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二次检索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年份

学科

共找到66,959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大鼠心肌梗死:急性和慢性运动的影响
1
作者 冯强 皮亦华 +2 位作者 黄华生 黄德伦 张艳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3期4868-4877,共10页
背景:干细胞移植对治疗心肌梗死具有可观的治疗前景,但移植细胞向心脏归巢效率及在心脏内的滞留率和存活率较低限制了干细胞疗效。运动疗法是心肌梗死患者心脏康复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然而运动在干细胞移植治疗心肌梗死中的作用尚未明... 背景:干细胞移植对治疗心肌梗死具有可观的治疗前景,但移植细胞向心脏归巢效率及在心脏内的滞留率和存活率较低限制了干细胞疗效。运动疗法是心肌梗死患者心脏康复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然而运动在干细胞移植治疗心肌梗死中的作用尚未明确。目的:探讨运动(包括急性和慢性运动)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大鼠心肌梗死的影响。方法:取80只雌性SD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移植组或联合组,每组20只。模型组、移植组或联合组大鼠通过冠状动脉结扎术制作心肌梗死模型,造模24 h后,联合组进行8周有氧运动(慢性运动,30 min/d,每周运动5 d),于首次运动(急性运动)后5 min内,移植组和联合组尾静脉输注绿色荧光蛋白标记的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首次运动后24 h取部分大鼠,检测大鼠心肌内移植的干细胞存活率、Y染色体性别决定区mRNA表达、归巢因子蛋白表达以及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参数;末次运动后72 h取剩余大鼠,检测心脏结构与功能、心肌组织学变化和Ki67^(+)细胞数量。结果与结论:(1)急性运动后: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心肌活性氧、丙二醛、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1β水平升高(P <0.05),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降低(P <0.05);与模型组比较,移植组和联合组活性氧、丙二醛水平及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1β蛋白表达降低(P <0.05),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及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CXC趋化因子受体4蛋白表达升高(P <0.05);与移植组比较,联合组活性氧、丙二醛水平及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1β蛋白表达降低(P <0.05),干细胞存活率、Y染色体性别决定区mRNA表达、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及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和CXC趋化因子受体4蛋白表达升高(P <0.05)。(2)慢性运动后: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心肌细胞横截面积、胶原含量增加(P <0.05),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短轴缩短率下降(P <0.05);与模型组比较,移植组心肌细胞横截面积与胶原含量降低(P <0.05),Ki67+细胞升高(P <0.05);与移植组比较,联合组胶原含量降低(P <0.05),心肌细胞横截面积、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短轴缩短率、Ki67+细胞升高(P <0.05)。(3)急性运动通过促进干细胞归巢、改善心肌微环境提高外源性干细胞存活率,慢性运动可刺激干细胞移植后心肌细胞增殖、抑制心脏重塑并增强心功能,提示运动有助于优化大鼠心肌梗死后干细胞移植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运动 慢性运动 干细胞移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心肌 归巢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前后的脂类代谢标志物变化情况及对心血管不良事件的预测价值研究
2
作者 毛兴珍 张西西 吴杰 《中国医学工程》 2025年第1期51-55,共5页
目的 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介入治疗前后各脂类代谢标志物的水平变化,及对心血管不良事件的预测效能。方法 本次研究以通许第一医院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收治的112例AMI患者为研究对象,开展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行经皮冠脉介入术(PCI... 目的 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介入治疗前后各脂类代谢标志物的水平变化,及对心血管不良事件的预测效能。方法 本次研究以通许第一医院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收治的112例AMI患者为研究对象,开展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行经皮冠脉介入术(PCI)治疗,术后开展半年随访。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的脂类代谢标志物变化情况及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通过Spearman相关性系数验证各脂类代谢标志物与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的相关性.根据是否发生心血管事件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比较两组脂类代谢标志物间的差异,通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验证各脂类代谢标志物对PCI术后心血管不良事件的预测效能。结果 经PCI术治疗后,112例患者的总胆固醇(TC)为(8.76±2.25)mmol/L,甘油三酯(TG)为(3.72±0.61)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为(5.35±0.72) mmol/L,血浆致动脉硬化指数(AIP)为(4.31±1.25),低于治疗前[(15.62±5.47) mmol/L、(10.77±3.69) mmol/L、(10.82±3.33) mmol/L、(5.82±1.3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为(4.39±1.28) mmol/L,低于治疗前[(8.76±2.11)] 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PCI治疗后,112例AMI患者中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为13.39%(15/112);经Spearman相关性系数检验,TC、TG、LDL-C、AIP与心血管不良事件正相关,HDL-C与心血管不良事件负相关。经检测,预后不良组患者的TC为(9.15±2.44)mmol/L,TG为(4.33±1.16)mmol/L,LDL-C为(6.43±2.12)mmol/L,AIP为(5.44±1.17),均高于预后良好组[(7.41±2.15) mmol/L、(3.34±1.05) mmol/L、(4.32±1.47) mmol/L、(4.02±1.17)],HDL-C为(5.28±1.44) mmol/L,低于预后良好组[(4.11±1.26) 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ROC曲线验证,随TC、TG、LDL-C、AIP升高,HDL-C下降,AMI患者行PCI术后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的风险会明显上升(曲线下面积均<0.85)。结论 PCI术可有效改善AMI患者的脂类代谢标志物,高TC、TG、LDL-C、AIP,低HDL-C对PCI术后心血管不良事件有较高预测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 介入治疗 脂类代谢标志物 心血管不良事件 预测效能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静脉溶栓治疗前后MHR、NGF、COX-2的变化及预测预后的价值
