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28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尤瑞克林用于急性大脑中动脉脑梗死的疗效及对神经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9
1
作者 王加良 张艳丽 +1 位作者 邢健 尹昌浩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17年第2期170-172,共3页
目的:探讨尤瑞克林对急性大脑中动脉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对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6年5月牡丹江医学院红旗医院收治的急性大脑中动脉脑梗死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 目的:探讨尤瑞克林对急性大脑中动脉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对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6年5月牡丹江医学院红旗医院收治的急性大脑中动脉脑梗死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尤瑞克林治疗。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scale,ADL)、改良残疾程度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分别评估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残疾程度改良情况,并观察2组患者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NIHSS评分、mR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AD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77.5%(31/40),显著高于对照组50.0%(20/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尤瑞克林治疗急性大脑中动脉脑梗死,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提高患者的治疗总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尤瑞克林 急性大脑中动脉脑梗死 神经功能 治疗总有效性 影响
下载PDF
尿激酶静脉溶栓与超选择性动脉溶栓治疗急性大脑中动脉脑梗死的疗效及对FIB、PT和TT的影响 被引量:15
2
作者 朱传英 林峰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8年第4期221-225,共5页
目的对比研究尿激酶(UK)静脉溶栓(IVT)与超选择性动脉溶栓(SIAT)治疗急性大脑中动脉脑梗死(a MCAI)的疗效及对凝血指标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原时间(PT)和凝血酶时间(TT)的影响。方法选取a MCAI患者82例,其中41例IVT治疗为IVT组,41例S... 目的对比研究尿激酶(UK)静脉溶栓(IVT)与超选择性动脉溶栓(SIAT)治疗急性大脑中动脉脑梗死(a MCAI)的疗效及对凝血指标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原时间(PT)和凝血酶时间(TT)的影响。方法选取a MCAI患者82例,其中41例IVT治疗为IVT组,41例SIAT治疗为SIAT组。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并发症情况,观察并比较两组溶栓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FIB、PT及TT变化。结果 SIAT组的临床治愈率和血管再通率分别75.61%、87.80%,显著高于IVT组的58.54%、68.29%(均P<0.05);溶栓后6h、24h、3d、7d,SIAT组的NIHSS评分显著低于IVT组(均P<0.05),溶栓后14d、28d两组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后6h、3d、7d,IVT组的PT和TT较SIAT组明显延长,且溶栓后6h、3d时FIB较SIAT组明显降低(均P<0.05)。SIAT组的平均UK用量显著低于IVT组(P<0.05),SIAT组的出血并发症发生率为7.32%,显著低于IVT组的29.27%(均P<0.05)。结论 IVT与SIAT治疗a MCAI均具有显著疗效,但SIAT对凝血指标的干扰更小,出血并发症更低,且神经功能缺损改善速度更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大脑中动脉脑梗死 尿激酶 静脉溶栓 超选择性动脉溶栓 凝血指标
下载PDF
尤瑞克林联合巴曲酶治疗急性大脑中动脉脑梗死的近期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4
3
作者 魏立平 许晓辉 +3 位作者 李亚娟 李文波 张耀慧 任向阳 《中国实用医药》 2011年第15期30-32,共3页
目的探讨尤瑞克林联合巴曲酶治疗急性大脑中动脉脑梗死的近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急性大脑中动脉脑梗死患者92例,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尤瑞克林+巴曲酶)32例、巴曲酶组31例、和对照组(常规治疗组)29例。观察3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美... 目的探讨尤瑞克林联合巴曲酶治疗急性大脑中动脉脑梗死的近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急性大脑中动脉脑梗死患者92例,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尤瑞克林+巴曲酶)32例、巴曲酶组31例、和对照组(常规治疗组)29例。观察3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的变化。结果 3组治疗前NIHSS评分无差异,在治疗后14、28dNIHSS评分显示:联合治疗组神经功能明显改善,巴曲酶组有所改善,对照组恢复最差,3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所有病例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尤瑞克林联合巴曲酶治疗急性大脑中动脉脑梗死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尤瑞克林 巴曲酶 急性大脑中动脉脑梗死
下载PDF
尤瑞克林治疗急性大脑中动脉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
