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2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脑白质病变与急性缺血性卒中病人静脉溶栓后症状性颅内出血的关系
1
作者 王笑寒 潘燕 +1 位作者 张小林 张向东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209-214,共6页
目的分析脑白质病变与急性缺血性卒中病人静脉溶栓后症状性颅内出血(symptomatic intracranial hemorrhage,sICH)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400例符合溶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卒中病例资料。根据磁共振成像,参考改良LA分级量表(age-related wh... 目的分析脑白质病变与急性缺血性卒中病人静脉溶栓后症状性颅内出血(symptomatic intracranial hemorrhage,sICH)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400例符合溶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卒中病例资料。根据磁共振成像,参考改良LA分级量表(age-related white matter changes,ARWMC)对脑白质病变进行量化评分。静脉应用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ecombinant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rt-PA)治疗后24h内复查头颅CT,根据是否发生sICH转化分为sICH组(n=29)与非sICH组(n=371)。比较两组脑白质ARWMC评分及病变体积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病人溶栓后发生sICH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分析脑白质ARWMC评分及病变体积对病人溶栓后发生sICH的预测效能。结果400例病人静脉溶栓后sICH发生率为7.25%(29/400)。sICH组糖尿病史占比、NIHSS评分、大动脉粥样硬化占比、纤维蛋白原水平、ARWMC评分及脑白质病变体积均大于非sICH组(P<0.05)。绘制ROC曲线发现:ARWMC评分、脑白质病变体积及两者联合预测病人发生sICH的曲线下面积(areaundercurve,AUC)分别为0.825、0.861、0.938。结论脑白质病变评分及体积,与急性缺血性卒中病人静脉溶栓后sICH有关,可作为其预测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卒中 急性 脑白质病变 静脉溶栓 症状颅内出血
下载PDF
莱姆病伴急性多灶性缺血性脉络膜病变一例
2
作者 薛南平 孙世珉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853-854,共2页
关键词 莱姆病 急性多灶性缺血性脉络膜病变 葡萄膜炎 治疗 诊断
原文传递
lyme病伴急性多灶性缺血性脉络膜病变
3
作者 薛南平 孙世珉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476-476,共1页
关键词 LYME病 并发症 急性多灶性缺血性脉络膜病变 诊断 治疗
原文传递
急性多发性缺血性脉络膜病变1例
4
作者 马清敏 张娟 +1 位作者 李科军 贾志旸 《山东医药》 CAS 2012年第44期F0003-F0003,I0003,共2页
患者男,35岁,主因“头晕10d”入神经内科,行头颅磁共振成像检查诊断为“腔隙性脑梗死”并给予药物治疗。因患者诉左眼视物模糊请眼科会诊。
关键词 脉络膜病变 急性多 缺血性 头颅磁共振成像 腔隙脑梗死 神经内科 药物治疗 检查诊断
下载PDF
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患者急性期视盘周围脉络膜血流信号分析 被引量:7
5
作者 巩迪 张利 +3 位作者 赵通 尹玥 王志军 陈宜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59-363,共5页
目的利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观察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NAION)患者急性期的视盘周围脉络膜血流信号特征。方法对2017年1月至2019年9月首次确诊为NAION且接受OCTA检查的13例(13眼)患者进行回顾性横断面研究。由两... 目的利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观察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NAION)患者急性期的视盘周围脉络膜血流信号特征。方法对2017年1月至2019年9月首次确诊为NAION且接受OCTA检查的13例(13眼)患者进行回顾性横断面研究。由两位医师分别定性分析OCTA中脉络膜毛细血管层的血流信号中的低信号区,并分区。将分区的结果与en face OCT、视野检查结果进行对比。患者均至少随访1个月。结果急性期NAION患眼的视盘OCTA在脉络膜毛细血管层水平的低信号区可分为视盘本身部位、视盘水肿部位和沿神经纤维方向延伸部位3个区域。13眼中,10眼首次就诊时出现3个低信号区,2眼在第2次就诊时出现3个低信号区,1眼仅出现视盘本身部位和视盘水肿部位的低信号区。其中,沿神经纤维方向延伸部位的低信号区与视野缺损关系密切,对应比例达91.6%,该低信号区平均出现时间为发病后19.9 d。随访期内,9眼沿神经纤维方向延伸部位的低信号区出现神经纤维层萎缩。结论NAION患者急性期的视盘周围脉络膜层面的血流信号可以通过OCTA提示神经纤维层水肿、消退以及萎缩的变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 非动脉炎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 脉络膜血流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后极部多灶性鳞状色素上皮病变1例
