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7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性发热性嗜中性皮肤病误诊为多形红斑1例 被引量:1
1
作者 陈善娟 林能兴 +2 位作者 涂亚庭 李家文 王椿森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608-608,共1页
关键词 急性发热性嗜中性皮肤病
下载PDF
皮下型急性发热性嗜中性皮肤病1例报告
2
作者 符兰芳 杨先旭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80-280,共1页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患者,男性,年龄50岁。于就诊前10 d开始发热,持续发热3 d后,患者发现在其颈后部出现一个红色丘疹,大小如黄豆,无不适感。之后,患者腰部、背部、双上肢和双小腿先后出现了一些水肿性的斑块和结节,大小不同,颜色由...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患者,男性,年龄50岁。于就诊前10 d开始发热,持续发热3 d后,患者发现在其颈后部出现一个红色丘疹,大小如黄豆,无不适感。之后,患者腰部、背部、双上肢和双小腿先后出现了一些水肿性的斑块和结节,大小不同,颜色由淡红到深紫红程度不等,界限较为清晰,部分受损皮肤表面出现假性水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发热性嗜中性皮肤病 临床资料 持续发热 红色丘疹 皮肤表面 患者 就诊前 不适感
下载PDF
急性发热性嗜中性皮肤病24例临床及病理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陶建凤 余红 +1 位作者 郭一峰 凌波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510-511,共2页
关键词 皮肤病 中性 急性发热 临床分析 病理分析
下载PDF
皮下型急性发热性嗜中性皮肤病1例 被引量:2
4
作者 张春香 曲才杰 朱学骏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96-97,共2页
报告1例皮下型急性发热性嗜中性皮肤病。患者男,47岁。颈部、躯干、四肢起疼痛性红斑、结节伴发热1周。组织病理检查示真皮、皮下脂肪中有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浸润,可见核碎裂像。
关键词 中性皮肤病 发热 急性
下载PDF
急性发热性嗜中性皮肤病1例
5
作者 金云桂 张丽霞 +1 位作者 田进 黄长征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550-550,共1页
关键词 急性发热性嗜中性皮肤病
下载PDF
具有水疱及脓疱的急性发热性嗜中性皮肤病 被引量:1
6
作者 胡学强 何威 +2 位作者 杨玲 何云志 付秋红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727-728,共2页
报告1例具有水疱及脓疱的急性发热性嗜中性皮肤病。患者女,41岁。全身出现红色丘疹、斑块、水疱及脓疱伴疼痛1d。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示表皮下水疱形成,真皮全层有以中性粒细胞为主的弥漫性炎性细胞浸润。诊断:急性发热性嗜中性皮肤病。
关键词 皮肤病 中性 发热 急性 水疱 脓疱
下载PDF
急性发热性嗜中性皮肤病(Sweet综合征)伴结节性红斑和前巩膜炎1例报道
7
作者 Mazokopakis E. Kalikaki A. +2 位作者 Stathopoulos E. J.A.Papadakis 李晓莉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皮肤病学分册)》 2006年第3期61-62,共2页
A 53-year-old Greek housewife was admitted to hospital because of painful erythematous lesions on the lower (Fig. 1) and upper (Fig. 2) extremities in association with painful ocular hyperemia. These symptoms were pre... A 53-year-old Greek housewife was admitted to hospital because of painful erythematous lesions on the lower (Fig. 1) and upper (Fig. 2) extremities in association with painful ocular hyperemia. These symptoms were preceded by an upper respiratory infection with persistent high-grade fever for about 1 week. Erythematous lesions had appeared 3 days previous to admission. Her medical history included two previous episodes of erythema nodosum (unknown etiology), essential hypertension treated with perindopril 4 mg/day, diabetes mellitus type II under diet only, and