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669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模式CT对急性前循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缺血半暗带、梗死核心变化及预后的评估
1
作者 霍敏中 冯锦昉 +1 位作者 方挺松 梁振华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4年第8期863-867,共5页
目的 探讨多模式CT对急性前循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缺血半暗带、梗死核心变化及预后的评估。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6月来佛山市中医院诊治的疑似急性前循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00例,治疗前后分别行多模式CT检查。分析头颅CT平扫(... 目的 探讨多模式CT对急性前循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缺血半暗带、梗死核心变化及预后的评估。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6月来佛山市中医院诊治的疑似急性前循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00例,治疗前后分别行多模式CT检查。分析头颅CT平扫(NCCT)、CT灌注成像(CTP)、CT血管成像(CTA)结果。比较急性前循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缺血半暗带区、梗死核心区患侧与健侧的脑血容量(CBV)、脑血流量(CBF)、平均通过时间(MTT)、达峰时间(TTP)值;比较治疗前后急性前循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缺血半暗带的灌注参数[相对脑血容量(rCBV)、相对脑血流量(rCBF)、相对平均通过时间(rMTT)和相对达峰时间(rTTP)];比较治疗前后急性前循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梗死核心的灌注参数(rCBF、rCBV、rTTP、rMTT);分析脑组织异常灌注与血管狭窄的相关性。43例急性前循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根据发病4.5~9.0 h内经溶栓治疗结果,比较预后良好(改良Rankin评分≤2分,n=28)与预后不良(改良Rankin评分>2分,n=15)缺血半暗带的rCBV、rCBF、rMTT、rTTP值。结果 100例疑似患者经NCCT检查发现,59例患者可见早期的低密度病灶,其余41例患者未见明显异常,NCCT阳性率为59.00%。CTP检查结果发现,100例患者中9例经过CTP检查灌注正常,其余91例患者脑灌注均有异常现象,与临床症状相符,CTP检查发现阳性率为91.00%。CTA检查结果发现,存在责任血管狭窄或闭塞者88例,无存在责任血管狭窄或闭塞者12例。多模式CT结果:急性前循环缺血性脑卒中缺血半暗带区健侧、患侧CB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侧的CBF明显较健侧低,患侧的MTT、TTP明显较健侧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梗死核心区患侧的CBV、CBF明显较健侧低,MTT、TTP明显较健侧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梗死核心区相比,缺血半暗带的rCBV、rCBF明显较高,rMTT、rTTP值明显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前缺血半暗带rCBV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CBF较治疗前高,rMTT、rTTP较治疗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流灌注异常者中存在责任血管狭窄或闭塞发生率明显较血流灌注正常者高(95.6%vs.11.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4.5~9 h内经溶栓治疗患者43例,其中预后良好者28例,预后不良者15例。预后良好者前缺血半暗带rCBV与预后不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良好者rCBF较预后不良高,rMTT、rTTP较预后不良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模式CT可早期发现急性前循环缺血性脑卒中的缺血半暗带、梗死核心异常情况,可用于急性前循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预后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前循环缺血性脑卒中 多模式CT 梗死核心 缺血半暗带
下载PDF
中药塌渍治疗急性前循环缺血性脑卒中合并肺部感染
2
作者 李云霞 李晓晖 +3 位作者 尚祥岭 王红燕 袁鑫帅 李晨郢 《河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24年第1期65-67,71,共4页
目的:探讨中药塌渍疗法治疗急性前循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肺部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2年5月至2023年5月该院收治的93例前循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排除院前肺部感染,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采用... 目的:探讨中药塌渍疗法治疗急性前循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肺部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2年5月至2023年5月该院收治的93例前循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排除院前肺部感染,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临床治疗方法,研究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中药塌渍疗法进行治疗,经治疗后比较两组肺部感染评分表、不良反应发生率、神经功能缺陷评分表。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后肺部感染评分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塌渍治疗能有效缓解患者的急性前循环缺血性脑卒中合并肺部感染及相应的临床症状,促进患者病情康复,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探索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塌渍疗法 急性前循环缺血性脑卒中 肺部感染