3
作者 邢春杰 郭青榜 《海南医学》 2025年第1期98-102,共5页
目的探讨神经生长因子(NGF)、单核细胞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MHR)、环氧化酶-2(COX-2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静脉溶栓治疗前后的变化及其预测预后的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8月于南阳市中心医院行静脉溶栓治疗的150... 目的探讨神经生长因子(NGF)、单核细胞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MHR)、环氧化酶-2(COX-2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静脉溶栓治疗前后的变化及其预测预后的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8月于南阳市中心医院行静脉溶栓治疗的150例AMI患者纳入研究,根据治疗后6个月预后情况分为预后不良组41例和预后良好组109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和治疗前后的MHR、NGF、COX-2水平,采用Pearson法分析治疗前MHR、NGF、COX-2水平与Gensini评分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MI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及曲线下面积(AUC)评估治疗后MHR、NGF、COX-2水平预测预后不良的价值。结果预后不良组和预后良好组患者的年龄[(63.27±7.39)岁vs(57.64±6.51)岁]、发病至溶栓时间≥6 h占比(43.90%vs 19.27%)、糖尿病占比(41.46%vs 16.51%)、治疗前Gensini评分[(56.15±17.46)分vs(45.37±14.19)分]比较,预后不良组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不良组患者的治疗前、治疗后MHR、NGF、COX-2分别为0.95±0.31、0.62±0.20,(19.65±4.29)pg/m L、(13.71±3.59)pg/m L,(421.54±104.68)ng/L、(287.69±75.31)ng/L,预后良好患者分别为0.64±0.20、0.39±0.12,(16.31±3.78)pg/m L、(8.24±2.63)pg/m L,(360.62±95.79)ng/L、(215.83±59.42)ng/L,预后不良组患者的上述各项指标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法分析结果显示,AMI患者治疗前的MHR、NGF、COX-2水平与Gensini评分呈正相关(r=0.517、0.468、0.450,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发病至溶栓时间、糖尿病、治疗前Gensini评分、治疗前后MHR、NGF、COX-2水平均为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P<0.05);ROC分析结果显示,治疗后MHR、NGF、COX-2联合预测预后不良的AUC为0.924(95%CI:0.869~0.961),明显高于单独预测(P<0.05)。结论AMI患者MHR、NGF、COX-2高水平与静脉溶栓治疗后预后密切相关,治疗后MHR、NGF、COX-2联合检测有助于预测AMI患者的预后,可作为AMI预后评估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核细胞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 神经生长因子 环氧化酶-2 急性心肌 静脉溶栓
下载PDF
不同剂量替格瑞洛治疗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基于倾向性评分匹配
4
作者 汪雁博 苏利芳 +5 位作者 刘畅畅 周庆 田佳 支伟 傅阳 谷新顺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72-378,共7页
背景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是接受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PCI)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治疗的基础。阿司匹林联合替格瑞洛是STEMI患者抗血小板治疗的首选方案,与氯吡格雷相比,其能够更快、更有效地抑制血小板,并改善预后。但是... 背景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是接受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PCI)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治疗的基础。阿司匹林联合替格瑞洛是STEMI患者抗血小板治疗的首选方案,与氯吡格雷相比,其能够更快、更有效地抑制血小板,并改善预后。但是尚缺乏在接受PPCI治疗的STEMI患者中应用减量替格瑞洛的研究。目的基于倾向性评分匹配(PSM)的方法,对比分析不同剂量替格瑞洛治疗STEMI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连续选取2019年6月—2021年5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心血管内五科行PPCI并接受替格瑞洛治疗的STEMI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应用替格瑞洛的维持剂量将患者分为减量组(60例:替格瑞洛60 mg/次,2次/d)和标准组(180例:替格瑞洛90 mg/次,2次/d)。采用PSM法对两组患者进行1∶1匹配,匹配变量包括性别、年龄、既往病史、入院时Killip分级和介入治疗相关参数等,最终减量组和标准组各纳入54例患者。分别于出院1、3、6个月时,对两组患者进行随访,记录和比较两组患者血小板功能相关参数和临床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PSM后两组患者基线资料、介入治疗参数和住院期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基线时,两组患者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减量组患者血小板聚集率(PAR)低于标准组(P<0.05)。出院时,减量组患者MPV高于标准组,PDW低于标准组(P<0.05)。出院1个月时,两组患者PLT、MPV、PDW、PA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3个月时,减量组患者PDW高于标准组(P<0.05)。出院6个月时,减量组患者MPV高于标准组(P<0.05)。减量组患者出院前后PLT、PAR比较,标准组患者出院前后PLT、PDW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减量组、标准组患者出院时MPV高于基线,减量组患者出院时PDW低于基线,标准组患者出院时PAR低于基线(P<0.05)。减量组患者出院1、3、6个月MPV低于出院时,PDW高于出院时(P<0.05);标准组患者1、3、6个月PAR低于基线,高于出院时(P<0.05)。两组患者随访期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严重出血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接受PPCI的STEMI患者中替格瑞洛60 mg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段抬高型心肌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替格瑞洛 血小板 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 倾向性评分匹配
下载PDF
心肌声学造影结合应变率成像技术评价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1年内再入院风险的临床价值
5
作者 王俊伟 杜利军 +3 位作者 王旭 曾玲 申钊 侯博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5年第1期94-99,共6页
