前后循环急性大血管闭塞性缺血性卒中(AIS-LVO)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影响其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9-04—2023-04沧州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24例AIS-LVO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随访90 d改良Ran... 目的观察机械血栓切除术(MT)治疗前后循环急性大血管闭塞性缺血性卒中(AIS-LVO)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影响其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9-04—2023-04沧州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24例AIS-LVO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随访90 d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分成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分析2组患者临床基本情况、NIHSS评分、闭塞血管部位、血压、ASPECT评分、手术及预后指标,将有统计学差异的因素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通过受试者工作(ROC)特征分析影响因素对预后的预测效能。结果124例患者中预后良好45例,预后不良79例,2组患者在入院时NIHSS评分、闭塞血管位置、血压及ASPECT评分、发病至入院时间、入院到再通时间、再通成功、血管再通分级(TICI)、24 h内发生颅内出血、术后90 d mRS评分、90 d死亡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时NIHSS评分增高(P=0.014,OR=2.065)、入院时血压升高(P=0.044,OR=1.033)、ASPECT评分增高(P=0.001,OR=1.741)、发病至入院时间较长(P=0.002,OR=2.912)、入院到再通时间增加(P=0.001,OR=1.025)以及24 h内颅内出血(P=0.034,OR=4.033)会增加预后不良的概率。ROC曲线分析显示,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预测AIS-LVO患者机械血栓切除术预后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68(95%CI:0.861~0.962,P<0.001),灵敏度为74.68%,特异度为97.78%。结论入院时NIHSS评分、血压、ASPECT评分、发病至入院时间、入院到再通时间以及24 h内颅内出血情况是影响AIS-LVO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以这些因素建立的预测模型具有较好诊断效能,多因素综合分析可作为MT治疗AIS-LVO患者预后的重要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 机械血栓切除术 大血管闭塞 循环 循环 影响因素 预后
下载PDF
直接抽吸取栓术与支架取栓术治疗急性后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的疗效对比
14
作者 陆弘盈 谭衍 +2 位作者 边远 李欣明 蔡文强 《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3期30-33,共4页
[目的]对比直接抽吸取栓术(ADAPT)与支架取栓术治疗急性后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72例急性后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患者按治疗方案不同分为ADAPT组37例和支架组35例。ADAPT组行直接抽吸取栓术,支架组行支架... [目的]对比直接抽吸取栓术(ADAPT)与支架取栓术治疗急性后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72例急性后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患者按治疗方案不同分为ADAPT组37例和支架组35例。ADAPT组行直接抽吸取栓术,支架组行支架取栓术。对比两组穿刺-血管再通时间、取栓次数、静脉溶栓、一次血管再通率、全部血管再通率、血栓逃逸、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近期预后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静脉溶栓、全部血管再通率及血栓逃逸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ADAPT组穿刺-血管再通时间短于支架组,取栓次数少于支架组,一次血管再通率高于支架组(P<0.05或P<0.01)。两组术后7 d NIHSS评分、90 d病死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ADAPT组90 d预后良好率高于支架组(P<0.05)。支架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ADAPT组(P<0.05)。[结论]相较于支架取栓术,ADAPT治疗急性后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可获得更好的近期预后,并发症风险更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 直接抽吸取栓术 循环大血管闭塞 支架取栓术
下载PDF
丁苯酞联合介入血管再通治疗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的疗效观察
15
作者 李士伟 徐鹏 《当代医药论丛》 2024年第21期95-97,共3页
目的:探讨丁苯酞联合介入血管再通治疗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5月—2022年4月通辽市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所有... 目的:探讨丁苯酞联合介入血管再通治疗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5月—2022年4月通辽市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所有入组者均接受血管内介入治疗,观察组联合应用丁苯酞注射液,比较两组出院时血管再生能力指标变化情况,比较两组出院时外周血Hcy水平和Vaspin水平变化情况,比较两组出院时患侧上肢臂丛神经传导速度和Fuel-Meye评分变化情况。结果:出院时观察组ET-1(32.1±10.7)ng/L低于对照组的(69.1±15.6)ng/L(P<0.05),NO水平(33.8±8.8)μmol/L高于对照组的(25.4±6.5)μmol/L(P<0.05),VEGF水平(84.7±23.2)ng/L高于对照组的(55.4±18.0)ng/L(P<0.05)。出院时观察组Hcy水平(13.4±5.2)μmol/L低于对照组的(22.9±8.5)μmol/L(P<0.05),Vaspin水平(2.1±0.8)μg/L低于对照组的(0.9±0.3)μg/L(P<0.05)。出院时观察组臂丛神经运动及感觉分支传导速度分别为(75.3±16.8)m/s和(51.2±10.4)m/s,快于对照组的(56.5±10.7)m/s和(39.8±8.6)m/s(P<0.05),Fuel-Meye评分(59.8±12.2)分高于对照组的(43.4±8.1)分(P<0.05)。结论:针对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使用丁苯酞能有效提高介入血管再通治疗后血管再生能力,减轻神经功能损伤,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苯酞 介入血管再通 急性循环大血管闭塞
