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4篇文章
< 1 2 3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联合阿司匹林、胞二磷胆碱对急性前循环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5
1
作者 吴旭瑞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1年第3期91-92,共2页
目的:探究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阿司匹林+胞二磷胆碱对急性前循环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20年4月收治的138例急性前循环进展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69例。对照... 目的:探究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阿司匹林+胞二磷胆碱对急性前循环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20年4月收治的138例急性前循环进展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69例。对照组接受阿司匹林+胞二磷胆碱治疗,实验组接受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阿司匹林+胞二磷胆碱治疗。比较两组疗效、Barthel指数评估量表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血清炎症介质水平。结果: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实验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Barthel指数评估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实验组血清白细胞介素-6、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阿司匹林+胞二磷胆碱治疗急性前循环进展性脑梗死的效果明显,可改善神经功能,减轻症反应,提高患者生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前循环进展性脑梗死 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 胞二磷胆碱 阿司匹林
下载PDF
阿加曲班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前循环进展性脑梗死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3
2
作者 王严之 《当代医药论丛》 2020年第20期32-33,共2页
目的:研究用阿加曲班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前循环进展性脑梗死(Progressive cerebral infarction,PCI)的效果。方法:选取江苏省邳州市人民医院2017年4月至2019年8月收治的72例急性前循环PC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试验组(n=36)... 目的:研究用阿加曲班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前循环进展性脑梗死(Progressive cerebral infarction,PCI)的效果。方法:选取江苏省邳州市人民医院2017年4月至2019年8月收治的72例急性前循环PC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试验组(n=36)与对比组(n=36)。对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用阿司匹林对对比组患者进行治疗,用阿加曲班联合阿司匹林对试验组患者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及临床指标。结果:与对比组患者相比,试验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更高,治疗后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的评分更低,其生活质量评分更高,P<0.05。结论:用阿加曲班联合阿司匹林对急性前循环PCI患者进行治疗能减轻其神经功能损伤,缓解其病情,提高其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加曲班 阿司匹林 急性前循环进展性脑梗死 生活质量
下载PDF
急性前循环进展性脑梗死与血清CKLF1水平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伊婷婷 李艳丽 +1 位作者 郭淼 程春凤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19年第2期144-145,共2页
目的:研究前循环进展性脑梗死与CKLF1浓度的相关性。方法:对我院进行治疗的诊断明确的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患者共94例,根据斯堪的纳维亚脑卒中量表(SSS)评分对其分组,分为进展组和非进展组,并使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对其进... 目的:研究前循环进展性脑梗死与CKLF1浓度的相关性。方法:对我院进行治疗的诊断明确的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患者共94例,根据斯堪的纳维亚脑卒中量表(SSS)评分对其分组,分为进展组和非进展组,并使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对其进行评分。于患者入院后的第1天、7天、14天,运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的方法检测患者血清CKLF1的浓度,同时检测40例正常对照者血清CKLF1水平。结果:94例患者中非进展组为62例和进展组为32例,比较进展组与非进展组患者血清CKLF1浓度,前组很明显高于后组,两组的差异在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比较进展组和非进展组的NIHSS评分,前组明显高于后组,两组的差异在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结论:通过动态测定急性前循环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清CKLF1的浓度,可以对急性前循环进展性脑梗死进行一定的早期预测,有助于指导临床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展性 循环 CKLF1
下载PDF
