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34篇文章
< 1 2 5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TA-MIP对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脑梗死侧枝循环及预后的评估 被引量:12
1
作者 孙勇 魏微 +2 位作者 李莹 张微微 朱光明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96-199,共4页
目的证实CTA-MIP得到的侧枝循环评分与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患者临床预后的相关性,从而为此类患者的早期诊断及治疗决策提供新的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115例大脑中动脉M1段急性闭塞的脑梗死患者。根据CTA-MIP对其患者侧枝循环评分;根据90 d... 目的证实CTA-MIP得到的侧枝循环评分与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患者临床预后的相关性,从而为此类患者的早期诊断及治疗决策提供新的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115例大脑中动脉M1段急性闭塞的脑梗死患者。根据CTA-MIP对其患者侧枝循环评分;根据90 d的mRS分为预后好组(mRS≤2)和预后差组(mRS>2)。利用多因素逻辑回归分析,判定侧枝循环状态与临床预后的关系。结果 115例患者中57例预后好,58例预后差。基线期的NIHSS评分(P=0.001)和年龄(P=0.038)是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女性患者的预后相对较好(P=0.003)。侧枝循环评分可以预测患者的转归,超过2分者预后多数好(P=0.023)。结论对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可通过CTA急诊获得侧枝循环状态,间接推断半暗带的信息,评估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枝循环 大脑动脉 CT血管成像
下载PDF
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脑梗死介入治疗中替罗非班的价值 被引量:2
2
作者 胡职舟 江琳霞 胡芳芳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1年第16期150-152,共3页
目的:探究替罗非班应用于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脑梗死介入治疗中的价值。方法:选取龙岩市第一医院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60例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对照组(30例)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 目的:探究替罗非班应用于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脑梗死介入治疗中的价值。方法:选取龙岩市第一医院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60例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对照组(30例)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30例)另给予替罗非班治疗,探究两组患者疗效、神经功能、Barthel指数、血小板功能、炎症因子差异。结果: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神经功能及Barthel指数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后,观察组患者血小板指标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炎症因子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罗非班用于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脑梗死患者介入治疗中,能够提升疗效,减少炎症反应,稳定血小板功能,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脑梗死 替罗非班 介入治疗
下载PDF
颅内支撑导管联合Solitaire FR取栓支架技术治疗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脑梗死临床观察 被引量:8
3
作者 吴海强 李钟安 +4 位作者 余庆文 苏瑞林 戚进聪 徐力 方水桥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1年第10期905-909,共5页
目的分析颅内支撑导管联合Solitaire FR取栓支架(solitaire FR with intracranial support catheter for mechanical thrombectomy,SWIM)技术治疗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脑梗死的安全性、有效性。方法选取2019-05—2020-05湛江中心人民医院... 目的分析颅内支撑导管联合Solitaire FR取栓支架(solitaire FR with intracranial support catheter for mechanical thrombectomy,SWIM)技术治疗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脑梗死的安全性、有效性。方法选取2019-05—2020-05湛江中心人民医院神经外二科收治的50例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行SWIM技术取栓,回顾性分析其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果50例患者血管再通率92.0%,其中血管完全再通40例,部分再通6例,未通4例。50例患者治疗后NIHSS评分(5.86±2.62)与治疗前(22.09±2.3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0例患者术后90 d mRS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1,P<0.05),其中术后mRS≤2者达60%。结论对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脑梗死患者采用SWIM技术治疗临床疗效良好,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 大脑动脉闭塞 SWIM技术 机械取栓术 安全性
下载PDF
不同针灸介入时机对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急性脑梗死神经功能预后的影响
4