6
作者 周芷伊 王影 +3 位作者 梁俊 龙思羽 焦文鑫 林冀鲁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2024年第6期570-573,共4页
急性后极部多灶性鳞状色素上皮病变(acute posterior multifocal placoid pigment epitheliopathy,APMPPE)是一种以后极部视网膜色素上皮和脉络膜毛细血管层面急性多发性、黄白色、扁平鳞状病灶为特点的炎症性病变,由GASS JD[1]在1968... 急性后极部多灶性鳞状色素上皮病变(acute posterior multifocal placoid pigment epitheliopathy,APMPPE)是一种以后极部视网膜色素上皮和脉络膜毛细血管层面急性多发性、黄白色、扁平鳞状病灶为特点的炎症性病变,由GASS JD[1]在1968年首次描述。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急性视力下降,中心或旁中心暗点、闪光感及视物变形等症状,具有一定自限性。本病较为罕见,发病率约为0.15/10万,常见于20~50岁的青年健康者,无显著性别差异[2]。临床中本病易与视盘血管炎、多灶性脉络膜炎等病变混淆,故明确其发病机制及临床表现有益于本病的诊疗。现报告中西医结合治疗以视盘血管炎为首发症状的APMPPE 1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后极部多灶鳞状色素上皮病变 中西医结合 病例报告
下载PDF
复方樟柳碱治疗外伤性视神经视网膜脉络膜缺血性病变50例疗效评价 被引量:3
7
作者 庄京京 杨庆松 《中国药业》 CAS 2015年第24期106-108,共3页
目的观察复方樟柳碱注射液治疗外伤性视神经视网膜脉络膜缺血性病变的疗效,并探讨其机制。方法选取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外伤性视神经视网膜脉络膜缺血性病变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妥拉苏林注... 目的观察复方樟柳碱注射液治疗外伤性视神经视网膜脉络膜缺血性病变的疗效,并探讨其机制。方法选取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外伤性视神经视网膜脉络膜缺血性病变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妥拉苏林注射液,观察组患者给予复方樟柳碱注射液,均治疗21 d。结果治疗后,对照组患者有10例视力未改善,而观察组仅有1例未改善,视力状况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观察组患者视野缺损减少超过40%者19例,视野缺损的恢复情况也较对照组好(P<0.05);观察组患者眼动脉、视网膜中动脉和脉络膜前动脉的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AV)较对照组明显增高,阻力指数(RI)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两组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阳性率均有下降,但观察组下降更明显(P<0.05);VEGF及HIF-1α与患者的视力、视野、眼动脉PAV、视网膜中央动脉PAV和脉络膜前动脉PAV呈显著负相关,与患者的眼动脉RI、视网膜中央动脉RI和脉络膜前动脉RI呈显著正相关。结论复方樟柳碱注射液对外伤性视神经视网膜脉络膜缺血性病变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可显著改善患者的视力、视野及眼部动脉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可能与该药可降低患者的VEGF及HIF-1α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神经 视网膜 脉络膜 病变 外伤 缺血性
下载PDF
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患者脉络膜厚度的临床特征 被引量:3
8
作者 严吕霞 冯超 《临床眼科杂志》 2017年第1期9-11,共3页
目的记录并观察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NAION)患者黄斑下脉络膜厚度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研究组NAION患者17例(17只眼),对照组正常人14例(14只眼)。相干光断层扫描(OCT)的加强深度成像模式(EDI)扫描黄斑区并测... 目的记录并观察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NAION)患者黄斑下脉络膜厚度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研究组NAION患者17例(17只眼),对照组正常人14例(14只眼)。相干光断层扫描(OCT)的加强深度成像模式(EDI)扫描黄斑区并测量5 mm区域内黄斑下脉络膜厚度。结果 NAION患者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明显薄于对照组(P<0.05),黄斑下脉络膜厚度与NAION病情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结论 NAION患者脉络膜厚度明显薄于正常人,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可以作为用于有效诊断NAION的临床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动脉炎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 脉络膜厚度