multinodular goiter under treatment with thyroxine 0.1 mg/day. Examination of the skin revealed tender, violet-red, subcutaneous erythematous nodules, measuring 2- 3 cm in diameter, located on the anterior and posterior surfaces of the legs (Fig. 1), and tender, violaceous papulo-vesicular lesions located on the face and forearms (Fig. 2). Ocular examination revealed diffuse anterior scleritis. Laboratory tests gave the following values: white blood cell count, 12,600cells/mm3 (neutrophils 78% , lymphocytes 16% , and monocytes 4% ); 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 (ESR), 109 mm/h; C-reactive protein (CRP), 13 mg/dL (normal range: 0.08- 0.8 mg/dL); normal biochemical parameters and urinalysis. An electrocardiogram, chest X-ray, gastroscopy, colonoscopy and abdominal ultrasound scan were within normal limits. The antistreptolysin (ASTO) level and thyroid function tests gave results within the normal range. A tuberculin skin test, and immunological and serologicall tests, such as tests for viruses, were negative. Histological examination of a biopsy specimen obtained from an erythematous nodule on the left leg showed panniculitis involving inflammation of the septa in the subcutaneous fat tissue without signs of vasculitis. Histopathology of a biopsy specimen obtained from a lesion on the right forearm revealed remarkable inflammatory neutrophilic (predominantly) infiltration throughout the entire dermis admixed with some mononuclear cells (lymphocytes and histiocytes) and sparse eosinophils. Endothelial cells of small vessels showed swelling, without signs of vasculitis. Papillary dermis was edematous (Fig. 3a and b). The patient was treated with prednisolone (initial dose 0.5 mg/kg for 1 week), reduced gradually and suspended after 4 weeks. Five days after the initiation of treatment, the skin lesions vanished and ocular manifestations improved. Leukocyte and neutrophil counts, ESR and CRPreturned to normal on suspension of therapy. There was no recurrence at follow-up 6 months and 1 year lat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节红斑 SWEET综合征 前巩膜炎 中性皮肤病 发热 急性 上呼吸道感染 原发高血压 甲状腺肿 饮食控制
下载PDF
欧盟修订达拉非尼、曲美替尼说明书提示急性发热性中性粒细胞性皮肤病风险
8
《中国药物评价》 2024年第4期330-330,共1页
欧洲药品管理局的药物警戒风险评估委员会(PRAC)近期对达拉非尼(dabrafenib)、曲美替尼(trametinib)评估后,建议更新关于急性发热性中性粒细胞性皮肤病相关安全性信息。达拉非尼联合曲美替尼适用于治疗BRAF V600突变阳性的不可切除或转... 欧洲药品管理局的药物警戒风险评估委员会(PRAC)近期对达拉非尼(dabrafenib)、曲美替尼(trametinib)评估后,建议更新关于急性发热性中性粒细胞性皮肤病相关安全性信息。达拉非尼联合曲美替尼适用于治疗BRAF V600突变阳性的不可切除或转移性黑色素瘤患者;达拉非尼联合曲美替尼适用于BRAF V600突变阳性的Ⅲ期黑色素瘤患者完全切除后的辅助治疗;达拉非尼联合曲美替尼适用于治疗BRAF V600突变阳性的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移黑色素瘤 急性发热 药物警戒 曲美替尼 安全信息 BRAF 欧洲药品管理局 皮肤病
