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卒中中心建设对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脑卒中患者诊疗及预后的影响研究
1
作者 黎晓雨 黄秋 +3 位作者 周翔 王帆 彭小琼 张学萍 《基层医学论坛》 2024年第2期1-3,10,共4页
目的探讨卒中中心建设在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脑卒中患者诊疗及预后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8年6—12月乐山市人民医院未建立卒中中心时收治的28例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脑卒中患者作为对照组,2019年6—12月乐山市人民医院建立高级卒中中心后收治... 目的探讨卒中中心建设在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脑卒中患者诊疗及预后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8年6—12月乐山市人民医院未建立卒中中心时收治的28例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脑卒中患者作为对照组,2019年6—12月乐山市人民医院建立高级卒中中心后收治的33例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脑卒中患者为观察组。比较2组患者入院至完成CT时间、完成CT到静脉溶栓时间、入院到静脉溶栓时间(door-to-needle-time,DNT)、入院到股动脉穿刺时间(door-to-puncture-time,DPT)、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入院时、治疗后24 h、治疗后3 d)、治疗后90 d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 RS)评分。结果观察组入院至完成CT时间、完成CT到静脉溶栓时间、DNT、DPT均短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治疗后24 h、3 d的NIHSS评分均较入院时低(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90 d观察组m R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卒中中心诊疗模式可优化抢救流程、提高救护效率,改善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结局,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中心 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脑卒中 诊治流程
下载PDF
脑心健康管理模式在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血管再通患者的应用
2
作者 潘锋 凌敏 +3 位作者 梁炳松 彭立立 李培珍 廖林英 《中国医药科学》 2024年第14期89-93,共5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脑心健康管理模式在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血管再通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7月至2023年6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七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接受治疗的130例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血管再通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脑心健康管理模式在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血管再通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7月至2023年6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七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接受治疗的130例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血管再通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各6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包括专业的脑心健康管理师全程介入术前后护理和二级预防措施的脑心健康管理模式。统计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并发症以及出院6个月内复发情况,比较两组入院,出院,出院1、3、6个月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估,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BI)和药物依从度量表(MMAS-8)评分之间的差异性。结果观察组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率为3.0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2.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前措施落实率、术后措施落实率、健康宣教落实率和总体措施落实率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在出院时以及出院1、3、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mR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估、BI、MMAS-8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在出院6个月内,观察组复发率为4.6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5.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应用脑心健康管理模式可以有效促进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血管再通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和服药依从性,改善预后,降低住院单位并发疾病发生率及出院单位复发率,提升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 血管再通 脑心健康管理师 神经功能 预后
下载PDF
血管内介入治疗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的治疗方案及预后危险因素 被引量:2
3
作者 肖远流 梁日青 +3 位作者 林娴 吴志元 高承国 陈文强 《广东医科大学学报》 2023年第2期189-192,共4页
