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9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性孤立性胼胝体梗死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张志勇 付彦 +2 位作者 周知 张艳丽 焦劲松 《华西医学》 CAS 2022年第6期838-843,共6页
目的探讨急性孤立性胼胝体梗死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选择2017年2月—2021年2月在北京老年医院神经内科与中日友好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确诊的急性孤立性胼胝体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影像学资料。患者按照梗死部位、梗死大小... 目的探讨急性孤立性胼胝体梗死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选择2017年2月—2021年2月在北京老年医院神经内科与中日友好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确诊的急性孤立性胼胝体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影像学资料。患者按照梗死部位、梗死大小和预后情况进行分组。其中,按照梗死部位分为单部位病变组与多部位病变组;按照梗死大小分为大病灶组与小病灶组;按照预后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观察分析此类疾病的临床特点、病因学和预后情况。结果共纳入52例患者。其中,男32例(61.5%),女20例(38.5%),平均(65.4±7.1)岁。常见危险因素为高血压(44例,84.6%)、高脂血症(32例,61.5%)、糖尿病(28例,53.8%)。梗死部位以单部位病变组中的压部最常见(24例,46.2%)。绝大多数患者(92.3%)临床症状无特异性,出现胼胝体离断综合征4例(7.7%)。TOAST病因分型中以大动脉粥样硬化型(large-artery atherosclerosis,LAA)多见(25例,48.1%),其次为小动脉闭塞型(14例,26.9%),LAA责任血管病变以大脑后动脉P1/P2段(10例)与大脑前动脉A1/A2(9例)多见。单多部位病变组间及大小病灶组间病因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4例(84.6%)预后良好,8例(15.4%)预后不良。合并多重危险因素、病灶累及范围多且梗死面积大是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P<0.05)。结论急性孤立性胼胝体梗死是少见类型的缺血性脑卒中,以压部受累最多见,其临床表现多无特异性,少数可表现为离断综合征。病因学以大LAA居多。此类患者整体预后良好,不良预后可能与合并多重危险因素及梗死范围广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孤立性胼胝体梗死 缺血脑卒中 胼胝离断综合征 卒中病因学 预后
原文传递
急性单侧大脑中动脉供血区局灶性梗死患者胼胝体各向异性的MRI初步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杨军乐 高燕军 +3 位作者 徐敏 马鸣岳 宁文德 郭佑民 《放射学实践》 2012年第7期726-729,共4页
目的:利用MR DWI技术探讨单侧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急性脑梗死时胼胝体各部分各向异性可能存在的变化。方法:连续选取病灶位于单侧大脑中动脉供血区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6例(分为4组)及同期行MRI检查且年龄、性别与病变组匹配的66例40岁以上健... 目的:利用MR DWI技术探讨单侧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急性脑梗死时胼胝体各部分各向异性可能存在的变化。方法:连续选取病灶位于单侧大脑中动脉供血区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6例(分为4组)及同期行MRI检查且年龄、性别与病变组匹配的66例40岁以上健康成人作为对照组。应用SSEPI序列行正中矢状面DTI扫描,在FA图上分别测量胼胝体膝部、体部前1/3处、体部中部、体部后1/3处及压部的FA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胼胝体体部前1/3处、体部中部及体部后1/3处的FA值均为正常组大于梗死组,胼胝体体部前1/3处及体部后1/3处的FA值正常组(分别为0.698±0.054和0.769±0.049)与梗死组(分别为0.665±0.049和0.653±0.078)之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t值为2.697和7.381,P<0.05)。胼胝体膝部及压部FA值均为梗死组(分别为0.780±0.082和0.772±0.049)大于正常组(分别为0.723±0.061和0.748±0.049),且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3.28和-2.08,P<0.05)。结论:单侧大脑中动脉供血区发生急性梗死时,连接双侧脑半球相应部位的胼胝体体部各向异性值减低,非承担这些脑叶间相互连接功能的膝部及压部各向异性值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 胼胝 各向异 扩散张量成像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关于《急性孤立性胼胝体梗死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的更正启事
3
作者 本刊编辑部 《华西医学》 CAS 2023年第3期415-415,共1页
《华西医学》2022年第37卷第6期《急性孤立性胼胝体梗死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一文中,第838页作者单位中,作者张志勇、付彦、张艳丽的单位应为“北京老年医院神经内科(北京100095)”。特此更正。
关键词 胼胝 神经内科 老年医院 张志勇 临床特点及预后 孤立 更正启事 急性
原文传递