目的:探讨心肌声学造影(MCE)结合应变率成像技术(SRI)评价急性心肌梗死(AM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1年内再入院风险的临床价值,以期为临床制定后续治疗方案、改善预后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0年12月—2022年12月我院185例AMI病人作... 目的:探讨心肌声学造影(MCE)结合应变率成像技术(SRI)评价急性心肌梗死(AM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1年内再入院风险的临床价值,以期为临床制定后续治疗方案、改善预后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0年12月—2022年12月我院185例AMI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根据PCI术后1年内再入院率分为再入院组和非再入院组,统计两组术前、术后1年MCE定量参数[曲线斜率(β)、灌注计分指数(PSI)、平台期峰值强度(A)、心肌血流量(A·β)]、SRI定量参数[梗死心肌收缩期峰值纵向应变(LS)、变率(LSR-s)]、常规超声心动图参数[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射血分数(LVEF)],采用Pearson法分析MCE、SRI定量参数与常规超声心动图参数相关性,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MCE、SRI定量参数预测PCI术后1年内再入院风险,绘制决策曲线评估其应用临床时的获益情况,并通过临床影响曲线(CIC)评估各模型预测PCI术后1年内再入院的优劣。结果:术后1年再入院组PSI、梗死心肌LS及LSR-s高于非再入院组,A·β、A低于非再入院组,差值小于非再入院组(P<0.05);术后1年再入院组LVEF低于非再入院组,LVESD、LVEDD高于非再入院组,差值均小于非再入院组(P<0.05);PSI、A·β、A、β、梗死心肌LS及LSR-s与LVEF有相关性(P<0.05);MCE定量参数联合SRI定量参数预测AMI病人PCI术后1年内再入院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30,优于单一预测;经决策曲线分析(DCA)显示,阈值在0.0~1.0,联合MCE、SRI定量参数的预测模型预测结果优于单纯MCE定量参数和单纯SRI定量参数。结论:MCE结合SRI可用于AMI病人PCI术后1年内再入院风险评估中,临床可通过其进行早期预测再入院风险,以针对性展开后续治疗,降低再入院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声学造影 应变率成像技术 急性心肌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再入院风险 预测价值
下载PDF
标准序贯分级联合理性情绪行为疗法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
6
作者 蔡宝裕 余常一 郑伊静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5年第1期135-137,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给予标准序贯分级联合理性情绪行为疗法(REBT)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9月—2023年8月我院收治的AMI患者92例,以随机数表法分成干预组(46例)与对照组(4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干预,干预组给予标准序贯...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给予标准序贯分级联合理性情绪行为疗法(REBT)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9月—2023年8月我院收治的AMI患者92例,以随机数表法分成干预组(46例)与对照组(4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干预,干预组给予标准序贯分级联合REBT,比较两组负性情绪、自我效能感、心律失常、生活质量。结果:出院时两组贝克焦虑量表(BAI)、9条目患者健康问卷抑郁量表(PHQ-9)评分下降,干预组较对照组更低(P<0.05);出院时两组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评分升高,干预组较对照组更高(P<0.05);干预组心律失常发生率为10.87%较对照组的30.43%更低(P<0.05);出院时两组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74(成人用)(GQOL-74)评分升高,干预组较对照组更高(P<0.05)。结论:AMI患者给予标准序贯分级联合REBT,能够缓解负性情绪,提高自我效能感,降低心律失常发生率,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 标准序贯分级 理性情绪行为疗法 负性情绪 自我效能感
下载PDF
神经介入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
7
作者 韦家俊 梁炯 《大医生》 2025年第3期54-56,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接受神经介入联合阿替普酶治疗的效果并观察其预后情况,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4年5月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68例ACI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34例,接受阿替普酶...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接受神经介入联合阿替普酶治疗的效果并观察其预后情况,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4年5月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68例ACI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34例,接受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与观察组(34例,接受神经介入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疗效、血管再通率、神经因子指标[神经生长因子(NGF)、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中枢神经特异性蛋白(S100β)]水平、氧化应激指标[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与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整体疗效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患者整体血管再通情况优于对照组,总再通率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1周,两组患者NGF水平均升高,NSE、S100β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均更优(均P<0.05)。治疗后1周,两组患者MDA水平均降低,SOD水平均升高,且观察组均更优(均P<0.05)。治疗后1个月,两组患者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更低(P<0.05)。结论神经介入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ACI的效果较好,能够有效恢复血管再通,改善神经功能及氧化应激反应,且预后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 神经介入 阿替普酶 溶栓治疗 血管再通
下载PDF
高利教授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肌淀粉样变性继发急性脑梗死的经验总结
8
作者 王馨宇 郭昫 宋珏娴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3期357-360,共4页