目的探讨血管内介入治疗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的治疗方案及预后危险因素。方法统计某医院治疗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患者116例所采用的治疗方案,评价患者的预后。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预后的影响因素。... 目的探讨血管内介入治疗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的治疗方案及预后危险因素。方法统计某医院治疗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患者116例所采用的治疗方案,评价患者的预后。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桥接治疗和直接血管内介入治疗分别占44.8%(52例)和55.2%(64例)。入院时NIHSS评分>15分和心源性栓塞型脑梗死是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基线侧支代偿评分为良好和发病至行血管内介入治疗<4.5 h则是预后良好的独立保护因素(P<0.01或0.05)。结论该医院采用直接血管内介入治疗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相对多见。入院时NIHSS评分>15分和心源性栓塞型脑梗死的患者更容易出现预后不良,而基线侧支代偿评分为良好和发病至行血管内介入治疗<4.5 h的患者则更容易出现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 血管内介入 治疗方案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多模核磁MISMATCH技术在超时间窗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患者治疗中的指导作用
4
作者 王斌 张永胜 +2 位作者 王文艳 尤精武 马国平 《世界复合医学》 2023年第7期24-28,共5页
目的 探讨多模核磁MISMATCH技术在超时间窗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患者治疗中的指导作用。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3年3月于天水市第一人民医院经多模核磁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 DWI)-动脉自旋标记(arterial s... 目的 探讨多模核磁MISMATCH技术在超时间窗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患者治疗中的指导作用。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3年3月于天水市第一人民医院经多模核磁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 DWI)-动脉自旋标记(arterial spin labeling, ASL)、DWI-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uid attenuated inversion recovery, FLAIR)、DWI-磁敏感加权技术(magnetic sensitivity weighting technology, SWI)的MISMATCH技术进行筛选的超时间窗(发病时间在6~24 h)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经血管内介入治疗患者44例作为研究组,同时选取在本中心超时间窗内(发病时间在6~24 h)未经多模核磁DWI-ASL、DWI-FLAIR、DWI-SWI的MISMATCH技术进行筛选的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经血管内介入治疗患者43例作为对照组。研究组超时间窗患者术前均予以核磁共振扫描筛选出DWI-ASL/DWI-FLAIR/DWI-SWI其中存在MISMATCH且磁共振血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 MRA)发现有大血管闭塞。两组患者都进行血管内介入治疗,治疗后血管血流均达到改良的脑梗死分级系统(modified treatment in cerebral ischemia, mTICI)分级2b/3级,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获益和预后情况。结果 研究组术后90 d功能独立率(改良Rankin评分量表评分0~3分)为59.09%,高于对照组的37.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70,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术后90 d病死率分别为25.00%与46.51%,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7 d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均低于术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72 h症状性颅内出血与非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分别为22.73%、34.09%,对照组分别为44.19%、55.81%,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过多模核磁DWI-ASL、DWI-FLAIR、DWI-SWI的MISMATCH技术筛选出的超时间窗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符合血管内治疗患者获益优于未经多模核磁DWI-ASL、DWI-FLAIR、DWI-SWI的MISMATCH技术进筛选的时间窗内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患者获益,临床结局和安全性方面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模核磁 MISMATCH技术 超时间窗 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 血管内治疗
下载PDF
Trevo支架、Solitaire支架取栓分别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毛献泉 黄德波 +1 位作者 冯国宽 周远方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3年第19期3635-3638,共4页