下载PDF
基于TASL的急性前循环缺血性脑卒中药物治疗预后因素分析
3
作者 李小雷 单春辉 +3 位作者 赵明娟 张晖 暴云锋 陈英敏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8-33,共6页
目的探讨基于血管选择性动脉自旋标记(territorial arterial spin labeling,TASL)技术的急性前循环缺血性脑卒中(acute anterior circulation ischemic stroke,AACIS)药物治疗预后因素的影响性分析。材料与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确诊AACIS... 目的探讨基于血管选择性动脉自旋标记(territorial arterial spin labeling,TASL)技术的急性前循环缺血性脑卒中(acute anterior circulation ischemic stroke,AACIS)药物治疗预后因素的影响性分析。材料与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确诊AACIS患者136例并根据其治疗后90 d的预后情况分为预后良好(70例)与预后不良(66例)两组。记录责任血管狭窄度、疗前选择性脑血流量(territorial cerebral blood flow,TCBF)、疗后TCBF_(10 d)、相对选择性脑血流量(relative CBF,rTCBF)以及病灶体积,同时收集患者的基线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卒中分型、年龄、性别、身体质量指数等风险因素信息,将上述指标纳入统计模型。对两组间的计量资料使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统计其单因素差异性,对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进行多因素联合logisitic回归分析,使用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对结果进行诊断效能评判。结果单因素分析中,年龄(Z=16.022)、基线NIHSS评分(Z=148.400)、卒中分型(Z=49.640)、责任血管狭窄度(Z=27.193)、TCBF_(疗前)(Z=693.000)、rTCBF(Z=18.874)及病灶体积(Z=-10.14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联合分析中,年龄(OR=0.108)、基线NIHSS评分(OR=0.615)、卒中分型中的穿支动脉疾病(OR=90.154)、TCBF_(疗前)(OR=4.611)及病灶体积(OR=0.138)对预后具有显著影响(P<0.05),且5者联合对预后预测的判定方法切实有效(P<0.05),ROC曲线下面积为0.962,具有较高价值。责任血管灌注的改变对预后无显著影响(P>0.05)。结论在药物保守治疗方法下,患者90 d预后更易受到年龄、基线NIHSS评分、卒中种类、CBF_(疗前)及病灶体积的影响,并不依赖于责任血管的灌注改善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前循环缺血性脑卒中 药物治疗 磁共振成像 血管选择性动脉自旋标记 血流量
下载PDF
CT灌注成像Tmax参数对急性前循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
4
作者 张佳慧 徐运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3年第7期798-803,共6页
目的探讨急性前循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CT灌注参数与临床预后的关系,以及Tmax参数是否可用于急性脑卒中患者良好预后的预测。方法回顾性纳入26例于2014-03—2020-09就诊于南京鼓楼医院的急性前循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阿替... 目的探讨急性前循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CT灌注参数与临床预后的关系,以及Tmax参数是否可用于急性脑卒中患者良好预后的预测。方法回顾性纳入26例于2014-03—2020-09就诊于南京鼓楼医院的急性前循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患者发病后48 h内完成全脑CT灌注成像扫描,头颅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呈侧脑室旁单一病灶。通过病例系统筛选患者的临床资料,由2名影像科主治医师分别处理CT灌注原始图像。使用美国GE公司的CT Kinetics软件系统在原始灌注图像上勾画感兴趣区,软件在各个灌注参数的彩色函数图上叠加相应的区域并运算每个灌注参数。计算并记录Tmax与发病至灌注成像扫描间隔时间的比值(定义为Tmax-time index)。根据90 d mRS评分将患者分为m RS≤1组和mRS>1组,采用非参数检验对2组患者不同灌注参数和Tmax-time index参数进行分析,斯皮尔曼等级相关分析对Tmax参数及Tmax-time index与mRS≤1进行分析,通过COX回归分析对混杂因素进行校正,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用于分析参数的预测价值并计算出最佳预测界值。结果2组患者入院时NIHSS评分有统计学差异(P=0.029),余基线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灌注参数仅Tmax存在组间差异,Tmax参数及Tmax-time index参数与m RS≤1(定义为良好预后)呈显著性相关(P值:0.016比0.006;ρ值:0.468比0.526)。校正入院NIHSS评分、扫描间隔时间、心房颤动等混杂因素后,Tmax参数是急性脑卒中患者预后良好的独立预测因子(P=0.042)。校正心房颤动、入院NIHSS评分因素后,Tmax-time index可独立预测急性脑卒中患者的良好预后(P=0.041)。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提示Tmax<1.25 s是急性脑卒中患者良好预后的最佳预测界值(P=0.019,AUC=0.805,95%CI 0.618~0.991,特异性57.1%,敏感性94.7%),Tmax-time index<1.08是急性脑卒中患者良好预后的最佳预测界值(P=0.009,AUC=0.842,95%CI 0.661~1.000,特异性85.7%,敏感性89.7%)。上述两个参数在预测效力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CT灌注成像的Tmax参数及Tmax-time index参数可用于预测急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 最大达峰时间 Tmax Tmax-time index 静脉溶栓 缺血半暗带 CT灌注成像 预后
下载PDF
急性前循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机械取栓术后超早期强化降压的有效性与安全性
5
