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3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种术式治疗急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效果观察
1
作者 周新洪 邓微娜 +2 位作者 万阳燕 王卫星 涂雪华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19期6-10,共5页
目的:对比急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合并白内障三种术式的效果。方法:筛选2020年2月—2023年2月南昌普瑞眼科医院接受手术治疗急性PACG合并白内障患者9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复合切除组(34例)、小梁切除组(32例)、房角分离组(3... 目的:对比急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合并白内障三种术式的效果。方法:筛选2020年2月—2023年2月南昌普瑞眼科医院接受手术治疗急性PACG合并白内障患者9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复合切除组(34例)、小梁切除组(32例)、房角分离组(30例)。比较三组眼科相关参数、并发症与远期生活质量。结果:复合切除组患者的最佳矫正视力(BCVA)、中央前房深度(CAC)、房角开放距离500(AOD500)、小梁虹膜角(TIA)、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小梁切除组、房角分离组(P<0.05),眼压(IOP)、房角形态分级、小梁睫状体距离(TCPD)、房角粘连范围(PAS)均低于小梁切除组、房角分离组(P<0.05),三组周边前房深度分级(PAC)、晶状体厚度(TL)、眼轴长度(AL)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小梁切除组、房角分离组BCVA、IOP、CAC、PAC、房角形态分级、TL、AL、AOD500、TIA、TCPD、PAS、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合切除组总有效率为94.12%(32/34),高于小梁切除组、房角分离组的71.88%(23/32)、66.67%(20/3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梁切除组、房角分离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合切除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88%(2/34),低于小梁切除组、房角分离组的28.13%(9/32)、26.67%(8/3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梁切除组、房角分离组并发症发生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PACG合并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复合小梁切除术的效果较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 急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超声乳化 房角分离术 小梁切除术 复合小梁切除术
下载PDF
激光虹膜成形术治疗急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观察
2
作者 崔宏宇 郭黎霞 +9 位作者 吕爱国 张志宏 路平 张新 杨艳萍 申然 曹志刚 王立芳 胡建华 范肃洁 《临床眼科杂志》 2023年第6期526-528,共3页
目的探讨激光虹膜成形术(LPIP)治疗急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APACG)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本研究纳入2020年2月至2022年2月我院31例(33只眼)APACG,采用激光虹膜成形术治疗。比较治疗后1、2、6 h眼压、最佳矫正视力(BCVA)以及... 目的探讨激光虹膜成形术(LPIP)治疗急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APACG)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本研究纳入2020年2月至2022年2月我院31例(33只眼)APACG,采用激光虹膜成形术治疗。比较治疗后1、2、6 h眼压、最佳矫正视力(BCVA)以及眼前节变化。结果治疗后1、2、6 h眼压均显著低于治疗前,治疗后1、2、6 h BCVA均高于治疗前(均P<0.05),治疗后1、2、6 h中央前房深度(ACD)、前房角角度(ACA)均显著升高(均P<0.05)。结论LPIP治疗APACG在降低眼压以及提升视力方面较为迅速,可以改善ACD、AC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虹膜成形术 急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眼压 视力 眼前节
下载PDF
急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首次发作后1年内视盘周围脉络膜厚度的变化 被引量:3
3
作者 张青 唐广贤 +2 位作者 王姝蕊 侯英 李凡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72-676,共5页
目的:探讨急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APACG)首次发作后1a内视盘周围脉络膜厚度(pCT)的变化规律。方法:前瞻性队列研究。选取2015-10/2019-09于石家庄市人民医院眼科诊治的APACG患者31例(发作眼组31眼,对侧临床前期眼组31眼),正常对照组30... 目的:探讨急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APACG)首次发作后1a内视盘周围脉络膜厚度(pCT)的变化规律。方法:前瞻性队列研究。选取2015-10/2019-09于石家庄市人民医院眼科诊治的APACG患者31例(发作眼组31眼,对侧临床前期眼组31眼),正常对照组30例30眼,三组均在APACG发作期,术后1wk,1、3、6mo,1a测量pCT。结果:发作眼组pCT在术后1wk时比发作期增厚,之后1a内持续变薄(P<0.05)。发作眼组pCT较其余两组:在发作期,术后1wk时增厚,1a时变薄(P<0.05)。发作眼组发作期平均pCT与高眼压持续时间正相关,与前房深度负相关(P<0.05)。结论:首次发作的APACG患者,pCT在发作期和术后1wk弥漫增厚,1mo恢复正常,1a时变薄。发作期平均pCT与高眼压持续时间正相关,脉络膜厚度在APACG的发作中可能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增强深部成像的相干断层扫描 视盘周围脉络膜厚度