4
作者 耿昌明 朱雪红 韦道明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10年第4期584-586,共3页
目的观察尤瑞克林治疗急性大脑中动脉脑梗死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 60例急性大脑中动脉脑梗死随机分成两组,两组均给予抗血小板聚集及一般常规用药,治疗组加用尤瑞克林(尤瑞克林0.15PNA+生理盐水100ml静滴,1次/d,连用7~10d)。于治疗前... 目的观察尤瑞克林治疗急性大脑中动脉脑梗死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 60例急性大脑中动脉脑梗死随机分成两组,两组均给予抗血小板聚集及一般常规用药,治疗组加用尤瑞克林(尤瑞克林0.15PNA+生理盐水100ml静滴,1次/d,连用7~10d)。于治疗前、治疗后第7天和第15天记录NIHSS评分。结果两组NIHS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改善(P<0.05);治疗组神经功能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NIHSS评分及临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尤瑞克林治疗大脑中动脉脑梗死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大脑中动脉脑梗死 尤瑞克林 量表
下载PDF
急性大脑中动脉脑梗死动脉溶栓治疗临床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何劲松 《中国医学工程》 2014年第11期132-133,共2页
目的对急性大脑中动脉脑梗死患者动脉溶栓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随机从我院2012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急性脑中动脉脑梗死患者中抽取5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5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则采用... 目的对急性大脑中动脉脑梗死患者动脉溶栓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随机从我院2012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急性脑中动脉脑梗死患者中抽取5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5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则采用动脉溶栓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治疗后2周和3个月的NIHSS评分。结果经对比,观察组的再通率为8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治疗后2周和3个月的NIHS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且两组的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脑中动脉脑梗死的患者使用动脉溶栓进行治疗,可以显著提高血管的再通率,改善患者的预后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大脑中动脉脑梗死 动脉溶栓 临床分析
下载PDF
CT灌注成像视觉评估在急性大脑中动脉脑梗死溶栓治疗中的指导作用 被引量:5
6
作者 李永秋 刘娜 李瑜霞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94-696,I0002,共4页
目的试图确定大脑中动脉主干闭塞急性脑梗死患者就诊时即刻pCT参数图像视觉评估在指导溶栓治疗中的可行性。方法对符合溶栓治疗条件的大脑中动脉主干闭塞急性脑梗死患者首先进行NIHSS、pCT及CTA检查,随后给予rt-PA静脉溶栓治疗。24h~48... 目的试图确定大脑中动脉主干闭塞急性脑梗死患者就诊时即刻pCT参数图像视觉评估在指导溶栓治疗中的可行性。方法对符合溶栓治疗条件的大脑中动脉主干闭塞急性脑梗死患者首先进行NIHSS、pCT及CTA检查,随后给予rt-PA静脉溶栓治疗。24h~48h后复查CTA及CT,记录NIHSS评分,血管再通由CTA证实,分为血管再通组和血管未通组。手工测量pCT各参数图和最终脑梗死体积。结果溶栓后血管再通组溶栓前后NIHSS评分下降值明显低于血管未通组,经独立样本秩和检验P=0.0001<0.05。24h~48h后血管再通组最终梗死体积明显低于血管未通组,经独立样本秩和检验P=0.0008<0.05。首次NIHSS评分与TTP延长体积密切相关,血管再通组最终梗死体积与CBV下降体积密切相关,而血管未通组,最终梗死体积与TTP延长体积密切相关。将血管再通组首次pCT中TTP延长的体积减去CBV下降的体积,其差值与其溶栓前后NIHSS评分的差值具有相关性。结论TTP或MTT体积减去CBV下降体积约等于半暗带,半暗带的大小是决定是否可以进行溶栓治疗的客观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大脑动脉 CT 灌注成像 溶栓治疗 半暗带 CT血管成像
下载PDF
高信号血管征评估急性大脑中动脉脑梗死的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15
7
作者 陈军 袁涛 +1 位作者 全冠民 魏建海 《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14-418,435,共6页
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AIR)序列上的高信号血管征(HVS)是急性脑梗死的重要影像征象,反映脑血流灌注不足,可用于评估侧支循环、缺血半暗带和预测预后。急性大脑中动脉(MCA)脑梗死的多种HVS评价方法主要包括总体HVS、远端HVS、HVS/扩散加权... 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AIR)序列上的高信号血管征(HVS)是急性脑梗死的重要影像征象,反映脑血流灌注不足,可用于评估侧支循环、缺血半暗带和预测预后。急性大脑中动脉(MCA)脑梗死的多种HVS评价方法主要包括总体HVS、远端HVS、HVS/扩散加权成像(DWI)不匹配等,这些评价方法各有侧重,临床价值不同。总体HVS主要反映脑血流灌注不足及超急性期脑梗死,而远端HVS有助于判断侧支循环及缺血半暗带,HVS/DWI不匹配有可能替代灌注加权成像(PWI)/DWI不匹配,用于评估缺血半暗带。对MCA脑梗死HVS的多种评价方法及其临床应用价值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 高信号血管征 液体衰减反转恢复 缺血半暗带 大脑动脉
下载PDF
尿激酶静脉溶栓与超选择性动脉溶栓治疗急性大脑中动脉脑梗死的效果 被引量:21
8
作者 于丽波 王帅 +1 位作者 姜瀛 谷久梅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9年第4期100-103,111,共5页