急性前循环进展性脑梗死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赵尧辉 袁建新 《中国社区医师》 2015年第8期21-22,24,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前循环进展性脑梗死的影响因素。方法: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收治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患者274例,根据入院和症状最重时NIHSS评分差值分为进展组(n=92)和非进展组(n=182),回顾两组临床资料,分析前循环进展性脑梗死可能的危险... 目的:探讨急性前循环进展性脑梗死的影响因素。方法: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收治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患者274例,根据入院和症状最重时NIHSS评分差值分为进展组(n=92)和非进展组(n=182),回顾两组临床资料,分析前循环进展性脑梗死可能的危险因素和保护因素。结果:经过Logistic回归分析,糖尿病病史、颈部动脉不稳定斑块、住院期间发热为前循环进展性脑梗死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未发现前循环进展性脑梗死相关的有显著意义的保护因素。结论:糖尿病病史、颈部动脉不稳定斑块、住院期间发热为前循环进展性脑梗死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控制血糖水平,抗动脉粥样硬化、稳定斑块治疗,控制感染对于控制病情进展有一定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展性 影响因素 分析
下载PDF
阿加曲班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前循环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效果及对神经功能的影响
5
作者 刘恩静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8期0046-0049,共4页
探讨基于临床符合前循环急性进展性脑梗死表现且经证实的病例,开展药物联合治疗方案(即:阿加曲班+阿司匹林治疗),分析其对神经功能等方面的影响。方法 研究地址择取为本医院,于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时限内筛选符合前循环急性进展性脑... 探讨基于临床符合前循环急性进展性脑梗死表现且经证实的病例,开展药物联合治疗方案(即:阿加曲班+阿司匹林治疗),分析其对神经功能等方面的影响。方法 研究地址择取为本医院,于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时限内筛选符合前循环急性进展性脑梗死表现且经证实的100例患者,遵照计算机内部软件系统进行随机数字分组操作,共划定2组分,即:对照组(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观察组(阿加曲班注射液+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每组记入50例。结果 比对组间的生化检验指标,治疗前化验数值显示(P>0.05),经治疗后呈现观察组的ET-1化验参数值/Lp-PLA2化验参数值\MMP-9化验参数值\TNF-α化验参数值\PV化验参数值\FBI化验参数值均更低显示(P<0.05)。统计两组的临床各量表评分,经执行治疗之前各组数据比较(P>0.05),疗治后,观察组的NIHSS评分参阅值\mRS评分参阅值均更低,其MBI评分参阅值\SF-36评分参阅值均更高(P<0.05)。观察组疗效率显示数据更高(P<0.05)。组间用药不良事件均衡(P>0.05)。结论 基于临床符合前循环急性进展性脑梗死表现且经证实的病例,开展药物联合治疗方案(即:阿加曲班+阿司匹林治疗),可助益改善血管内皮、炎性、凝血功能,促进神经运动功能更快恢复,且服药安全性高,治疗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急性展性 阿加曲班 阿司匹林 生化指标 神经运动功能 疗效 用药不良反应
下载PDF
阿加曲班对急性前循环进展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中TF、TFPI、D-二聚体的影响及疗效观察
6
作者 李影 郭艳芹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3期12-14,共3页
观察阿加曲班治疗急性前循环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清中TF、TFPI、D-二聚体的影响。方法:取牡丹江市两所医院一年间(2020.10~2021.10)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20例/组)。分别以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抗血小板与静脉应用阿加... 观察阿加曲班治疗急性前循环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清中TF、TFPI、D-二聚体的影响。方法:取牡丹江市两所医院一年间(2020.10~2021.10)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20例/组)。分别以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抗血小板与静脉应用阿加曲班抗凝,比较效果(TF、TFPI、D-二聚体水平、NIHSS评分、Barthel评分)。结果:治治疗后观察组血清TF和D-二聚体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而血清TFPI水平更高, NIHSS评分更低,且Barthel评分更高,各数据对比(P<0.05)。结论:在治疗急性前循环进展性脑梗死上,选择阿加曲班进行治疗,其治疗效果值得肯定,同时能有效改善其临床症状和体征,最大限度上降低机体神经损伤,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前循环进展性脑梗死 阿加曲班 血清TF D-二聚体 TFPI
下载PDF
多模式CT对急性前循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缺血半暗带、梗死核心变化及预后的评估 被引量:1
7
作者 霍敏中 冯锦昉 +1 位作者 方挺松 梁振华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4年第8期863-867,共5页
目的 探讨多模式CT对急性前循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缺血半暗带、梗死核心变化及预后的评估。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6月来佛山市中医院诊治的疑似急性前循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00例,治疗前后分别行多模式CT检查。分析头颅CT平扫(... 目的 探讨多模式CT对急性前循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缺血半暗带、梗死核心变化及预后的评估。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6月来佛山市中医院诊治的疑似急性前循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00例,治疗前后分别行多模式CT检查。分析头颅CT平扫(NCCT)、CT灌注成像(CTP)、CT血管成像(CTA)结果。