作者 杨利 何晓宏 +2 位作者 王小慧 李梦雪 姚生荣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96-200,共5页
目的观察不同针灸介入时机对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急性脑梗死神经功能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1月—2022年8月收治的116例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根据针灸介入时机分为两组。两组均进行静脉溶栓及常规... 目的观察不同针灸介入时机对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急性脑梗死神经功能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1月—2022年8月收治的116例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根据针灸介入时机分为两组。两组均进行静脉溶栓及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61例患者于发病72 h内给予针灸治疗,对照组55例患者于发病2周时给予针灸治疗。检测两组不同时间点侧支循环代偿情况、脑损伤标志物的水平,评估两组不同时间点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评分、神经功能评分、Barthel指数(Barthel index,BI)评分、肢体运动功能评分、中医症状评分的差异,统计两组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侧支循环代偿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和随访时,两组患侧大脑前动脉平均血流速度与对侧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的比值(Ratio of the average flow ve⁃locity of the affected anterior cerebral artery to the average flow velocity of the contralateral middle cerebral artery,iVACA/cVM⁃CA)较治疗前升高,观察组同时间点较对照组更高(P<0.05);两组患侧大脑后动脉平均血流速度与对侧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的比值(Ratio of the average flow velocity of the affected posterior cerebral artery to the average flow velocity of the contralateral middle cerebral artery,iVPCA/cVMCA)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脑损伤标志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和随访时,两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较治疗前升高,观察组同时间点较对照组更高(P<0.05);两组钙结合蛋白β(Calcium binding proteinβ,S100β)、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 protein,GFAP)较治疗前下降,观察组同时间点较对照组更低(P<0.05)。治疗前,两组Fugl-Meyer评分、中医症状评分等相关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和随访时,两组MMSE评分、BI评分及上肢和下肢Fugl-Meyer评分较治疗前升高,观察组同时间点较对照组更高(P<0.05);两组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中医症状评分较治疗前下降,观察组同时间点较对照组更低(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8.52%(54/61)高于对照组的72.73%(40/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发病72h内采用针灸治疗可改善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急性脑梗死脑损伤标志物的表达,改善脑血流,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有利于疾病的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 大脑动脉供血区 急性 损伤标志物 血流 神经功能
下载PDF
鼻饲时机对急性前循环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血管内治疗后卒中相关肺炎的影响
5
作者 方敏 干克娜 +2 位作者 刘卉 曾宏亮 罗征进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4年第12期36-39,43,共5页
目的探讨鼻饲时机对急性前循环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血管内治疗后卒中相关肺炎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赣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急性前循环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n=30)、B组(n=30)和... 目的探讨鼻饲时机对急性前循环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血管内治疗后卒中相关肺炎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赣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急性前循环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n=30)、B组(n=30)和C组(n=30),三组分别于术前,术后1、24 h留置胃管,比较三组并发症发生率、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脑卒中(NIHSS)评分及改良Rankin(mRS)评分。结果A组肺部感染发生时间短于B组、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肺部感染、消化道出血及低蛋白血症发生率低于B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三组入院第7天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3个月A组NIHSS评分均低于B组、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入院3个月mRS评分均低于B组、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前循环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血管内治疗时,于手术前开展鼻饲,能够降低肺部感染相关发生率,有助于促使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改善生活状态,整体应用效果较好,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饲时机 急性前循环大动脉闭塞 相关肺炎