目的探讨尿激酶静脉溶栓与超选择性动脉溶栓治疗急性大脑中动脉脑梗死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4月~2017年6月解放军第二一一医院神经内二科收治的104例急性大脑中动脉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尿激酶静脉溶栓组(n=... 目的探讨尿激酶静脉溶栓与超选择性动脉溶栓治疗急性大脑中动脉脑梗死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4月~2017年6月解放军第二一一医院神经内二科收治的104例急性大脑中动脉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尿激酶静脉溶栓组(n=52)和超选择性动脉溶栓组(n=52)。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溶栓前、溶栓后7 d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凝血功能、血管再通率、满意度和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溶栓前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溶栓后7 d两组NIHSS评分均低于溶栓前,超选择性动脉溶栓组溶栓后7 d NIHSS评分低于尿激酶静脉溶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溶栓前、溶栓后7 d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原时间(PT)及凝血酶时间(T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超选择性动脉溶栓组患者血管再通率、总有效率、患者满意度均高于尿激酶静脉溶栓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尿激酶静脉溶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超选择性动脉溶栓治疗可明显改善急性大脑中动脉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溶栓效果较好,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激酶静脉溶栓 超选择性动脉溶栓 急性大脑中动脉脑梗死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量表评分 凝血功能 血管再通率
下载PDF
超选择性动脉溶栓治疗急性大脑中动脉脑梗死的疗效和安全性 被引量:7
9
作者 杨伟华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7年第6期74-76,共3页
目的探讨超选择性动脉溶栓治疗急性大脑中动脉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大脑中动脉脑梗死患者88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对照组选择常规方法,观察组行超选择性动脉溶栓治疗,观察其临床效果及不良反... 目的探讨超选择性动脉溶栓治疗急性大脑中动脉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大脑中动脉脑梗死患者88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对照组选择常规方法,观察组行超选择性动脉溶栓治疗,观察其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 2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变化情况比较,观察组治疗后评分(7.2±2.2)较对照组(14.4±2.4)优;2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观察组满意率为95.5%,对照组为7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大脑中动脉脑梗死以超选择性动脉溶栓方法治疗可取得理想效果,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得到明显改善,临床症状得到缓解,且无不良反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大脑中动脉脑梗死 超选择性动脉溶栓 安全性
下载PDF
rt-PA静脉溶栓与超选择性动脉溶栓治疗急性大脑中动脉脑梗死临床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贺新霞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8年第24期2749-2754,共6页
目的探讨rt-PA静脉溶栓与超选择性动脉溶栓治疗急性大脑中动脉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分析巩义市人民医院2015-01—2018-02收治的240例急性大脑中动脉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式分为rt-PA静脉溶栓组210例和超选择性动脉溶栓组3... 目的探讨rt-PA静脉溶栓与超选择性动脉溶栓治疗急性大脑中动脉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分析巩义市人民医院2015-01—2018-02收治的240例急性大脑中动脉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式分为rt-PA静脉溶栓组210例和超选择性动脉溶栓组30例。观察2组不同时间点NIHSS评分、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原时间(PT)及凝血酶时间(TT)情况,对比2组血管再通率、总有效率。结果 2组溶栓前NIHSS评分、FIB、PT、T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选择性动脉溶栓组溶栓6 h、3 d、7 d NIHSS评分、PT、TT均低于rt-PA静脉溶栓组,FIB均高于rt-PA静脉溶栓组,超选择性动脉溶栓组血管再通率、总有效率均高于rt-PA静脉溶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选择性动脉溶栓治疗急性大脑中动脉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和凝血功能改善,血管再通率、总有效率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大脑中动脉脑梗死 缺血性血管病 RT-PA 静脉溶栓 超选择性动脉溶栓 颈内动脉
下载PDF
超选择性动脉溶栓治疗急性大脑中动脉脑梗死临床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洋 董江涛 +3 位作者 许健 沈晓旭 刘祺 赵冬 《基层医学论坛》 2020年第34期4960-4962,共3页