下载PDF
微脉冲激光疗法治疗急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效果观察 被引量:1
9
作者 朱江 孙红艳 秦兵 《山东医药》 CAS 2023年第24期89-92,共4页
目的 观察微脉冲激光疗法治疗急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的疗效。方法 选取急性CSC患者14例(14眼),均采用577 nm微脉冲激光疗法治疗,比较治疗后视网膜下液(SRF)完全消退情况及治疗前后最佳矫正视力(BCVA)、黄斑中心凹视网... 目的 观察微脉冲激光疗法治疗急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的疗效。方法 选取急性CSC患者14例(14眼),均采用577 nm微脉冲激光疗法治疗,比较治疗后视网膜下液(SRF)完全消退情况及治疗前后最佳矫正视力(BCVA)、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MT)、视网膜下液高度(SRFH)、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面积(FAZ)、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周长(PERIM)和黄斑区视网膜血流密度。结果 治疗后1个月SRF完全消退5例(35.71%),治疗后2个月时完全消退9例(64.29%),治疗后3个月时完全消退12例(85.71%)。治疗前后BCVA分别为0.32±0.15、0.02±0.06,CMT分别为(441.21±111.46)、(231.00±15.44)μm,SRFH分别为(225.79±103.67)、(18.79±56.40)μm,治疗前后比较,P均<0.05。治疗前后FAZ、PERIM及黄斑区整体、不同分区视网膜血流密度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 微脉冲激光疗法治疗急性CSC可以促进SRF吸收,降低CMT,提高最佳矫正视力,而不影响黄斑中心凹视网膜血流密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脉冲激光疗法 急性中心浆液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视网膜下液 黄斑中心凹厚度 视网膜下液高度 黄斑中心凹视网膜血流密度
下载PDF
频域OCT分析急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形态学特征 被引量:6
10
作者 吴亮 张加裕 +1 位作者 林思思 陈镇国 《中国现代医生》 2013年第18期131-132,135,共3页
目的频域相干光断层扫描(OCT)分析急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的视网膜形态特征。方法应用频域OCT对30例(60眼)单眼发病急性CSC患者的黄斑部视网膜检测,比较患侧眼组与对侧眼组黄斑区视网膜光感受器细胞全层厚度和视网膜素色上皮... 目的频域相干光断层扫描(OCT)分析急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的视网膜形态特征。方法应用频域OCT对30例(60眼)单眼发病急性CSC患者的黄斑部视网膜检测,比较患侧眼组与对侧眼组黄斑区视网膜光感受器细胞全层厚度和视网膜素色上皮特征。结果 OCT示30例患者中患侧眼光感受器细胞全层厚度均匀一致12眼,对侧眼20例;患侧眼光感受器细胞全层厚度均匀一致伴内外节异常18眼(60.0%),对侧眼10眼(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8)。患侧眼有24眼(80.0%)出现视网膜素色上皮(RPE)异常,对侧眼8眼(2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频域OCT示单眼发病急性CSC患者部分对侧眼存在光感受器细胞层和RPE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频域相干光断层扫描 急性浆液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下载PDF
1/3量维替泊芬光动力学疗法治疗急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被引量:4
11
作者 郑波 樊小娟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3年第8期1625-1627,共3页