急性胼胝体梗死核磁共振表现及治疗效果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李涛 《中国医药科学》 2013年第6期177-178,共2页
目的分析急性胼胝体梗死核磁共振表现与临床表现,为今后的临床诊治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抽取2010年1月~2011年12月我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病例89例,包括急性胼胝体梗死者32例(观察组)和未发生急性胼胝体梗死者57例(对照组... 目的分析急性胼胝体梗死核磁共振表现与临床表现,为今后的临床诊治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抽取2010年1月~2011年12月我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病例89例,包括急性胼胝体梗死者32例(观察组)和未发生急性胼胝体梗死者57例(对照组),对两组患者展开核磁共振扫描,对比分析检查结果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观察组32例患者共有35处梗死,32例患者中胼胝体梗死合并陈旧性脑梗死者23例(71.88%),其中多发性20例(86.96%)。孤立性3例(13.04%);观察组患者合并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者所占比例较对照组高(P〈0.05),血管狭窄发生率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急性胼胝体梗死的主要危险因素为合并心脑血管疾病,采取核磁共振扫描检查能够对其展开准确诊断,临床应给予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胼胝 核磁共振 危险因素
下载PDF
胼胝体急性脑梗死DWI序列与其他头颅常规MRI序列的比较分析
5
作者 李满洋 何光武 秦雯 《中国医药指南》 2011年第1期87-90,共4页
目的探讨胼胝体急性脑梗死的磁共振(MRI)扩散加权成像(DWI)序列与头颅常规MRI液体衰减翻转恢复(FLAIR)序列、MRI T1加权血管成像(T1WI)序列、MRI T2加权血管成像(T2WI)序列相比较显示病灶的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2月至2009年3月经... 目的探讨胼胝体急性脑梗死的磁共振(MRI)扩散加权成像(DWI)序列与头颅常规MRI液体衰减翻转恢复(FLAIR)序列、MRI T1加权血管成像(T1WI)序列、MRI T2加权血管成像(T2WI)序列相比较显示病灶的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2月至2009年3月经MRI检查确诊胼胝体急性脑梗死的38例MRI资料,男性22例、女性16例;年龄范围43~88岁,平均68.5岁。结果 DWI序列呈明显高信号37例、略高信号1例,阳性率约97%;FLAIR序列呈明显高信号33例、等信号2例、被脑水肿遮掩1例、被脑白质变性遮掩1例,阳性率约89%;T1WI序列呈明显低信号28例、等信号9例、被脑水肿遮掩1例,阳性率约73%;T2WI序列呈明显高信号32例、等信号4例,被脑水肿遮掩1例、被脑白质变性遮掩1例,阳性率月84%。结论与FLAIR序列、T1WI序列、T2WI序列相比较,DWI序列对胼胝体急性脑梗死的显示率高,具有更加稳定、清晰、早期显示病灶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胼胝急性 DWI序列 FLAIR序列 T1WI序列 T2WI序列
下载PDF
胼胝体梗死临床分析(38例患者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郑建乐 胡英嗣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66-366,共1页
胼胝体是中枢神经系统最大的连接纤维束,连接两侧大脑半球,主要起协调双侧大脑半球的功能。胼胝体梗死临床相对少见,且临床表现复杂。现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08年3月~2010年6月住院的脑梗死患者,经MRI检查发现累及胼胝体的脑梗死38例,结合... 胼胝体是中枢神经系统最大的连接纤维束,连接两侧大脑半球,主要起协调双侧大脑半球的功能。胼胝体梗死临床相对少见,且临床表现复杂。现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08年3月~2010年6月住院的脑梗死患者,经MRI检查发现累及胼胝体的脑梗死38例,结合DWI和ADC确认为脑卒中急性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胼胝 患者 临床分析 双侧大脑半球 中枢神经系统 脑卒中急性 MRI检查 临床表现
下载PDF
心肌钙蛋白T和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联合检测对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15
7
作者 陈瑞芳 曾育辉 梁秋玲 《当代医学》 2013年第15期9-12,共4页
目的探讨早期床旁快速全血心肌钙蛋白T(cTnT)和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联合检测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2年8月广东药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收治的高度可疑AMI、发病时间在6h内的138例急... 目的探讨早期床旁快速全血心肌钙蛋白T(cTnT)和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联合检测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2年8月广东药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收治的高度可疑AMI、发病时间在6h内的138例急诊患者,按AMI诊断标准分为急性心肌梗死组(AMI组)和非急性心肌梗死组(非AMI组);在就诊即刻床边抽取肘静脉全血检测cTnT的浓度和NT-proBNP的浓度,并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其中临床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AMI组)72例,设为实验组;非急性心肌梗死(非AMI组)66例,设为对照组。结果 AMI组患者全血cTnT和NT-proBNP含量均明显高于非AMI组(P<0.05);联合检测cTnT和NT-proBNP对AMI早期诊断的敏感度为90.2%,特异性为90.9%,与分别单独检测cTnT和NT-proBNP的敏感度和特异性(分别为80.6%、77.8%和84.8%、83.3%)比较明显增高(P<0.05)。结论早期床旁快速联合检测全血cTnT与NT-proBNP水平,可明显提高AMI早期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性,有助于AMI的早期诊断,特别适用于急诊室及院前急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 心肌钙蛋白T 氨基末端脑钠肽前 联合检测 敏感 特异 早期诊断