目的:比较Trevo支架、Solitaire支架取栓分别联合阿替普酶(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ACI-LAO)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2年5月于我院行支架取栓联合静脉溶栓治疗的98例ACI-LAO病人的临床资料开展回顾... 目的:比较Trevo支架、Solitaire支架取栓分别联合阿替普酶(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ACI-LAO)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2年5月于我院行支架取栓联合静脉溶栓治疗的98例ACI-LAO病人的临床资料开展回顾性分析,按使用支架类型的不同分为Trevo组(51例)和Solitaire组(47例)。比较两组取栓情况、血管再通率、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出血并发症发生率及预后。结果:Trevo组取栓次数少于Solitaire组、取栓时间短于Solitaire组,1次取栓成功率高于Solitaire组(P<0.05)。Trevo组血管再通率为94.12%,Solitaire组为91.49%,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NIHSS评分均随治疗时间的延长而逐渐降低(P<0.05),组间和时间不存在交互作用(P>0.05),且Trevo组治疗后7、14、28 d NIHSS评分均明显较Solitaire组低(P<0.05)。Trevo组出血并发症发生率为5.88%,明显低于Solitaire组的19.15%(P<0.05)。Trevo组预后良好率为76.47%,明显高于Solitaire组的57.45%(P<0.05)。结论:Trevo支架、Solitaire支架取栓联合rt-PA静脉溶栓均可促进ACI-LAO病人血管再通,但Trevo支架取栓联合rt-PA静脉溶栓的取栓次数更少、取栓时间更短,1次取栓成功率更高,对神经功能的改善效果更显著,出血并发症发生率更低,病人预后更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 Trevo支架 Solitaire支架 阿替普酶 静脉溶栓
下载PDF
超早期介入治疗伴有远端血管栓塞的急性大动脉闭塞型脑梗死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8
6
作者 蔡瑞兴 夏范蕾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9年第16期2546-2549,共4页
目的观察超早期介入治疗伴有远端血管栓塞的急性大动脉闭塞型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收治的,伴有远端血管栓塞的急性大动脉闭塞型脑梗死病人43例,发病时间均在4.5h内,根据治疗方案分为观察组(19例)和对照组(24例)。观察组行介... 目的观察超早期介入治疗伴有远端血管栓塞的急性大动脉闭塞型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收治的,伴有远端血管栓塞的急性大动脉闭塞型脑梗死病人43例,发病时间均在4.5h内,根据治疗方案分为观察组(19例)和对照组(24例)。观察组行介入治疗,对照组给予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治疗。比较两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血管再通情况、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及出血性事件;随访3个月后,记录两组预后及复发情况。结果治疗1周及2周后,两组NIHSS评分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管完全再通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预后良好率高于对照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后、3个月后,两组ADL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AD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同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早期介入治疗可改善伴有远端血管栓塞的急性大动脉闭塞型脑梗死病人神经功能、近期预后及生活质量,且未增加出血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大动脉闭塞型脑梗死 远端血管栓塞 超早期介入治疗 临床疗效
下载PDF
机械取栓为主的动脉内多模式方法治疗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5
7
作者 申春云 高俊杰 +3 位作者 蔡林江 陈洪恩 梁洁 凌亚兴 《中国医药科学》 2019年第18期46-49,共4页
目的分析机械取栓为主的动脉内多模式方法治疗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的效果。方法将本院2017年1月~2018年8月86例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患者纳入本次试验中,所有患者均接受机械取栓为主的动脉多模式方法进行治疗,对所有患者手术前后... 目的分析机械取栓为主的动脉内多模式方法治疗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的效果。方法将本院2017年1月~2018年8月86例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患者纳入本次试验中,所有患者均接受机械取栓为主的动脉多模式方法进行治疗,对所有患者手术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状况、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86例患者治疗后NIHS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6例患者中,血管再通患者75例,占87.21%;术后3个月随访后,死亡患者6例,占6.98%;80例存活,存活率为93.02%;86例患者中,有63例患者预后良好,占73.26%;预后不良患者17例,占19.77%;经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可知,血管再通级别与预后呈正比;与预后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闭塞部位、NIHSS评分、开通时间及ASPECT评分。结论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超急性期,应用机械取栓为主的动脉内多模式方法治疗,可有效提高血管再通率,改善患者预后效果,与此同时,血管再通级别与患者预后呈正比,而且与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是闭塞部位及NHISS评分、开通时间及ASPECT评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大动脉闭塞 脑梗死 机械取栓 动脉内多模式
下载PDF
多时相血管成像技术联合计算机断层扫描灌注成像对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患者阿替普酶治疗后早期再通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
8
作者 周娟 冯刚华 +1 位作者 罗善琦 李海鹏 《心脑血管病防治》 2022年第3期58-62,共5页