目的探讨超选择性动脉溶栓对大脑中动脉急性脑梗死(aMCAI)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凝血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40例:aMCAI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2组。试验组行超选择性动脉溶栓治疗,对照组使用传统方式治疗,... 目的探讨超选择性动脉溶栓对大脑中动脉急性脑梗死(aMCAI)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凝血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40例:aMCAI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2组。试验组行超选择性动脉溶栓治疗,对照组使用传统方式治疗,观察2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及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试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试验组患者血浆黏度、血细胞比容、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纤维蛋白原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采用超选择性动脉溶栓对aMCAI患者进行治疗,可以提高疗效,改善脑内动脉血流动力学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动脉 急性 超选择性动脉溶栓 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超选择性动脉溶栓治疗急性大脑中动脉脑梗死的疗效及对凝血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8
12
作者 彭捷 黄容富 +1 位作者 钟文 叶作东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9年第22期2425-2428,共4页
目的分析超选择性动脉溶栓对急性大脑中动脉脑梗死的治疗效果,以及对患者凝血指标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宁德市医院检验科2017年3月至2018年11月收治的68例急性大脑中动脉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观察... 目的分析超选择性动脉溶栓对急性大脑中动脉脑梗死的治疗效果,以及对患者凝血指标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宁德市医院检验科2017年3月至2018年11月收治的68例急性大脑中动脉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4例,进行超选择性动脉溶栓治疗,对照组34例,进行静脉溶栓治疗。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6h、24h、3d、7d、14d、28d的NIHSS评分,治疗前及治疗后6h、3d、7d的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以及治疗后血管再通情况、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情况,然后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患者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6h、24h、3d、7d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但治疗后14d和28d的NIHSS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6h、3d的FIB明显高于对照组,PT、TT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后7d的FIB、PT、TT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总再通率为88.2%,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6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颅内出血、尿隐血、黑便、皮肤黏膜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选择性动脉溶栓对急性大脑中动脉脑梗死疗效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状况,具有凝血功能干扰小、并发症发生率低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 大脑动脉 动脉溶栓 静脉溶栓 凝血指标
下载PDF
不同针灸介入时机对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急性脑梗死神经功能预后的影响
13
作者 杨利 何晓宏 +2 位作者 王小慧 李梦雪 姚生荣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96-200,共5页
目的观察不同针灸介入时机对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急性脑梗死神经功能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1月—2022年8月收治的116例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根据针灸介入时机分为两组。两组均进行静脉溶栓及常规... 目的观察不同针灸介入时机对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急性脑梗死神经功能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1月—2022年8月收治的116例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根据针灸介入时机分为两组。两组均进行静脉溶栓及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61例患者于发病72 h内给予针灸治疗,对照组55例患者于发病2周时给予针灸治疗。