下载PDF
基于形态学病因分类的3种类型急性孤立性脑桥梗死的临床特征、影像学特征及预后比较 被引量:2
8
作者 谢娜 邓建中 +2 位作者 齐进兴 马小静 郭芳莉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22年第2期141-144,共4页
目的比较基于形态学病因分类的3种类型急性孤立性脑桥梗死(AIPI)患者的临床特征、影像学特征及预后,探讨基于形态学病因分类在AIPI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12月至2021年1月濮阳市安阳地区医院收治的130例AIPI患者为研究... 目的比较基于形态学病因分类的3种类型急性孤立性脑桥梗死(AIPI)患者的临床特征、影像学特征及预后,探讨基于形态学病因分类在AIPI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12月至2021年1月濮阳市安阳地区医院收治的130例AIPI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形态学病因分类方法将患者分为基底动脉穿支动脉疾病(BABD)组(n=69)、小动脉疾病(SAD)组(n=48)、大动脉闭塞性疾病(LAOD)组(n=13),回顾性分析3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影像学特征、治疗方案及预后。结果3组患者的高血压、高脂血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高尿酸血症发生率及饮酒史、治疗方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的糖尿病发生率及吸烟史、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病情最重时NIHS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ABD组和LAOD组患者糖尿病发生率、吸烟史、入院时NIHSS评分及病情最重时NIHSS评分与SA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ABD组与LAOD组患者糖尿病发生率、吸烟史、入院时NIHSS评分、病情最重时NIHS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ABD组和LAOD组患者的脑室旁Fazekas量表评分、深部白质Fazekas量表评分、腔隙性脑梗死个数显著低于SAD组(P<0.05),BABD组与LAOD组患者的脑室旁Fazekas量表评分、深部白质Fazekas量表评分、腔隙性脑梗死个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SAD组、BABD组和LAOD组患者的预后良好率分别为95.83%(46/48)、85.51%(59/69)、61.54%(8/13);SAD组患者的预后良好率显著高于LAOD组(P<0.05),BABD组患者的预后良好率与SAD组、LAOD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AD、BABD、LAOD具有不同的临床特征、影响因素、影像学特征及预后;BABD与LAOD的病因和病理机制更接近,可能为动脉粥样硬化;明确病因和病理机制可为临床医生制定治疗方案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孤立脑桥 临床特征 影像学特征
下载PDF
弥漫性胼胝体梗死1例临床分析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
9
作者 王月娟 王颖颖 +5 位作者 李芳芳 王雅利 刘柳 王舒阳 贾传宇 蒋超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741-742,共2页
胼胝体血供丰富,临床梗死相对少见,其梗死表现复杂多样,不易早期发现,临床诊断相对困难,主要依靠影像学结果进行确认.为提高对胼胝体梗死的认识程度,现将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例以观念运动性失用、偏瘫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弥漫性胼胝体梗死... 胼胝体血供丰富,临床梗死相对少见,其梗死表现复杂多样,不易早期发现,临床诊断相对困难,主要依靠影像学结果进行确认.为提高对胼胝体梗死的认识程度,现将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例以观念运动性失用、偏瘫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弥漫性胼胝体梗死患者分析报道如下,并结合既往文献报道对其病因、分型、临床症状及治疗预后等情况进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胼胝 文献复习 临床分析 弥漫 观念运动失用 影像学结果 临床诊断 认识程度
下载PDF
急性孤立性脑桥梗死神经功能缺损进展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姚丽 樊嘉欣 +4 位作者 张宏 李涛 曹会芳 吴海琴 张桂莲 《中国卒中杂志》 2019年第9期872-876,共5页