目的 分析多时相血管成像技术(CTA)联合计算机断层扫描灌注成像(CTP)对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患者阿替普酶治疗后早期再通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诊治的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患者30... 目的 分析多时相血管成像技术(CTA)联合计算机断层扫描灌注成像(CTP)对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患者阿替普酶治疗后早期再通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诊治的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患者304例。根据患者应用阿替普酶治疗后早期再通情况分再通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的一般资料、CTA和CTP的影像学特征等临床资料。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患者阿替普酶治疗后早期再通的相关因素,应用ROC曲线分析多时相CTA联合CTP预测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患者应用阿替普酶治疗后早期再通的价值。结果 纳入研究的患者中有8例脱落;剩余296例患者中有85例应用阿替普酶治疗后有早期血管再通为再通组,剩余211例患者列为对照组,早期血管再通率为28.72%。再通组发病到溶栓时间、脑血容量(CBV)和平均通过时间(MTT)均短于对照组(t=5.466、9.809、6.799,P <0.05),再通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NIHSS)低于对照组(t=3.765,P <0.05),再通组黄褐色侧支循环评分(tan)高于对照组(t=6.957,P <0.05),再通组艾伯塔中风计划早期计算机断层扫描评分(ASPECTS)、脑血流量(CBF)和达峰时间(TTP)大于对照组(t=2.783、10.496、9.481,P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an评分、CBF和TTP是影响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患者阿替普酶治疗后早期再通的独立危险因素(OR=2.559、1.151、1.283,P <0.01);发病到溶栓时间、CBV和MTT是影响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患者阿替普酶治疗后早期再通的保护性因素(OR=0.433、0.080、0.843,P <0.01)。ROC曲线显示:CBF对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患者应用阿替普酶治疗后早期再通的预测价值明显高于tan评分、TTP、发病到溶栓时间、CBV和MTT,其中CBF值的最佳截点为≤35.54 mL/(100 mg·min),此时敏感度65.92%、特异度80.61%。结论 多时相CTA联合CTP对预测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患者阿替普酶治疗后早期血管再通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时相血管成像技术 计算机断层扫描灌注成像 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 阿替普酶 早期再通
下载PDF
超早期介入治疗对糖尿病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及血清脂肪细胞型脂肪酸结合蛋白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陈大龙 隗永健 《吉林医学》 CAS 2022年第7期1802-1805,共4页
目的:临床分析超早期介入治疗对糖尿病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及血清脂肪细胞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的影响。方法:选取收治的78例糖尿病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分为两组,即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 目的:临床分析超早期介入治疗对糖尿病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及血清脂肪细胞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的影响。方法:选取收治的78例糖尿病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分为两组,即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超早期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1.18%,高于对照组的73.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H-FAB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SOD水平升高,MDA、NSE、H-FABP水平均降低,并且研究组患者上述指标变化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内膜斑块面积、脑血管储备功能(CV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IMT、内膜斑块面积水平均降低,CVR水平升高,并且治疗后研究组患者IMT、内膜斑块面积水平低于对照组治疗后,CVR高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出血性事件发生率为2.94%,低于对照组的20.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早期介入治疗对糖尿病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显著,并且可能通过影响血清脂肪细胞型脂肪酸结合蛋白水平,影响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早期介入 糖尿病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 脂肪细胞型脂肪酸结合蛋白
下载PDF
Solumbra技术在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机械取栓中的初步应用观察 被引量:20
10
作者 陈付文 刘金朝 +5 位作者 康孝理 赵玉铁 杨思福 李红伟 史宏生 汪子文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515-520,共6页