下载PDF
直接机械取栓与静脉溶栓桥接机械取栓治疗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比较
16
作者 杨霖 陈婷 童玲玲 《微创医学》 2024年第1期58-60,共3页
目的探讨直接机械取栓与静脉溶栓桥接机械取栓治疗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的疗效。方法选取60例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AIS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实施直接机械取栓治疗的28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同期实施静脉溶栓桥接机械取栓治疗... 目的探讨直接机械取栓与静脉溶栓桥接机械取栓治疗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的疗效。方法选取60例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AIS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实施直接机械取栓治疗的28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同期实施静脉溶栓桥接机械取栓治疗的32例患者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发病至穿刺时间、取栓次数、穿刺至血管再通时间、术中血管再通成功率(近期疗效)、不良事件发生率等指标。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血管再通成功率(75.00%vs.53.57%)、发病至穿刺时间、穿刺至血管再通时间、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取栓次数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溶栓桥接机械取栓与直接机械取栓治疗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AIS近期疗效相当,但静脉溶栓桥接机械取栓治疗可减少取栓次数,且不影响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 循环大血管闭塞 直接机械取栓 静脉溶栓桥接机械取栓
下载PDF
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卒中患者超时间窗机械取栓的治疗效果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郭元展 温昌明 +3 位作者 张保朝 孙军 高军 郭士乾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23年第6期13-17,共5页
目的分析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卒中患者超时间窗机械取栓的治疗效果。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队列研究。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5月在南阳市中心医院住院治疗的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卒中患者93例,其发病至入院时间均>24 h,且影像学检... 目的分析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卒中患者超时间窗机械取栓的治疗效果。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队列研究。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5月在南阳市中心医院住院治疗的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卒中患者93例,其发病至入院时间均>24 h,且影像学检查显示存在明显的缺血半暗带。根据患者是否接受机械取栓将其分为对照组(n=49)和取栓组(n=44)。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和标准护理,取栓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机械取栓。比较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影像学资料,记录取栓组患者手术相关情况。所有患者于术后90 d通过电话进行随访,主要结局指标为术后90 d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次要结局指标为术后90 d预后良好(mRS评分为0~2分)、mRS评分为0~3分、死亡、脑梗死复发情况及症状性颅内出血(sICH)发生情况。结果取栓组患者手术方式:单纯抽吸取栓5例(11%),支架取栓39例(89%);手术相关并发症:动脉夹层2例(5%),新发部位栓塞3例(7%);取栓次数为1(1)次;植入支架19例(43%);mTICI分级:0~1级2例(5%),2a级3例(7%),2b级27例(61%),3级12例(27%);术后造影剂外渗8例(18%)。取栓组术后90 d mRS评分低于对照组,预后良好、mRS评分0~3分者占比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90 d死亡率、脑梗死复发率、sICH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药物治疗相比,超时间窗(发病24 h以上)机械取栓能更有效改善存在明显缺血半暗带的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卒中患者90 d神经功能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卒中 机械取栓 超时间窗 治疗结果
下载PDF
基于CTA的侧支循环评分对大血管闭塞性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18
作者 鲍红图 李志强 《浙江医学》 CAS 2024年第10期1047-1055,共9页