目的探讨急性孤立性脑桥梗死(acute isolated pontine infarction,AIPI)神经功能缺损进展的危险因素、病因分型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8年6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AIPI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其是否存在神... 目的探讨急性孤立性脑桥梗死(acute isolated pontine infarction,AIPI)神经功能缺损进展的危险因素、病因分型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8年6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AIPI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其是否存在神经功能缺损进展,将患者分为进展组与非进展组。记录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病因分型、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vertebrobasilar dolichoectasia,VBD)的发生率及预后,通过多元逻辑回归分析确定AIPI神经功能缺损进展的危险因素。结果最终纳入122例AIPI患者,进展组28例(23.0%),非进展组94例(77.0%)。进展组在糖尿病患病率、入院时吞咽障碍发生率及出院时mRS评分均高于非进展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进展组病因分型中基底动脉分支动脉疾病(basilar artery branch disease,BABD)有16例(57.1%),小动脉疾病(small artery disease,SAD)有2例(7.1%),大动脉闭塞性疾病(large artery occlusive disease,LAOD)有10例(35.7%),进展组与非进展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739,P=0.013)。进展组VBD的发生率为25.0%(7/28),高于非进展组的13.8%(13/94),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67)。相比非进展组,进展组不良预后比例显著增加(46.4%vs 10.6%,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吞咽障碍是AIPI神经功能缺损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OR 4.610,95%CI 1.461~14.546,P=0.009)。结论AIPI的患者,当存在糖尿病、吞咽障碍、VBD、病因分型BABD时可能更容易出现神经功能缺损进展;吞咽障碍是AIPI神经功能缺损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发生神经功能缺损进展的AIPI患者预后不良的发生率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孤立脑桥 神经功能缺损 病因分型 吞咽障碍
下载PDF
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在急性心肌梗死和陈旧性心肌梗死含量对比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世光 蔡大炜 +3 位作者 陈良余 周阳 倪训业 严激 《安徽医学》 2008年第5期612-613,共2页
目的研究血浆纤维蛋白原(FG)和D-二聚体(DD)在急性心肌梗死和陈旧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意义。方法分别测定29例急性心肌梗死(AMI)和23例陈旧性心肌梗死(OMI)的FG和DD含量,进行FG和DD比较。结果AMI组FG、DD含量明显高于OMI组(P<0.01)。结... 目的研究血浆纤维蛋白原(FG)和D-二聚体(DD)在急性心肌梗死和陈旧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意义。方法分别测定29例急性心肌梗死(AMI)和23例陈旧性心肌梗死(OMI)的FG和DD含量,进行FG和DD比较。结果AMI组FG、DD含量明显高于OMI组(P<0.01)。结论血浆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的升高是急性心肌梗死的重要依据,在陈旧性心肌梗死中明显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旧心肌 急性心肌 纤维蛋白原 D-二聚
下载PDF
急性孤立性脑桥梗死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2
12
作者 杨波 高远 +1 位作者 王运超 李玉生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1年第22期4046-4050,共5页
目的探讨急性孤立性脑桥梗死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1月至2020年10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352例急性孤立性脑桥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使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患者入... 目的探讨急性孤立性脑桥梗死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1月至2020年10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352例急性孤立性脑桥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使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患者入院时及入院后1周内每日的神经功能缺损严重程度。基于形态学的病因分类方法将脑桥梗死分为大动脉闭塞性疾病(LAOD)、基底动脉分支病变(BABD)和小动脉病(SAD)。根据发病后是否合并END将患者分为进展组(合并END)与非进展组(未合并END)。比较进展组和非进展组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预测急性孤立性脑桥梗死发生END的危险因素。结果进展组97例(27.6%),非进展组255例(72.4%)。进展组C反应蛋白(CRP)水平和入院时收缩压高于非进展组(P<0.05)。进展组与非进展组卒中亚型、梗死部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卒中亚型、形态学部位、收缩压均为急性孤立性脑桥梗死发生END的影响因素(P<0.05)。与SAD相比,LAOD和BABD发生END的风险更高,且BABD发生END的风险高于LAOD;与上部梗死相比,中下部梗死更容易发生END,且下部梗死发生END的风险高于中部;收缩压高的患者容易发生END。结论LAOD或BABD、脑桥中下部梗死、收缩压高为急性孤立性脑桥梗死发生END的预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孤立脑桥 早期神经功能恶化 弥散加权成像 基底动脉分支病变
