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27篇文章
< 1 2 5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静脉吸栓联合髂静脉支架在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疗效
1
作者 罗鑫 赖小燕 陈梦君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4年第21期113-116,共4页
目的探讨静脉吸栓联合髂静脉支架在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龙岩市第一医院2018年1月—2021年12月收治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100例,按照采用治疗方法不同分为2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置管溶栓联合髂静脉支架置... 目的探讨静脉吸栓联合髂静脉支架在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龙岩市第一医院2018年1月—2021年12月收治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100例,按照采用治疗方法不同分为2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置管溶栓联合髂静脉支架置入,研究组采用Angiojet吸栓联合髂静脉支架置入。观察2组术后血栓清除等级、即时临床缓解、住院时间、溶栓剂量及术后并发症。结果本次研究所纳入患者术后成功率为100%,无30 d内死亡及大出血发生。研究组即时临床缓解率为94.00%,高于对照组的6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住院时间[(1.81±0.25)d]短于对照组[(5.91±0.99)d],溶栓剂量[(50.77±0.11)万U]少于对照组[(180.74±75.19)万U],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0,低于对照组的1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患者的治疗中以AngioJet机械血栓抽吸安全有效,对于溶栓禁忌者尤其适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支架 静脉吸栓 联合治疗 AngioJet机械血栓抽吸 急性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治疗效果
下载PDF
多种方法预防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评价
2
作者 关淑君 裴静璇 +5 位作者 洪炳 钟益锴 黄健 张岚 张露 杨蓉美 《青岛医药卫生》 2024年第1期33-36,共4页
目的 探讨多种方法预防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22年2月-2023年3月医院收治的180例AECOPD患者分为3组,各60例,其中肝素组采用低分子肝素干预,间歇性气压仪干... 目的 探讨多种方法预防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22年2月-2023年3月医院收治的180例AECOPD患者分为3组,各60例,其中肝素组采用低分子肝素干预,间歇性气压仪干预组采用间歇性气压仪干预,锻炼联合按摩组实施肢体锻炼联合穴位按摩干预,均干预7d,比较两组干预3d、7d时的凝血功能、血流动力学,统计两组DVT发生情况。结果 干预3d及干预7d时3组的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血小板(PLT)、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D-二聚体(D-D)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7d时,3组PT、APTT均低于干预3d, PLT均高于干预3d,有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7d时,3组下肢静脉血流速度均较干预3d时高,且肝素组腘静脉、胫后静脉及股深静脉血流速度高于间歇性气压仪干预组、锻炼联合按摩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3组干预3、7d时的DVT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AECOPD患者采用低分子肝素、间歇性气压仪及肢体锻炼联合穴位按摩干预均可有效预防DVT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 肝素 间歇性气压仪 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下载PDF
不同部位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与急性肺栓塞后肺动脉高压病情的关系及对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孙晓莉 樊兵权 杨芸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6期945-947,共3页
目的:观察不同部位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与急性肺栓塞(APE)后肺动脉高压病情的关系及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2019年2月—2021年12月确诊为下肢血栓脱落所致的APE后肺动脉高压患者66例,根据不同部位DVT病理解剖部位分为股腘静脉组(... 目的:观察不同部位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与急性肺栓塞(APE)后肺动脉高压病情的关系及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2019年2月—2021年12月确诊为下肢血栓脱落所致的APE后肺动脉高压患者66例,根据不同部位DVT病理解剖部位分为股腘静脉组(n=22)、小腿肌间静脉组(n=30)、胫腓腘静脉组(n=14),对比三组临床资料、B型钠尿肽(BNP)、肺动脉高压严重程度、右室径宽度、肺动脉主干宽度、右室流出道宽度,分析不同部位DVT与APE后肺动脉高压严重程度相关性,并分析患者不同预后。结果:血清BNP水平:胫腓腘静脉组>小腿肌间静脉组>股腘静脉组(P<0.05);股腘静脉组动脉主干宽度、右室流出道宽度、右室径宽度均低于胫腓腘静脉组、小腿肌间静脉组(P<0.05),小腿肌间静脉组、胫腓腘静脉组比较,差异无明显差异(P>0.05);小腿肌间静脉组肺动脉高压重度患者比例高于胫腓腘静脉组、股腘静脉组(P<0.05);Pearson分析显示,不同部位(股腘静脉、小腿肌间静脉、胫腓腘静脉)DVT与APE后肺动脉高压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0.512、0.564、0.447,P<0.05);小腿肌间静脉组预后不良发生率高于股腘静脉组、胫腓腘静脉组(P<0.05)。结论:不同部位DVT与APE后肺动脉高压严重程度、不良预后密切相关,且下肢小腿肌间静脉DVT更易导致APE后肺动脉高压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急性肺栓塞 肺动脉高压 预后