目的探讨Solumbra技术在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机械取栓治疗中应用的可行性、有效性、安全性和技术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采用血管内机械取栓治疗的59例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其中接受中间导管联... 目的探讨Solumbra技术在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机械取栓治疗中应用的可行性、有效性、安全性和技术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采用血管内机械取栓治疗的59例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其中接受中间导管联合支架取栓患者31例(Solumbra组),接受常规导引导管联合支架取栓患者28例(常规支架取栓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并发症及临床结果,分析Solumbra技术优势。结果Solumbra组、常规支架取栓组患者间性别、年龄、术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发病至动脉穿刺时间(OPT)、侧支循环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颈内动脉(ICA)闭塞患者(12/31对2/28,χ^2=8.100,P=0.004)、伴心房颤动患者(15/31对6/28,χ^2=4.66,P=0.031)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血管最终成功再通达到改良脑梗死溶栓(m TICI)治疗后血流评分标准2b/3级比例分别为93.5%、85.7%,一次取栓再通率达mTICI评分标准2b/3级比例分别为45.2%、2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取栓次数[2(1,2)对2(1.25,3),Z=-2.177,P=0.029]、二次栓塞率(23.8%对39.3%,χ^2=3.991,P=0.046)、穿刺至再灌注时间(PRT)[(81±31)min对(100±35)min,t=2.315,P=0.02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颅内出血发生率分别为19.4%、10.7%(P>0.05),90 d良好预后率[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2]分别为48.4%、46.4%(P>0.05)。Solumbra组、常规支架取栓组ICA闭塞患者血管最终再通率分别为83.3%、0%(χ^2=5.833,P=0.016);90 d良好预后率分别为41.6%、0%(P>0.05),但Solumbra组占优。结论Solumbra技术是一种治疗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的安全有效方法,与传统支架取栓术相比取栓效率更高,推荐用于一些路径血管迂曲、血栓负荷量大的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lumbra技术 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 机械取栓 支架 抽吸
下载PDF
Solumbra技术用于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机械取栓的效果及对患者血清PON-1、BDNF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0
11
作者 肖文 潘宁 郭铮 《海南医学》 CAS 2021年第11期1392-1395,共4页
目的观察Solumbra技术用于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机械取栓的效果,并探讨其对患者血清对氧磷酶(PON-1)、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3月在宝鸡市第三人民医院接受机械取栓治疗的72例急性大动... 目的观察Solumbra技术用于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机械取栓的效果,并探讨其对患者血清对氧磷酶(PON-1)、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3月在宝鸡市第三人民医院接受机械取栓治疗的72例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应用中间导管的Solumbra技术组(观察组,39例)和无中间导管的单纯支架机械取栓组(对照组,33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90 d预后情况以及不良事件发生率,同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以及血清PON-1、BDNF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一次取栓再通率为53.8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0.30%,取栓次数为1(1,2),明显少于对照组的2(1,3),从穿刺到再通时间(PRT)为(75.63±21.28)min,明显短于对照组的(96.54±25.87)min,从发病至再通时间(ORT)为(261.41±66.57)min,明显短于对照组的(345.67±70.92)min,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周,观察组患者的NIHSS评分(12.81±3.01)分,较治疗前的(24.15±4.53)分明显降低,且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5.93±3.2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周,观察组患者的血清PON-1、BDNF水平分别为(206.51±30.45)U/L、(3.96±0.67)μg/L,均较治疗前的(106.37±16.85)U/L、(2.10±0.41)μg/L升高,且高于对照组的(190.13±28.24)U/L和(3.21±0.55)μ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90 d,观察组患者的预后良好率为6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2.42%,二次栓塞率、颅内出血发生率分别为7.69%、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0.30%、12.1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olumbra技术可有效提高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机械取栓的效率,改善患者血清PON-1、BDNF水平和神经功能,减少二次栓塞等不良事件发生,临床预后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 机械取栓 Solumbra技术 神经功能 预后
下载PDF
替罗非班在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血管内机械取栓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12
作者 赖慧娟 张科飞 刘翰文 《江西医药》 CAS 2019年第9期1068-1070,共3页
