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芪多糖对麻醉犬急性心源性休克血流动力学和氧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7
1
作者 吕文伟 刘淑杰 +2 位作者 王秋静 李天舒 石卓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547-1550,共4页
关键词 急性心源性休克 黄芪多糖 血流动力学 氧代谢 麻醉犬 急性心肌梗死 正性肌力作用 《神农本草经》
下载PDF
人参皂苷Rg_2对急性心源性休克犬心肌细胞线粒体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2
2
作者 崔新明 崔亚男 +1 位作者 李艳茹 崔丽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09-309,共1页
关键词 人参皂苷 急性心源性休克犬心肌细胞 线粒体 药品分析 形态计量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心源性休克 被引量:2
3
作者 高朝宝 王俊平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3年第4期47-48,共2页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心源性休克临床疗效。方法将所选患者随机分为内科常规对照组和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并给予观察。结果两组均能使血压迅速上升,2h后血压均趋平衡,治疗组心率下降,但对照组仍保持较高水平。对照组6例感心悸,2例...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心源性休克临床疗效。方法将所选患者随机分为内科常规对照组和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并给予观察。结果两组均能使血压迅速上升,2h后血压均趋平衡,治疗组心率下降,但对照组仍保持较高水平。对照组6例感心悸,2例感胸闷;治疗组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参麦注射液配合西医常规治疗能迅速纠正心源性休克,其作用效果明显,且患者自觉症状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源性休克 中西医结合疗法 参麦注射液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心源性休克24例
4
作者 马花德 马在梅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04年第1期9-9,共1页
关键词 急性心源性休克 中西医结合疗法 参脉注射液
下载PDF
大剂量纳洛酮联合乌司他丁在急性心源性休克的效果分析
5
作者 陈显敏 《中外医疗》 2015年第6期98-99,共2页
目的探讨大剂量纳洛酮联合乌司他丁对急性心源性休克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4年5月于该院心内科接受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并心源性休克患者56例,将其随机分成纳洛酮治疗组组21例、乌司他丁治疗组17例、纳洛酮联合乌司他... 目的探讨大剂量纳洛酮联合乌司他丁对急性心源性休克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4年5月于该院心内科接受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并心源性休克患者56例,将其随机分成纳洛酮治疗组组21例、乌司他丁治疗组17例、纳洛酮联合乌司他丁治疗组18例。通过心衰标志物脑钠肽以及炎性介导物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来评判各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7 d之后,3组患者关于评估疗效的3项指标较治疗前都显著下降(P<0.05);联合治疗组脑钠肽(138.79±54.21)对比纳洛酮组(250.46±66.53)疗效明显(t=3.58,P<0.05);对比乌司他丁治疗组评判指标下降同样显著(t=4.17,P<0.05),表明联合治疗组疗效更好。结论大剂量纳洛酮联合乌司他丁在急性心源性休克的治疗当中比单用这两种药具有更好的疗效,值得向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剂量纳洛酮 乌司他丁 急性心源性休克
下载PDF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PCI术不同时机的应用效果
6
作者 孙少兵 邹克勇 李大程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3年第7期1233-1236,共4页
目的分析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应用时机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心源性休克(CS)经皮冠状动脉治疗(PCI)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及心肌损伤标志物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式,选取2017年7月至2022年1月于南阳南石医院行PCI治疗的60例AMI合... 目的分析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应用时机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心源性休克(CS)经皮冠状动脉治疗(PCI)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及心肌损伤标志物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式,选取2017年7月至2022年1月于南阳南石医院行PCI治疗的60例AMI合并CS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术前组(30例)、术后组(30例),两组均于入院后行常规PCI手术,术前组在PCI手术开始前置入IABP,术后组于PCI手术结束后1 h内置入IABP。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临床指标(心脏指数、心率、尿量)、血流动力学指标[肺动脉楔压(PCWP)、有创平均动脉压(MABP)、有创动脉收缩压(SBP)]、心肌损伤标志物[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肌钙蛋白I(cTnI)]、术后30 d病死率。结果治疗后,两组心率、尿量均有改善,且术前组心率低于术后组,尿量高于术后组(P<0.05)。治疗后,两组PCWP、MABP、SBP均有改善,且术前组PCWP低于术后组,MABP、SBP高于术后组(P<0.05)。治疗后,两组CK-MB、H-FABP、cTnI均有改善,且术前组低于术后组(P<0.05)。术前组共计5例患者在术后30 d死亡,病死率为16.67%(5/30),术后组6例患者死亡,病死率为20%(6/30),两组患者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于PCI术前对AMI合并CS患者行IABP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血流动力学以及心肌损伤,但未能提高患者近期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 血流动力学 心肌损伤
下载PDF
IABP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并心源性休克治疗中的运用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韩艺辉 杜铮 刘丹 《当代医学》 2018年第35期16-18,共3页