下载PDF
D-二聚体监测在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置管溶栓中疗效判断的意义 被引量:1
4
作者 刘瑶 《系统医学》 2024年第3期91-94,共4页
目的分析在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置管溶栓中采取D-二聚体监测对疗效判断的意义。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在如东县中医院治疗的60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 目的分析在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置管溶栓中采取D-二聚体监测对疗效判断的意义。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在如东县中医院治疗的60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实施足背静脉溶栓治疗,观察组实施置管溶栓治疗。对比两组D-二聚体指标、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1~7 d,观察组D-二聚体指标水平依次为(68.14±2.13)、(70.71±2.29)、(75.76±2.01)、(71.58±2.37)、(61.24±2.22)、(52.21±2.56)、(28.22±2.01)mg/L,均比对照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6.211、48.766、49.042、49.693、58.197、40.223、13.706,P均<0.05)。治疗后第8天,两组D-二聚体指标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静脉通畅评分[(4.63±1.42)分]比对照组更低,静脉通畅率[(62.98±14.26)%]比对照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采用D-二聚体监测方式,能够较为准确评估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置管溶栓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二聚体 急性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置管溶栓 疗效判断
下载PDF
利伐沙班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应用效果评估分析
5
作者 谢云亮 刘涛 +2 位作者 张润娉 王李劼 张博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2期133-136,共4页
讨论临床对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实施利伐沙班、氯吡格雷联合疗法的效果及价值。方法 研究开展时段即2021年3月至2024年3月,对象是急性脑梗死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并发症的患者,分组原则是随机数字表,对比组54例、分... 讨论临床对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实施利伐沙班、氯吡格雷联合疗法的效果及价值。方法 研究开展时段即2021年3月至2024年3月,对象是急性脑梗死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并发症的患者,分组原则是随机数字表,对比组54例、分析组54例,分别采取氯吡格雷+低分子肝素钙、氯吡格雷+利伐沙班,对凝血功能、肢体周径、疗效、药物不良反应展开分析。结果 治疗后两组凝血功能检测比较:分析组较对比组低,有统计学差异,P<0.05;分析组治疗后患肢下肢周径、双下肢周径差均较对比组低,有统计学差异,P<0.05;统计总疗效,分析组较对比组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总药物不反应统计,分析组较对比组低,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果 通过利伐沙班结合氯吡格雷药物疗法治疗急性脑梗死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后,凝血功能快速改善,效果理想,不会导致不良反应发生率提升,具有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良反应 氯吡格雷 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急性脑梗死 利伐沙班
下载PDF
替奈普酶在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置管溶栓术辅助治疗中的临床效果观察
6
作者 田中 袁福康 田志龙 《中国医药》 2024年第9期1366-1370,共5页
目的观察替奈普酶在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置管溶栓术(CDT)辅助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徐州市中心医院血管外科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收治的104例急性下肢DVT患者的临床资料行回顾性分析。基于不同的疗法将患者归为联合组(50例... 目的观察替奈普酶在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置管溶栓术(CDT)辅助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徐州市中心医院血管外科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收治的104例急性下肢DVT患者的临床资料行回顾性分析。基于不同的疗法将患者归为联合组(50例)和尿激酶组(54例)。评价2组患者术后静脉通畅评分、静脉通畅率、患肢消肿率、血栓清除分级、尿激酶用量、溶栓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等指标。结果联合组术后静脉通畅评分小于尿激酶组,术后静脉通畅率、患肢消肿率均大于尿激酶组[(1.6±1.0)分比(2.3±1.1)分、(79±13)%比(68±15)%、(73±12)%比(66±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血栓清除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尿激酶用量、溶栓时间、住院时间少于/短于尿激酶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纯使用尿激酶相比,替奈普酶辅助尿激酶进行CDT治疗急性下肢DVT,可减少尿激酶用量、缩短溶栓时间和住院时间,近期溶栓效果肯定且操作简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置管溶栓术 替奈普酶 尿激酶 临床效果
下载PDF