下载PDF
尼莫地平配合吡拉西坦治疗急性原发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效果研究
4
作者 蒋军艳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10期92-95,共4页
分析尼莫地平配合吡拉西坦治疗急性原发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本研究选取我院2021年6月1日至2023年7月31日期间住院的急性原发性脑出血患者100人,患者被随机分为对照组(50名)和研究组(50名)。 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并注射尼莫地平... 分析尼莫地平配合吡拉西坦治疗急性原发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本研究选取我院2021年6月1日至2023年7月31日期间住院的急性原发性脑出血患者100人,患者被随机分为对照组(50名)和研究组(50名)。 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并注射尼莫地平,而研究组则根据对照组的情况联合吡拉西坦氯化钠注射液治疗。两组患者连续给药20天。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肿体积、NIHSS评分、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指数、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指数、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指数、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的血肿体积和NIHSS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P<0.05);研究组的NSE和MCP-1水平低于对照组,BDNF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9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P<0.05),研究组患者出现2例不良反应 发生率为4%,低于对照组的6%,但差异无意(P>0.05)。结论 综上所述,尼莫地平和吡拉西坦能有效治疗原发性急性脑出血,显著减少血肿体积,改善神经功能预后,降低昏迷发生率,提高患者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水平,且两药联用后无明显副作用,具有较高的安全、较好的疗效,效果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莫地平 吡拉西坦 联合治疗 急性原发性 脑出血 不良反应
下载PDF
吡拉西坦联合尼莫地平治疗急性原发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
5
作者 谷军川 司福河 刘占柱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3年第12期37-39,共3页
观察分析吡拉西坦联合尼莫地平在急性颅内出血中的作用。方法 这一次的研究对象,在2019年1月至2023年1月之间,在我院就诊的50例急性原发性脑出血患者,通过随机计算机抽选,进行了分配,对照组患者接受尼莫地平,研究组患者合并吡拉西坦,观... 观察分析吡拉西坦联合尼莫地平在急性颅内出血中的作用。方法 这一次的研究对象,在2019年1月至2023年1月之间,在我院就诊的50例急性原发性脑出血患者,通过随机计算机抽选,进行了分配,对照组患者接受尼莫地平,研究组患者合并吡拉西坦,观察两组患者疗效的变化。结果 对比治疗前两组血肿体积、NIHSS评分,并无统计学差异存在(P>0.05);研究组治疗后两组血肿体积、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对比两组治疗前细胞因子指标数据,无统计学差异存在(P>0.05);研究组治疗后所得细胞因子指标数据,相对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略低于对照组,但并无统计学差异存在(P>0.05)。结论 吡拉西坦和尼莫地平结合使用,可以减少血肿,加快脑部和神经的修复,降低了术后的不良反应,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原发性脑出血患者 吡拉西坦 尼莫地平 血肿体积 并发症
下载PDF
两步法治疗持续高眼压状态的急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被引量:14
6
作者 吴敏 胡竹林 +2 位作者 陈燕华 郑志坤 沈蔚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54-157,共4页
目的探讨两步法治疗持续高眼压状态的急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眼科就诊的持续高眼压状态的急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54例(54眼),患者年龄为55~71(62.1±3.... 目的探讨两步法治疗持续高眼压状态的急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眼科就诊的持续高眼压状态的急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54例(54眼),患者年龄为55~71(62.1±3.6)岁,所有患者术前进行视力、最佳矫正视力、裂隙灯、眼压、AS-OCT和A/B超检查。在局麻下对所有患者实施两步手术法。第一步:前房注气+睫状体扁平部放液术(部分病例联合虹膜根切);术后予口服泼尼松片、局部用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和眼膏,常规联合降眼压滴眼液进一步控制眼压。3 d后进行第二步手术;第二步: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房角分离+小梁切除+前段玻璃体切割术。