目的分析在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LAO)血管内机械取栓术中应用替罗非班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LAO患者90例,以完全随机化法将其分A、B、C3组,每组30例,3组予以常规Solitaire AB支架取栓术,B、C组在股动脉穿刺后应用替罗非班,... 目的分析在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LAO)血管内机械取栓术中应用替罗非班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LAO患者90例,以完全随机化法将其分A、B、C3组,每组30例,3组予以常规Solitaire AB支架取栓术,B、C组在股动脉穿刺后应用替罗非班,B组起始剂量为10μg/kg,于3min注射后,以0.15μg/(kg·min)维持36h,C组起始剂量为5μg/kg,于3min注射后,以0.75μg/(kg·min)维持36h。对比3组的血管再通率及出血发生率,比较3组术前、术后24h、出院时及出院后6个月随访结束时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出院后6个月随访,对比3组的预后。结果3组的血管再通率和出血发生率差异显著(P<0.05),B、C组的血管再通率均高于A组(P<0.05),B、C组间血管再通率差异不显著(P>0.05),C组的出血率高于其他两组(P<0.05),A、B组的出血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组间、时间、交互NIHS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随访结束时的NIHSS评分比较,出院时<术后24h<术前(P<0.05),3组间术前及术后24h的NIHSS评分差异不显著(P>0.05),B、C组出院时、随访结束时的NIHSS评分均低于A组(P<0.05),B、C组间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随访结束时3组的改良Rankin评(mR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组评分均低于A组(P<0.05),B、C组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在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血管内机械取栓术中应用替罗非班可提高血管再通率,更利于神经功能的恢复、改善患者的预后,10μg/kg起始剂量以0.15μg/(kg·min)维持剂量即可获得满意的效果,且不显著增加出血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 血管内机械取栓术 替罗非班
下载PDF
精益组织化管理Solitaire AB支架取栓术治疗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的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刘翰文 李祥有 +3 位作者 龙春兰 李茂港 刘维钦 涂勇 《江西医药》 CAS 2017年第12期1271-1274,共4页
目的探讨医院内精益组织化管理后Solitaire AB支架介入取栓治疗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的应用疗效。方法本项目主要针对大动脉闭塞性急性脑梗死(LAO)患者,2015年8月到2017年2月共31例,在发病时间窗内,通过院内精益组织化管理,使用蓝牙... 目的探讨医院内精益组织化管理后Solitaire AB支架介入取栓治疗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的应用疗效。方法本项目主要针对大动脉闭塞性急性脑梗死(LAO)患者,2015年8月到2017年2月共31例,在发病时间窗内,通过院内精益组织化管理,使用蓝牙手环实时监控,不断的优化绿色通道流程,逐步控制DNT及介入血管再通时间;成熟的应用Solitaire AB支架取栓技术。通过比较控制DNT时间,患者入院及术前术后NIHSS评分,术后mRS评分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本组31例患者中前循环24例,其中大脑中动脉闭塞16例,颈内动脉闭塞7例,大脑前动脉闭塞1例,后循环7例,其中基底动脉闭塞6例,椎动脉闭塞1例,平均DNT时间为56.4min,1例开通后闭塞,1例开通后术中出血予球囊再次闭塞,其余全部患者血管开通TICI评分≥2b,植入9枚支架,术后颅内出血3例,术后NIHSS评分明显下降,术前术后对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3月及6月随访结果良好,mRS评分≤2分19例(61.3%),3分8例,4-5分2例,死亡2例。结论通过医院精益组织化管理降低入院后DNT时间,对于Solitaire AB支架介入取栓治疗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减少该类疾病带来的高致死致残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益组织化管理 SOLITAIRE AB支架 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 机械取栓治疗
下载PDF
探讨急诊机械取栓治疗阿替普酶或尿激酶静脉溶栓无效急性大动脉闭塞型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4
14
作者 王汝 高连波 《当代医学》 2022年第12期86-88,共3页
目的探讨急诊机械取栓治疗阿替普酶或尿激酶静脉溶栓无效急性大动脉闭塞型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5月至2020年5月收治并确诊的60例急性大动脉闭塞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阿替普酶或尿激酶静脉溶栓无效后对患... 目的探讨急诊机械取栓治疗阿替普酶或尿激酶静脉溶栓无效急性大动脉闭塞型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5月至2020年5月收治并确诊的60例急性大动脉闭塞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阿替普酶或尿激酶静脉溶栓无效后对患者的处理差异方式分为常规组(溶栓无效后在影像学检查辅助下行常规调脂抗栓治疗,n=27)和研究组(溶栓治疗无效后运用机械取栓治疗方案,n=33),比较两组血管再通率、远端血流恢复率、神经功能恢复及远期康复神评分。结果研究组血流再通率及远端血流恢复率均高于常规组(P<0.05)。治疗2、4周后,研究组神经功能评分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周后,研究组远期康复评分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急性大动脉闭塞型脑梗死患者应及时做好溶栓,静脉溶栓无效改用机械取栓可进一步提高患者疾病恢复效率,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取栓治疗 阿替普酶 尿激酶静脉溶栓 急性大动脉闭塞型脑梗死
下载PDF
直接动脉取栓和静脉溶栓后桥接动脉取栓治疗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疗效分析 被引量:7
15
作者 鄢仕强 陈林 +2 位作者 周海涛 许刚 胡明才 《西南军医》 2019年第1期7-10,共4页