作者 马丽娟 吴垠 李光宗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3年第9期102-107,共6页
目的 探讨超早期强化降压在急性前循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机械取栓术后的应用及其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0月接受机械取栓术治疗的102例急性前循环缺血性脑卒中为研究对象,采用奇偶数分组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 目的 探讨超早期强化降压在急性前循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机械取栓术后的应用及其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0月接受机械取栓术治疗的102例急性前循环缺血性脑卒中为研究对象,采用奇偶数分组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1例。对照组术后采取常规降压,观察组术后采取超早期强化降压。比较2组临床疗效、手术前后血压控制情况、血清指标[氧磷酶-1(PON-1)、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脑水肿加重程度、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预后相关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4.12%(48/51)与对照组90.20%(46/5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48 h,观察组收缩压、平均动脉压以及脑水肿加重程度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24 h, 2组血清PON-1水平高于术前,Lp-PLA2、NSE水平低于术前(P<0.05),但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48 h、90 d, 2组NIHSS评分低于术前(P<0.05),但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症状性颅脑出血发生率、脑血管再闭塞发生率、术后90 d预后良好率及术后90 d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前循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机械取栓术后超早期强化降压可在短时间内有效控制血压,减轻脑水肿,改善患者神经功能,且具有一定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前循环缺血性脑卒中 机械取栓术 强化降压 超早期 水肿 血压 神经功能 预后
下载PDF
急性前循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行机械取栓术后血管无效再通的影响因素
6
作者 路昭颖 郭爱红 +5 位作者 王文哲 贺婵婵 吕一迪 郝瑛子 段雪蒙 张能 《医学综述》 CAS 2023年第17期3519-3523,共5页
目的分析急性前循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行机械取栓术后血管无效再通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10月延安大学咸阳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04例行机械取栓术的急性前循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结果筛选出... 目的分析急性前循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行机械取栓术后血管无效再通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10月延安大学咸阳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04例行机械取栓术的急性前循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结果筛选出改良脑梗死溶栓分级达到2b级或3级的患者,再根据术后90 d改良Rankin评分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单因素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急性前循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行机械取栓术后血管无效再通的影响因素。结果104例患者中,实现成功再通的有88例。术后3个月随访时,预后良好45例,预后不良43例。预后不良组患者年龄大于预后良好组(P<0.01),高血压史、冠心病史、心房颤动史、侧支循环代偿较差、症状性颅内出血的比例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或P<0.01),入院收缩压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症状发作至穿刺时间短于预后良好组(P<0.01),入院时、术后1 d、术后3 d、术后7 d或出院时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高于预后良好组[15(11,24)分比12(10,14)分、20(14,29)分比9(6,14)分、17(13,28)分比7(4,9)分、16(12,25)分比6(3,8)分](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侧支循环代偿较差、术后7 d或出院时NIHSS评分是影响取栓患者血管无效再通的独立危险因素(OR=5.523,95%CI 1.536~19.877;OR=1.324,95%CI 1.172~1.495)(均P<0.01)。结论侧支循环代偿情况、术后7 d或出院时NIHSS评分是急性前循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行机械取栓术后血管无效再通的影响因素。临床医师应在术中关注侧支循环代偿情况,术后注意NIHSS评分变化,灵活制订和调整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前循环缺血性脑卒中 机械取栓术 无效再通 影响因素
下载PDF
急性前循环缺血性脑卒中超时间窗机械取栓治疗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7
作者 张栋 张金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3年第11期2092-2096,共5页