检测两组不同时间点侧支循环代偿情况、脑损伤标志物的水平,评估两组不同时间点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评分、神经功能评分、Barthel指数(Barthel index,BI)评分、肢体运动功能评分、中医症状评分的差异,统计两组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侧支循环代偿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和随访时,两组患侧大脑前动脉平均血流速度与对侧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的比值(Ratio of the average flow ve⁃locity of the affected anterior cerebral artery to the average flow velocity of the contralateral middle cerebral artery,iVACA/cVM⁃CA)较治疗前升高,观察组同时间点较对照组更高(P<0.05);两组患侧大脑后动脉平均血流速度与对侧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的比值(Ratio of the average flow velocity of the affected posterior cerebral artery to the average flow velocity of the contralateral middle cerebral artery,iVPCA/cVMCA)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脑损伤标志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和随访时,两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较治疗前升高,观察组同时间点较对照组更高(P<0.05);两组钙结合蛋白β(Calcium binding proteinβ,S100β)、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 protein,GFAP)较治疗前下降,观察组同时间点较对照组更低(P<0.05)。治疗前,两组Fugl-Meyer评分、中医症状评分等相关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和随访时,两组MMSE评分、BI评分及上肢和下肢Fugl-Meyer评分较治疗前升高,观察组同时间点较对照组更高(P<0.05);两组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中医症状评分较治疗前下降,观察组同时间点较对照组更低(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8.52%(54/61)高于对照组的72.73%(40/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发病72h内采用针灸治疗可改善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急性脑梗死脑损伤标志物的表达,改善脑血流,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有利于疾病的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 大脑动脉供血区 急性 损伤标志物 血流 神经功能
下载PDF
高分辨磁共振扫描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大脑中动脉血管壁斑块特征分析的应用
14
作者 王秀萍 王平翻 +2 位作者 李豪鹏 焦美艳 王丙聚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第3期32-34,共3页
目的分析高分辨磁共振扫描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大脑中动脉血管壁及、斑块特征分析的应用。方法选择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于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58例为急性脑梗死组,同期选择短暂性脑缺血患者46例为短暂性脑缺血组,两组患者均行高分辨... 目的分析高分辨磁共振扫描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大脑中动脉血管壁及、斑块特征分析的应用。方法选择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于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58例为急性脑梗死组,同期选择短暂性脑缺血患者46例为短暂性脑缺血组,两组患者均行高分辨磁共振检查,比较两组患者大脑中动脉血管壁斑块特征、性质及相关参数,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DC)曲线评估高分辨磁共振参数诊断急性脑梗死的价值。结果急性脑梗死组患者斑块位置(腹侧壁、上侧壁)、狭窄重构方式(负性)、斑块表面形态(不平整)比例明显高于短暂性脑缺血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脑梗死组患者血管最狭窄处管腔面积(LAmln)水平明显低于短暂性脑缺血组,管壁面积(WAmln)、斑块负荷、狭窄率、斑块面积水平明显高于短暂性脑缺血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脑梗死组、短暂性脑缺血组患者斑块类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LAmln、WAmln、斑块负荷、狭窄率、斑块面积诊断急性脑梗死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37、0.828、0.779、0.821、0.936(P均<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高分辨磁共振扫描斑块多出现在腹侧壁、上侧壁部位,狭窄呈负性重构、斑块表面形态不平整,LAmlm、WAmlm、斑块负荷、狭窄率、斑块面积呈明显异常表达,在诊断急性脑梗死方面具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辨磁共振扫描 急性 大脑动脉 血管壁 斑块特征 应用
下载PDF
丁苯酞治疗大脑中动脉狭窄所致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
15
作者 张礼峰 贾晓静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5期0109-0112,共4页