目的比较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患者直接动脉取栓和静脉溶栓后桥接动脉取栓的疗效。方法将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我院就诊的66例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患者分为直接动脉取栓组与静脉溶栓后桥接动脉取栓组(动脉取栓26例,静脉溶栓后... 目的比较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患者直接动脉取栓和静脉溶栓后桥接动脉取栓的疗效。方法将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我院就诊的66例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患者分为直接动脉取栓组与静脉溶栓后桥接动脉取栓组(动脉取栓26例,静脉溶栓后桥接动脉取栓40例),分别使用相应的方案治疗,对比观察两组血管再通率、术后病死率、再出血风险以及治疗前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及应用Rankin量表(mRS)评价术后3个月预后。结果与直接动脉取栓组血管再通19例(73. 07%)、END10例(38. 46%)、3个月mRS评分(2. 73±1. 78)比较,静脉溶栓后桥接动脉取栓组血管再通29例(72. 50%)、END13例(32. 50%)无明显差异(P>0. 05),3个月mRS评分(1. 90±1. 46)明显降低(P<0. 05);与直接动脉取栓组出血3例(11. 54%)及死亡1例(3. 84%)比较,静脉溶栓后桥接动脉取栓组出血6例(15. 00%)及死亡2例(5. 00%)无明显差异(P>0. 05)。结论对于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后桥接动脉取栓疗效优于直接动脉取栓,且没有增加出血及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 直接动脉取栓 静脉溶栓后桥接动脉取栓 安全性 有效性
下载PDF
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血管再通患者护理进展
16
作者 潘锋 凌敏 +2 位作者 彭立立 李培珍 廖林英 《中外医疗》 2021年第33期195-198,共4页
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在临床上比较常见,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在临床上的病情危急,并且变化多端,因此临床需要给予高度的重视和关注。临床上对于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的治疗中,多以血管再疏通为主要治疗方式,是能缓解患者病情和... 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在临床上比较常见,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在临床上的病情危急,并且变化多端,因此临床需要给予高度的重视和关注。临床上对于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的治疗中,多以血管再疏通为主要治疗方式,是能缓解患者病情和临床表现的主要方式,但是在实施的过程当中,需要给予患者护理干预作为辅助。常规的护理干预无法从多个维度、多个层面对患者进行照顾和照护,使患者的舒适度不高,满意度不高,临床局限性较大。该文从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患者再通治疗的绿色通道管理、围术期管理、康复护理、二级预防、对我国开展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再通患者护理的启示5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我国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再通患者护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闭塞再通 护理 综述
下载PDF
Solumbra技术在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7
作者 殷昊 赵勇 +1 位作者 檀国祥 许啟伍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1年第5期37-40,44,共5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Solumbra技术在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间就诊的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患者129例,按照取栓技术的不同分为2组:观察组(Solumbra技术)69例、对照组(常规支架取栓术)60例... 目的回顾性分析Solumbra技术在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间就诊的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患者129例,按照取栓技术的不同分为2组:观察组(Solumbra技术)69例、对照组(常规支架取栓术)60例;比较2组取栓前及取栓后不同时间点(24 h、14 d和90 d)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比较2组的血管再通率、改良Rankin评分、穿刺-再通时间(PRT)、发病-再通时间(ORT)、取栓次数及随访结局(栓子移位、颅内出血率、症状性颅内出血和死亡)。结果2组取栓前NIHSS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取栓后24 h、14 d和90 d,观察组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对照组一次性取栓血管再通率(30.00%)、最终取栓血管再通率(71.67%)及Rankin预后良好率(43.33%)均分别低于观察组的49.27%、89.86%、69.57%(均P<0.05);对照组PRT、ORT、取栓次数均多于观察组(均P<0.05),栓子移位、颅内出血率亦均高于观察组(均P<0.05)。结论Solumbra技术用于对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患者,其疗效较好,可提高血管再通率,改善神经功能,减少不良结局,有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lumbra技术 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 急性 血管再通率 神经功能
下载PDF
鼻饲时机对急性前循环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血管内治疗后卒中相关肺炎的影响
18
作者 方敏 干克娜 +2 位作者 刘卉 曾宏亮 罗征进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4年第12期36-39,43,共5页