比较急性前循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缺血半暗带区、梗死核心区患侧与健侧的脑血容量(CBV)、脑血流量(CBF)、平均通过时间(MTT)、达峰时间(TTP)值;比较治疗前后急性前循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缺血半暗带的灌注参数[相对脑血容量(rCBV)、相对脑血流量(rCBF)、相对平均通过时间(rMTT)和相对达峰时间(rTTP)];比较治疗前后急性前循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梗死核心的灌注参数(rCBF、rCBV、rTTP、rMTT);分析脑组织异常灌注与血管狭窄的相关性。43例急性前循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根据发病4.5~9.0 h内经溶栓治疗结果,比较预后良好(改良Rankin评分≤2分,n=28)与预后不良(改良Rankin评分>2分,n=15)缺血半暗带的rCBV、rCBF、rMTT、rTTP值。结果 100例疑似患者经NCCT检查发现,59例患者可见早期的低密度病灶,其余41例患者未见明显异常,NCCT阳性率为59.00%。CTP检查结果发现,100例患者中9例经过CTP检查灌注正常,其余91例患者脑灌注均有异常现象,与临床症状相符,CTP检查发现阳性率为91.00%。CTA检查结果发现,存在责任血管狭窄或闭塞者88例,无存在责任血管狭窄或闭塞者12例。多模式CT结果:急性前循环缺血性脑卒中缺血半暗带区健侧、患侧CB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侧的CBF明显较健侧低,患侧的MTT、TTP明显较健侧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梗死核心区患侧的CBV、CBF明显较健侧低,MTT、TTP明显较健侧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梗死核心区相比,缺血半暗带的rCBV、rCBF明显较高,rMTT、rTTP值明显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前缺血半暗带rCBV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CBF较治疗前高,rMTT、rTTP较治疗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流灌注异常者中存在责任血管狭窄或闭塞发生率明显较血流灌注正常者高(95.6%vs.11.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4.5~9 h内经溶栓治疗患者43例,其中预后良好者28例,预后不良者15例。预后良好者前缺血半暗带rCBV与预后不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良好者rCBF较预后不良高,rMTT、rTTP较预后不良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模式CT可早期发现急性前循环缺血性脑卒中的缺血半暗带、梗死核心异常情况,可用于急性前循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预后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循环缺血性卒中 多模式CT 核心 缺血半暗带
下载PDF
针灸联合替罗非班对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刘勇 张美云 +1 位作者 胡冠群 刘玲凤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 2024年第3期245-249,共5页
目的:分析针灸联合替罗非班对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收集2022年8月至2023年7月来天津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114例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每组57例;对照组给予... 目的:分析针灸联合替罗非班对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收集2022年8月至2023年7月来天津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114例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每组57例;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双抗”治疗,联合组给予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双抗”治疗+替罗非班联合针灸治疗;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及不良反应。结果:联合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5.96%(49/57),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68.42%(39/57),联合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第7天,联合组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MMSE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无差异(P>0.05);第14天,联合组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MMSE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相比,第7天和第14天两组NIHSS评分依次显著降低,MMSE评分依次显著升高(均P<0.05)。第7天和第14天,联合组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电泳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与治疗前相比,第7天和第14天两组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电泳时间均依次显著降低(均P<0.05)。联合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8.77%,对照组为12.28%,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联合替罗非班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显著,有效降低了NIHSS评分,提高了MMSE评分,并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用药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 替罗非班 急性展性 神经功能 血液流变学
下载PDF
尤瑞克林联合丁苯酞对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脑红蛋白、胱抑素C及神经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江康 姚尚莹 +1 位作者 费裕朗 秦晓明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24年第4期107-111,共5页