Angiojet机械血栓清除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疗效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李浩 郭晓洁 +2 位作者 秦小玉 楚皓源 张志敏 《临床医药实践》 2024年第1期11-13,31,共4页
目的:探讨Angiojet机械血栓清除对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LEDVT)伴髂静脉受压综合征(IVCS)患者肢体肿胀及静脉通畅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7月—2022年8月LEDVT伴IVCS患者101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1例)。对照组... 目的:探讨Angiojet机械血栓清除对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LEDVT)伴髂静脉受压综合征(IVCS)患者肢体肿胀及静脉通畅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7月—2022年8月LEDVT伴IVCS患者101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1例)。对照组给予导管接触性溶栓(CDT)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Angiojet机械血栓清除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下肢肿胀程度、静脉通畅度、凝血功能及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术后大腿、小腿患健侧周径差水平较术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栓清除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静脉通畅度评分水平较术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D-二聚体(D-D)水平较术前升高,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纤维蛋白原(FIB)水平较术前降低,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ngiojet机械血栓清除可调节LEDVT伴IVCS患者下肢肿胀程度,改善凝血功能,调节静脉通畅度,安全性好,术后无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giojet机械血栓清除 急性下肢静脉血栓 静脉通畅度
下载PDF
亚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导管溶栓治疗 被引量:5
8
作者 官云彪 陈幸生 +3 位作者 洪登科 薛明 周亚东 郑学洵 《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5年第3期181-184,共4页
目的探讨经导管溶栓(CDT)治疗亚急性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36例亚急性下肢DVT患者均行下腔静脉滤器植入,并在B超引导下经小隐静脉(14例)/腘静脉(22例)穿刺置入溶栓导管至静脉血栓中,术后均局部应用尿... 目的探讨经导管溶栓(CDT)治疗亚急性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36例亚急性下肢DVT患者均行下腔静脉滤器植入,并在B超引导下经小隐静脉(14例)/腘静脉(22例)穿刺置入溶栓导管至静脉血栓中,术后均局部应用尿激酶溶栓、低分子肝素钙抗凝治疗,后期应用华法林抗凝6~12个月。通过观察治疗前后患、健肢周径差的变化及静脉通畅评分及随访观察深静脉血栓后综合征(PTS)的发生等来评定治疗效果。结果全组患者经CDT治疗后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溶栓前后患、健侧大腿周径差分别为(4.01±2.23)cm、(1.13±1.00)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09,P〈0.01);小腿周径差分别为(3.28±1.81)cm、(1.24±1.05)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68,P〈0.01);静脉通畅评分分别为13.36±4.18及4.64±2.53,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248,P〈0.01),静脉通畅率为(62.97±19.50)%,完成随访30例,失访6例,随访率83.33%,随访时间6~48个月,5例再发血栓,1例重度PTS(无溃疡),3例中度PTS,3例轻度PTS,总PTS发生率23%,其余病例无复发DVT及PTS。结论亚急性DVT患者部分可采用CDT取得理想的疗效,减少PTS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急性 导管溶栓 治疗结果
下载PDF
Angiojet机械血栓清除术与外周静脉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效果比较
9
作者 祖世龙 《中国民康医学》 2024年第23期139-141,145,共4页
目的:比较Angiojet机械血栓清除术与外周静脉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至2023年6月该院收治的60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不同治疗方法将其分为研究组(n=30)与对照组(n=... 目的:比较Angiojet机械血栓清除术与外周静脉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至2023年6月该院收治的60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不同治疗方法将其分为研究组(n=30)与对照组(n=30)。研究组行Angiojet机械血栓清除术治疗,对照组行外周静脉溶栓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患-健侧周径差、下肢静脉通畅程度评分、凝血功能指标[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水平,以及并发症/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1、3、6 d,两组患-健侧周径差均小于治疗前,且研究组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6 d,两组下肢静脉通畅程度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7 d,两组FIB、D-D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FIB、D-D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ngiojet机械血栓清除术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可降低患-健侧周径差、下肢静脉通畅程度评分和凝血功能指标水平的效果优于外周静脉溶栓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血栓清除术 外周静脉溶栓 急性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下肢静脉通畅程度评分 凝血功能 并发症