结合大脑中动脉狭窄引发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治疗要点和常规方式,对丁苯酞的适用性进行探讨。方法 本研究于2021年10月-2023年10月实施,从已有的神经系统疾病患者资料中筛选出60例,这些患者的诊疗结果都是大脑中动脉狭窄所致急性脑梗死的... 结合大脑中动脉狭窄引发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治疗要点和常规方式,对丁苯酞的适用性进行探讨。方法 本研究于2021年10月-2023年10月实施,从已有的神经系统疾病患者资料中筛选出60例,这些患者的诊疗结果都是大脑中动脉狭窄所致急性脑梗死的,并根据双盲原理进行分组匹配,研究组和对照组在本研究中进行对比,相应治疗方法被划分为丁苯酞,常规治疗,收集独立生存能力,疗效,神经功能,疗效评价。结果 研究组患者在康复过程中,其独立存活指数和有关生活功能的表达能力明显高于对照组,组内统计差异性明显(P<0.05);研究组经治疗后CRP(C-反应蛋白)、IL-4(白细胞介素4)各项指标的调节度和各个时期有关指标的变动差别,都要比对照组高,组间的统计学上有显著的差别(P<0.05);研究组经治疗后脑部神经缺损区域的自主修复速度及脑神经在功能评测中的表现情况,均高于对照组,组内统计差异性明显(P<0.05);在治疗后,研究组对于这项方法的价值和整个疗程的整体效果评估,都要比对照组要高,统计差异性明显(P<0.05)。结论 丁苯酞在指导下应用有利于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的快速恢复,体征指标均稳定在正常范围,同时具备基础的独立生存能力,适用于临床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苯酞 大脑动脉狭窄所致急性 疗效观察
下载PDF
急性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脑梗死患者低剂量rt-PA静脉溶栓后桥接取栓与直接动脉取栓的临床价值
16
作者 张茴燕 谷松 +3 位作者 王璐 曹铭华 江顺福 吴明超 《当代医学》 2024年第7期105-108,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脑梗死患者低剂量rt-PA静脉溶栓后桥接取栓与直接动脉取栓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景德镇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急性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及家属意愿... 目的探讨急性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脑梗死患者低剂量rt-PA静脉溶栓后桥接取栓与直接动脉取栓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景德镇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急性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及家属意愿分为A组与B组,每组40例。A组行直接动脉取栓治疗,B组行静脉溶栓后桥接动脉取栓治疗。比较两组血管开通率、病死率、不良事件发生率、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及改良Rankin评分量表(mRS)评分。结果B组血管开通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前、治疗后24 h,两组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3、7 d,B组NIHSS评分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B组mRS评分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低剂量rt-PA静脉溶栓后桥接动脉取栓治疗急性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脑梗死安全、有效,可提高血管开通率,且可改善患者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大脑动脉M1段闭塞 直接动脉取栓 低剂量rt-PA静脉溶栓后桥接动脉取栓 临床价值
下载PDF
鼻饲时机对急性前循环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血管内治疗后卒中相关肺炎的影响
17
作者 方敏 干克娜 +2 位作者 刘卉 曾宏亮 罗征进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4年第12期36-39,43,共5页
目的探讨鼻饲时机对急性前循环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血管内治疗后卒中相关肺炎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赣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急性前循环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n=30)、B组(n=30)和... 目的探讨鼻饲时机对急性前循环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血管内治疗后卒中相关肺炎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赣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急性前循环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n=30)、B组(n=30)和C组(n=30),三组分别于术前,术后1、24 h留置胃管,比较三组并发症发生率、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脑卒中(NIHSS)评分及改良Rankin(mRS)评分。结果A组肺部感染发生时间短于B组、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肺部感染、消化道出血及低蛋白血症发生率低于B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三组入院第7天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3个月A组NIHSS评分均低于B组、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入院3个月mRS评分均低于B组、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前循环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血管内治疗时,于手术前开展鼻饲,能够降低肺部感染相关发生率,有助于促使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改善生活状态,整体应用效果较好,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饲时机 急性前循环大动脉闭塞性 相关肺炎
下载PDF
超声造影参数在评估急性脑梗死患者新生血管分级及颈动脉斑块稳定性中的应用价值
18