下载PDF
急性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脑梗死患者低剂量rt-PA静脉溶栓后桥接取栓与直接动脉取栓的临床价值
6
作者 张茴燕 谷松 +3 位作者 王璐 曹铭华 江顺福 吴明超 《当代医学》 2024年第7期105-108,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脑梗死患者低剂量rt-PA静脉溶栓后桥接取栓与直接动脉取栓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景德镇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急性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及家属意愿... 目的探讨急性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脑梗死患者低剂量rt-PA静脉溶栓后桥接取栓与直接动脉取栓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景德镇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急性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及家属意愿分为A组与B组,每组40例。A组行直接动脉取栓治疗,B组行静脉溶栓后桥接动脉取栓治疗。比较两组血管开通率、病死率、不良事件发生率、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及改良Rankin评分量表(mRS)评分。结果B组血管开通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前、治疗后24 h,两组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3、7 d,B组NIHSS评分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B组mRS评分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低剂量rt-PA静脉溶栓后桥接动脉取栓治疗急性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脑梗死安全、有效,可提高血管开通率,且可改善患者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大脑动脉M1段闭塞 直接动脉取栓 低剂量rt-PA静脉溶栓后桥接动脉取栓 临床价值
下载PDF
磁共振IVIM序列与单侧大脑中动脉闭塞所致急性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预后相关性分析
7
作者 辛奕 薛明琛 +2 位作者 张亚运 周胜利 周芯羽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6期14-17,共4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VIM)序列与单侧大脑中动脉(MCA)闭塞所致急性大面积脑梗死(ACI)临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80例单侧MCA闭塞所致大面积ACI患者的临床资料,均接受IVIM检查,所有患者出院后90天进行随访管理,通过mRS... 目的探讨磁共振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VIM)序列与单侧大脑中动脉(MCA)闭塞所致急性大面积脑梗死(ACI)临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80例单侧MCA闭塞所致大面积ACI患者的临床资料,均接受IVIM检查,所有患者出院后90天进行随访管理,通过mRS评分进行预后评估,比较不同预后患者IVIM检查参数(ADC值、f值、D值、D^(*)值),分析IVIM检查参数(ADC值、f值、D值、D^(*)值)与ACI预后的关联性。结果两组性别、年龄、发病至MRI检查用时、吸烟情况、饮酒情况、高血脂、糖尿病、房颤、高血压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不良组入院时NIHSS分值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预后患者D^(*)值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不良患者ADC值、f值、D值低于预后良好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Pearson检验证实,D^(*)值与ACI预后无显著相关性(P>0.05),ADC值、f值、D值与ACI预后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磁共振IVIM序列相关检查参数与单侧MCA闭塞所致ACI具有密切关联性,可通过IVIM检查对患者预后情况进行诊断评估,从而指导临床开展后续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体素内不相干运动序列 单侧大脑动脉闭塞 急性大面积
下载PDF
高分辨磁共振扫描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大脑中动脉血管壁斑块特征分析的应用
8
作者 王秀萍 王平翻 +2 位作者 李豪鹏 焦美艳 王丙聚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第3期32-34,共3页
目的分析高分辨磁共振扫描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大脑中动脉血管壁及、斑块特征分析的应用。方法选择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于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58例为急性脑梗死组,同期选择短暂性脑缺血患者46例为短暂性脑缺血组,两组患者均行高分辨... 目的分析高分辨磁共振扫描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大脑中动脉血管壁及、斑块特征分析的应用。方法选择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于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58例为急性脑梗死组,同期选择短暂性脑缺血患者46例为短暂性脑缺血组,两组患者均行高分辨磁共振检查,比较两组患者大脑中动脉血管壁斑块特征、性质及相关参数,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DC)曲线评估高分辨磁共振参数诊断急性脑梗死的价值。