目的:探讨经Mistar软件评估后的超时间窗急性前循环缺血性脑卒中病人机械取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纳入2021年1月—2021年11月于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内科经机械取栓治疗的急性前循环缺血性脑卒中病人88例,根据发病至股动... 目的:探讨经Mistar软件评估后的超时间窗急性前循环缺血性脑卒中病人机械取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纳入2021年1月—2021年11月于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内科经机械取栓治疗的急性前循环缺血性脑卒中病人88例,根据发病至股动脉穿刺时间(OTP)分为时间窗内组(OTP≤6 h,53例)和超时间窗组(OTP>6 h,35例)。收集并对比分析两组病人年龄、性别、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术前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CT(ASPECT)评分、血管闭塞部位等临床资料;对比分析两组病人并发症、预后及成功再通率。结果:两组病人静脉溶栓、心房颤动史、手术时间节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成功再通率时间窗内组为92.5%,超时间窗组85.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74);两组预后良好率、术后24 h症状性颅内脑出血(sICH)发生率、死亡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Mistar软件评估后的急性前循环缺血性脑卒中病人超时间窗机械取栓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 大血管闭塞 超时间窗 机械取栓 Mistar软件
下载PDF
多模式MRI辅助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前循环缺血性脑卒中疗效及对hs-CRP的影响 被引量:13
8
作者 韩小辉 姜广亚 +1 位作者 黄玮 任腾飞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7年第18期2321-2325,共5页
目的观察多模式MRI辅助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前循环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效果及对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1月—2015年10月在我院治疗的90例急性前循环缺血性脑卒中病人临床资料,其中47例行静脉溶栓治疗病人作为... 目的观察多模式MRI辅助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前循环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效果及对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1月—2015年10月在我院治疗的90例急性前循环缺血性脑卒中病人临床资料,其中47例行静脉溶栓治疗病人作为观察组,43例行常规抗血栓方法(非静脉溶栓)治疗病人作为对照组,均在多模式MRI辅助下治疗。观察两组的疗效、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Barthel指数评分、不良反应,观察两组hs-CRP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闭塞血管再通率为53.19%(25/47),高于对照组的30.23%(13/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d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5.1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7.44%(P<0.05)。NIHSS评分观察组治疗后24h、3d、7d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Barthel指数评分:观察组治疗后24h、3d、7d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两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hs-CRP水平较治疗前下降(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hs-CRP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多模式MRI辅助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前循环缺血性脑卒病人能有效地改善神经功能缺损,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抑制炎症反应,治疗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前循环缺血性脑卒中 静脉溶栓 磁共振成像 超敏C反应蛋白
下载PDF
超时间窗急性前循环缺血性脑卒中机械取栓治疗效果分析 被引量:4
9
作者 曹姗 刘永刚 +5 位作者 董辉 邢晓明 孟会红 钱倩 任翠剑 高爱民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21年第4期326-329,共4页
目的分析机械取栓(MT)在超时间窗急性前循环缺血性脑卒中(AACIS)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8至1月-2018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采用MT治疗的AACIS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发病-治疗时间不同,将患者分为时间窗内组(发病-治疗时间... 目的分析机械取栓(MT)在超时间窗急性前循环缺血性脑卒中(AACIS)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8至1月-2018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采用MT治疗的AACIS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发病-治疗时间不同,将患者分为时间窗内组(发病-治疗时间≤6 h,n=30)和超时间窗组(发病-治疗时间>6 h,n=10)。以改良脑梗死溶栓(mTICI)分级评价治疗效果,对比患者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以评价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改善情况,对比术后90 d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以评价预后。结果时间窗内组患者治疗成功率为83.33%(25/30),超时间窗组患者治疗成功率为80.00%(16/20),两组患者治疗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出院时NIHSS评分均低于入院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出院时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90 d内,两组患者均无死亡病例出现。两组患者预后良好率、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T在超时间窗AACIS患者的治疗中,可有效改善患者血管再通率,具有与时间窗内患者相似的近远期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取栓 超时间窗 急性前循环缺血性脑卒中 治疗效果 安全性