目的探讨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发心源性休克治疗中,主动脉球囊反搏(IABP)的临床运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接诊IABP治疗AMI并发心源性休克患者32例作为IABP组,另选取同期非IABP治疗患者32例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心率、平均动脉压、尿... 目的探讨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发心源性休克治疗中,主动脉球囊反搏(IABP)的临床运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接诊IABP治疗AMI并发心源性休克患者32例作为IABP组,另选取同期非IABP治疗患者32例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心率、平均动脉压、尿量变化以及CI、LVEF、NT-proBNP、SCr变化,统计30 d死亡率。结果 IABP组术后平均动脉压、尿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心率低于对照组(P<0.05);IABP组术后LVER、CI均明显高于对照组,BNP、SCr低于对照组(P<0.05);IABP组30 d死亡率为21.88%,对照组死亡率为50.00%(P<0.05)。结论通过使用IABP可在短时间内较好的实现对AMI并心源性休克患者血流动力学、体征的稳定,同时实现对30 d死亡率的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急性心肌梗死并心源性休克 主动脉球囊反搏 效果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并心源性休克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
8
作者 刘智慧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第30期222-224,共3页
目的研究分析急性心肌梗死并心源性休克临床特点与治疗效果。方法 30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心源性休克患者,给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低分子肝素、他汀类药物等常规治疗,根据病情变化给予多巴胺、胺碘酮、呼吸机进行辅助通气、主动脉内球囊反... 目的研究分析急性心肌梗死并心源性休克临床特点与治疗效果。方法 30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心源性休克患者,给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低分子肝素、他汀类药物等常规治疗,根据病情变化给予多巴胺、胺碘酮、呼吸机进行辅助通气、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支持等。结果患者采用IABP治疗24例,有创呼吸机治疗10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治疗27例,成功抢救22例,抢救成功率为73.3%。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并心源性休克疾病,具有非常高的病死率,应早期诊断该种疾病,积极采取有效的治疗方法 ,预防意外事件的发生,进而降低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并心源性休克 治疗 临床分析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的诊治分析 被引量:7
9
作者 贾振宇 《中国医药指南》 2011年第24期32-33,共2页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张家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收治的25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和总结。结果经应用溶栓治疗、机械通气、应用血管活性药物、抗凝药物等相...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张家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收治的25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和总结。结果经应用溶栓治疗、机械通气、应用血管活性药物、抗凝药物等相关治疗和处理后,19例患者抢救成功,抢救成功率为76%。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病死率高,早期诊断,积极预防和治疗,可降低心源性休克的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 治疗 分析
下载PDF
参附注射液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的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 被引量:10
10
作者 张春漪 逯阳 张良登 《中国中医急症》 2015年第11期1915-1917,1928,共4页
目的评价参附注射液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心源性休克(CS)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通过检索10个外文、中文数据库,纳入参附注射液治疗AMI合并CS随机对照试验(RCT)文献,定量、定性合成分析RCT终点结局与方法学质量。结果共有8个RCT总... 目的评价参附注射液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心源性休克(CS)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通过检索10个外文、中文数据库,纳入参附注射液治疗AMI合并CS随机对照试验(RCT)文献,定量、定性合成分析RCT终点结局与方法学质量。结果共有8个RCT总计446例AMI合并CS患者,全部RCT试验组采用参附注射液结合西药及常规措施救治,对照组采用西药及常规措施救治,有3个RCT报道主要终点死亡事件。对次要终点结局行Meta分析表明试验组治疗后总有效率、心率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系统评价方法学质量表明纳入RCT均属于高偏倚风险级别。结论参附注射液治疗AMI合并CS安全有效,然而因为RCT方法学质量偏低,建议开展更为严格的RCT以获取充分证据支持临床应用参附注射液治疗AMI合并C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附注射液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 Meta分析与系统评价 中西医结合
下载PDF
经IABP联合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6
11
作者 刘蕾 王娜 +2 位作者 王书飞 李宗赢 李婷婷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18年第6期193-196,共4页