术后随访观察视力、最佳矫正视力、眼压,并行AS-OCT、裂隙灯、眼底、A/B超检查和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患者眼压在第一步术后1 d、2 d和3 d分别为(15.3±2.2)mmH g(1 kP a=7.5 mmH g)、(16.0±2.7)mmH g和(17.6±2.1)mmH g,与术前眼压相比显著降低(t=18.902、16.237、15.812,均为P〈0.001);第二步手术后1周、1个月、3个月和末次随访时眼压分别为(15.3±2.2)mmH g、(15.5±1.9)mmH g、(15.6±2.1)mmH g和(15.5±2.1)mmH g,与术前眼压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5.457、45.070、40.827、39.250,均为P〈0.001);第二步手术后1周眼压与术后1个月、3个月和末次随访的眼压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728、-0.810、-0.389,P=0.470、0.421、0.699)。末次随访时100%形成功能性滤过泡,手术完全成功率为92.6%,部分成功率为7.4%,最佳矫正视力较术前显著提高(P〈0.05),大部分患者恢复了有用的视力。除第二步手术后3眼发生浅前房、9眼前房及瞳孔区纤维蛋白膜渗出、1眼脉络膜脱离外,未观察到恶性青光眼、脉络膜上腔出血、眼球萎缩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对持续高眼压的急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实施分两步手术法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减少了术中、术后严重并发症,并且获得良好的眼压控制,改善大部分患者的视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持续高眼压状态 两步法
下载PDF
急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发病机制中晶状体因素的探讨 被引量:10
7
作者 冯朝晖 周爱意 +2 位作者 韩东刚 王肖华 孙乃学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9年第1期61-63,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rimary angle-closure glaucoma,PACG)发病机制中晶状体因素的作用。方法:采用B超、计算机图像处理软件和超声生物显微镜对21例(41眼)急性PACG患者和20例(40眼)窄房角正常人的晶状体等眼前节参数进行... 目的:探讨急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rimary angle-closure glaucoma,PACG)发病机制中晶状体因素的作用。方法:采用B超、计算机图像处理软件和超声生物显微镜对21例(41眼)急性PACG患者和20例(40眼)窄房角正常人的晶状体等眼前节参数进行测量和计算,比较两组晶状体参数的差异,并对晶状体参数与前房深度和房角参数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急性PACG组与窄房角正常组比较,晶状体厚(包括中央部和周边部厚度)、前表面曲率大、相对位置偏前,差异有显著性(P<0.01);急性PACG组的晶状体直径、后表面曲率半径和体积与窄房角正常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急性PACG组的前房深度、房角开放距离500和小梁虹膜夹角分别与晶状体前表面曲率半径和相对位置呈中度正相关(P<0.01)。结论:急性PACG的发病与其自身晶状体解剖结构异常有关,包括晶状体厚,前表面曲率大和相对位置偏前,后两者是导致其前房变浅和继发房角关闭的主要因素。晶状体直径、体积和后表面曲率与发病无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晶状体 发病机制
下载PDF
首次发生急性原发性房角关闭患者发作眼与对侧眼前节生物学参数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6
8
作者 陈迪 张顺华 +5 位作者 程钢炜 周崎 李略 卞爱玲 张扬 赵家良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073-1076,共4页
目的采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比较首次发生急性原发性房角关闭(acute primary angle closure,APAC)患者的发作眼与对侧可疑原发性房角关闭(primary angle closure suspect,PACS)眼的眼前节生物学参数差异并分析发病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 目的采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比较首次发生急性原发性房角关闭(acute primary angle closure,APAC)患者的发作眼与对侧可疑原发性房角关闭(primary angle closure suspect,PACS)眼的眼前节生物学参数差异并分析发病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3年8月至2014年8月于北京协和医院眼科就诊的首次单眼发生APAC且对侧眼为PACS的患者共计30例(发作眼30眼,对侧眼30眼),采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测量双眼的中央角膜厚度、瞳孔直径、中央前房深度、晶状体拱高、前房宽度、距离巩膜突500μm和750μm处的房角开放距离(angle open distance,AOD500、AOD750)及小梁网虹膜间面积(trabecular iris area,TISA500、TISA750)、巩膜突角度。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双眼各参数之间的差异,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发病相关因素。结果对侧眼组与发作眼组的中央角膜厚度分别为(522.7±31.3)mm和(557.3±42.7)mm,瞳孔直径分别为(2.90±1.19)mm和(3.78±1.29)mm,晶状体拱高分别为(1.08±0.36)mm和(1.24±0.42)mm,发作眼组均较大(均为P<0.01);中央前房深度分别为(1.81±0.45)mm和(1.64±0.44)mm,AOD500分别为(0.097±0.065)mm和(0.059±0.039)mm,AOD750分别为(0.157±0.100)mm和(0.120±0.068)mm,TISA500分别为(0.036±0.021)mm2和(0.020±0.016)mm2,TISA750中位数分别为0.065 mm2和0.041mm2,巩膜突角度分别为11.13°±6.92°和6.68°±4.43°,发作眼组均较小(均为P<0.05)。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晶状体拱高的增加与急性房角关闭具有强相关性(OR=40.259[1.021,1779.193],P=0.014)。结论晶状体拱高的增加是APAC发作眼与对侧PACS眼相比最突出的危险因素,可能在PACS发展成为APAC的过程中起关键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 急性原发性房角关闭 前节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晶状体拱高