目的: 观察1/3量维替泊芬光动力学疗法(photodynam ic therapy,PDT)治疗中心凹下急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ntral serous chorioretinopathy,CSC)的疗效。方法: 我院眼科门诊2010-05/2011-05确诊为急性CSC患者22例22眼,行单次... 目的: 观察1/3量维替泊芬光动力学疗法(photodynam ic therapy,PDT)治疗中心凹下急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ntral serous chorioretinopathy,CSC)的疗效。方法: 我院眼科门诊2010-05/2011-05确诊为急性CSC患者22例22眼,行单次1/3量维替泊芬光动力学治疗,术前和术后1,2,4wk及3mo进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的检测,且于术前、术后4wk进行视网膜荧光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脉络膜血管造影(indocyanine green angiography,ICGA)检查,观察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 术前22眼OCT均显示视网膜浆液性神经上皮脱离,造影中均存在明显荧光渗漏及脉络膜血管扭曲扩张弥漫荧光渗漏;术后1wk,OCT显示7眼视网膜下积液部分吸收;术后2wk时11眼视网膜下渗液完全吸收,术后4wk时22眼视网膜下渗液完全吸收,22眼FFA显示荧光渗漏消失,15眼ICG显示扭曲扩张的脉络膜血管管径形态有所改变,7眼脉络膜血管形态改变不明显。视力从术前平均0.5升高至0.9,视物变形情况22眼均明显改善。随访期间22眼均未见任何不良反应。结论: 1/3量维替泊芬PDT治疗急性CSC短期内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中心浆液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光动力疗法 眼底荧光造影
下载PDF
半量维替泊芬光动力学疗法治疗急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被引量:2
12
作者 宣懿 赵培泉 彭清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0年第4期760-763,共4页
目的:观察半量维替泊芬光动力学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治疗急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ntral serous chorioretinopathy,CSC)的短期疗效。方法:2009-04/2009-09确诊为急性CSC患者12例12眼,行单次半量维替泊芬(3mg/m2... 目的:观察半量维替泊芬光动力学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治疗急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ntral serous chorioretinopathy,CSC)的短期疗效。方法:2009-04/2009-09确诊为急性CSC患者12例12眼,行单次半量维替泊芬(3mg/m2)光动力学治疗,术前和术后1,4,12wk进行三维光学相干断层扫描(3D-OCT)的检测,且于术前、术后4wk和12wk进行视网膜荧光造影(FFA)、脉络膜血管造影(ICG)和眼底自发荧光(FAF)检查,观察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术前3D-OCT均显示浆液性神经上皮脱离,造影中均存在墨迹样或炊烟样的渗漏及脉络膜血管扭曲扩张弥漫荧光渗漏;术后1wk,3D-OCT有6眼的视网膜下积液吸收;术后4wk时有9眼在OCT中显示渗液完全吸收,7眼在FFA中显示荧光渗漏消失、3眼渗漏减轻,9眼在ICG中显示扭曲扩张的脉络膜血管管径恢复正常、3眼管径略改善,且9眼在术前渗漏点处的异常自发荧光基本恢复正常;术后12wk,仅有1例视网膜下积液仍未完全吸收,余11眼渗液均完全吸收,12眼在造影中均未显示异常荧光渗漏,在FAF上显示在原有浆液性脱离区域内出现点片状散在强自发荧光点。治疗后12wk,视力从术前平均0·43升高至0.8,其中2眼视力术后无明显变化。随访期间12眼均未见任何不良反应。结论:半量维替泊芬PDT治疗急性CSC短期内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中心浆液视网膜脉络膜病变 光动力疗法 荧光造影
下载PDF
复方血栓通胶囊治疗急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临床观察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育红 李晖 廖秋霞 《药物流行病学杂志》 CAS 2017年第11期742-744,785,共4页
目的:观察复方血栓通胶囊治疗急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急性CSC患者83例(83眼)随机分为观察组42例(42眼)和对照组41例(41眼)。对照组给予口服维生素E软胶囊0.1g,qd,维生素C片0.2g,tid,维生素B1片... 目的:观察复方血栓通胶囊治疗急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急性CSC患者83例(83眼)随机分为观察组42例(42眼)和对照组41例(41眼)。对照组给予口服维生素E软胶囊0.1g,qd,维生素C片0.2g,tid,维生素B1片10mg,tid;,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复方血栓通胶囊1.5g,po,tid。持续服用2个月,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愈时间、视力恢复时间、药品不良反应以及治疗前后视力、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OCT)检查结果变化;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6.8%(P<0.05)。观察组治疗1,4,8周后视力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愈时间、视力恢复时间也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黄斑中心区直径1mm范围的厚度、黄斑中心区直径6mm的平均厚度和黄斑中心区直径6mm的总体积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随访3个月,观察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药品不良反应。结论:复方血栓通胶囊治疗急性CSC能显著提高疗效,且安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中心浆液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复方血栓通胶囊 临床疗效 安全