目的:探讨经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联合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为其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06~2018-06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582例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90例患者的临... 目的:探讨经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联合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为其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06~2018-06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582例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9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预后分为好转组(n=67)和死亡组(n=23)。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实验室检查指标以及相关并发症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经IABP联合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心源性休克(CS)患者预后死亡的危险因素。同时对生存患者进行随访研究,通过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曲线的绘制,并根据COX模型分析影响患者长期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糖尿病、术后TIMIⅢ级、冠状动脉三支病变以及发病至PCI时间是经IABP联合PCI治疗的AMI合并CS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患者存活时间1~50个月,平均(28.56±2.34)月,且其生存率随着时间的延长而慢慢降低。经COX回归模型分析,与AMI合并CS患者出院以后的生存率以及生存时间的相关因素有术后TIMIⅢ级、发病至PCI时间以及年龄。结论:年龄、糖尿病、术后TIMIⅢ级、冠状动脉三支病变以及发病至PCI时间是经IABP联合PCI治疗的AMI合并CS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同时,术后TIMIⅢ级、发病至PCI时间、年龄是其院外生存时间的危险因素,故早期进行PCI治疗可以明显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冠状动脉介入术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 预后 影响因素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7
12
作者 侯康 《中医临床研究》 2017年第2期31-32,共2页
目的:观察和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9月-2015年9月收治的30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两组,每组1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西医药物治疗,实验组给... 目的:观察和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9月-2015年9月收治的30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两组,每组1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西医药物治疗,实验组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在尿量、脉率、血压的变化上,实验组的改善情况要明显优于对照组。实验组的总有效率高达9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病情,值得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医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的临床体会 被引量:3
13
作者 李文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第8期198-199,共2页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48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西药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进行治疗,经治疗后,从尿量...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48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西药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进行治疗,经治疗后,从尿量、血压、心率等方面进行对比,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平均尿量、血压、心率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者中有效17例,总有效率为70.83%,观察组患者中有效23例,总有效率为95.83%,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的过程中,中西医结合的疗法能够明显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促进患者的康复进程,在临床上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 临床体会
下载PDF
呼吸机辅助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的CCU护理要点分析 被引量:5
14
作者 王丽 胡海红 苏洪 《继续医学教育》 2017年第7期118-119,共2页
目的分析呼吸机辅助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的冠心病监护病房(CCU)护理要点,以辅助提升急诊室的救治成功率。方法收集我院2015年1月—2016年6月诊治的20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目的分析呼吸机辅助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的冠心病监护病房(CCU)护理要点,以辅助提升急诊室的救治成功率。方法收集我院2015年1月—2016年6月诊治的20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总结分析有效的CCU护理要点及措施效果。结果 20例患者19例成功撤机(95%),1例家属放弃治疗死亡;20例患者及其家属满意度为90%。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患者采用呼吸机辅助治疗,并加强CCU护理干预,能辅助提升治疗效果,使患者生命安全得到保障,同时还能获得较高的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机辅助治疗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 CCU护理要点 效果
下载PDF
血清NT-proBNP水平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诊断及治疗中的价值 被引量:2
15