下载PDF
急性原发性皮肤奴卡菌病1例 被引量:7
9
作者 李凌 沈斌 施新彦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12-113,共2页
男 ,45岁。因右眼外上方红肿、表面多个小脓头伴发热、右耳前淋巴结肿大 3天入院。脓液细菌培养、鉴定为巴西奴卡菌 ,经舒普琛、丁胺卡那、复方新诺明治疗后痊愈。
关键词 急性原发性皮肤奴卡菌病 诊断 治疗 病例
下载PDF
急性原发性房角关闭对侧眼激光周边虹膜切除术后接触性房角关闭与暗室试验的关系 被引量:3
10
作者 姚宝群 吴玲玲 +1 位作者 张纯 王欣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55-159,共5页
背景激光周边虹膜切除术(LPI)能解除瞳孔阻滞,是治疗急性原发性房角关闭(APAC)的有效手段,但术后仍有一部分患者虹膜周边前粘连(PAS)形成或加重。目的了解APAC对侧眼LPI后接触性房角关闭与暗室试验结果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APA... 背景激光周边虹膜切除术(LPI)能解除瞳孔阻滞,是治疗急性原发性房角关闭(APAC)的有效手段,但术后仍有一部分患者虹膜周边前粘连(PAS)形成或加重。目的了解APAC对侧眼LPI后接触性房角关闭与暗室试验结果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APAC的对侧眼作为研究对象,其均未发生PAS,利用超声生物显微镜(UBM)观察LPI后在暗环境下是否发生房角接触性关闭,以及与暗室试验结果的关系。结果共有54例患者纳入本研究。APAC对侧眼LPI后暗环境下UBM检查发现,至少一个象限发生接触性房角关闭者有20例,占37.0%。其中51例进行了暗室试验,阳性者9例,占17.6%。按照发生接触性房角关闭的象限数分组,0-2个象限组46例中有5例暗室试验阳性,3-4个象限组5例中有4例暗室试验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且APAC对侧眼LPI后暗室试验眼压升高值与其暗环境下接触性房角关闭的象限数呈正相关(r=0.397,P=0.004)。结论APAC对侧眼LPI后仍有一定比例的患者在暗环境下发生接触性房角关闭和暗室试验阳性,且两者有一定的关系,这意味着APAC对侧眼LPI后仍有房角关闭的可能;同时也提示具有相同眼前节解剖结构的APAC眼本身也具有同样的风险,LPI后需要长期随访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原发性房角关闭 周边虹膜切除术 接触房角关闭 暗室试验
下载PDF
急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手术后中央角膜厚度的改变 被引量:4
11
作者 赵治 吴燕 +1 位作者 周敏 石春和 《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1年第6期500-502,506,共4页
目的:研究急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初次发作经抗青光眼手术治疗后中央角膜厚度的变化。方法:选择急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单眼初次发作的患者,经小梁切除联合虹膜周切手术治疗后眼压正常共36例36眼,对侧未发作眼(36眼)作为对照。术后第1、... 目的:研究急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初次发作经抗青光眼手术治疗后中央角膜厚度的变化。方法:选择急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单眼初次发作的患者,经小梁切除联合虹膜周切手术治疗后眼压正常共36例36眼,对侧未发作眼(36眼)作为对照。术后第1、2、4周和3、6月时以OrbscanⅡ眼前节分析仪测量中央角膜厚度,并采用配对t检验对发作眼术后与对侧眼的角膜厚度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作眼术后第1、2、4周和3、6月时的中央角膜厚度分别是(544.39±17.49)、(543.81±6.60)、(524.89±9.14)、(534.42±6.59)和(535.53±10.72)μm,对侧眼为(532.92±10.40)μm,术后第1、2、4周的数据与对侧眼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第1、2周时发作眼的中央角膜厚度比对侧眼厚,术后第4周时发作眼比对侧眼薄,而术后第3月和第6月时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初次发作经小梁切除联合虹膜周切术后早期中央角膜厚度增加,然后降低,远期(3和6个月)则逐渐恢复正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中央角膜厚度 Orbscan-Ⅱ眼前节分析仪
下载PDF
前房穿刺术联合激光周边虹膜切除术治疗急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被引量:12
12
作者 李松峰 常海敏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68-570,共3页
目的评价前房穿刺术联合激光周边虹膜切除术(laser peripheral iridotomy,LPI)治疗急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rimary angle-closure glaucoma,PACG)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同仁医院2007年11月至2009年5月就诊的急性PACG患者16例(16... 目的评价前房穿刺术联合激光周边虹膜切除术(laser peripheral iridotomy,LPI)治疗急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rimary angle-closure glaucoma,PACG)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同仁医院2007年11月至2009年5月就诊的急性PACG患者16例(16眼),就诊时眼压≥50mmHg(1kPa=7.5mmHg),均及时行前房穿刺术,并于术后12h内行LPI。用压平眼压计测量并记录前房穿刺术前、术后30min、2h,LPI术前、术后24h、7d、1个月、6个月和1a的眼压,同时记录患者术后角膜水肿及瞳孔情况。结果 16例PACG患者随诊1a,前房穿刺术后眼压由术前(63.13±7.94)mmHg降至术后30min(15.47±7.67)mmHg,LPI术前眼压为(15.56±6.93)mmHg,LPI术后24h眼压为(18.81±7.24)mmHg,其中14例患者术后1a眼压为(12.79±1.72)mmHg,另2例患者因高眼压控制不良再行小梁切除术。LPI术后患者角膜水肿明显减轻,LPI术前瞳孔明显缩小,为(1.94±1.09)mm,有利于LPI的进行。结论作为一种可行治疗方法,前房穿刺术联合LPI可安全有效地降低急性PACG患者眼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房穿刺术 激光周边虹膜切除术 急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下载PDF