目的 探讨尤瑞克林、丁苯酞联合治疗对急性进展性脑梗死(APCI)患者脑红蛋白、胱抑素C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2020年12月至2021年12月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APCI患者2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尤瑞克林组、... 目的 探讨尤瑞克林、丁苯酞联合治疗对急性进展性脑梗死(APCI)患者脑红蛋白、胱抑素C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2020年12月至2021年12月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APCI患者2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尤瑞克林组、丁苯酞组、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行对症综合治疗,丁苯酞组行对症综合治疗+静脉注射丁苯酞,尤瑞克林组行对症综合治疗+静脉注射尤瑞克林,观察组行对症综合治疗+丁苯酞+尤瑞克林治疗。四组均连续治疗2周,比较四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清脑红蛋白、胱抑素C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结果 治疗后,四组脑红蛋白均高于治疗前,胱抑素C及NIH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血清脑红蛋白水平:观察组>尤瑞克林组、丁苯酞组>对照组,胱抑素C及NIHSS评分:观察组<尤瑞克林组、丁苯酞组<对照组(P<0.05);尤瑞克林组与丁苯酞组的脑红蛋白、胱抑素C及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尤瑞克林组、丁苯酞组和对照组(P<0.05)。结论 尤瑞克林联合丁苯酞治疗APCI可显著提高患者血清脑红蛋白水平,降低血清胱抑素C水平及NIHSS评分,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提高临床疗效,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尤瑞克林 丁苯酞 急性展性 红蛋白 胱抑素C
下载PDF
鼻饲时机对急性前循环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血管内治疗后卒中相关肺炎的影响
10
作者 方敏 干克娜 +2 位作者 刘卉 曾宏亮 罗征进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4年第12期36-39,43,共5页
目的探讨鼻饲时机对急性前循环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血管内治疗后卒中相关肺炎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赣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急性前循环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n=30)、B组(n=30)和... 目的探讨鼻饲时机对急性前循环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血管内治疗后卒中相关肺炎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赣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急性前循环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n=30)、B组(n=30)和C组(n=30),三组分别于术前,术后1、24 h留置胃管,比较三组并发症发生率、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脑卒中(NIHSS)评分及改良Rankin(mRS)评分。结果A组肺部感染发生时间短于B组、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肺部感染、消化道出血及低蛋白血症发生率低于B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三组入院第7天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3个月A组NIHSS评分均低于B组、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入院3个月mRS评分均低于B组、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前循环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血管内治疗时,于手术前开展鼻饲,能够降低肺部感染相关发生率,有助于促使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改善生活状态,整体应用效果较好,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饲时机 急性循环大动脉闭塞性 卒中相关肺炎
下载PDF
己酮可可碱联合依达拉奉右坎醇治疗老年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
11
作者 薛萍 高咏梅 崔小丽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4年第21期3537-3541,共5页
目的探讨己酮可可碱联合依达拉奉右坎醇治疗老年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效果。方法前瞻性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1月韩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2例老年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男23例... 目的探讨己酮可可碱联合依达拉奉右坎醇治疗老年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效果。方法前瞻性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1月韩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2例老年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男23例,女18例,年龄(70.98±5.14)岁,给予常规治疗联合依达拉奉右坎醇;研究组男25例,女16例,年龄(71.74±5.05)岁,给予常规治疗、依达拉奉右坎醇联合己酮可可碱。均治疗2周,比较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临床疗效、脑循环相关指标、血液流变学及药物不良反应情况。统计学方法采用t检验与χ^(2)检验。