作者 兰春英 刘雪丽 +2 位作者 张惠荣 张志平 李永亮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4年第28期131-132,共2页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心源性休克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与血清NT-proBNP水平的相关性。方法将106例AMI患者中合并心源性休克的AMI患者53例作为A组,未并发心源性休克的AMI患者53例作为B组。分析比较2组患者临床特点及血清NT-pro...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心源性休克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与血清NT-proBNP水平的相关性。方法将106例AMI患者中合并心源性休克的AMI患者53例作为A组,未并发心源性休克的AMI患者53例作为B组。分析比较2组患者临床特点及血清NT-proBNP水平。并将A组随机分为试验组26例和对照组27例。所有患者给予常规西医治疗和护理,试验组在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患者生脉注射液,比较各组患者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患者血清NT-proBNP水平。结果 A组和B组性别比、舒张压、高脂血症、冠心病家族史、吸烟、胸痛、气急、恶心呕吐等特点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A组平均年龄、心率、收缩压、高血压、糖尿病、神志改变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6.15%高于对照组的70.37%(P<0.05)。A组治疗前的血清NT-proBNP水平高于B组(P<0.05)。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NT-proBNP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试验组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生脉注射液能显著降低血清NT-proBNP水平,改善患者的症状,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另AMI患者血清NT-proBNP水平与并发心源性休克及治疗有显著相关性,因此血清NT-proBNP水平对心肌梗死患者并发心源性休克的预防和治疗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NT-proBNP水平 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 急性 诊治
下载PDF
比较介入治疗与保守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老年患者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东菊 《中国医药指南》 2018年第32期38-38,共1页
目的就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老年患者行介入治疗或保守治疗,对两种治疗方法临床疗效进行对比。方法本次研究共计纳入病例28例(均为本院于2014年7月至2016年7月所接诊病例)。按照随机分配的方式,任抽选组内14例,单方面给予保守治疗... 目的就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老年患者行介入治疗或保守治疗,对两种治疗方法临床疗效进行对比。方法本次研究共计纳入病例28例(均为本院于2014年7月至2016年7月所接诊病例)。按照随机分配的方式,任抽选组内14例,单方面给予保守治疗(对照组),余下14例患者,则进行介入治疗(观察组)。针对疗效间差异加以分析。结果从三支血管出现病变、两支血管出现病变以及一支血管出现病变的概率上来说,研究组的情况比对照组更优,差异显著(P <0.05)。从病死率来说研究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 <0.05)。并发症发生率上来说二者一致,差异不显著。结论选择介入治疗时,相对安全性较高病情控制上也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入治疗 保守治疗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 老年患者 临床疗效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1
17
作者 邱治芬 刘仿 +1 位作者 赵秋霞 严丙龙 《世界中医药》 CAS 2017年第A02期48-49,共2页
目的 探究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运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来我院治疗的80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人数分别为40人。观察组患者经皮冠状... 目的 探究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运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来我院治疗的80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人数分别为40人。观察组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照组采取常规药物治疗,观察2组疗效。结果观察组血气分析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住院治疗及卧床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生存质量各指标得分低于观察组(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运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能够明显改善患者血气分析状态,缩短住院治疗及卧床恢复时间,使患者生存质量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临床价值
下载PDF
基于FloTrac/Vigileo监测不同PEEP值对急性左心衰竭并心源性休克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唐会 陈雨彬 +1 位作者 莫坤梅 何玮 《中国处方药》 2022年第7期149-151,共3页
目的探讨基于FloTrac/Vigileo监测不同最佳呼气末正压(PEEP)值对急性左心衰竭并心源性休克患者氧合指数、呼吸系统顺应性和死腔与潮气容积比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7月收治的80例急性左心衰竭并心源性休克患者,使用FloTrac/Vi... 目的探讨基于FloTrac/Vigileo监测不同最佳呼气末正压(PEEP)值对急性左心衰竭并心源性休克患者氧合指数、呼吸系统顺应性和死腔与潮气容积比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7月收治的80例急性左心衰竭并心源性休克患者,使用FloTrac/Vigileo监测系统记录患者麻醉诱导后改左侧卧位即刻(T_(1))、开CO_(2)气胸+0 PEEP 5 min后(T_(2))、开CO_(2)气胸+10 PEEP 5 min后(T_(3))、开CO_(2)气胸+15 PEEP 5 min后(T_(4))的动脉氧分压/吸入氧浓度(PaO_(2)/FiO_(2))、呼吸系统顺应性(Cdyn)、心率、有创动脉平均压、中心静脉压、死腔与潮气容积比(V_(D)/V_(T))。结果与T_(1)时相比,T_(2)、T_(3)、T_(4)时患者心率、V_(D)/V_(T)水平均下降,PaO_(2)/FiO_(2)、Cdyn水平升高,T_(2)、T_(3)、T_(4)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T_(1)时相比,T_(2)、T_(3)时有创动脉平均压、中心静脉压呈上升趋势,T_(4)时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呼气末正压通气对急性左心衰竭并心源性休克患者的氧合指数、呼吸系统顺应性和死腔与潮气容积比产生一定影响,采取5~10 PEEP值可改善患者氧合状态和呼吸系统顺应性,对血流动力学无严重不良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左心衰竭心源性休克 最佳呼气末正压 氧合指数 呼吸系统顺应性 死腔与潮气容积比