结果急性脑梗死组患者斑块位置(腹侧壁、上侧壁)、狭窄重构方式(负性)、斑块表面形态(不平整)比例明显高于短暂性脑缺血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脑梗死组患者血管最狭窄处管腔面积(LAmln)水平明显低于短暂性脑缺血组,管壁面积(WAmln)、斑块负荷、狭窄率、斑块面积水平明显高于短暂性脑缺血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脑梗死组、短暂性脑缺血组患者斑块类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LAmln、WAmln、斑块负荷、狭窄率、斑块面积诊断急性脑梗死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37、0.828、0.779、0.821、0.936(P均<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高分辨磁共振扫描斑块多出现在腹侧壁、上侧壁部位,狭窄呈负性重构、斑块表面形态不平整,LAmlm、WAmlm、斑块负荷、狭窄率、斑块面积呈明显异常表达,在诊断急性脑梗死方面具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辨磁共振扫描 急性 大脑动脉 血管壁 斑块特征 应用
下载PDF
ADAPT治疗急性脑梗死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血管术后出血发生率及影响因素分析
9
作者 杨应镜 《医师在线》 2024年第2期6-8,共3页
目的分析探讨血栓直接抽吸首次再通技术(ADAPT)治疗急性脑梗死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血管术后出血发生率及影响因素。方法以贵州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22年6月~2023年6月收治的85例急性脑梗死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 目的分析探讨血栓直接抽吸首次再通技术(ADAPT)治疗急性脑梗死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血管术后出血发生率及影响因素。方法以贵州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22年6月~2023年6月收治的85例急性脑梗死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ADAPT治疗,统计患者术后出血情况,计算患者术后出血发生率。根据患者出血情况将患者分为出血组和未出血组,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对急性脑梗死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ADAPT治疗后出血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探讨。结果85例患者术后出现出血16例,出血发生率为18.82%,其中颅内出血8例、胃肠道出血5例、泌尿系出血3例。经单因素分析,出血组患者的年龄、取栓次数、支架长度、大脑中动脉顶-底距离(D-TB)均高于对照组(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高龄、取栓次数多、支架长度长、D-TB高均为患者术后出血的高危因素。结论ADAPT治疗急性脑梗死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血管术后有较高的出血发生率,其中高龄、取栓次数多、支架长度长、D-TB高为患者术后出血的高危因素,应根据患者的高危因素制定相应的干预方案,降低患者术后出血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 大脑动脉 血栓直接抽吸首次再通技术 术后出血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双参数3D动脉自旋标记灌注成像对大脑中动脉慢性闭塞患者血供情况评价及与脑梗死面积关系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丽坤 尹继磊 +1 位作者 刘海静 郑园园 《中国医学装备》 2024年第2期64-69,共6页
目的:探讨双参数3D动脉自旋标记灌注成像(3D-ASL)对大脑中动脉慢性闭塞(CMCAO)患者血供情况的评价及与脑梗死面积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4月至2021年12月邯郸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12例单侧CMCAO患者,根据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结果将... 目的:探讨双参数3D动脉自旋标记灌注成像(3D-ASL)对大脑中动脉慢性闭塞(CMCAO)患者血供情况的评价及与脑梗死面积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4月至2021年12月邯郸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12例单侧CMCAO患者,根据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结果将其分为大脑前动脉(ACA)脑膜支代偿(LMA)的代偿组(50例)和无代偿组(62例)。分析弥散张量成像(DWI)、磁共振血管成像(MRA)以及双参数3D-ASL检测结果,对比两组临床资料、3D-ASL参数及脑梗死发生情况,分析代偿情况影响因素,根据脑血流量值[标记后延迟时间(PLD)=1.5 s、2.5 s]绘制CMCAO患者LMA诊断价值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对比不同脑梗死面积患者3D-ASL参数,并分析3D-ASL参数与脑梗死面积的关系。结果:CMCAO患者患侧表观弥散系数(ADC)为0.31±0.10、脑血流量值1.5 s和2.5 s分别为25.67±4.25和54.09±4.49,且均低于健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591、34.210、3.913,P<0.05);代偿组患者的脑血流量值分别为1.5 s和2.5 s,与无代偿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584、4.090,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卒中、脑梗死面积、脑血流量值1.5 s和2.5 s均为CMCAO患者LMA情况的影响因素(OR=4.187、6.604、0.482、5.681、5.807,P<0.05);ROC曲线显示,PLD为1.5 s和2.5 s时,3D-ASL诊断LMA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20、0.812;代偿组正常及腔隙性脑梗死比例高于无代偿组,中小梗死及大面积脑梗死比例低于无代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062,P<0.05);不同脑梗死面积患者脑血流量值(1.5 s)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202,P<0.05);3D-ASL参数脑血流量值(1.5 s)与脑梗死面积呈负相关(r=-0.261,P<0.05)。结论:双参数3D-ASL可无创、直观地评估单侧CMCAO患者LMA代偿状况,患侧大脑中动脉(MCA)血流灌注与脑梗死面积相关,PLD为1.5 s时,可对此进行敏感反应,为临床诊治及疗效判断提供客观可靠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参数 3D动脉自旋标记灌注成像(3D-ASL) 大脑动脉慢性闭塞(CMCAO) 标记后延迟时间 面积