下载PDF
硫酸羟氯喹致急性发热性嗜中性皮病1例分析
9
作者 马娟鹃 陶东红 万齐华 《药物流行病学杂志》 CAS 2024年第7期830-834,共5页
1例48岁女性患者因类风湿性关节炎服用硫酸羟氯喹和甲氨蝶呤,2周后躯干和四肢部位出现触痛性红斑、丘疹,伴发热,皮肤活检提示真皮浅中层中性粒细胞浸润。停药并给予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卤米松乳膏等治疗18 d后好转,诊断为急性发热性嗜中... 1例48岁女性患者因类风湿性关节炎服用硫酸羟氯喹和甲氨蝶呤,2周后躯干和四肢部位出现触痛性红斑、丘疹,伴发热,皮肤活检提示真皮浅中层中性粒细胞浸润。停药并给予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卤米松乳膏等治疗18 d后好转,诊断为急性发热性嗜中性皮病。该病例发生的急性发热性嗜中性皮病与硫酸羟氯喹关联性评价结果为“很可能有关”,国内尚无相关文献报道。硫酸羟氯喹致急性发热性嗜中性皮病的发病机制可能与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水平升高、细胞因子调节异常和遗传易感性有关。停用可疑药物并应用糖皮质激素是目前最有效的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羟氯喹 急性发热中性皮病 药品不良反应
下载PDF
PCT和PSPN对急性髓系白血病化疗期间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患者细菌感染的鉴别价值 被引量:1
10
作者 曲伟 商军锋 +1 位作者 邹慧琳 杨瑞芳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24年第9期1703-1708,共6页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和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14亚型(soluble cell differentiation antigen 14,sCD14,又称presepsin,PSPN)对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化疗期间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febrile neut...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和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14亚型(soluble cell differentiation antigen 14,sCD14,又称presepsin,PSPN)对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化疗期间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febrile neutropenia,FN)患者细菌感染的鉴别价值。方法:纳入2018年07月至2022年0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化疗且出现FN的121例AML患者,分为非细菌感染组化疗期间发生FN且发热原因不明(细菌培养阴性,无临床迹象表明存在感染)与细菌感染组菌血症(血培养阳性)和局部感染(血培养阴性,细菌培养提示局部感染)。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试剂盒检测FN发病第1至3天血浆PCT和PSPN水平。结果:与非细菌感染组相比,细菌感染组患者FN发病第1至3天的PCT和PSPN水平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1、2、3天的PCT水平鉴别FN细菌感染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分别为0.882、0.737、0.715,而PSPN诊断AUC分别为0.799、0.729、0.703。此外,PCT和PSPN联用可进一步提高对FN细菌感染诊断的AUC值(0.892、0.808、0.763)。发病第1天PCT≥2.02 ng/mL或者PSPN≥2.40μg/L,FN细菌感染风险显著增加(P<0.05);校正混杂因素后,当PSPN≥2.91μg/L时,AML患者FN细菌感染风险增加2.177~2.624倍(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PCT与细菌性脓毒症患者序贯器官功能衰竭评分(sequential organ failure assessment,SOFA)呈正相关(P<0.001),PSPN值与SOFA评分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PCT较PSPN在区分FN细菌感染性病因和非感染病因方面准确性更高,其浓度与细菌性脓毒症的严重程度有关;二者联用能进一步提高PCT对FN细菌感染的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钙素原 可溶白细胞分化抗原14亚型 急性髓系白血病 感染发热中性粒细胞减少症
下载PDF
急性发热性嗜中性皮肤病伴低血钾麻痹一例
11
作者 蒋明华 陆东庆 《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2009年第3期142-143,共2页