下载PDF
急性前循环缺血性脑卒中合并糖尿病患者63例血糖漂移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的关联性分析 被引量:7
10
作者 王小瑞 石莉 +2 位作者 韩凯 刘海燕 李建新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22年第3期216-218,共3页
目的分析急性前循环缺血性脑卒中(AIS)合并糖尿病患者血糖漂移与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的关联性。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21年2月我院63例前循环AIS合并糖尿病患者(观察组),并选取同期糖尿病患者57例(对照1组)、健康... 目的分析急性前循环缺血性脑卒中(AIS)合并糖尿病患者血糖漂移与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的关联性。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21年2月我院63例前循环AIS合并糖尿病患者(观察组),并选取同期糖尿病患者57例(对照1组)、健康体检者71名(对照2组),使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监测其血糖波动水平[空腹血糖(FBG)、平均血糖、空腹胰岛素(Fins)、血糖波动频数、最大血糖波动幅度(LAGE)、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并比较降糖治疗前及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同时了解血糖漂移与NIHSS评分的关联性。结果3组间血糖波动频数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3组间FBG、平均血糖、Fins、LAGE、MAGE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同时,观察组FBG、平均血糖、LAGE、MAGE>对照1组>对照2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NIHSS评分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相关性分析发现,观察组患者血糖漂移与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NIHSS评分具有相关性(P<0.05),其中,MAGE、LAGE均与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NIHSS评分呈正相关(P<0.05)。结论前循环AIS合并糖尿病患者血糖漂移与NIHSS评分紧密相关,因此,临床在治疗过程中不仅要关注血糖控制情况,还应重视控制血糖波动幅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 急性缺血性 糖尿病 血糖漂移 NIHSS评分 关联性
下载PDF
不同发病机制急性前循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管内治疗的疗效与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林铃芳 周光宁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22年第4期340-342,共3页
目的采用血管内治疗技术治疗不同发病机制急性前循环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观察其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9年2月-2021年6月我院收治的AIS患者77例,根据不同发病机制分为动脉粥样硬化性AIS(IAD)组32例,心源性脑栓塞(CE)组45例,给予... 目的采用血管内治疗技术治疗不同发病机制急性前循环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观察其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9年2月-2021年6月我院收治的AIS患者77例,根据不同发病机制分为动脉粥样硬化性AIS(IAD)组32例,心源性脑栓塞(CE)组45例,给予血管内治疗,分析不同亚型AIS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两组性别、基线NIHSS及原发病史等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IAD组多模式联合治疗率、血管成形术使用率、术中使用抗血小板药率及手术操作时间显著大于CE组(P<0.05);两组最终再通率、24 h NIHSS、预后良好率、颅内出血、栓塞并发症发生率及3个月死亡率等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血管内治疗技术对不同发病机制的AIS患者疗效相当,安全性方面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前循环缺血性脑卒中 发病机制 血管内治疗 疗效 安全性
下载PDF
对近端动脉闭塞的急性前循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静脉溶栓与桥接治疗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2
12
作者 秦光云 袁丽红 《当代医药论丛》 2018年第11期124-125,共2页
目的:探讨对近端动脉闭塞的急性前循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静脉溶栓与桥接治疗的效果。方法:将曲靖市陆良县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近端动脉闭塞的急性前循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60例患者随机分为溶栓组和溶栓与桥接组。对... 目的:探讨对近端动脉闭塞的急性前循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静脉溶栓与桥接治疗的效果。方法:将曲靖市陆良县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近端动脉闭塞的急性前循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60例患者随机分为溶栓组和溶栓与桥接组。对溶栓组患者进行静脉溶栓治疗,对溶栓与桥接组患者进行静脉溶栓与桥接治疗,然后比较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结果:治疗后24 h和治疗后7 d,溶栓与桥接组患者的NIHSS评分均低于溶栓组患者(P<0.05)。结论:对近端动脉闭塞的急性前循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静脉溶栓与桥接治疗的效果显著,能有效地减轻其神经功能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端动脉闭塞 急性前循环缺血性脑卒中 静脉溶栓 桥接