下载PDF
伴皮质下梗死和白质脑病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动脉病患者大脑中动脉闭塞血管内治疗1例并文献复习
11
作者 刘昱君 刘雷媛 +6 位作者 徐炳东 韩建邦 杨冰 丁燕 杨英 孟珩 张玉生 《中国卒中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52-458,共7页
伴皮质下梗死和白质脑病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动脉病(cerebral autosomal dominant arteriopathy with subcortical infarcts and leukoencephalopathy,CADASIL)是NOTCH3基因突变所致的遗传性脑小血管病,主要病变血管为颅内小动脉,累... 伴皮质下梗死和白质脑病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动脉病(cerebral autosomal dominant arteriopathy with subcortical infarcts and leukoencephalopathy,CADASIL)是NOTCH3基因突变所致的遗传性脑小血管病,主要病变血管为颅内小动脉,累及大脑皮质和颅内大/中动脉的报道较罕见,目前缺乏特效治疗方法。本文报道1例大脑中动脉急性闭塞成功接受血管内治疗的CADASIL病例,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旨在引起临床医师对CADASIL可累及大脑皮质和颅内大/中动脉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伴皮质下和白质病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动脉 血管内治疗 大脑动脉
下载PDF
丁苯酞治疗大脑中动脉狭窄所致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
12
作者 张礼峰 贾晓静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5期0109-0112,共4页
结合大脑中动脉狭窄引发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治疗要点和常规方式,对丁苯酞的适用性进行探讨。方法 本研究于2021年10月-2023年10月实施,从已有的神经系统疾病患者资料中筛选出60例,这些患者的诊疗结果都是大脑中动脉狭窄所致急性脑梗死的... 结合大脑中动脉狭窄引发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治疗要点和常规方式,对丁苯酞的适用性进行探讨。方法 本研究于2021年10月-2023年10月实施,从已有的神经系统疾病患者资料中筛选出60例,这些患者的诊疗结果都是大脑中动脉狭窄所致急性脑梗死的,并根据双盲原理进行分组匹配,研究组和对照组在本研究中进行对比,相应治疗方法被划分为丁苯酞,常规治疗,收集独立生存能力,疗效,神经功能,疗效评价。结果 研究组患者在康复过程中,其独立存活指数和有关生活功能的表达能力明显高于对照组,组内统计差异性明显(P<0.05);研究组经治疗后CRP(C-反应蛋白)、IL-4(白细胞介素4)各项指标的调节度和各个时期有关指标的变动差别,都要比对照组高,组间的统计学上有显著的差别(P<0.05);研究组经治疗后脑部神经缺损区域的自主修复速度及脑神经在功能评测中的表现情况,均高于对照组,组内统计差异性明显(P<0.05);在治疗后,研究组对于这项方法的价值和整个疗程的整体效果评估,都要比对照组要高,统计差异性明显(P<0.05)。结论 丁苯酞在指导下应用有利于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的快速恢复,体征指标均稳定在正常范围,同时具备基础的独立生存能力,适用于临床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苯酞 大脑动脉狭窄所致急性 疗效观察
下载PDF
国产中间导管抽吸联合支架机械取栓治疗急性基底动脉闭塞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
13
作者 杨丽华 宋蕊楠 +3 位作者 王海亮 刘洁 崔二平 丁建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4期62-65,共4页
目的 探讨国产中间导管抽吸联合支架取栓治疗急性基底动脉闭塞性脑梗死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急性基底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患者79例,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38例和观察组41例。对照组采用单一支架机械取栓治疗,观察组采用国产中... 目的 探讨国产中间导管抽吸联合支架取栓治疗急性基底动脉闭塞性脑梗死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急性基底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患者79例,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38例和观察组41例。对照组采用单一支架机械取栓治疗,观察组采用国产中间导管抽吸联合支架机械取栓治疗。比较两组入院基线资料、发病至穿刺时间(OTP)、穿刺至血管再通时间(PTR)、取栓次数、血管再通、颅内出血、血栓逃逸、术后7 d NIHSS评分、术后90天mRS评分等;术前及术后7 d进行两组头颅核磁共振平扫,测量梗死灶及对侧相应区域表观弥散系数(ADC)并计算相对ADC(rADC)。结果 两组性别、年龄、合并症、吸烟史、卒中病史、卒中TOAST分型、术前NIHSS评分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PTR较对照组缩短,取栓次数少于对照组,血管再通率高于对照组,颅内出血及血栓逃逸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术后NIHSS评分、mR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术前ADC和rADC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7 d观察组梗死灶ADC及rADC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国产中间导管抽吸联合支架取栓相较于单一机械取栓治疗急性基底动脉闭塞性脑梗死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 基底动脉闭塞 间导管抽吸 支架取栓 临床疗效 不良反应