下载PDF
dl-3-正丁基苯酞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随机双盲对照研究 被引量:14
14
作者 崔丽英 李舜伟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06年第4期263-265,共3页
dl-3-正丁基苯酞(butylphthalide or dinbente)系从芹菜籽挥发油中分离出的左旋体,后经人工合成为消旋体,其商品名为恩必普(NBP软胶囊)。动物实验研究表明,dl-3-正丁基苯酞具有增加缺血区脑血流量和改善缺血脑组织区域微循环。... dl-3-正丁基苯酞(butylphthalide or dinbente)系从芹菜籽挥发油中分离出的左旋体,后经人工合成为消旋体,其商品名为恩必普(NBP软胶囊)。动物实验研究表明,dl-3-正丁基苯酞具有增加缺血区脑血流量和改善缺血脑组织区域微循环。缩小局灶性脑缺血后脑卒中面积及增强线粒体ATP酶活性等作用。该药由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研制,石家庄制药集团有限公司生产,是我国第3种化学合成类Ⅰ类新药,亦是中国脑血管研究领域第1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家Ⅰ类新药。曾经获得国家科技部“1035”工程重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国家经济计划委员会“高新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国家“十五”重大科技专项等多项研究基金资助,拥有14项国际和国内专利发明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3-正丁基苯酞 随机双盲对照研究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石家庄制药集团 治疗 动物实验研究 ATP酶活 缺血
下载PDF
光动力学疗法治疗急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系统评价 被引量:1
15
作者 陈兴旺 蔡善君 +1 位作者 叶青 李丹 《贵州医药》 CAS 2016年第12期1295-1299,共5页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以突然发作的视物模糊、视物变小、视物变形和中心或旁中心暗点为主要表现[1]。对于CSC的治疗仍然在发展之中,传统的激光光凝治疗仅能针对渗漏点位于中心凹外大于250μm的病人[2],且不能改善脉络膜...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以突然发作的视物模糊、视物变小、视物变形和中心或旁中心暗点为主要表现[1]。对于CSC的治疗仍然在发展之中,传统的激光光凝治疗仅能针对渗漏点位于中心凹外大于250μm的病人[2],且不能改善脉络膜的高灌注状态。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能够弥补上述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中心浆液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光动力疗法 META分析
下载PDF
缺血性脑小血管病危险因素分析及其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8
16
作者 李克颖 《实用医技杂志》 2019年第6期759-761,共3页
脑小血管病是指多种原因导致颅内小血管病变,从而出现的一系列影像、临床和病理变化的综合征。文献报道,脑小血管病主要为颅内小静脉、小动脉、微静脉、微动脉和毛细血管等,主要表现为脑微出血、皮质下白质病变、腔隙性脑梗死和微循环... 脑小血管病是指多种原因导致颅内小血管病变,从而出现的一系列影像、临床和病理变化的综合征。文献报道,脑小血管病主要为颅内小静脉、小动脉、微静脉、微动脉和毛细血管等,主要表现为脑微出血、皮质下白质病变、腔隙性脑梗死和微循环障碍等[1]。国内脑小血管病所致的腔隙性脑梗死发生率为25%~50%,同时也是急性脑梗死预后疗效不佳的危险因素[2]。本研究对采取静脉溶栓治疗的缺血性非小血管和小血管病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诱发脑小血管疾病因素和对溶栓疗效的影响,现总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患者 小血管病变 危险因素 缺血性 预后 腔隙脑梗死 静脉溶栓治疗 临床资料
下载PDF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与急性视网膜色素上皮炎的FFA表现
17
作者 王利群 聂新刚 赵丽红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24-524,共1页