下载PDF
尤瑞克林治疗急性前循环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3
13
作者 伊婷婷 郑越昌 +1 位作者 张佳月 程春凤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医学版)》 2019年第1期93-94,97,共3页
目的观察尤瑞克林治疗急性前循环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确诊为急性前循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18例,随机分成尤瑞克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9例,对照组按照常规缺血性脑卒中的方案治疗,尤瑞克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尤瑞克林治... 目的观察尤瑞克林治疗急性前循环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确诊为急性前循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18例,随机分成尤瑞克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9例,对照组按照常规缺血性脑卒中的方案治疗,尤瑞克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尤瑞克林治疗,连续治疗14 d。入院时及治疗后使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进行评分。结果治疗14 d后,两组NHI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ADL评分高于治疗前(P<0.05);尤瑞克林组NHI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AD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尤瑞克林组有效率86.4%(51/59)高于对照组66.1%(39/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4,P<0. 05)。结论急性前循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治疗过程中使用尤瑞克林,能明显改善患者神经系统缺损症状和日常生活能力,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尤瑞克林 循环缺血性 临床疗效
下载PDF
BGC近端血流控制联合DAC远端抽吸技术治疗前循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
14
作者 腾国良 李翠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4年第1期126-130,共5页
目的 研究球囊导引导管(BGC)近端血流控制联合远端通路导管(DAC)抽吸技术治疗前循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的疗效。方法 将142例前循环AIS患者分为研究组(70例)和常规组(72例),常规组采用Trevo支架行常规血管内机械取栓术(EMT),研究组... 目的 研究球囊导引导管(BGC)近端血流控制联合远端通路导管(DAC)抽吸技术治疗前循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的疗效。方法 将142例前循环AIS患者分为研究组(70例)和常规组(72例),常规组采用Trevo支架行常规血管内机械取栓术(EMT),研究组采用与常规组相同的方法进行Trevo支架置入和释放,并采用BGC近端血流控制联合DAC远端抽吸技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影像学结局、手术相关指标和临床预后。结果 研究组的完全再灌注率显著高于常规组(71.4%vs. 36.1%,P<0.001),无血栓远端迁移患者比例显著高于常规组(82.9%vs. 58.3%,P=0.001),一次性取栓成功率显著高于常规组(60.0%vs. 30.6%,P<0.001),手术相关性颅内出血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组(11.4%vs. 41.7%,P<0.001),术后24 h及14 d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01),术后良好结局率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 在常规支架EMT基础上,加行BGC近端血流控制联合DAC远端抽吸技术治疗前循环AIS,较单纯使用常规支架EMT更易实现一次性取栓成功,减少了远端血栓迁移,提高完全再灌注率,更有利于在术后短期内改善患者的神经系统症状并获得更满意的功能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 循环 球囊导引导管 远端通路导管 近端血流控制 远端抽吸
下载PDF
直接机械取栓与静脉溶栓桥接机械取栓治疗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比较
15
作者 杨霖 陈婷 童玲玲 《微创医学》 2024年第1期58-60,共3页
目的探讨直接机械取栓与静脉溶栓桥接机械取栓治疗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的疗效。方法选取60例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AIS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实施直接机械取栓治疗的28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同期实施静脉溶栓桥接机械取栓治疗... 目的探讨直接机械取栓与静脉溶栓桥接机械取栓治疗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的疗效。方法选取60例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AIS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实施直接机械取栓治疗的28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同期实施静脉溶栓桥接机械取栓治疗的32例患者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发病至穿刺时间、取栓次数、穿刺至血管再通时间、术中血管再通成功率(近期疗效)、不良事件发生率等指标。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血管再通成功率(75.00%vs.53.57%)、发病至穿刺时间、穿刺至血管再通时间、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取栓次数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溶栓桥接机械取栓与直接机械取栓治疗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AIS近期疗效相当,但静脉溶栓桥接机械取栓治疗可减少取栓次数,且不影响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 循环大血管闭塞 直接机械取栓 静脉溶栓桥接机械取栓