下载PDF
支架联合中间导管取栓治疗急性基底动脉闭塞性脑梗死疗效观察
14
作者 丁建 宋蕊楠 +2 位作者 王海亮 刘洁 崔二平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6期538-542,共5页
目的探讨支架联合中间导管取栓治疗急性基底动脉闭塞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22年7月至2023年7月沧州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80例急性基底动脉闭塞性脑梗死取栓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采用支架取栓的对照组和... 目的探讨支架联合中间导管取栓治疗急性基底动脉闭塞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22年7月至2023年7月沧州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80例急性基底动脉闭塞性脑梗死取栓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采用支架取栓的对照组和采用支架联合中间导管取栓的观察组,每组40例。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2组患者干预前后神经功能缺损情况;采用改良脑梗死溶栓分级(mTICI)评估患者的血管再通情况;治疗后3个月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估患者的临床预后,其中mRS评分≤2分表示预后良好,mRS评分>2分表示预后不良;术后随访12个月,观察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及病死率。结果2组患者治疗前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24 h和治疗后3个月的NIHSS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观察组患者治疗后24 h和治疗后3个月的NIHS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患者mTICI评分为2b级和3级者共22例,对照组患者的血管首次再通率为55.0%(22/40);观察组患者的mTICI评分2b级和3级者共35例,观察组患者的血管首次再通率为87.5%(35/40);观察组患者的血管首次再通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10.313,P<0.01)。治疗后3个月,对照组患者mRS评分为0~2分者13例,对照组患者的预后良好率为32.5%(13/40);观察组患者mRS评分为0~2分者21例,观察组患者的预后良好率为52.5%(21/40);观察组患者的预后良好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6.619,P<0.05)。术后随访12个月,对照组患者发生卒中相关肺炎18例(45.0%)、脑疝5例(12.5%)、症状性颅内出血4例(10.0%),死亡12例(30.0%);观察组患者发生卒中相关肺炎10例(25.0%)、脑疝4例(10.0%)、症状性颅内出血2例(5.0%),死亡8例(12.0%);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脑疝、症状性颅内出血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25、0.721,P>0.05);观察组患者卒中相关肺炎发生率及病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χ^(2)=4.016、3.954,P<0.05)。结论支架联合中间导管取栓能更好地提高急性基底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患者的首次再通率,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和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基底动脉闭塞 支架取栓术 支架联合间导管取栓术
下载PDF
大脑中动脉区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特点及高分辨MRI的特征分析
15
作者 袁永 齐来雪 +4 位作者 赵宝安 陈锡军 翟松林 林亚茹 史学权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5期544-548,共5页
目的:探讨大脑中动脉(MCA)区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特点,根据梗死灶大小比较分析其影响因素和高分辨MRI的特点,描述其动脉血管特点和斑块特点,并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收集MCA区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行T_(1)WI、T_(2)WI、DWI、FLAIR、MRA和SW... 目的:探讨大脑中动脉(MCA)区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特点,根据梗死灶大小比较分析其影响因素和高分辨MRI的特点,描述其动脉血管特点和斑块特点,并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收集MCA区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行T_(1)WI、T_(2)WI、DWI、FLAIR、MRA和SWI扫描,依据DWI图像上病灶大小,分为大梗死灶组(最大径≥1.5 cm)和小梗死灶组(最大径<1.5 cm)。比较2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及T_(2)WI、FLAIR、SWI图像特征。结果:80例中,大梗死灶组45例(56.25%),小梗死灶组35例(43.75%)。大梗死灶组入院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HISS)评分高于小梗死灶组,住院天数长于小梗死灶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余一般资料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实验室检查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T_(1)WI示2组病灶部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LAIR示2组DWMH>2及PVH>2病灶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SWI示2组微出血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D-T_(1)WI示大梗死灶组动脉斑块比例显著高于小梗死灶组(P<0.05)。结论:高分辨MRI的3D-T_(1)WI可清楚观察MCA血管情况和动脉斑块情况,且大梗死灶组的斑块大多数位于MCA的开口侧,动脉狭窄程度较高,且管壁呈非正向重构;小梗死灶组的动脉狭窄程度低,且管壁易发生正向重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动脉 急性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CSVD总负荷与大脑中动脉供血区单发皮质下小梗死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相关性研究