淀粉样变性是一组由错误折叠的淀粉样蛋白细胞外沉积引起的疾病,心肌淀粉样变性是淀粉样变性心肌受累的表现,以限制性心肌病、难治性心力衰竭、各种类型的心律失常为主要表现。心肌淀粉样变性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较为少见。目前淀粉样变... 淀粉样变性是一组由错误折叠的淀粉样蛋白细胞外沉积引起的疾病,心肌淀粉样变性是淀粉样变性心肌受累的表现,以限制性心肌病、难治性心力衰竭、各种类型的心律失常为主要表现。心肌淀粉样变性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较为少见。目前淀粉样变性尚无特异性的治疗方法,且合并急性脑梗死西医治疗上有一定的矛盾之处。现介绍1例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的心肌淀粉样变性继发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诊疗过程,从中西医结合角度探讨其治疗方法。高利教授结合临证经验和疾病特点,以及中医标本虚实理论,以健脾涤痰通络为核心治疗原则,结合临床案例进一步介绍心肌淀粉样变性继发急性脑梗死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 心肌淀粉样变性 中医
下载PDF
1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中西医结合集束化护理
9
作者 常瑜 黄砚萍 《中西医结合护理》 2024年第5期77-81,共5页
本文总结1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中西医结合集束化护理体会。在完善护理评估的基础上,制定基础护理方案。在密切监测病情的基础上,实施集束化护理措施,包括术后健康宣教、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管路护理、皮肤护... 本文总结1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中西医结合集束化护理体会。在完善护理评估的基础上,制定基础护理方案。在密切监测病情的基础上,实施集束化护理措施,包括术后健康宣教、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管路护理、皮肤护理、双心护理、睡眠护理,以及针对腹胀、胸闷憋喘症状的干预等,旨在有效缓解症状,减少并发症、后遗症等的发生,改善预后和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集束化护理 西医结合护理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下载PDF
CMR评价急性心肌梗死PCI后远程心肌应变影响因素
10
作者 顿雨桐 牛惜情 +6 位作者 李国策 张厚宁 张斌 潘志斌 边浩 康立清 刘凤海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5年第1期85-88,共4页
目的 采用心脏磁共振特征追踪技术(CMRFT)评价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远程心肌(RM)的收缩功能,并探讨远程心肌收缩功能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41例因AMI行急诊P CI治疗患者RM的C MR应变参数,比较RM应变... 目的 采用心脏磁共振特征追踪技术(CMRFT)评价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远程心肌(RM)的收缩功能,并探讨远程心肌收缩功能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41例因AMI行急诊P CI治疗患者RM的C MR应变参数,比较RM应变受损组和RM应变保留组间临床及影像参数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RM收缩功能的影响因素。结果 141例患者共识别423个RM节段,其中54例、102个RM节段周向应变受损。两组间年龄(P=0.035)、高脂血症史(P=0.049)及罪犯血管(P<0.001)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 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增高是RM周向应变受损的独立保护因素,高脂血症史是RM周向应变受损的独立危险因素。罪犯血管为回旋支及右冠状动脉患者发生RM周向应变受损的风险高于左前降支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AMI后RM收缩功能存在受损风险,高脂血症史、罪犯血管、年龄是RM收缩功能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 远程心肌 心脏磁共振成像 特征追踪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原性休克患者器械辅助支持下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预后不良的因素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罗明华 陈玉善 +6 位作者 王贺 关怀敏 解金红 邱承杰 宗永华 尚莎莎 王运蔚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CSCD 2024年第4期197-202,共6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考察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原性休克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PCI)术后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方法入选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胸痛中心收治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原性休克并且行PPCI的患者... 目的本研究旨在考察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原性休克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PCI)术后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方法入选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胸痛中心收治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原性休克并且行PPCI的患者,收集其临床基线特征、冠状动脉造影及PPCI相关参数、器械辅助支持信息等。根据1年内随访生存与否,分为生存组与死亡组,比较两组各项因素。结果共入选40例患者,其中生存组26例,死亡组14例。两组在基线资料、入院诊断、危险因素及合并症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生存组较死亡组有入院时心率较低、血压较高的趋势;生存组心肌酶显著低于死亡组(肌酸激酶峰值:496.00(198.25,2830.00)U/L比3040.00(405.75,5626.53)U/L,P=0.003;肌酸激酶同工酶MB型峰值:52.65(31.75,219.50)U/L比306.00(27.25,489.63)U/L,P=0.006);两组间在冠状动脉造影及PPCI相关指标方面比较,生存组较对照组有更高的完全血运重建率(53.85%比21.43%,P=0.048);两组器械辅助支持方面比较,生存组较死亡组有更多的体外膜肺氧合(ECMO)联合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支持的比例(38.46%比7.14%,P=0.034)。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原性休克行PPCI的患者的预后与心肌酶水平、ECMO联合IABP支持以及完全血运重建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 心原性休克 预后 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心肌 体外膜肺氧合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下载PDF
有氧运动预适应改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效果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敏 娄国 付常喜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5期3988-3993,共6页