关键词 中心浆液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急性视网膜色素上皮炎 FFA 表现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
下载PDF
继发于急性闭角性青光眼的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
18
作者 Michael L.Slavin +1 位作者 任泽钦 《美国医学会眼科杂志(中文版)》 2002年第1期50-50,共1页
关键词 急性闭角青光眼 缺血性视神经病变 NAION 手术疗法
下载PDF
频域相干光断层扫描比较急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患侧与对侧眼的形态学特征
19
作者 吴亮 张加裕 《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 2013年第3期165-167,共3页
目的比较急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的患侧与对侧眼视网膜频域相干光断层扫描(OCT)的图像特征。方法应用频域OCT对30例(60眼)单眼发病急性CSC患者患侧和对侧眼的黄斑部视网膜显微结构进行检测,比较患侧组与对侧组黄斑中心... 目的比较急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的患侧与对侧眼视网膜频域相干光断层扫描(OCT)的图像特征。方法应用频域OCT对30例(60眼)单眼发病急性CSC患者患侧和对侧眼的黄斑部视网膜显微结构进行检测,比较患侧组与对侧组黄斑中心凹外核层厚度、光感受器层(IS/OS层)、视网膜色素上皮(RPE)形态差异。结果所有30例患者患侧眼均有不同程度黄斑部视网膜浆液性脱离,对侧眼中有4眼(13.3%)存在轻度视网膜浆液性脱离;患侧组黄斑中心凹外核层厚度均值为(95.32±24.87)μm,对侧组为(98.80±14.36)μm,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27,P=0.110)。患侧组中IS/OS层厚度均匀一致者12眼(40.0%),对侧组20眼(66.7%);患侧组IS/OS层厚度均匀一致伴内外节缺损、不均、凸起增厚者共18眼(60.0%),对侧组共10眼(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8,P=0.038)。患侧组中出现RPE异常者有24眼(80.0%),对侧组中有8眼(2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143,P=0.000)。结论频域OCT能清晰显示急性CSC患者的细微病理结构改变,单眼发病CSC患者中一部分对侧眼存在IS/OS层和RPE异常,但是其发生率较患侧眼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干光断层扫描 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急性 浆液 对侧眼
下载PDF
颈动脉病变和高血压病与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相关性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瑞君 尹晓强 +2 位作者 王丽丽 陈美芹 严兆伟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CAS 2018年第2期61-63,共3页
目的 探究颈动脉病变、高血压病与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相关性.方法 将52例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患者设为研究组,51名健康志愿者设为对照组.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两组颈动脉进行检测分析,指标包括:内-中膜... 目的 探究颈动脉病变、高血压病与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相关性.方法 将52例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患者设为研究组,51名健康志愿者设为对照组.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两组颈动脉进行检测分析,指标包括:内-中膜厚度、斑块形成率及狭窄程度;采用血压监测仪对两组24 h血压进行监测分析,指标包括:24 h平均舒张压、24 h平均收缩压、昼平均舒张压、昼平均收缩压、夜平均舒张压、夜平均收缩压、夜最低舒张压、昼最低舒张压.结果 颈动脉检测研究组内-中膜厚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1),斑块形成率,中度、重度颈动脉狭窄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24 h血压监测分析研究组24 h平均收缩压、昼平均收缩压、夜平均舒张压、夜平均收缩压、夜最低舒张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结论 颈动脉病变、高血压病与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密切相关,均为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动脉炎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 急性视神经疾病 颈动脉病变 高血压病 危险因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