结果治疗2周后,研究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改良Rankin量表评分均低于对照组[(4.13±0.64)分比(5.32±0.75)分、(1.02±0.18)分比(1.19±0.21)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95.12%,39/41)高于对照组(80.49%,33/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大脑中动脉峰值流速、平均流速、脑血管储备能力高于对照组[(70.03±5.41)cm/s比(66.25±5.03)cm/s、(38.24±3.35)cm/s比(34.69±3.12)cm/s、(38.69±3.36)%比(35.27±3.1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纤维蛋白原、红细胞压积、血浆黏度均低于对照组[(3.19±0.49)g/L比(3.75±0.58)g/L、(37.68±2.63)%比(40.03±3.04)%、(1.33±0.21)mPa/s比(1.61±0.24)mPa/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12.20%(5/41)比9.76%(4/4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己酮可可碱联合依达拉奉右坎醇治疗老年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神经功能、脑循环及血液流变情况,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急性展性 己酮可可碱 依达拉奉右坎醇 疗效
下载PDF
巴曲酶联合丁苯酞对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s-CRP、D-二聚体水平影响
12
作者 毕春辉 瞿玲玲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6期0048-0053,共6页
研究巴曲酶与丁苯酞联用治疗急性期脑梗塞病人血浆hs-CRP和D-二聚体含量的变化。方法 选取我院2020年10月-2022年4月收治的130例急性进展期脑梗死病人,随机分成两组66名,对照组66名,对照组64名,对照组口服巴曲酶注射液,观察组口服巴曲... 研究巴曲酶与丁苯酞联用治疗急性期脑梗塞病人血浆hs-CRP和D-二聚体含量的变化。方法 选取我院2020年10月-2022年4月收治的130例急性进展期脑梗死病人,随机分成两组66名,对照组66名,对照组64名,对照组口服巴曲酶注射液,观察组口服巴曲酶与丁苯酞,共14天。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脑血流动力学,认知功能,生存质量,超敏C-反应蛋白(hs-CRP),D-二聚体,IL-6,TNF-α,内皮功能,副反应等指标。结果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后,两组的 Vs, Vd, Vm, PI, RI均高于干预前(P<0.05);干预后,实验组 Vs, Vd, Vm, PI, RI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SS-QOL总分均有明显下降, MMSE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的SS-QOL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 MMSE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浆hs-CRP,D-dimer,IL-6,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明显下降(P<0.05);治疗前后,血浆hs-CRP,D-二聚体,IL-6,肿瘤坏死因子-α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血浆 ET含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 NO则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 ET和 NO浓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的副作用比较无显著性(P>0.05)。结论 巴曲酶加丁苯酞治疗急性进展期脑梗死,可改善脑组织灌注,改善脑缺血再灌注,改善认知功能,改善患者预后,其机制可能与抑制hs-CRP、D-dimer、TNF-α、IL-6等表达及分泌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曲酶 丁苯酞 急性展性 hs-CRP D-二聚体
下载PDF
血管内介入治疗对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致严重脑梗死患者康复的影响观察
13
作者 刘海 安志卫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7期0086-0089,共4页
对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所造成的严重脑梗死患者进行治疗时,观察运用血管内介入治疗方法产生的影响。方法 选择医院接受治疗的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而出现的严重脑梗死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目标,接受血管内介入治疗患者为介入组,接受标准药... 对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所造成的严重脑梗死患者进行治疗时,观察运用血管内介入治疗方法产生的影响。方法 选择医院接受治疗的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而出现的严重脑梗死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目标,接受血管内介入治疗患者为介入组,接受标准药物治疗的为对照组,各组人数相同,对患者基本信息进行记录,帮助了解患者的血管情况和病因类型。其次,记录患者入院和出院时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另外,记录术中及术后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和死亡率,评估手术风险和安全性,以及随访90天预后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 介入组和对照组患者接受治疗后,患者血管再通概率中有TICI≥2b级、TICI3级、TICI2b、TICI2a级等数据,对比患者住院时和后期的NIHSS评分。对90天的随访结果进行对比,介入组的死亡概率更低。在此期间,分析影响介入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影响因素,从单因素分析结果可看出,治疗后的介入组和对照组患者年龄、住院时和住院后的NIHSS评分、取栓次数等各方面差异都具有统计学意义,而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中,患者住院时NIHSS评分、病发一直到血管再次通的时间都会对治疗后期产生影响的独立因素。结论 对患者采用血管内介入治疗更有利于其快速恢复健康,这种治疗方法更安全有效,在提高患者血管再通率的过程中,还能使其血流恢复正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介入 急性循环大血管闭塞 康复
下载PDF
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梗死桥接治疗和单纯机械取栓治疗的临床疗效
14
作者 王晓丽 秦晋辉 《黑龙江医学》 2024年第2期156-158,共3页