下载PDF
前后循环梗死评分系统:1种评估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预后的新方法
16
作者 彭世鑫 仇玉龙 +3 位作者 朱继 张晓冬 蒋理 徐睿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7-221,共5页
目的:开发并验证一种新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评分系统-前后循环梗死评分系统(anterior and posterior circulation infarction image score,APCIIS)。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 目的:开发并验证一种新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评分系统-前后循环梗死评分系统(anterior and posterior circulation infarction image score,APCIIS)。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63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分为前循环AIS组(n=109)及后循环AIS组(n=54)。利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影响前循环AIS及后循环AIS患者预后情况的危险因素。以血栓负荷评分(the clot burden score,CBS)及基底动脉闭塞评分(the basilar artery on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 score,BATMAN)为参考,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该新型评分(APCIIS)预后评估的价值。结果:在前循环AIS组,APCIIS的预后评估价值虽然未能优于CBS,但显示出相对更高的敏感度86.8%、特异度90.1%及曲线下面积0.939。在后循环AIS组,APCIIS的预后价值优于BATMAN评分。结论:APCIIS是预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的1种方便可靠的办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循环缺血性 急性循环缺血性 预后
下载PDF
CTA和CTP评估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侧支循环状态及与预后的关系
17
作者 刘芮 王汉 +2 位作者 陈艳 李毅 白萍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4年第4期442-447,共6页
目的 探讨CT动脉血管成像(CTA)和CT灌注成像(CTP)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侧支循环及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01—2023-06广元市中心医院96例AIS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入院后均行CTA及CTP检查,基于CTA图像分为侧支循... 目的 探讨CT动脉血管成像(CTA)和CT灌注成像(CTP)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侧支循环及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01—2023-06广元市中心医院96例AIS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入院后均行CTA及CTP检查,基于CTA图像分为侧支循环良好组和不良组,比较2组CTP参数值[相对脑血流量(rCBF)、相对脑血容量(rCBV)、相对对比剂峰值时间(rTTP)、相对平均通过时间(rMTT)],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侧支循环评分与CTP参数值的相关性。随访3个月,依据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比较2组临床资料及影像学结果,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IS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 96例患者CTA评估侧支循环良好组63例(65.63%),侧支循环不良组33例(34.37%)。侧支循环良好组rCBF、rCBV较侧支循环不良组高(P<0.05),rTTP、rMTT较侧支循环不良组低(P<0.05)。rCBF、rCBV均与CTA侧支循环评分呈正相关(r=0.472、0.518,P<0.01),rTTP、rMTT均与CTA侧支循环评分呈负相关(r=-0.502、-0.496,P<0.01)。预后良好组60例(62.50%),预后不良组36例(37.50%)。预后不良组NIHSS评分、合并冠心病比例、合并房颤比例、核心梗死体积、侧支循环不良比例、rTTP及rMTT值均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rCBF、rCBV值均低于预后良好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IHSS评分、合并房颤、核心梗死体积、侧支循环不良、rTTP及rMTT值均是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rCBF、rCBV值是其保护因素(P<0.05)。结论 CTA能直观显示AIS患者侧支循环状态,CTP参数与侧支循环评分表现出相关性,能间接反映患者侧支循环状态,CTA、CTP检查均可为患者预后评估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 急性 CT动脉血管成像 CT灌注成像 侧支循环 预后
下载PDF
星蒌通络饮联合氯吡格雷对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脑血循环及血清Netrin-1水平的影响
18