背景:干细胞疗法是急性心肌梗死后恢复受损心肌组织的替代治疗策略,运动预适应可诱导机体产生内源性心脏保护效应,然而两者联合应用的疗效及机制尚不清楚。目的:探讨运动预适应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急性心肌梗死大鼠治疗效果的影响及... 背景:干细胞疗法是急性心肌梗死后恢复受损心肌组织的替代治疗策略,运动预适应可诱导机体产生内源性心脏保护效应,然而两者联合应用的疗效及机制尚不清楚。目的:探讨运动预适应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急性心肌梗死大鼠治疗效果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7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干细胞治疗组、运动预适应组和联合干预组。运动预适应组和联合干预组于造模前进行8周跑台有氧运动,然后通过结扎冠状动脉前降支制作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干细胞治疗组和联合干预组于造模后隔天尾静脉注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1×10^(9)L^(-1),1 mL),治疗4周后,利用递增负荷跑台运动实验评估运动能力,超声心动图检测心脏结构与功能;分离左心室,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染色评估心肌梗死面积,Masson染色检测胶原容积分数,CD3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心肌毛细血管密度,TUNEL染色检测心肌细胞凋亡情况,免疫印迹法检测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CXC趋化因子受体蛋白4、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0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蛋白表达量。结果与结论:①干预疗效: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运动能力、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缩短分数、CD31阳性细胞率下降(P<0.05),心肌梗死面积、胶原容积分数和心肌细胞凋亡率增加(P<0.05)。与模型组比较,干细胞治疗组运动能力无显著差异(P>0.05),运动预适应组和联合干预组运动能力提高(P<0.05);干细胞治疗组、运动预适应组、联合干预组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缩短分数、CD31阳性细胞率升高(P<0.05),心肌梗死面积、胶原容积分数、心肌细胞凋亡率降低(P<0.05)。与干细胞治疗组比较,联合干预组运动能力、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缩短分数、CD31阳性细胞率增加(P<0.05),心肌梗死面积、胶原容积分数、心肌细胞凋亡率降低(P<0.05)。②蛋白表达: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肿瘤坏死因子α表达升高(P<0.05),白细胞介素10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下降(P<0.05)。与模型组比较,干细胞治疗组和联合干预组CXC趋化因子受体蛋白4表达升高(P<0.05),干细胞治疗组、运动预适应组和联合干预组肿瘤坏死因子α表达下降(P<0.05),白细胞介素10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增加(P<0.05)。与干细胞治疗组比较,联合干预组肿瘤坏死因子α表达降低(P<0.05),CXC趋化因子受体蛋白4、白细胞介素10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升高(P<0.05)。结果表明:运动预适应可增强急性心肌梗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的效果(抑制心脏重塑、改善心功能、延缓心力衰竭进程),其机制与促进干细胞归巢、抑制炎症反应以及促进血管新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预适应 急性心肌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归巢 心脏重塑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多支病变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前应用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倩 任琳 +3 位作者 陈皓 李芳 张鹏宇 王小娟 《中华保健医学杂志》 2024年第1期110-112,118,共4页
目的探究急性心肌梗死(AMI)多支病变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前应用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秦皇岛市第一医院2020年1月~2022年1月收治的AMI多支病变患者112例,开展前瞻性研究。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56... 目的探究急性心肌梗死(AMI)多支病变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前应用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秦皇岛市第一医院2020年1月~2022年1月收治的AMI多支病变患者112例,开展前瞻性研究。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56例,PCI术前应用氯吡格雷治疗;观察组56例,PCI术前应用替格瑞洛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肌梗死溶栓治疗试验(TIMI)分级、心功能指标[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LVESVI)、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LVEDVI)]、血小板最大聚集率(MPAR)、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水平。术后随访6个月,统计比较两组患者出血事件。结果观察组术后TIMI分级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2.125,P<0.05)。术后1个月,两组患者LVEF均较术前提高,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912,P>0.05);LVEDVI、LVESVI均较术前降低,且观察组LVEDVI较对照组低[(59.70±5.63)ml/ m^(2) vs.(64.18±6.14)ml/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间LVESV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93,P>0.05)。两组患者术后MPAR均较术前降低,观察组术后24 h和术后1个月MPAR均较对照组低[(57.02±4.18)%vs.(58.79±4.51)%、(31.24±6.67)%vs.(39.36±9.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54、5.332,P<0.05);在术后12 h和24 h两个时点观察组的cTnI、CK-MB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出血事件发生率(7.14%)与对照组(3.5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76,P>0.05)。结论与氯吡格雷比较,AMI多支病变患者PCI术前应用替格瑞洛对血小板聚集有更好的抑制作用,术后冠状动脉血流灌注恢复效果更好,未增加短期出血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 多支病变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替格瑞洛 氯吡格雷
下载PDF
分阶段心脏康复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病人心肺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谷世奎 朱丹丹 +2 位作者 刘虹秀 郝亚逢 王献忠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4年第9期1651-1654,共4页