目的:比较桥接治疗和单纯机械取栓治疗在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梗死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月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脑血管介入科收治的50例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案不同,分成桥... 目的:比较桥接治疗和单纯机械取栓治疗在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梗死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月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脑血管介入科收治的50例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案不同,分成桥接组(n=25)和单纯机械取栓组(n=25)。比较血管再通情况、取栓相关指标、神经功能恢复情况、预后情况、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血管再通情况、血管再通等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623,P>0.05)。两组患者取栓次数和术后再灌注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44;χ^(2)=0.095,P>0.05)。手术后,两组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入院时改良Rankin(m R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34、0.415,P>0.05)。单纯机械取栓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情况低于桥接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53,P<0.05)。结论:手术治疗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梗死,选择桥接治疗和单纯机械取栓治疗均有很好的临床疗效,疗效相当。单纯机械取栓能够降低术中出血转化发生率,取得理想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循环大血管闭塞性 桥接 单纯机械取栓 疗效
下载PDF
替罗非班注射液联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对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艳晓 常青 +2 位作者 王欢欢 宋爱霞 薛茜 《中国医刊》 CAS 2024年第8期902-905,共4页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注射液联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对急性进展性脑梗死(APCI)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21年10月至2023年9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20例APCI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药物治疗方案不同将研究对象分为A组、B组...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注射液联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对急性进展性脑梗死(APCI)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21年10月至2023年9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20例APCI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药物治疗方案不同将研究对象分为A组、B组和C组,每组40例。A组患者给予常规剂量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B组患者给予负荷剂量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C组患者给予常规剂量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联合替罗非班注射液。比较分析三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血小板聚集功能[血小板最大聚集率(MRAR)]。比较分析三组患者治疗48 h及14 d后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48 h后,C组患者的NIHSS评分、MRAR均低于A组和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组与B组患者的NIHSS评分、MRA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 d后,B组、C组患者的NIHSS评分、MRAR均低于A组,且C组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8 h及14 d后,B组、C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均高于A组,且C组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罗非班注射液联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可显著改善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抑制血小板聚集,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且安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罗非班 阿司匹林 氯吡格雷 急性展性
下载PDF
盐酸替罗非班对急性进展性脑梗死脑灌注及MMP-9影响的系列研究Ⅱ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彩霞 汪晓凯 李晓丽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4年第3期294-300,共7页