作者 胡芳 吕学海 +6 位作者 徐艳芬 马艳 赵聪慧 柴佳 刘运平 程晓娜 郝棚娜 《国际老年医学杂志》 2024年第2期157-161,共5页
目的 探究星蒌通络饮联合氯吡格雷对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脑血循环及Netrin-1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1月—2023年5月邯郸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0例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 目的 探究星蒌通络饮联合氯吡格雷对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脑血循环及Netrin-1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1月—2023年5月邯郸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0例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接受氯吡格雷治疗,观察组给予星蒌通络饮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脑血循环指标[血流阻力指数(RI)、平均血流速度(Vm)和血管搏动指数(PI)]、血清学指标[Netrin-1和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神经功能[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和认知功能[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结果 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RI和PI均下降,Vm上升,且观察组的RI、PI低于对照组,Vm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Netrin-1均上升,MMP-9均下降,且观察组Netrin-1高于对照组、MMP-9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均下降,MoCA评分均上升,且观察组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MoCA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星蒌通络饮联合氯吡格雷能够有效改善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脑血循环和血清Netrin-1水平,提高认知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蒌通络饮 氯吡格雷 急性缺血性 认知功能 循环 NETRIN-1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院前延迟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19
作者 蒋敏 王辉 +3 位作者 李培培 高蕊 贺诗蕊 孙云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146-152,共7页
目的了解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院前延迟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2022年11月至2023年8月在成都市3所三甲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368例AIS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溶栓时间窗,将其分为就医延迟组(院前时间>3 h,n=261)和... 目的了解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院前延迟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2022年11月至2023年8月在成都市3所三甲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368例AIS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溶栓时间窗,将其分为就医延迟组(院前时间>3 h,n=261)和就医及时组(院前时间≤3 h,n=107)。采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就医决策障碍感知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对两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纳入AIS患者的院前中位时间为8.18 h。与及时组比较,延迟组脑卒中严重程度、不知道溶栓时间窗的比例、门诊入院率更高(P<0.05)。AIS患者院前延迟与就医决策障碍感知呈正相关(P<0.001),与社会支持、其他支持、家庭支持、朋友支持均呈负相关(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IHSS评分(11~15分)、患者拨打120、首诊医院为三级综合医院、决策时间、就医决策障碍感知是AIS患者院前延迟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AIS患者院前延迟发生率较高,患者拨打120频次较低,未来应提高居民脑卒中风险意识,加强紧急医疗服务的宣传,减少转诊,为高危患者提供社会支持,以缩短院前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 延迟 就医延迟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影像学方法评估后循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侧支循环的研究进展
20
作者 王蓉 范伟女 吴允钦 《中国现代医生》 2024年第1期105-110,共6页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是神经系统常见疾病之一,其病死率和致残率较高。与前循环AIS相比,后循环AIS患者经血管内治疗再通无效率更高、预后更差。研究证实良好的侧支循环与病变体积减少、预后改善存在一定的相关...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是神经系统常见疾病之一,其病死率和致残率较高。与前循环AIS相比,后循环AIS患者经血管内治疗再通无效率更高、预后更差。研究证实良好的侧支循环与病变体积减少、预后改善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本文就后循环AIS侧支循环的重要性及影像学评估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 急性缺血性 侧支循环 影像学评估 血管内治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