下载PDF
孤立性脑桥梗死急性期神经功能缺损进展的影响因素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刘春红 王秀艳 +1 位作者 赵惠荣 刘晖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9年第8期498-501,共4页
目的探讨孤立性脑桥梗死急性期神经功能缺损进展的影响因素,并分析患者的临床预后。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8年7月开滦总医院全科医学科接收治疗的80例孤立性脑桥梗死患者,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NIHSS评分将所有患者分为进展组和对照... 目的探讨孤立性脑桥梗死急性期神经功能缺损进展的影响因素,并分析患者的临床预后。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8年7月开滦总医院全科医学科接收治疗的80例孤立性脑桥梗死患者,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NIHSS评分将所有患者分为进展组和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将可能的影响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进展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将单因素分析筛选出的项目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并分析可能对患者临床预后产生影响的因素。结果进展组患者23例,对照组患者57例。进展组患者入院后,出现神经功能缺损进展在第1天的有5例,第2天有6例,第3天有6例,第4天及以后出现神经功能缺损进展的患者共6例。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进展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各项指标相比较,性别、吸烟史、空腹血糖、累及脑桥腹侧表面梗死、梗死层面最大直径、入院时NIHSS评分和出院时mRS评分≥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X^2=5.828、4.294、2.139、17.293、-4.693、2.107、31.469,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孤立性脑桥梗死急性期神经功能缺损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为累及脑桥腹侧表面梗死,(OR=4.673,95%CI,P<0.05)。结论累及脑桥腹侧表面梗死为影响孤立性脑桥梗死急性期神经功能缺损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立脑桥 急性期神经功能缺损进展 影响因素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患者的D-二聚体和血小板聚集功能检测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7
14
作者 李效兰 张辰昊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5年第9期756-757,共2页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ACI) 患者和脑供血不足患者D-二聚体(D-Dimer) 和血小板聚集(PAG) 功能的临床意义。方法 用全血自动分析仪和血小板聚集仪对两组患者进行D-Dimer、PAG检测。结果 两组患者的D-Dimer、PAG功能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ACI) 患者和脑供血不足患者D-二聚体(D-Dimer) 和血小板聚集(PAG) 功能的临床意义。方法 用全血自动分析仪和血小板聚集仪对两组患者进行D-Dimer、PAG检测。结果 两组患者的D-Dimer、PAG功能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ACI中的进展性脑卒中患者与对照组的上述两项指标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ACI中非进展性脑卒中患者与对照组PAG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 ACI时血液呈高凝状态, D-Dimer水平增高和PAG功能增强与ACI的发生、发展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二聚 临床意义 急性患者 功能检测 D-DIMER 脑卒中患者 血小板聚集仪 脑供血不足 自动分析仪 PAG ACI 显著 高凝状态 对照组 进展
下载PDF
无标记纳米化学发光新一代体外诊断技术及其在急性心肌梗死快速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5
作者 崔华 邵元华 +1 位作者 徐国宝 杨笛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281-283,共3页