目的研究盐酸替罗非班对急性进展性脑梗死(APCI)脑灌注及血清基质金属蛋白-9(MMP-9)的影响,为APCI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纳入2019-01-2023-05新郑市公立人民医院住院的APCI患者13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组(61例)和B组(61例);B组应用肠... 目的研究盐酸替罗非班对急性进展性脑梗死(APCI)脑灌注及血清基质金属蛋白-9(MMP-9)的影响,为APCI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纳入2019-01-2023-05新郑市公立人民医院住院的APCI患者13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组(61例)和B组(61例);B组应用肠溶阿司匹林100 mg/d、氢氯吡格雷75 mg/d、阿托伐他汀钙40 mg/d等常规治疗,A组在入院时持续静脉泵入盐酸替罗非班代替肠溶阿司匹林和氢氯吡格雷,治疗前30 min内0.4μg·kg^(-1)·min^(-1)静脉泵入,之后以0.1μg·kg^(-1)·min^(-1)持续泵入,治疗至44 h复查头CT排除脑出血后加用肠溶阿司匹林和氢氯吡格雷,治疗48 h后停用盐酸替罗非班,其余治疗同B组。2组均在入院时及治疗后48 h行3.0T高场强磁共振脑灌注检查,以梗死区局部脑血容量(rCBV)、局部脑血流量(rCBF)、平均通过时间(MTT)、达峰时间(TTP)评价脑灌注效果,同时抽取外周静脉血检测MMP-9浓度。结果A组治疗前MTT(4.45±1.03)s,TTP(11.52±2.19)s,治疗48 h后MTT(2.06±1.41)s,TTP(8.17±2.01)s,均较治疗前明显缩短(P<0.05);治疗前rCBV(18.15±8.14)mL,rCBF(3.86±0.77)mL/min,治疗48 h后rCBV(37.42±6.17)mL,rCBF(8.18±0.51)mL,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0.05);治疗前血清MMP-9水平(205.04±41.15)μg/L,治疗48 h后为(158.22±62.07)μg/L,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B组治疗前MTT(4.84±1.73)s,TTP(12.06±2.33)s,治疗48 h后MTT(3.74±1.25)s,TTP(10.93±1.62)s,均较治疗前明显缩短(P<0.05);治疗前rCBV(18.04±7.25)mL,rCBF(3.91±0.63)mL/min,治疗48 h后rCBV(25.81±6.09)mL,rCBF(5.76±0.82)mL/min,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0.05);治疗前血清MMP-9水平(198.82±40.95)μg/L,治疗48 h后为(176.35±51.79)μg/L,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治疗48 h后A组和B组相比,MTT和TTP均明显缩短,rCBV和rCBF均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8 h后A组血清MMP-9较B组下降更明显(t=15.07,P<0.05)。结论盐酸替罗非班可显著改善APCI患者脑灌注、降低血清MMP-9水平,明显减轻APCI患者脑组织损伤,疗效优于传统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展性 盐酸替罗非班 高场强磁共振 灌注 基质金属蛋白-9
下载PDF
替罗非班联合替格瑞洛对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复发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彩霞 汪晓凯 李晓丽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6期1086-1090,共5页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联合替格瑞洛对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复发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医院收治的108例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依据随机数字法分为替格瑞洛组(54例,接受常规治疗和替格瑞洛治疗)和联合组(54例,接受...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联合替格瑞洛对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复发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医院收治的108例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依据随机数字法分为替格瑞洛组(54例,接受常规治疗和替格瑞洛治疗)和联合组(54例,接受常规治疗联合替罗非班联合替格瑞洛治疗)。比较两组神经功能[改良Rankin评分量表(mRS)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生活能力[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ADL)]、颅底血流动力学水平、神经损伤标志物[中枢神经特异性蛋白(S100-β)、泛素c端水解酶-L1(UCH-L1)、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血清氧化应激指标[活性氧簇(ROS)、丙二醛(MDA)、谷胱甘肽(GSH)]水平、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和疾病复发率。结果治疗后,两组mRS评分、NIHSS评分均降低(P<0.05),且联合组低于替格瑞洛组(P<0.05)。出院时,两组患者躯体生活自理和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动评分均提高(P<0.05),且联合组高于替格瑞洛组(P<0.05)。治疗后,两组中动脉、前动脉及椎动脉血流速度均提高(P<0.05),且联合组高于替格瑞洛组(P<0.05);两组S100-β、UCH-L1、NSE、ROS、MDA、GSH水平均降低(P<0.05),且联合组低于替格瑞洛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罗非班联合替格瑞洛可改善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提升日常生活能力,缓解神经损伤,提升脑内血流,且不良反应较少,复发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展性 替罗非班 替格瑞洛 神经功能
下载PDF
替罗非班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的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边慧 牛慧云 刘燕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4年第7期66-68,共3页