目的探讨鼻饲时机对急性前循环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血管内治疗后卒中相关肺炎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赣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急性前循环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n=30)、B组(n=30)和... 目的探讨鼻饲时机对急性前循环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血管内治疗后卒中相关肺炎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赣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急性前循环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n=30)、B组(n=30)和C组(n=30),三组分别于术前,术后1、24 h留置胃管,比较三组并发症发生率、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脑卒中(NIHSS)评分及改良Rankin(mRS)评分。结果A组肺部感染发生时间短于B组、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肺部感染、消化道出血及低蛋白血症发生率低于B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三组入院第7天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3个月A组NIHSS评分均低于B组、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入院3个月mRS评分均低于B组、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前循环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血管内治疗时,于手术前开展鼻饲,能够降低肺部感染相关发生率,有助于促使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改善生活状态,整体应用效果较好,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饲时机 急性前循环大动脉闭塞 脑梗死 卒中相关肺炎
下载PDF
急性后循环大动脉闭塞桥接治疗与直接机械取栓的疗效及安全性
19
作者 苏小慧 张圣琼 赵振强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4年第6期715-719,共5页
目的观察急性后循环大动脉闭塞桥接治疗(BT)与直接机械取栓(DMT)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06—2023-05海口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急性后循环大动脉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2组,采用DMT治疗62例纳入DMT组,... 目的观察急性后循环大动脉闭塞桥接治疗(BT)与直接机械取栓(DMT)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06—2023-05海口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急性后循环大动脉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2组,采用DMT治疗62例纳入DMT组,采用BT治疗58例纳入BT组,比较2组患者治疗情况、血管再通率、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评分、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预后良好率及出血转化、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和病死率。结果BT组血管再通率为84.48%,高于DMT组的80.65%,但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14 d,BT组患者NIHSS、GCS评分为(9.28±1.63)分、(12.57±2.60)分,DMT组患者NIHSS、GCS评分为(8.93±1.50)分、(13.15±2.87)分,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BT组治疗后90 d的预后良好率为48.28%,高于DMT组的41.94%,但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BT组术后出血转化发生率为34.48%,高于DMT组的14.52%(P<0.05),2组患者症状性颅内出血和90 d病死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BT和DMT治疗急性后循环大动脉闭塞的疗效相当,但后者能够减少出血转化的发生,安全性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后循环大动脉闭塞 桥接治疗 直接机械取栓 血管再通率 神经功能 预后
下载PDF
单纯机械取栓与联合静脉溶栓治疗前循环颅内大动脉闭塞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
20
作者 陈露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4年第4期10-12,共3页
目的分析单纯机械取栓与联合静脉溶栓治疗前循环颅内大动脉闭塞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脑血管最大血流速度(V_(max))、脑血管最小血流速度(V_(min))、脑血管平均流量速度(Q_(mean))、脑血管外阻力(Rv)指标的影响。方法回顾... 目的分析单纯机械取栓与联合静脉溶栓治疗前循环颅内大动脉闭塞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脑血管最大血流速度(V_(max))、脑血管最小血流速度(V_(min))、脑血管平均流量速度(Q_(mean))、脑血管外阻力(Rv)指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2021年1月至2023年9月收治的50例前循环颅内大动脉闭塞ACI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措施分为单纯机械取栓组(25例,单一机械取栓治疗)和联合静脉溶栓组(25例,在单纯机械取栓组的基础上加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治疗后均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随访结束后不良事件发生率,治疗前后患者前循环颅内大动脉的脑血流灌注、脑血管储备能力相关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24 h,联合静脉溶栓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较单纯机械取栓组更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静脉溶栓组24 h症状性脑出血发生率高于单纯机械取栓组,90 d全因死亡发生率低于单纯机械取栓组;治疗后24 h,两组患者V_(max)、V_(min)、Q_(mean)、脑血管储备力(CVR)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联合静脉溶栓组较单纯机械取栓组更高;两组患者Rv、大脑中动脉搏动指数(PI)水平均降低,且联合静脉溶栓组较单纯机械取栓组更低(均P<0.05)。结论对于前循环颅内大动脉闭塞ACI患者而言,单纯机械取栓联合静脉溶栓治疗较单一使用单纯机械取栓治疗具有更高的临床疗效,还可有效增加患者机体的脑血流灌注量,改善脑血管储备能力,虽然24 h症状性脑出血发生率较高,但患者死亡率更低,远期预后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循环颅内大动脉闭塞急性脑梗死 单纯机械取栓 静脉溶栓 脑血流灌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