急性心肌梗死是目前世界上最常见的疾病死亡原因,尽管近10年来我国诊疗技术有了明显提高,在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和治疗等相关领域,国家投入也逐年加大,但死亡率却居高不下,其主要原因之一是缺乏即时诊断的快速检测技术[1]。针对高发病率... 急性心肌梗死是目前世界上最常见的疾病死亡原因,尽管近10年来我国诊疗技术有了明显提高,在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和治疗等相关领域,国家投入也逐年加大,但死亡率却居高不下,其主要原因之一是缺乏即时诊断的快速检测技术[1]。针对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急性心肌梗死对快速、灵敏、低成本体外诊断技术的迫切需求,项目开展无标记纳米化学发光新一代体外诊断技术及其在急性心肌梗死快速诊断中的应用研究,发展高敏感性、高特异性的急性心肌梗死快速诊断新方法,将急性心肌梗死确诊时间缩短至发病3h以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 化学发光 外诊断 高特异 分析界 疾病亡原因 快速检测技术 高敏感 疾病标志 试剂盒
下载PDF
急性胼胝体梗死核磁共振表现特征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宁力 《中国社区医师》 2017年第26期107-108,111,共3页
目的:分析急性胼胝体梗死的核磁共振表现特征。方法:收治急性胼胝体梗死患者29例,均经核磁共振检查确诊,有完整的核磁共振检查资料。观察患者的核磁共振表现,并总结影像学资料特征。结果:29例患者经核磁共振共检出梗死灶36个,主要集中... 目的:分析急性胼胝体梗死的核磁共振表现特征。方法:收治急性胼胝体梗死患者29例,均经核磁共振检查确诊,有完整的核磁共振检查资料。观察患者的核磁共振表现,并总结影像学资料特征。结果:29例患者经核磁共振共检出梗死灶36个,主要集中在右侧,呈卵圆形、圆形或条带状,无占位效应。梗死部位多为体部和压部,多合并基底节、额叶、脑干等其他颅内病灶梗死。在T1W1上呈低信号或稍低信号,在T2W1上及轴位自由水抑制上均呈高信号,轴位e P1序列弥散成像上呈高信号,T2W1矢状位病灶最清晰,增强扫描可见不均匀边缘强化。结论:核磁共振诊断急性胼胝体梗死,影像学特征明显,易于与其他颅内梗死病变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胼胝 核磁共振 影像学资料 表现特征
下载PDF
血栓前体蛋白动态监测在急性脑梗死早期康复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尹黎英 刘志贤 +1 位作者 宁青梅 王保霞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16年第5期717-719,共3页
血栓前体蛋白(Tp P)是凝血酶作用于纤维蛋白原所产生的纤维蛋白单体彼此聚合形成的可溶性纤维蛋白多聚体,这些多聚体最后交联成不溶性纤维蛋白而成为血栓的一部分,是血栓中不溶性纤维蛋白的直接前体。因此,血栓前体蛋白水平升高表明... 血栓前体蛋白(Tp P)是凝血酶作用于纤维蛋白原所产生的纤维蛋白单体彼此聚合形成的可溶性纤维蛋白多聚体,这些多聚体最后交联成不溶性纤维蛋白而成为血栓的一部分,是血栓中不溶性纤维蛋白的直接前体。因此,血栓前体蛋白水平升高表明有急性血栓形成的危险。本试验旨在研究Tp P在急性脑梗死中动态变化和纤溶酶对Tp P水平的影响,进而探讨急性脑梗死的超早期针对性治疗,并早期介入康复治疗,评价其有效性及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 急性 不溶纤维蛋白 可溶纤维 蛋白多聚 康复治疗 纤溶酶 早期介入 纤维蛋白单 神经功能缺损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pro-BDNF及炎症因子水平与临床预后的相关性 被引量:2
18
作者 袁艺铭 宋彦 +2 位作者 刚培 韩娟 李旭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4年第5期595-599,共5页
目的 探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前体蛋白(pro-BDNF)及炎症因子水平与急性脑梗死(ACI)患者临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2-03—2023-03新乡医学院附属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AC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ACI组),随访3个月后依据改良的Ran... 目的 探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前体蛋白(pro-BDNF)及炎症因子水平与急性脑梗死(ACI)患者临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2-03—2023-03新乡医学院附属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AC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ACI组),随访3个月后依据改良的Rankin量表(mRS)将ACI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53例)和预后不良组(27例),另选取80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收集整理ACI组和对照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检测ACI患者和对照组血清中pro-BDNF及炎症因子水平,收集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等一般资料。利用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影响ACI患者预后的因素。基于Pearson相关分析ACI患者血清pro-BDNF及炎症因子水平与预后的相关性。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pro-BDNF及炎症因子水平对ACI患者预后预测的临床价值。结果 与对照组[(135.68±15.93)μg/L、(3.43±0.82)μg/L、(6.35±0.98)μg/L、(106.34±12.38)μg/L]相比,ACI组患者血清pro-BDNF[(258.06±34.01)μg/L]、IL-6[(7.70±1.01)μg/L]、CRP[(9.83±1.39)μg/L]及TNF-α水平[(189.78±23.77)μg/L]均显著升高(P<0.05)。