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结合房角分离术在急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并白内障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21
13
作者 王青枝 熊挺 李明戈 《海南医学》 CAS 2020年第19期2514-2517,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结合房角分离术在急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APACG)并白内障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深圳市南山区人民医院眼科收治的135例(145眼)APACG合并白内障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方...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结合房角分离术在急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APACG)并白内障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深圳市南山区人民医院眼科收治的135例(145眼)APACG合并白内障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组,其中67例(75眼)采用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结合房角分离术者纳入研究组,68例(70眼)采用小梁切除术者纳入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视力矫正、眼压变化、房角开放及并发症发生等情况。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术前的视力分别为0.2204±0.042、0.2495±0.097,术后的视力分别为0.4446±0.108、0.3060±0.093,术后两组患者的视力均明显提高,且术后研究组患者的视力提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术前的眼压分别为(24.1±4.2)mmHg、(23.1±5.0)mmHg,两组患者术后的眼压均有所下降,且研究组患者的眼压为(14.3±1.3)mmHg,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7.0±1.6)mm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前房角全部开放的比例为88.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4%,前房角关闭范围在>270°、180~270°、<180°的比例分别为1.5%、2.9%、5.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2.4%、23.5%、39.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7.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结合房角分离术治疗APACG合并白内障的手术效果好,患者视力明显提高,眼压得到控制,能够重新开放房角,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白内障 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 房角分离术 小梁切除术 视力矫正 眼压
下载PDF
超声乳化联合IOL植入术治疗急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静 李跃蒙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3年第1期203-203,共1页
0引言随着晶状体超声乳化及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的成熟和完善,其应用范围也得到了扩大,许多眼科医生将这一手术引入了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治疗中。此手术能解除瞳孔阻滞,加深前房,改善房水循环,降低眼压,同时此手术切口小,损伤少,... 0引言随着晶状体超声乳化及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的成熟和完善,其应用范围也得到了扩大,许多眼科医生将这一手术引入了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治疗中。此手术能解除瞳孔阻滞,加深前房,改善房水循环,降低眼压,同时此手术切口小,损伤少,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晶状体超声乳化 IOL植入术 治疗 手术切口 人工晶状体 抗青光眼术 眼科医生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非急性原发性肾性血尿疗效观察 被引量:3
15