16
作者 任慧玲 罗伟刚 +1 位作者 杨玲 步玮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24年第10期641-646,共6页
目的探讨脑小血管病(CSVD)的磁共振成像(MRI)总负荷与大脑中动脉供血区单发皮质下小梗死(SSSI)患者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2020年1月-2021年12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神经内科经脑MRI证实为大脑中动脉供血区S... 目的探讨脑小血管病(CSVD)的磁共振成像(MRI)总负荷与大脑中动脉供血区单发皮质下小梗死(SSSI)患者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2020年1月-2021年12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神经内科经脑MRI证实为大脑中动脉供血区SSSI患者133例。独立评估了脑MRI中的假定血管源性腔隙、脑微出血、脑白质高信号(WMH)和血管周围间隙扩大的存在,整合各CSVD影像特征,进而确定CSVD总负荷。END定义为入院后72h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增加≥2分或是肌力单项评分增加≥1分。根据患者入院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进展情况,将患者分为END组和非END组。比较两组的基线资料、单一CSVD影像学标志物和CSVD总负荷。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SSSI患者中CSVD总负荷与发生END的关系。根据梗死部位对SSSI患者进行亚组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CSVD总负荷在不同梗死部位的SSSI患者中与发生END的关系。结果133例SSSI患者,其中30例(22.6%)被诊断为END。END组出现假定血管源性腔隙、脑微出血的比例、脑室周围WMH及CSVD总负荷评分显著高于非END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SVD总负荷是SSSI患者卒中后发生END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亚组分析结果显示远端SSSI患者的CSVD总负荷与END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CSVD总负荷是大脑中动脉供血区SSSI患者卒中后发生END的独立危险因素,在远端梗死上相关性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血管病总负荷 单发皮质下小 早期神经功能恶化 大脑动脉
下载PDF
不同取栓方式治疗急性大脑中动脉M2段闭塞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 被引量:2
17
作者 彭潇 蔡学礼 +4 位作者 黄逸杰 李威 邬至平 黄良通 金哲宇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10期795-800,共6页
目的:探讨不同取栓方式用于治疗急性大脑中动脉M2段闭塞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8月至2022年10月丽水市中心医院接受机械取栓治疗的45例大脑中动脉M2段闭塞性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分为直接抽吸组和抽吸结合支架取... 目的:探讨不同取栓方式用于治疗急性大脑中动脉M2段闭塞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8月至2022年10月丽水市中心医院接受机械取栓治疗的45例大脑中动脉M2段闭塞性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分为直接抽吸组和抽吸结合支架取栓组(简称联合组),分析两组取栓次数、血管再通时间、治疗有效率、良好预后率的差异。结果:联合组平均股动脉穿刺-再通时间为(61.7±17.4)min,比直接抽吸组的(71.3±24.2)min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7);联合组取栓次数少于直接抽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0(1.0,2.0)vs.2.0(1.0,4.0),P=0.034];联合组治疗有效率为77.8%,直接抽吸组为55.6%;联合组良好预后率为70.4%,直接抽吸组为44.4%。结论:急性大脑中动脉M2段闭塞性脑梗死患者,抽吸联合支架取栓术与直接抽吸取栓术相比,再通时间更短,有效率及良好预后率可能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动脉M2段闭塞 血管内治疗
下载PDF
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性脑梗死血管内介入治疗预后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1
18
作者 陈鹏 马己才 陈俊斌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3年第7期80-83,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性脑梗死血管内介入治疗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粤北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接受血管内介入治疗的62例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于术后随访90 d,依据改良Rankin量表(m... 