目的:分析分阶段心脏康复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病人心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9月—2022年3月于本院行急诊PCI的AMI病人120例,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60例)和研究组(6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 目的:分析分阶段心脏康复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病人心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9月—2022年3月于本院行急诊PCI的AMI病人120例,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60例)和研究组(6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与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分阶段心脏康复治疗。比较两组心肺功能、左室射血分数(LVEF)、血管内皮功能、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PCI术后6个月,两组最大摄氧量(VO_(2) max)、无氧阈、氧脉搏均高于PCI术后1周,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VEF的时间变化与组别之间具有交互作用(P<0.05);组间比较,PCI术后1周、3个月、6个月,研究组LVEF均大于对照组(P<0.05);PCI术后1周、3个月、6个月,两组LVEF呈逐渐升高趋势(P<0.05)。一氧化氮(NO)的时间变化与组别之间具有交互作用(P<0.05);组间比较,PCI术后1周、3个月、6个月,研究组NO均大于对照组(P<0.05);PCI术后1 d、1周、3个月、6个月,两组NO呈逐渐升高趋势(P<0.05)。内皮素-1(ET-1)的时间变化与组别之间具有交互作用(P<0.05);组间比较,PCI术后1周、3个月、6个月,研究组的ET-1均小于对照组(P<0.05);PCI术后1 d、1周、3个月、6个月,两组ET-1呈逐渐降低趋势(P<0.05)。研究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10.00%与25.00%,P<0.05)。结论:分阶段心脏康复治疗能促进AMI病人PCI术后心肺功能、血管内皮功能改善、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 分阶段心脏康复治疗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心肺功能
下载PDF
“心衰Ⅰ号”辅助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30例临床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王令谆 何安霞 +4 位作者 李婕 徐天 韩捷 湛武逸 陈建东 《江苏中医药》 CAS 2024年第1期39-44,共6页
目的:观察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汤剂“心衰Ⅰ号”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心功能不全气阴两虚、痰瘀痹阻证患者临床症状、心脏超声指标等的影响,并探索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60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功能不全气阴两虚、痰瘀痹阻... 目的:观察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汤剂“心衰Ⅰ号”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心功能不全气阴两虚、痰瘀痹阻证患者临床症状、心脏超声指标等的影响,并探索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60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功能不全气阴两虚、痰瘀痹阻证患者按区组分组方法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予常规西药抗血小板、调脂等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汤剂“心衰Ⅰ号”口服,2组均治疗8周后观察疗效。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心脏超声指标以及血清微小核糖核酸(mi R)-133a、转化生长因子(TGF)-β1、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水平变化情况,治疗后评价2组患者中医证候疗效,观察治疗期间与治疗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气短、乏力、心悸等各项中医证候积分和总分均明显低于本组治疗前(P<0.01),治疗组患者各单项积分和总分治疗前后差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治疗组对患者中医证候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心脏超声指标检测结果显示,治疗后治疗组患者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I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IDs)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对照组患者LVIDs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2组患者每搏输出量(SV)、左室短轴缩短率(FS)、左室射血分数(LVEF)均明显高于本组治疗前(P<0.05,P<0.01);治疗组患者LVIDs、SV、FS、LVEF治疗前后差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对上述指标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血清mi R-133a、TGF-β1、CTGF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P<0.01),对照组患者mi R-133a表达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组患者上述指标治疗前后差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对上述指标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后治疗组中医证候总有效率为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0.00%(P<0.05)。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常规、尿常规、粪常规、肝肾功能等指标均未出现明显异常,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生严重的皮肤黏膜淤青、黑便、肌痛、恶心呕吐等不良事件。结论: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汤剂“心衰Ⅰ号”能有效改善AMI后心功能不全患者的中医证候,有效减轻临床症状,改善心脏超声各项指标,考虑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血清mi R-133a/TGF-β1/CTGF信号通路,改善心肌纤维化,减轻心室重构有关,且药物安全性高,值得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 心力衰竭 心衰Ⅰ号 心脏超声指标 miR-133a/TGF-β1/CTGF通路 心室重构 心肌纤维化
下载PDF
老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延长应用替格瑞洛对临床转归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任琳 王倩 +2 位作者 陈皓 赵甲彧 马利祥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24年第3期202-206,共5页