患者女,21岁,因躯干、四肢起疼痛性红斑、结节伴发热、乏力1周于2008年5月21日就诊我院皮肤科。患者一周前无明显诱因躯干、四肢出现疼痛性红斑、结节,伴有高热,体温达39℃以上,乏力,双膝关节疼痛,在诊所予以抗炎药等治疗(用药... 患者女,21岁,因躯干、四肢起疼痛性红斑、结节伴发热、乏力1周于2008年5月21日就诊我院皮肤科。患者一周前无明显诱因躯干、四肢出现疼痛性红斑、结节,伴有高热,体温达39℃以上,乏力,双膝关节疼痛,在诊所予以抗炎药等治疗(用药不祥),发热、皮疹无好转,四肢乏力进行性加重。患者2年前有类似发作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发热性嗜中性皮肤病 低血钾麻痹 四肢乏力 双膝关节疼痛 进行加重 疼痛 皮肤 抗炎药
原文传递
急性发热性嗜中性皮病伴凝血因子Ⅹ缺乏症1例并文献复习
12
作者 白劲松 姜威 唐宁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3年第20期3102-3104,共3页
急性发热性嗜中性皮病又称Sweet综合征,是一种少见的炎症性疾病,临床表现包括发热、白细胞计数升高、皮肤红斑性病变(丘疹、结节和斑块)和弥漫性浸润,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可能与血液系统等恶性肿瘤、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以及呼... 急性发热性嗜中性皮病又称Sweet综合征,是一种少见的炎症性疾病,临床表现包括发热、白细胞计数升高、皮肤红斑性病变(丘疹、结节和斑块)和弥漫性浸润,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可能与血液系统等恶性肿瘤、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以及呼吸道、消化道感染、妊娠等及药物相关[1-4]。同时,凝血因子Ⅹ缺乏症较少见,且因子活性与出血风险相关。在临床上以Sweet综合征为首发疾病伴凝血因子Ⅹ缺乏症罕见,其诊断有一定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发热中性皮病 凝血因子Ⅹ缺乏症 自身免疫疾病
下载PDF
首次出现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成人AML患者CK-18的诊断价值
13
作者 赵叶飞 高峰 +1 位作者 吴晓 陈莉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234-239,共6页
目的探讨首次出现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FN)的成人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血浆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3裂解的细胞角蛋白-18(CK-18)片段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7年11月至2021年12月在张家港市第一人民医院血液科接受血液肿瘤... 目的探讨首次出现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FN)的成人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血浆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3裂解的细胞角蛋白-18(CK-18)片段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7年11月至2021年12月在张家港市第一人民医院血液科接受血液肿瘤强化化疗的75例AML-FN患者。在FN发作时(d_(0))、第1天(d_(1))和第2天(d_(2))测量血浆CK-18片段M30、C反应蛋白(CRP)和降钙素原(PCT)水平。对化疗期间血流感染(BSI)和脓毒症的发生情况进行评估。结果8例患者出现脓毒症,25例患者有血液培养阳性感染[BSI(+)]。BSI(+)组患者血浆CK-18水平在发热后d_(1)达到峰值。d_(1)和d_(2)时较高的血浆CK-18水平与BSI(+)和脓毒症有关。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中,d_(1) CK-18预测BSI(+)的曲线下面积(AUC)最高,为0.832(95%CI:0.742~0.922),稍高于PCT和CRP(P<0.05)。d_(1) CK-18预测脓毒症的AUC值也较高,略高于PCT和CR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_(0)~d_(2)期间CK-18峰值与PCT峰值有关,BSI(+)患者的相关系数(0.407)高于BSI(-)患者(0.182)。结论在AML患者中,血浆CK-18片段被发现是FN早期BSI(+)和脓毒症的潜在诊断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系白血病 发热中性粒细胞减少症 细胞角蛋白-18片段 降钙素原 血流感染 脓毒症
下载PDF
大柴胡汤合甘露消毒丹治疗急性发热性嗜中性皮病1例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凯 晏莹 +1 位作者 曾宪玉 段逸群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03-104,共2页