下载PDF
AngioJet机械吸栓在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临床效果
10
作者 金斌涛 蒋草 +1 位作者 高烨航 戴树龙 《浙江创伤外科》 2024年第11期2107-2109,共3页
目的探讨AngioJet机械吸栓在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2021年3月至2024年3月在浙江省德清县人民医院收治的66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病历资料,根据溶栓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每组33例。对照组... 目的探讨AngioJet机械吸栓在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2021年3月至2024年3月在浙江省德清县人民医院收治的66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病历资料,根据溶栓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每组33例。对照组(采取导管接触性溶栓治疗),研究组(采取AngioJet机械吸栓治疗)。比较两组手术前、术后机体恢复稳定后患肢大腿和小腿的根部周径、患肢静脉流速(静脉峰值流速、胫后静脉平均流速)、血管内皮功能[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PECAM-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水平,并统计治疗期间所发生的并发症。结果研究组患者术后的患肢大腿、小腿的根部周径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患肢静脉峰值流速、胫后静脉平均流速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患者术后的血清PECAM-1、VCAM-1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在治疗期间,两组并发症的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ngioJet机械吸栓能改善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患肢周径及静脉流速,调节血管内皮功能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AngioJet机械吸栓 静脉流速 血管内皮功能 并发症
下载PDF
髂静脉压迫综合征并下肢急性深静脉血栓形成置管溶栓联合髂股静脉支架植入术与置管溶栓术的临床对比研究
11
作者 杨明远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24年第3期124-126,共3页
目的探讨置管溶栓(CDT)联合髂股静脉支架植入(IVSI)术与CDT术治疗髂静脉压迫综合征(IVCS)合并下肢急性深静脉血栓形成(ADVT)的近期效果。方法前瞻性纳入2020-03—2023-03鹿邑县人民医院普外科收治的IVCS并下肢ADVT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分... 目的探讨置管溶栓(CDT)联合髂股静脉支架植入(IVSI)术与CDT术治疗髂静脉压迫综合征(IVCS)合并下肢急性深静脉血栓形成(ADVT)的近期效果。方法前瞻性纳入2020-03—2023-03鹿邑县人民医院普外科收治的IVCS并下肢ADVT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分为CDT组和CDT联合IVSI组(IVSI组)。比较2组患者的基线资料、血栓清除率分级、治疗前和治疗后1个月时的白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炎症因子水平。统计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结果共纳入100例患者,每组50例。2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和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IVSI组的血栓清除率分级优于CDT组,复发率低于CDT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个月时,IVSI组患者的CRP、IL-6水平高于CD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IVCS合并下肢ADVT患者予以CDT联合IVSI治疗,可提高血栓清除率,降低血栓复发率,安全性良好,但可增强机体的炎症反应,术后需加强抗凝、抗感染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压迫综合征 下肢急性静脉血栓形成 置管溶栓术 髂股静脉支架植入术
下载PDF
导管溶栓联合髂静脉球囊扩张对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合并Cockett综合征并发症及凝血功能的影响
12
作者 梁学刚 王祥金 张全刚 《临床外科杂志》 2024年第9期980-984,共5页
目的 分析导管溶栓联合髂静脉球囊扩张对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合并Cockett综合征病人疗效、并发症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2018年3月~2022年9月收治的急性DVT合并Cockett综合征病人102例,按治疗方法分为两组,研究组53例,采用导管溶... 目的 分析导管溶栓联合髂静脉球囊扩张对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合并Cockett综合征病人疗效、并发症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2018年3月~2022年9月收治的急性DVT合并Cockett综合征病人102例,按治疗方法分为两组,研究组53例,采用导管溶栓联合髂静脉球囊扩张治疗;对照组49例,采用导管溶栓治疗。两组病人术后均随访1年。比较两组病人血栓清除情况、患肢消肿情况、下肢血流动力学、凝血功能、外周血炎症因子、并发症及血栓复发情况。结果 研究组血栓清除分级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前、术后1年患侧与健侧膝上腿围周径差分别为(8.02±1.41)cm、(2.89±0.32)cm,研究组分别为(8.19±1.38)cm、(2.57±0.29)cm,对照组术前、术后1年患侧与健侧膝下腿围周径差分别为(6.84±1.18)cm、(2.13±0.38)cm,研究组分别为(6.63±1.09)cm、(1.76±0.32)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1年更低(P<0.05)。