预后良好组血清pro-BDNF、IL-6、CRP、TNF-α水平及mRS评分、NIHSS评分均显著低于预后不良组(P<0.05)。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pro-BDNF、IL-6、CRP、TNF-α水平均是导致ACI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ACI患者血清pro-BDNF、IL-6、CRP、TNF-α与NIHSS评分均呈现正相关(P<0.001)。ROC曲线显示,pro-BDNF、IL-6、CRP、TNF-α和联合预测ACI患者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92、0.794、0.883、0.845、0.984,联合应用预测ACI患者预后情况的临床价值优于pro-BDNF、IL-6、CRP、TNF-α单独预测(Z_(四者联合-pro-BDNF)=3.561、Z_(四者联合-IL-6)=3.547、Z_(四者联合-CRP)=2.848、Z_(四者联合-TNF-α)=2.840,P值分别为<0.001、<0.001、0.004、0.005)。结论 ACI患者血清pro-BDNF、IL-6、CRP及TNF-α等炎症因子水平升高,且pro-BDNF、IL-6、CRP及TNF-α水平与ACI患者预后情况紧密相关,联合pro-BDNF、IL-6、CRP及TNF-α预测ACI患者预后情况具有较高的临床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源神经营养因子前蛋白 急性 白细胞介素-6 C反应蛋白 肿瘤坏因子-Α
下载PDF
急性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N-末端脑钠肽前体水平对其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杨帆 宁新惠 向小平 《中国实用医药》 2012年第20期81-81,共1页
目的探讨急性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NSTEMI)患者住院早期血浆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对其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127例AMI患者住院早期血浆NT-proBNP水平,并与左室射血分数(LVEF)、1年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 目的探讨急性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NSTEMI)患者住院早期血浆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对其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127例AMI患者住院早期血浆NT-proBNP水平,并与左室射血分数(LVEF)、1年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对比分析。结果 NSTEMI早期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为(375.3±98.4)pg/ml,与LVEF呈负相关(r=-0.447,P<0.01)。1年期发生MACE患者的血浆NT-proBNP水平明显高于未发生MACE者(463.4±58.3pg/mlvs246.6±103.9pg/ml,P<0.01)。结论 AMI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与LVEF呈负相关。检测血浆NT-proBNP水平可预测AMI患者梗死面积、心功能及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 N-末端脑钠肽前 预后
下载PDF
急性与陈旧性脑梗死临床诊断中D-二聚体/FDP比值的价值探讨 被引量:20
20
作者 张国昌 《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6年第1期73-74,共2页
目的探讨急性与陈旧性脑梗死临床诊断中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比值的价值。方法选取鞍山市中心医院2012年1月-2015年5月收治的5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同一时间段收治的50例陈旧性脑梗死患者作为对照组。采集2... 目的探讨急性与陈旧性脑梗死临床诊断中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比值的价值。方法选取鞍山市中心医院2012年1月-2015年5月收治的5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同一时间段收治的50例陈旧性脑梗死患者作为对照组。采集2组患者静脉血,检测患者血浆D-二聚体和FDP水平,计算D-二聚体/FDP比值,并对2组患者血浆D-二聚体与FDP水平以及D-二聚体/FDP比值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为(684.12±55.03)μg/L,对照组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为(663.35±52.65)μg/L,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血浆FDP水平为(9.78±0.91)μg/L,对照组患者血浆FDP水平为(10.11±1.01)μg/L,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D-二聚体/FDP比值为69.07±6.01,对照组患者D-二聚体/FDP比值为64.40±5.12,观察组患者的D-二聚体/FDP比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的D-二聚体/FDP比值较陈旧性脑梗死患者高;D-二聚体/FDP比值在临床诊断急性与陈旧性脑梗死中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 陈旧 D-二聚/FDP比值 应用价值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