1临床资料 患者男,46岁.全身起疹伴发热、疼痛1周。患者1周前劳累后突感发热,乏力,具体体温未测,自述发现舣下肢起红疹,伴轻度疼痛,未予重视,其后发热症状加重,T38℃,随至我院呼吸内科就诊,查血液分析及胸片均正常,诊断不详... 1临床资料 患者男,46岁.全身起疹伴发热、疼痛1周。患者1周前劳累后突感发热,乏力,具体体温未测,自述发现舣下肢起红疹,伴轻度疼痛,未予重视,其后发热症状加重,T38℃,随至我院呼吸内科就诊,查血液分析及胸片均正常,诊断不详,产左氧氟沙星注射液静滴,症状无缓解,皮损数目逐渐增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发热中性皮病 甘露消毒丹 大柴胡汤 左氧氟沙星注射液 治疗 发热症状 临床资料 呼吸内科
下载PDF
急性发热性嗜中性皮病病例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韩桢 孙晓萌 刘凤奎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17年第1期115-117,共3页
1病例摘要患者男,77岁,主因"咳嗽、咳痰,伴发热半个月,上肢皮疹3天"由外院转至本院急诊。患者入院前半个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咳痰,伴发热,体温38.5℃,外院诊断肺部感染,予抗感染1周后行胸部CT检查,怀疑肺栓塞。双下肢血管超声示右... 1病例摘要患者男,77岁,主因"咳嗽、咳痰,伴发热半个月,上肢皮疹3天"由外院转至本院急诊。患者入院前半个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咳痰,伴发热,体温38.5℃,外院诊断肺部感染,予抗感染1周后行胸部CT检查,怀疑肺栓塞。双下肢血管超声示右侧腓静脉血栓,双小腿肌间静脉血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发热中性皮病 皮疹 发热
下载PDF
急性发热性嗜中性皮病合并樱桃状血管瘤1例 被引量:1
16
作者 姜晓勇 王官清 +1 位作者 王合 刘晓坤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I0002-I0002,共1页
关键词 急性发热中性皮病 血管瘤 樱桃 合作 临床资料 刺激 斑块 面部
下载PDF
甘露消毒丹治愈急性发热性嗜中性皮病1例 被引量:4
17
作者 杨光艳 李凯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2010年第1期55-55,共1页
1临床资料患者男,37岁,因"面部、双上肢起疹伴发热半月"于2007年12月22日入住我科。入院时体格检查:心肺腹体征阴性。皮肤科检查:前额、眼睑、双手背见多处鲜红色大小不一浸润性斑块,斑块边缘见假水疱样改变,部分皮损中央可见结痂面... 1临床资料患者男,37岁,因"面部、双上肢起疹伴发热半月"于2007年12月22日入住我科。入院时体格检查:心肺腹体征阴性。皮肤科检查:前额、眼睑、双手背见多处鲜红色大小不一浸润性斑块,斑块边缘见假水疱样改变,部分皮损中央可见结痂面,口腔黏膜多处黄豆至花生大溃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发热中性皮病 甘露消毒丹 氨苯砜 四环素
下载PDF
皮损泛发型急性发热性嗜中性皮病1例 被引量:1
18
作者 郝震锋 敖俊红 +1 位作者 王文岭 杨蓉娅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72-272,274,共2页
1临床资料 患者男,39岁。因颈部右侧出现肿痛伴发热1周,全身皮肤出现红色结节3d来诊.患者发病前长期加班.近1个月来时感轻度倦怠和乏力;1周前颈部右侧轻度肿痛,自行口服双黄连口服液和润喉丸等治疗,当晚饮白酒约3两后出现寒战,
关键词 急性发热中性皮病 泛发型 双黄连口服液 皮损 临床资料 发病前 患者 肿痛
下载PDF
以急性发热性嗜中性皮病样皮疹为表现的白塞病1例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红梅 许俨 +1 位作者 乔树芳 肖尹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2009年第3期180-181,共2页
白塞病是一种多系统自身免疫性疾病,以急性发热性嗜中性皮病(Sweet综合征)样皮疹为表现的白塞病临床比较少见。现临床报道1例。
关键词 急性发热中性皮病 白塞病 治疗
下载PDF
急性发热性嗜中性皮病患者的发病特点及护理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庄斐 余美嫦 +1 位作者 毛小燕 陈少霞 《吉林医学》 CAS 2012年第23期5089-5090,共2页
目的:加强对急性发热性嗜中性皮病少见病例的认识,探讨有效的护理方法.方法:通过对19例急性发热性嗜中性皮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检索国内外相关文献,针对该病的发病特点,通过做好患者皮损清洁换药护理、心理护理、疼痛... 目的:加强对急性发热性嗜中性皮病少见病例的认识,探讨有效的护理方法.方法:通过对19例急性发热性嗜中性皮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检索国内外相关文献,针对该病的发病特点,通过做好患者皮损清洁换药护理、心理护理、疼痛护理和健康教育指导.结果:19例患者中有18例痊愈,无遗留瘢痕,1例因重症肺炎转ICU治疗,其中5例患者复发作2~4次.结论: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应因人因时而异地施行有效护理及健康教育,以有效控制病情,降低复发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发热中性皮病 皮肤疾病 发病特点 护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