目的比较4种基于CTA的侧支循环评分[大脑中动脉闭塞远端血管侧支循环评分(Miteff评分),外侧裂、脑凸面侧支循环评分(Maas评分),大脑中动脉区域侧支循环评分(Tan评分),区域软脑膜侧支循环评分(rLMC评分)]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 目的比较4种基于CTA的侧支循环评分[大脑中动脉闭塞远端血管侧支循环评分(Miteff评分),外侧裂、脑凸面侧支循环评分(Maas评分),大脑中动脉区域侧支循环评分(Tan评分),区域软脑膜侧支循环评分(rLMC评分)]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9月至2023年9月河北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98例AIS-LVO患者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根据2位医师的Miteff评分、Mass评分、Tan评分、rLMC评分结果,探究4种评分的评估者间信度;以基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的侧支循环分级系统——美国介入和治疗神经放射学学会/美国介入放射学会(ASITN/SIR)分级结果为参考,探究该4种评分对侧支循环的评估效度;采用单因素分析、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AIS-LVO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并进一步通过ROC曲线评估不同评分对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4种基于CTA的侧支循环评分的评估者间信度从高到低依次是rLMC评分、Miteff评分、Tan评分、Maas评分(Kappa=0.810、0.797、0.745、0.733,均P<0.05),评估效度从高到低依次是rLMC评分、Miteff评分、Tan评分、Maas评分(rs=0.687、0.534、0.481、0.423,均P<0.05)。入院血糖(OR=0.438,95%CI:0.196~0.975)、入院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评分量表(NIHSS)评分(OR=0.837,95%CI:0.699~1.002)是AIS-LVO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Miteff评分(OR=0.055,95%CI:0.007~0.461)、Maas评分(OR=0.047,95%CI:0.006~0.391)、Tan评分(OR=0.122,95%CI:0.020~0.721)、rLMC评分(OR=0.080,95%CI:0.014~0.460)评估的良好侧支循环均是AIS-LVO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4种评分对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从高到低依次是rLMC评分、Miteff评分、Tan评分、Maas评分(AUC=0.812、0.773、0.720、0.705,均P<0.05),最佳截断值分别为10.5、2.5、1.5、2.5分。结论rLMC评分对比其余3种评分(Miteff评分、Mass评分、Tan评分)评估者间信度最高、对侧支循环的评估效度最高以及对机械取栓治疗预后的预测价值最高。入院血糖较高或入院NIHSS评分较高的患者机械取栓治疗预后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 CT血管造影 侧支循环 机械取栓
下载PDF
急性前循环大血管狭窄脑卒中患者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分析
19
作者 孙俊福 张德智 +4 位作者 安小勤 姜勇 江静如 吴佳荣 储剑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4年第9期1066-1070,共5页
目的分析急性前循环大血管狭窄脑卒中患者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01—2023-09安庆一一六医院收治的急性前循环大血管狭窄脑卒中患者,将其中治疗后3个月随访评估为不良预后的23例患者纳入预后不良组,采用倾向匹配法从... 目的分析急性前循环大血管狭窄脑卒中患者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01—2023-09安庆一一六医院收治的急性前循环大血管狭窄脑卒中患者,将其中治疗后3个月随访评估为不良预后的23例患者纳入预后不良组,采用倾向匹配法从良好预后的患者中匹配46例患者纳入良好组。对比并分析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构建风险模型。结果基线NIHSS评分≥13.705分、梗死核心区体积≥52.720 mL、入院收缩压≥160.060 mmHg为ALVSS患者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rLMC评分≤9.429分为不良预后的保护因素,对于ALVSS患者不良预后具有中等评估价值(0.7<AUC≤0.9,P<0.05)。危险因素与保护因素联合构建的风险模型对于ALVSS患者不良预后具有较高的预估价值(AUC>0.9,P<0.05)。结论基线NIHSS偏高、梗死核心区体积较大、入院收缩压较高以及rLMC评分较低可提示急性前循环大血管狭窄脑卒中患者不良预后,可针对性给予干预,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 循环大血管狭窄 预后 危险因素 风险模型
下载PDF
ApoE基因多态性与急性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血管内治疗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
20
作者 李俊杰 唐灵 朱佳佳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0期1354-1358,共5页
目的探讨急性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患者载脂蛋白E(ApoE)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及其与血管内治疗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行血管内治疗的100例急性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患者,根据术后90 d时患者改良Rankin评分量表(mRS)得分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 目的探讨急性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患者载脂蛋白E(ApoE)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及其与血管内治疗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行血管内治疗的100例急性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患者,根据术后90 d时患者改良Rankin评分量表(mRS)得分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mRS≤3分,n=66)与预后不良组(mRS>3分,n=34)。比较两组受试者的基线资料、免疫指标,检测ApoE基因多态性,记录术后出血情况。结果预后不良组高龄患者比例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预后不良组外周血甘油三酯(TG)、N末端B型钠尿肽原(BNP)、D-二聚体(D-D)均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两组ApoE基因表型均以ε3/ε3占比为最高,且预后良好组ε3/ε3占比高于预后不良组(77.27%vs 55.88%,P<0.05);两组其他基因表型未见明显差异(P>0.05)。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ApoE基因频率均以ε3型占比最高,分别为87.12%和76.47%;但两组间ε2、ε3、ε4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血管内治疗后预后不良以高龄患者多见,ApoE基因表型以ε3/ε3居多,可能是血管内治疗后预后良好的保护因素;ApoE基因频率以ε3型居多,但与血管内治疗后预后无明显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大血管闭塞性 血管内治疗 载脂蛋白E(ApoE) 单核苷酸多态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