目的探讨老年(年龄≥65岁)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延长应用替格瑞洛对临床转归的影响。方法纳入2018年2月至2021年2月在秦皇岛市第一医院行PCI后接受替格瑞洛+阿司匹林双联抗血小板治疗(DAPT)的... 目的探讨老年(年龄≥65岁)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延长应用替格瑞洛对临床转归的影响。方法纳入2018年2月至2021年2月在秦皇岛市第一医院行PCI后接受替格瑞洛+阿司匹林双联抗血小板治疗(DAPT)的≥65岁急性STEMI患者105例(应用DAPT评分系统评估均≥2分),在阿司匹林长期用药基础上,根据患者服用替格瑞洛时间不同分为对照组(n=37,使用时间为PCI治疗后1年)与观察组(n=68,在对照组基础上再延长替格瑞洛治疗1年),其中观察组根据延长应用替格瑞洛的剂量不同又分为2个亚组,即观察A组(n=40,标准剂量,90 mg/次,每日2次)和观察B组(n=28,小剂量,45 mg/次,每日2次)。比较3组患者急诊PCI术后心肌梗死溶栓治疗(TIMI)3级血流、心电图完全回落比例、血栓弹力图中的血小板功能(MA)、二磷酸腺苷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随访1年,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出血事件发生情况。采用SPSS 25.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根据数据类型,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χ^(2)检验。结果PCI术后,观察A、B组的TIMI 3级血流患者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χ^(2)=4.699、4.353;P=0.030、0.036),而观察A组与观察B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CI治疗后2年,观察A、B组血栓弹力图中的MA值、二磷酸腺苷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明显低于对照组(t=8.752、6.524;均P<0.001),但观察A组、观察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访1年,3组总MACCE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54;P=0.039),其中观察组A、B组MACCE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χ^(2)=4.769、5.082;P=0.028、0.024),但观察A组与观察B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组患者出血事件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65岁)STEMI患者(DAPT评分≥2分)PCI后延长应用替格瑞洛可能降低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且小剂量(45mg/次)替格瑞洛并未增加出血发生的风险,仍需长期随访观察进一步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替格瑞洛 延长治疗
下载PDF
心脏康复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心肌微循环、运动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谷世奎 朱丹丹 +2 位作者 刘虹秀 魏雪梅 王献忠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24年第4期429-432,共4页
目的探讨心脏康复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心肌微循环、运动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9月至2022年6月于邯郸市第一医院接受治疗的AMI手术治疗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n=63... 目的探讨心脏康复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心肌微循环、运动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9月至2022年6月于邯郸市第一医院接受治疗的AMI手术治疗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n=63)和对照组(n=57)。对照组给予术后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心脏康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心肌微循环灌注情况、左室射血分数(LVEF)、6 min步行试验(6MWT)、生理健康总评分(PCS)、心理健康总评分(MCS)及心脏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远高于对照组(85.71%vs.70.18%),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心肌微循环灌注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心肌微循环灌注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试验组升高水平较对照组更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LVEF、6MWT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试验组升高水平较于对照组更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MCS、PCS评分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试验组升高水平较对照组更显著(P<0.05)。治疗期间的心脏不良反应主要包括:心绞痛、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AMI患者PCI术后,心脏康复治疗具有较好疗效,可有效改善患者心肌微循环、运动能力及生活质量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 心肌微循环 心脏康复 运动能力 生活质量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相关线粒体基因的生物信息学鉴定与验证
18
作者 田宇诗 付强 李冀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1期6697-6707,共11页
背景:线粒体在急性心肌梗死损伤和修复中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基于线粒体基因探索急性心肌梗死发病进展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目的:探究线粒体基因是否可以作为评估急性心肌梗死进展的可靠生物标志物。方法:从高通量基因表达数据库下载急性... 背景:线粒体在急性心肌梗死损伤和修复中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基于线粒体基因探索急性心肌梗死发病进展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目的:探究线粒体基因是否可以作为评估急性心肌梗死进展的可靠生物标志物。方法:从高通量基因表达数据库下载急性心肌梗死数据集GSE66360,GSE12288,在线粒体蛋白质数据库获取人类线粒体基因集;对急性心肌梗死数据集GSE66360进行差异基因分析及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两者取交集后获得基因进行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分析、基因本体论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分析;将交集基因与人类线粒体基因取交集以获得差异线粒体基因,对差异线粒体基因进行基因集富集分析和免疫浸润分析,并在外部数据集GSE12288中进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验证线粒体差异基因的表达特征。结果与结论:①获得急性心肌梗死差异基因548个,差异基因分析及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显示Blue模块包含基因最多(4992个),二者交集基因共有116个,其中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1B、白细胞介素6、Toll样受体4和白细胞介素10为核心基因;②基因本体论分析显示生物过程主要涉及炎症反应、肿瘤坏死因子产生的正调控及细胞表面受体信号通路,细胞组成主要涉及三级颗粒膜、质膜外层和质膜等,分子功能主要涉及免疫球蛋白G结合、跨膜信号受体活性及趋化因子活性等,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分析显示,这些基因主要涉及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17及核转录因子κB通路;③共获得8个差异线粒体基因,经过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和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后筛选出4个特征基因,包括佛波醇-12-肉豆酸酯-13-乙酰基诱导蛋白1、BCL2-相关蛋白A1、溶质载体家族25成员37和脱氧核糖核酸聚合酶β,并分别对应了肿瘤蛋白53、氧化磷酸化、硫代谢及甘油磷脂代谢通路;④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显示4个特征基因均具有诊断意义,并与静息树突状细胞、幼稚B细胞呈显著负相关性;⑤提示佛波醇-12-肉豆酸酯-13-乙酰基诱导蛋白1、BCL2-相关蛋白A1、溶质载体家族25成员37和脱氧核糖核酸聚合酶β表达特征可作为预测急性心肌梗死中线粒体功能的潜在生物标志物,可进一步提高急性心肌梗死预测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 急性心肌 生物信息学 机器学习 免疫浸润分析 氧化应激 炎症 凋亡