对照组术前、术后3天股静脉平均血流速度分别为(24.75±4.03)cm/s、(28.82±4.29)cm/s,研究组分别为(24.02±3.86)cm/s、(30.94±4.37)cm/s,对照组术前、术后3天股静脉血流量分别为(13.02±2.12)ml/s、(15.05±2.29)ml/s,研究组分别为(13.36±2.09)ml/s、(16.26±2.34)ml/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3天更高(P<0.05)。对照组术前、术后3天凝血酶原时间分别为(22.93±2.04)s、(18.13±1.34)s,研究组分别为(23.24±1.99)s、(17.29±1.21)s,对照组术前、术后3天凝血酶时间分别为(24.86±2.31)s、(21.04±1.75)s,观察组分别为(24.13±2.16)s、(19.89±1.53)s,对照组术前、术后3天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分别为(59.21±3.92)s、(49.13±3.02)s,观察组分别为(60.17±3.85)s、(47.09±2.98)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3天更低(P<0.05)。研究组术前肿瘤坏死因子(TNF)-α、血小板活化因子(PAF)、血栓素B2(TXB2)分别为(31.91±4.89)ng/L、(14.59±2.36)pg/ml、(213.12±30.98)pg/ml,术后3天分别为(36.24±4.29)ng/L、(16.12±2.59)pg/ml、(239.86±32.85)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3天TNF-α、PAF、TXB2更高(P<0.05)。两组总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血栓复发率低于对照组(3.77%比16.33%,P<0.05)。结论 导管溶栓联合髂静脉球囊扩张治疗急性DVT合并Cockett综合征可增强血栓清除效果,并改善患肢肿胀情况及下肢血流动力学及凝血功能,降低血栓复发风险,安全可靠,但该治疗方案可介导炎症反应发生,术后应积极实施合理抗炎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管溶栓 静脉球囊扩张 急性下肢静脉血栓 COCKETT综合征 疗效 安全性
下载PDF
机械性血栓清除术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效果
13
作者 胡威龙 王高尚 +1 位作者 张小兵 张同庆 《中国民康医学》 2024年第14期40-43,共4页
目的:观察机械性血栓清除术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4月至2023年8月该院收治的110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采用导管接触性溶... 目的:观察机械性血栓清除术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4月至2023年8月该院收治的110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采用导管接触性溶栓治疗,研究组采用机械性血栓清除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术前、术后7 d下肢静脉血流速度和大腿周径差,凝血功能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术后3个月复发率。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55%(52/55),高于对照组的81.82%(45/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两组股静脉和腘静脉血流速度均大于术前,且研究组大于对照组,两组大腿周径差均小于术前,且研究组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两组PT长于术前,且研究组长于对照组,两组D-D和FIB水平均低于术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机械性血栓清除术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可提高临床疗效,改善下肢静脉血液循环和凝血功能指标水平,减轻肢体肿胀程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效果优于导管接触性溶栓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性血栓清除术 导管接触性溶栓 急性下肢静脉血栓 凝血功能 血流速度 大腿周径差 并发症
下载PDF
压力抗栓泵联合中药热奄包预防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
14
作者 刘清娴 《医疗装备》 2024年第2期113-115,118,共4页
目的探讨压力抗栓泵联合中药热奄包预防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3月至2023年3月医院接收的8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下肢DV... 目的探讨压力抗栓泵联合中药热奄包预防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3月至2023年3月医院接收的8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下肢DVT预防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压力抗栓泵联合中药热奄包预防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1周后的凝血指标、股静脉血流情况(股静脉血流速度及股静脉血流量),以及住院期间下肢DVT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试验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及血浆凝血酶时间(TT)均短于对照组,纤维蛋白原(FIB)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股静脉血流速度快于对照组,股静脉血流量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下肢DVT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压力抗栓泵联合中药热奄包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能够起到协同增效作用,有效改善凝血指标,加速静脉血流,降低下肢DVT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力抗栓泵 中药热奄包 急性心肌梗死 下肢静脉血栓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伴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应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的效果评估