作者 陈烨 龚怡 魏梅梅 《河北医学》 CAS 2024年第2期301-306,共6页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CEUS)参数在评估急性脑梗死(ACI)患者新生血管分级及颈动脉斑块稳定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5月至2023年5月收治的115例ACI患者。所有患者均进行CEUS检查,对比不同新生血管分级和颈动脉斑块稳定性患者CEU...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CEUS)参数在评估急性脑梗死(ACI)患者新生血管分级及颈动脉斑块稳定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5月至2023年5月收治的115例ACI患者。所有患者均进行CEUS检查,对比不同新生血管分级和颈动脉斑块稳定性患者CEUS参数[达峰时间(Tp)、平均渡越时间(MTT)、时间-强度曲线下面积(AUCt)、峰值强度比值(PI)],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CEUS参数与ACI新生血管分级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CEUS参数在评估颈动脉斑块稳定性中的应用价值。结果:CEUS检出ACI患者新生血管分级0级11例,1级33例,2级71例,占比分别为9.57%、28.70%、61.74%;三组Tp、MTT值比较均为0级>1级>2级(P<0.05),三组AUCt、PI值比较均为0级<1级<2级(P<0.05);Spearman相关分析发现,Tp、MTT与新生血管分级呈负相关(P<0.05),AUCt、PI与新生血管分级呈正相关(P<0.05)。CEUS检出软斑块(不稳定)85例,占比为73.91%,稳定斑块30例,其中硬斑块14例,占比为12.17%,混合斑块16例,占比为13.91%;三组Tp、MTT值比较均为软斑块<混合斑块<硬斑块(P<0.05),三组AUCt、PI值比较均为软斑块>混合斑块>硬斑块(P<0.05);作ROC曲线分析从115例患者中预测软斑块的效能显示,Tp、MTT、AUCt、PI及联合检测(并联诊断)对ACI软斑块均有预测效能(P<0.05),其AUC分别为0.778、0.724、0.830、0.817、0.833,单独检测中AUCt效能最高,但仍低于联合检测效能。结论:ACI患者新生血管分级与Tp、MTT呈负相关,AUCt、PI呈正相关,可通过检测Tp、MTT、AUCt、PI指导患者新生血管分级,且颈动脉不稳定斑块患者的Tp、MTT均较稳定性好患者低,AUCt、PI均较稳定性好患者高,CEUS参数用于评估ACI颈动脉斑块稳定性具有较高的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 超声造影 新生血管 动脉斑块 稳定性
下载PDF
ADAPT治疗急性脑梗死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血管术后出血发生率及影响因素分析
19
作者 杨应镜 《医师在线》 2024年第2期6-8,共3页
目的分析探讨血栓直接抽吸首次再通技术(ADAPT)治疗急性脑梗死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血管术后出血发生率及影响因素。方法以贵州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22年6月~2023年6月收治的85例急性脑梗死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 目的分析探讨血栓直接抽吸首次再通技术(ADAPT)治疗急性脑梗死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血管术后出血发生率及影响因素。方法以贵州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22年6月~2023年6月收治的85例急性脑梗死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ADAPT治疗,统计患者术后出血情况,计算患者术后出血发生率。根据患者出血情况将患者分为出血组和未出血组,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对急性脑梗死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ADAPT治疗后出血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探讨。结果85例患者术后出现出血16例,出血发生率为18.82%,其中颅内出血8例、胃肠道出血5例、泌尿系出血3例。经单因素分析,出血组患者的年龄、取栓次数、支架长度、大脑中动脉顶-底距离(D-TB)均高于对照组(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高龄、取栓次数多、支架长度长、D-TB高均为患者术后出血的高危因素。结论ADAPT治疗急性脑梗死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血管术后有较高的出血发生率,其中高龄、取栓次数多、支架长度长、D-TB高为患者术后出血的高危因素,应根据患者的高危因素制定相应的干预方案,降低患者术后出血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 大脑动脉 血栓直接抽吸首次再通技术 术后出血 影响因素
下载PDF
伴皮质下梗死和白质脑病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动脉病患者大脑中动脉闭塞血管内治疗1例并文献复习
20
作者 刘昱君 刘雷媛 +6 位作者 徐炳东 韩建邦 杨冰 丁燕 杨英 孟珩 张玉生 《中国卒中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52-458,共7页
伴皮质下梗死和白质脑病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动脉病(cerebral autosomal dominant arteriopathy with subcortical infarcts and leukoencephalopathy,CADASIL)是NOTCH3基因突变所致的遗传性脑小血管病,主要病变血管为颅内小动脉,累... 伴皮质下梗死和白质脑病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动脉病(cerebral autosomal dominant arteriopathy with subcortical infarcts and leukoencephalopathy,CADASIL)是NOTCH3基因突变所致的遗传性脑小血管病,主要病变血管为颅内小动脉,累及大脑皮质和颅内大/中动脉的报道较罕见,目前缺乏特效治疗方法。本文报道1例大脑中动脉急性闭塞成功接受血管内治疗的CADASIL病例,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旨在引起临床医师对CADASIL可累及大脑皮质和颅内大/中动脉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伴皮质下和白质病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动脉 血管内治疗 大脑动脉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