下载PDF
生长分化因子15联合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的预后预测价值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春 李夏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222-227,共6页
目的:探讨生长分化因子15(growth differentiation factor-15,GDF15)联合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lent information regulator 1,SIRT1)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AMI)患者PCI治疗后预后预测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 目的:探讨生长分化因子15(growth differentiation factor-15,GDF15)联合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lent information regulator 1,SIRT1)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AMI)患者PCI治疗后预后预测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9年1月至2021年8月收治的209例AMI行PCI老年患者纳入AMI组,另选同期健康体检人群90例纳入对照组,检测AMI患者术前、术后7d以及对照组血清GDF15、SIRT1表达水平,观察AMI术后3个月内AMI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MACE)发生情况,对比MACE发生与未发生患者血清GDF15、SIRT1表达差异,通过受试者工作曲线(ROC)评估其对患者MACE发生的预测价值。结果:AMI患者术前与术后血清GDF-15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SIRT1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血清GDF-15、SIRT1水平联合检测诊断AMI的发生ROC曲线下面积(AUC)显著高于两项指标单独评估的AUC(P <0.05);209例患者术后3个月内发生MACE者44例(21.1%),发生MACE患者术前及术后血清GDF-15水平高于未发生者,SIRT1水平低于未发生者(P <0.05);术前血清GDF-15、SIRT1水平联合检测评估老年PCI治疗AMI患者MACE的发生ROC曲线下面积为0.816,显著高于两项指标单独评估曲线下面积0.726、0.725(P <0.05);术后血清GDF-15、SIRT1水平联合检测评估老年PCI治疗AMI患者MACE的发生ROC曲线下面积为0.894,显著高于两项指标单独评估曲线下面积0.815、0.811(P <0.05);术后7d血清GDF-15、SIRT1水平检测评估老年PCI治疗AMI患者MACE的发生ROC曲线下AUC高于术前(P <0.05)。结论:AMI患者血清GDF-15呈高表达,SIRT1呈低表达,且其表达水平可在一定程度上预测患者PCI术后MACE的发生,反映患者预后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 老年患者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生长分化因子15 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 预后
下载PDF
血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和脂肪酸结合蛋白4检测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心力衰竭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2
20
作者 包美珍 韩惠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24年第5期469-474,共6页
目的探究血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FGF21)和脂肪酸结合蛋白4(FABP4)检测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心力衰竭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9月至2022年9月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接诊的113例STEM... 目的探究血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FGF21)和脂肪酸结合蛋白4(FABP4)检测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心力衰竭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9月至2022年9月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接诊的113例STEMI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PCI术后1年是否发生心力衰竭(心衰),将其分为心衰组(n=32)和非心衰组(n=81)。应用ELISA法测定血清FGF21、FABP4表达水平,比较两组血清FGF21、FABP4水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STEMI患者PCI术后发生心力衰竭的相关因素,ROC曲线评估血清FGF21、FABP4水平对STEMI患者PCI术后心力衰竭发生的预测价值。结果心衰组心率次数、C反应蛋白(CRP)、心肌肌钙蛋白(cTnI)、N末端B型利钠肽原(BNP)、利尿剂使用比例均显著高于非心衰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显著低于非心衰组(P<0.05)。心衰组血清FGF21、FABP4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非心衰组[(228.37±33.07)ng/L比(185.68±25.52)ng/L、(34.26±5.51)ng/ml比(26.87±4.67)ng/ml,t=7.345、7.195,P<0.05]。血清FGF21(95%CI 1.371~8.191)、FABP4(95%CI 1.176~4.090)及发病到至导丝通过时间(95%CI 1.058~8.157)是影响STEMI患者PCI术后发生心力衰竭的危险因素(OR>1,P<0.05),LVEF(95%CI 0.473~0.913)是保护因素(OR<1,P<0.05)。血清FGF21、FABP4单独及二者联合预测STEMI患者PCI术后发生心力衰竭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28、0.856、0.934,二者联合优于单一(Z二者联合-FGF21=1.971、Z二者联合-FABP4=2.417,P=0.048、P=0.015)。结论STEMI患者PCI术后发生心力衰竭血清FGF21、FABP4水平均明显升高,二者联合对STEMI患者PCI术后发生心力衰竭的风险具有更高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 脂肪酸结合蛋白4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