15
作者 席富强 常昕 董向力 《中国实用医药》 2024年第11期100-103,共4页
目的 讨论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伴发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中使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的效果,并评估其安全性。方法 选取5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伴发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25例。对照组给予脑卒中常规治疗,治... 目的 讨论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伴发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中使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的效果,并评估其安全性。方法 选取5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伴发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25例。对照组给予脑卒中常规治疗,治疗组给予脑卒中常规治疗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临床预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静脉血栓栓塞(VTE)风险[无手术患者静脉血栓栓塞风险评分表(Padua)评分]、不良反应(血小板减少、注射部位皮肤变化、肝肾功能异常、出血)发生率。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2%,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NIHSS评分(7.08±1.29)分低于对照组的(11.24±1.20)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Padua评分(2.28±1.02)分低于对照组的(4.40±1.35)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8%(7/2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2%(8/25),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低分子肝素钙可以促进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伴发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肢体功能恢复,减少不良反应发生,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伴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治疗中取得理想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下肢静脉血栓 低分子肝素钙
下载PDF
气压疗法联合早期活动护理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
16
作者 王美霞 安儒红 《中华养生保健》 2024年第7期93-96,共4页
目的探讨气压疗法联合早期活动护理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3年4月泰安八十八医院收治的82例SA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1例。对照组采取常... 目的探讨气压疗法联合早期活动护理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3年4月泰安八十八医院收治的82例SA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1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预防下肢DVT形成,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气压疗法联合早期活动护理预防DVT形成。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腘静脉及股静脉平均血流速度、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D-二聚体(D-D)、凝血酶原时间(PT)以及下肢阳性体征发生率与下肢DVT形成率。结果干预前,两组股静脉、腘静脉的平均血流速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2周后,观察组腘静脉、股静脉的平均血流速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APTT、PT、D-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2周后,观察组APTT、PT值高于对照组,D-D值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下肢阳性体征的发生率及下肢DVT形成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气压疗法联合早期活动护理可以有效改善SAP患者的下肢静脉血流速度与凝血功能,降低下肢DVT形成率,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压疗法 早期活动护理 重症急性胰腺炎 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下载PDF
综合护理预防心血管内科重症监护室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效果探究
17
作者 傅饶 宣艳 范影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1期0176-0179,共4页
研究在心血管内科重症监护室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护理中,采综合护理措施以预防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的价值。方法 以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01医院收治的100位AMI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分析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 研究在心血管内科重症监护室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护理中,采综合护理措施以预防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的价值。方法 以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01医院收治的100位AMI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分析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更低(P<0.05);护理后,观察组凝血指标各项指标低(P<0.05)。观察组总体护理满意度高(P<0.05)。结论 通过综合护理措施,能够大幅减少AMI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出现概率,并能够有效地管理血液凝固的数据,从而极大地增强患者的满意度,这在实际的医疗中是非常重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护理 下肢静脉血栓 急性心肌梗死 下肢静脉血栓