下载PDF
精心护理干预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IABP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9
作者 潘亚楠 《疾病监测与控制》 2018年第5期416-418,共3页
目的:探究精心护理干预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01~2018-01对行IABP术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40例,依据入院时间顺序分组,各2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实验... 目的:探究精心护理干预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01~2018-01对行IABP术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40例,依据入院时间顺序分组,各2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实验组予以精心护理干预。统计两组护理满意度,并对比两组干预前后血压水平。结果:两组舒张压、收缩压水平干预前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实验组干预后舒张压及收缩压水平均较对照组高(P<0.05);实验组护理满意度94.74%(18/19)较对照组66.67%(12/18)高(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行IABP术患者予以精心护理干预,可有效控制患者血压水平,提高护理满意度,在临床工作中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 IABP术 精心护理干预
下载PDF
新活素联合左西孟旦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的临床疗效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周宏伟 罗秀英 《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2年第2期9-14,共6页
目的探讨新活素联合左西孟旦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心源性休克(CS)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心泵功能,脉搏指数连续心排量监测技术(PICCO)血流动力学指标,心肌功能,血清血管加压素(AVP)、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 目的探讨新活素联合左西孟旦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心源性休克(CS)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心泵功能,脉搏指数连续心排量监测技术(PICCO)血流动力学指标,心肌功能,血清血管加压素(AVP)、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20年1月开封市某医院收治的AMI合并CS患者177例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研究组和综合组,各59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新活素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左西孟旦治疗,综合组患者采用新活素联合左西孟旦治疗,3组患者均持续治疗7 d。比较3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治疗3 d时及治疗7 d时的心泵功能[心搏量(SV)、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脏指数(CI)],PICCO血流动力学指标[中心静脉压(CVP)、体循环阻力指数(SVRI)、肺毛细血管楔嵌压(PCWP)],心肌功能[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室壁运动计分指数(WMSI)、纵向收缩期峰值应变率(SRs)]及血清AVP、AngⅡ水平,比较3组患者随访6个月时的不良心脏事件(MACE)发生情况。结果综合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22%,高于对照组的79.66%和研究组的76.2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3组患者SV、LVEF、CI及WMSI、SRs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 d及治疗7 d时,3组患者SV、LVEF、CI及SRs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综合组高于对照组和研究组,WMSI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综合组低于对照组和研究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3组患者CVP、SVRI及PCW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 d及治疗7 d时,3组患者CVP、SVRI及PCWP均低于治疗前,且综合组低于对照组和研究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3组患者血清cTnI、CK-MB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 d及治疗7 d时,3组患者血清cTnI、CK-MB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综合组低于对照组和研究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3组患者血清AVP、AngⅡ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 d及治疗7 d时,3组患者血清AVP、AngⅡ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综合组低于对照组和研究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时,综合组患者MACE发生率为6.78%,低于对照组的20.34%和研究组的23.7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活素联合左西孟旦治疗AMI合并CS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心功能,降低PICCO血流动力学指标和血清AVP、AngⅡ水平,且MACE发生率也较低,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伴心源性休克 新活素 左西孟旦 心功能 血流动力学 血管加压素 血管紧张素Ⅱ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