目的针对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引入替罗非班治疗,评估其实践价值。方法317例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经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167例)与对照组(150例)。观察组应用替罗非班联合常规对症治治疗,对照组应用常规对症治疗。比较两组神经功... 目的针对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引入替罗非班治疗,评估其实践价值。方法317例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经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167例)与对照组(150例)。观察组应用替罗非班联合常规对症治治疗,对照组应用常规对症治疗。比较两组神经功能改善情况、生活能力改善情况、血小板功能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5.42±0.98)分低于对照组的(7.24±1.16)分(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Barthel指数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Barthel指数(68.82±4.96)分高于对照组的(60.83±4.21)分(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小板P-选择素(10.61±1.25)%、血小板聚集率(28.46±2.18)%、血小板粘附率(34.44±3.22)%均低于对照组的(13.02±1.84)%、(32.83±2.56)%、(37.80±3.80)%(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7.78%(13/167)低于对照组的15.33%(23/150)(χ^(2)=4.4732,P=0.0344<0.05)。结论将替罗非班治疗应用于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中,效果显著,推荐参考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罗非班 急性展性 安全性
下载PDF
急性前循环脑梗死血管内治疗后血管痉挛发生的影响因素及与预后的相关性
19
作者 熊建 屈战利 +2 位作者 任瑜 尹均明 季一飞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4年第10期1243-1248,共6页
目的分析急性前循环脑梗死血管内治疗后发生血管痉挛的影响因素,探讨血管痉挛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01—2023-06就诊于南充市中心医院的428例急性前循环脑梗死且接受血管内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是否在治疗期间... 目的分析急性前循环脑梗死血管内治疗后发生血管痉挛的影响因素,探讨血管痉挛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01—2023-06就诊于南充市中心医院的428例急性前循环脑梗死且接受血管内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是否在治疗期间发生血管痉挛进行分组。比较2组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影响血管痉挛发生的因素。比较2组改良脑梗死溶栓(mTICI)分级,分析血管痉挛是否影响患者预后。结果纳入428例患者,其中34例发生血管痉挛。单因素分析显示2组间年龄、冠心病、高血压、术前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总取栓次数、支架取栓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表明年龄和术前mRS评分是血管痉挛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2组间mTICI分级、术后90 d mRS评分、24 h和出院时NIHS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血管痉挛未对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患者预后产生影响。结论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患者年龄、术前mRS评分是血管内治疗期间血管痉挛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取栓总次数和支架取栓次数可能影响血管痉挛的发生。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患者血管内治疗后发生血管痉挛并未降低再灌注成功的可能性,且不影响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循环 血管内治疗 血管痉挛 预后 危险因素
下载PDF
替罗非班对IVT桥接EVT治疗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
20
作者 陈静 陈泽鹏 +3 位作者 江沛 张强 周敬华 周华军 《中外医学研究》 2024年第18期1-5,共5页
目的:观察替罗非班对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梗死(acute large vessel occlusion stroke,ALVOS)静脉溶栓(intravenous thrombolysis,IVT)桥接血管内治疗(endovascular therapy,EVT)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月宜... 目的:观察替罗非班对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梗死(acute large vessel occlusion stroke,ALVOS)静脉溶栓(intravenous thrombolysis,IVT)桥接血管内治疗(endovascular therapy,EVT)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月宜都市人民医院收治的73例ALVO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6例和研究组37例。对照组采用IVT桥接EVT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替罗非班治疗,比较两组取栓次数及血管再通率、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分、神经功能血清学指标[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中枢神经特异性蛋白(central nervous system specific protein β,S100β)]、凝血功能[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D-二聚体(D-dimer,D-D)]及安全性。结果:研究组取栓次数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管再通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NIHSS评分、mRS评分及S100β、D-D水平低于对照组,NGF、BDNF水平高于对照组,PT、APTT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症状性颅内出血率、各种类型出血率、复发率、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IVT桥接EVT治疗过程中加用替罗非班可改善ALVOS患者的神经功能状态及凝血功能水平,短期预后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循环大血管闭塞性 替罗非班 静脉溶栓 桥接治疗 血管内治疗 预后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