下载PDF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并发肺栓塞患者血管腔内介入治疗围手术期的护理中使用精细化护理的效果探究
18
作者 李竹青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12期200-203,共4页
探讨基于临床符合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并发肺栓塞症状且经证实的患者,在血管腔内介入治疗围手术期的护理中开展精细化护理模式,分析其应用效果。方法 于2022年1月-2023年12月在本院内收治的临床符合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并发肺栓... 探讨基于临床符合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并发肺栓塞症状且经证实的患者,在血管腔内介入治疗围手术期的护理中开展精细化护理模式,分析其应用效果。方法 于2022年1月-2023年12月在本院内收治的临床符合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并发肺栓塞症状且经证实的100例患者为试验观察样本,均行血管腔内介入治疗,遵照随机数字择取法分离为2组,即:对照组(n=50,行围手术期常规护理)、观察组(n=50,行围手术期精细化护理)。结果 观察组的穿刺点渗血、肺水肿等总不良事件率为4.00%(2例),对照组的总不良事件为16.00%(8例),较之存在差异(χ2=4.000,P=0.046)。执行护理后,观察组的全血黏度以及血液速度更高显现,其血浆黏度更低(P<0.05)。统计两群组之间的凝血功能水平,护理后观察组PT\APTT\FIB\D-D化验值更低(P<0.05)。护理方案执行前,观察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的评分为(21.36±6.26)分,对照组为(21.44±6.31)分,比之无差异(t=0.064,P=0.949);护理执行后,观察组评测值为(80.34±8.66)分,对照组为(71.93±10.49)分,组间比之存在差异(t=4.372,P=0.000)。结果 示意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评价数据更高(P<0.05)。结论 基于临床符合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并发肺栓塞症状且经证实的患者,在血管腔内介入治疗围手术期的护理中开展精细化护理模式,相较围手术室常规护理而言更有护理价值,不但可以降低不良事件,改善凝血功能,提高血流流速,降低血液黏度,还能提高患者的生活品质,促进护患关系的友好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肺栓塞 血管腔内介入治疗 围手术期护理 精细化护理 护理效果
下载PDF
介入综合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分析
19
作者 王学师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1期0019-0022,共4页
评估急性下肢DVT患者在应用介入综合治疗后得到的临床疗效。方法 2021年1月-2023年12月抽选我科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混合型)病人19例,结合不同类型的治疗方式进行分组。对照组10例:常规药物;观察组9例:综合介入治疗,统计两组的疗效情况... 评估急性下肢DVT患者在应用介入综合治疗后得到的临床疗效。方法 2021年1月-2023年12月抽选我科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混合型)病人19例,结合不同类型的治疗方式进行分组。对照组10例:常规药物;观察组9例:综合介入治疗,统计两组的疗效情况。结果 下肢周径差、凝血功能以及满意度情况上,两组病人在术前未见较强的差异性(P>0.05);术后,上述三项指标则要比治疗前得到初步地缓解,并且观察组要比另外一组更为显著,组内病人的生活质量也得到大幅度提升,其差异性十分显著(P<0.05)。结论 对于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者,综合干预方案可使其凝血功能等各项指标达到正常水平,缩短腿周径差,患者满意度更高,使患者获得更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下肢静脉血栓 介入综合治疗 凝血功能 满意度
下载PDF
介入综合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分析
20
作者 黄志刚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4年第15期167-169,172,共4页
目的:分析介入综合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3年1月—12月于松桃苗族自治县人民医院接受诊疗的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95例,按照不同诊疗方法分为对照组(49例)、观察组(46例),分别以常规手段、介入综合治疗... 目的:分析介入综合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3年1月—12月于松桃苗族自治县人民医院接受诊疗的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95例,按照不同诊疗方法分为对照组(49例)、观察组(46例),分别以常规手段、介入综合治疗方案实施干预,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腿周径差、血液循环、凝血功能、炎症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腿周径差、血液循环、凝血功能、炎症指标均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中实施介入综合治疗,有利于促进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血循环、凝血功能等指标恢复正常,减少腿周径差,减轻炎症反应,为患者提供更为满意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下肢静脉血栓 介入综合治疗 血液循环 凝血功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