目的探讨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性脑梗死血管内介入治疗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粤北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接受血管内介入治疗的62例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于术后随访90 d,依据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将其分为预后良好组(n=47,mRS评分≤2分)与预后不良组(n=15,mRS评分≥3分);收集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运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患者经血管内介入治疗后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体重指数(BMI)、复合再通方法与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患者血管内介入治疗预后无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有无脑水肿、术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糖尿病史与患者血管内介入治疗预后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β=2.773,OR=16.000,95%CI=3.713~68.955)、有脑水肿(β=2.942,OR=18.958,95%CI=3.727~96.441)、术前NIHSS评分≥15分(β=2.320,OR=10.175,95%CI=2.662~38.887)、有糖尿病史(β=2.320,OR=10.175,95%CI=2.662~38.887)是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患者血管内介入治疗后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患者经血管内介入治疗后预后不良的因素具有多样性,如年龄≥60岁、有脑水肿、术前NIHSS评分≥15分、有糖尿病史,临床需对此种情况予以高度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大脑动脉闭塞 血管内介入治疗 预后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头颈部CTA联合毛细血管指数评分对大脑中动脉闭塞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评估价值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高大圣 胡茂能 +2 位作者 王晶 刘云峰 卫伟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3年第9期28-30,共3页
目的探讨头颈部CT血管造影(CTA)联合毛细血管指数评分(CIS)对大脑中动脉(MCA)闭塞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的预后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2年5月我院106例MCA狭窄闭塞ACI患者为研究对象,治疗前均行头颈部CTA检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目的探讨头颈部CT血管造影(CTA)联合毛细血管指数评分(CIS)对大脑中动脉(MCA)闭塞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的预后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2年5月我院106例MCA狭窄闭塞ACI患者为研究对象,治疗前均行头颈部CTA检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完成CIS,根据治疗3个月后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分为预后不良组(n=49,mRS评分>2分)与预后良好组(n=57,mRS≤2分)。比较两组CTA特征、CIS,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CTA特征、CIS对MCA闭塞ACI患者预后的影响,ROC曲线分析预测价值。结果两组斑块类型、软斑块表面伴钙化环的混斑钙化环厚径、软斑厚径及侧支循环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不良组P-CIS比例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软斑或混斑、侧支循环分级为不良、P-CIS均为MCA闭塞ACI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显示,斑块类型、侧支循环分级、CIS联合预测MCA闭塞ACI患者预后的AUC值为0.802,高于单独预测。结论头颈部CTA联合CIS可有效评估MCA闭塞ACI患者预后情况,为临床决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血管造影 毛细血管指数评分 大脑动脉闭塞 急性 预后
下载PDF
颈内动脉次全闭塞脑梗死亚急性期支架植入效果
20
作者 丁奇 乔春友 +1 位作者 王立忠 王翀昊 《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4期492-496,共5页
目的 探讨颈内动脉次全闭塞(ICASO)脑梗死亚急性期支架植入对脑组织血运重建及神经功能恢复的干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43例ICASO脑梗死亚急性期患者临床资料,按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21例,予以单纯药物治疗;观察组22例,予以药物治疗联合... 目的 探讨颈内动脉次全闭塞(ICASO)脑梗死亚急性期支架植入对脑组织血运重建及神经功能恢复的干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43例ICASO脑梗死亚急性期患者临床资料,按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21例,予以单纯药物治疗;观察组22例,予以药物治疗联合支架植入术。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即刻和术后6个月脑侧支循环形成程度(基于美国介入和治疗神经放射学学会/介入放射学学会(ASITN/SIR-DSA)分级)、脑血流灌注指标(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IHSS)及认知功能评分(MMSE)。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6个月总有效率为95.35%,高于对照组的78.57%(P<0.05)。术前两组相关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ASITN/SIR-DSA分级、CBF、CBV和MMSE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3.95%,低于对照组的33.33%(P<0.05)。结论 支架植入治疗ICASO脑梗死亚急性期患者安全、有效,可促进脑内血管再生,改善脑血流灌注,促进认知及神经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内动脉次全闭塞 急性 支架植入 效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