作者 刘咸峰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08年第8期1175-1176,共2页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非急性原发性肾性血尿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受试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60例采用ACEI等控制高血压,双嘧达莫、肠溶阿司匹林等抗血小板黏附,并根据患者病情给予降血脂、利尿、免疫抑制等治疗;治疗组60例在上述...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非急性原发性肾性血尿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受试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60例采用ACEI等控制高血压,双嘧达莫、肠溶阿司匹林等抗血小板黏附,并根据患者病情给予降血脂、利尿、免疫抑制等治疗;治疗组60例在上述西医治疗基础上应用补气养阴,清热祛瘀并随证加减中药治疗,观察6个月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显效27例(45%),有效17例(28%),无效16例(27%),总有效率73%;对照组显效7例(12%),有效9例(15%),无效44例(73%),总有效率27%。2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非急性原发性肾性血尿疗效满意,中草药对肾性血尿有明显的改善和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疗法 急性原发性血尿 肾功能衰竭
下载PDF
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急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4
16
作者 贺新征 简春燕 《中国社区医师》 2019年第7期37-37,40,共2页
目的:分析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急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急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54例,使用双盲法将其分为A组(n=27)与B组(n=27)。对A组实施虹膜周边切除术治疗,对B组实施超声乳化吸除术联合房角分离术治... 目的:分析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急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急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54例,使用双盲法将其分为A组(n=27)与B组(n=27)。对A组实施虹膜周边切除术治疗,对B组实施超声乳化吸除术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观察两组临床治疗效果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A组治疗总有效率77.78%,明显低于B组的96.30%;A组并发症发生率18.52%,高于B组的3.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给予超声乳化吸除术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乳化 房角分离术 急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下载PDF
血康口服液与激素治疗急性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疗效比较 被引量:6
17
作者 陶静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 2001年第4期10-10,共1页
鉴于丙种球蛋白价格较高,不利于临床推广应用的现状,作者选用中草药制剂血康口服液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并与激素治疗进行疗效比较,结果表明血康口服液组效率高于激素组。
关键词 血康口服液 激素 急性原发性血小板减少紫癜 中西医结合治疗 小儿
下载PDF
小儿急性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治疗进展
18
作者 南虎松 金春姬 金京春 《中国妇幼保健》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1期4485-4487,共3页
关键词 急性原发性血小板减少紫癜 小儿 血小板计数 治疗 血小板抗体 免疫异常 内皮系统 临床表现
下载PDF
经皮介入导管治疗急性原发性肺脓肿
19
作者 冯亦伟 伍良 梁振贤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9期888-889,共2页
关键词 急性原发性肺脓肿 经皮介入导管治疗 疗效
下载PDF
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检测急性原发性房角关闭后黄斑区的改变
20
作者 李树宁 吴葛伟 +3 位作者 颜繁诚 翟刚 姜晶 王宁利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6年第6期4-8,共5页
目的利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检测急性原发性房角关闭(acute primary angle closure,APAC)后黄斑区的变化。方法选取2005年1月至2007年5月于抚顺市眼病医院就诊的APAC患者44例(88眼)为研究对象。分别于... 目的利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检测急性原发性房角关闭(acute primary angle closure,APAC)后黄斑区的变化。方法选取2005年1月至2007年5月于抚顺市眼病医院就诊的APAC患者44例(88眼)为研究对象。分别于发病后2周和4周利用OCT测量并比较患眼及对侧眼的黄斑厚度和黄斑部体积。结果发病后2周,患眼的黄斑中心凹、黄斑颞外侧、黄斑颞内侧、黄斑外上侧、黄斑内上侧、黄斑外下侧的厚度与对侧眼比较均增加(P<0.05),患眼的黄斑颞内侧、黄斑内上侧、黄斑颞外侧、黄斑外上侧、黄斑鼻外侧、黄斑外下侧以及黄斑整体的体积与对侧眼比较均增大(P<0.05)。发病后4周,除黄斑中心凹最低处,患眼黄斑各部分的厚度与对侧眼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同时,大部分患眼黄斑各部分的体积与对侧眼比较亦无显著差异(P>0.05)。发病后2周及4周,对侧眼的黄斑在各区域的厚度和体积均无明显变化(P>0.05),而患眼的黄斑颞内侧、黄斑内上侧、黄斑鼻内侧、黄斑颞外侧及黄斑外上侧的厚度和体积在发病后2周和4周均减小(P<0.05)。此外,除黄斑内下侧,黄斑其他部分的体积在发病后2周和4周均变小(P<0.05)。结论黄斑部区域在APAC后受到明显影响;疾病缓解后,黄斑部厚度和体积显著增加,但随着时间的延长,其又呈逐渐下降趋势;APAC后黄斑部功能的变化尚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原发性房角关闭 黄斑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