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6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完全性左束支阻滞合并急性心肌梗死的心电图诊断
1
作者 蒋燕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8期0045-0048,共4页
分析心电图对完全性左束支阻滞伴 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60例完全性左束支阻滞合并急性心肌梗死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均为我院2022年11月-2023年11月时间段内所收治,按照病情的急缓程度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非急性期,30例... 分析心电图对完全性左束支阻滞伴 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60例完全性左束支阻滞合并急性心肌梗死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均为我院2022年11月-2023年11月时间段内所收治,按照病情的急缓程度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非急性期,30例)并与对照组(30名)对照,观察两组患者的心电图检出率和心电图阳性检出率。结果 介入治疗组的心电图检出率为83.33%,高于对照组(P0.05)。在心电图检测中,介入组13例,心电图阳性10例,占76.92%(10/13),而对照组7例,2例(2/7),与对照组相比,介入组的心电图阳性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如果是完全性的左束支传导阻滞,可以用心电图精确地识别J点,T波可以是正负方向的,也可以是反向的,弓背向上升高0.4 mV。当急性心肌梗死伴完全左束支阻滞时,J点很难被识别,T波伸直,弓背抬高0.8 mV。结论 对完全性左束的心电图检查支阻滞合并急性心肌梗死能有效地提高阳性率,利于患者接受更准确有效的治疗,对其预后改善意义重大,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完全性束支阻滞 急性心肌 心电图 阳性率
下载PDF
动态心电图和常规心电图诊断完全性左束支阻滞合并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价值分析
2
作者 吴翠香 《世界复合医学》 2023年第9期81-83,87,共4页
目的探讨完全性左束支阻滞(completeness left bundle branch block,CLBBB)合并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采用动态心电图和常规心电图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0月—2022年12月于山东省济宁市梁山县人民医... 目的探讨完全性左束支阻滞(completeness left bundle branch block,CLBBB)合并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采用动态心电图和常规心电图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0月—2022年12月于山东省济宁市梁山县人民医院就诊的120例疑似CLBBB合并AM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先后行常规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检查,以CLBBB诊断标准、冠脉造影检查及心脏生物标志检测结果为准,比较常规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单一及联合检查诊断CLBBB合并AMI的价值。结果根据CLBBB合并AMI诊断标准,入组的120例疑似患者中最终确诊CLBBB合并AMI患者49例,非CLBBB合并AMI患者71例。常规心电图准确检出36例CLBBB合并AMI患者,60例非CLBBB合并AMI患者;动态心电图准确检出40例CLBBB合并AMI患者,64例非CLBBB合并AMI患者;两种检查联合准确检出44例CLBBB合并AMI患者,68例非CLBBB合并AMI患者;常规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联合检查的准确率、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3.33%、89.80%、95.77%、93.62%、93.15%,均高于两者单独检查。结论动态心电图和常规心电图检查均具有一定的CLBBB合并AMI诊断价值,但两者联合检查诊断的效能更高,为提高临床诊断价值,可适当选择两者联合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心电图 常规心电图 完全性束支阻滞合并急性心肌 诊断价值
下载PDF
合并完全性左束支阻滞的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诊断的探讨
3
作者 李彦华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3年第12期52-55,共4页
揭示在运用心电图检查方法前提下,遵照3种标准指向合并完全性左束支阻滞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诊断作用效能。方法 2020年6月-2023年2月,将284例完全性左束支阻滞患者的心电图检查资料选做调查对象开展回顾性分析,将118例完全性左束... 揭示在运用心电图检查方法前提下,遵照3种标准指向合并完全性左束支阻滞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诊断作用效能。方法 2020年6月-2023年2月,将284例完全性左束支阻滞患者的心电图检查资料选做调查对象开展回顾性分析,将118例完全性左束支阻滞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组成研究组,将166例完全性左束支阻滞未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组成参照组,依次运用巴塞罗那临床标准、Sgarbossa临床标准和Smith修订临床标准针对全部入选患者的心电图检查结果展开判读过程,测算对比不同临床标准在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疾病方面的敏感度计量指征(SEN计量指征)、特异度计量指征(SPE计量指征)、阳性预测值计量指征(PPV计量指征)、阴性预测值计量指征(NPV计量指征),以及准确度计量指征(CP计量指征)。结果 巴塞罗那临床标准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疾病的SEN计量指征是94.90%(95.00%CI值是89.93%-98.67%),SPE计量指征是87.94%(95.00%CI值是78.50%-93.74%),其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疾病的SEN计量指征数值、CP计量指征数值90.79%(95.00%CI值是85.99%-95.59%)、NPV计量指征数值是96.04%(95.00%CI值是88.11%-98.97%)均显著高于Sgarbossa临床标准(P=0.000)和Smith修订临床标准(P=0.000)。在运用巴塞罗那临床标准条件下,接受调查患者的工作特征曲线下方面积为0.934,显著高于Sgarbossa临床标准和Smith修订临床标准(P<0.05)。结论 在开展心电图检查基础上,运用巴塞罗那临床标准针对完全性左束支阻滞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展开临床诊断,能获取较好效能,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完全性束支阻滞 急性心肌 心电图诊断 临床效果 测算分析
下载PDF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合并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急诊PCI后心率变异性、QTcd和心电QRS电压影响的研究
4
作者 陈万国 孙桂琴 +3 位作者 钟文明 廖红燕 李存仁 张奇峰 《中国医药科学》 2023年第6期135-138,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合并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对患者心率变异性(HRV),QT校正离散度(QTcd)和心电QRS电压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2月至2021年12月梅州市人民医院诊断为STEMI并行急...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合并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对患者心率变异性(HRV),QT校正离散度(QTcd)和心电QRS电压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2月至2021年12月梅州市人民医院诊断为STEMI并行急诊PCI或延期PCI患者150例,将急性STEMI合并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行急诊PCI设定为观察组,急性STEMI合并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行延期PCI设定为对照一组,急性STEMI无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行急诊PCI设定为对照二组,每组各50例,评估其对HRV、QTcd和心电QRS电压的影响。结果治疗后,观察组QRS波群电压(aVF导联)及QTcd短于对照一组与对照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TEMI合并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行PCI后,对HRV,QTcd和心电QRS电压的观测有助于临床筛选高危患者,利于远期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段抬高型心肌 完全性束支传导阻滞 心率变异性 QT校正离散度 心电QRS电压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伴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患者急诊冠状动脉造影和心电图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9
5
作者 肖毅 董洪武 谭丽玲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7年第6期734-737,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伴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CLBBB)患者急诊冠状动脉造影和心电图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研究32例急性AMI伴CLBBB且行急诊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采用Gensini及sgarbossa评分对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及心电图进行评价,分析...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伴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CLBBB)患者急诊冠状动脉造影和心电图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研究32例急性AMI伴CLBBB且行急诊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采用Gensini及sgarbossa评分对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及心电图进行评价,分析急诊冠状动脉造影和心电图的相关性。结果心功能Killip分级≥2级及冠状动脉三支病变的患者分别为25例(78.1%)及18例(56.3%)。20例新发左束支传导阻滞(LBBB)患者中有16例(80.0%)梗死相关血管(IRA)为前降支,其余4例(16.0%)IRA为右冠状动脉,12既往存在左束支传导阻滞病史的患者中,6例(50.%)IRA为前降支,其余6例(50.%)IRA为右冠状动脉。当评分≥3分时,改良sgarbossa标准诊断AMI的例数(26例,81.3%)明显高于sgarbossa标准(14例,43.8%)。冠状动脉造影提示的三支病变、双支病变、单支病变与心电图改变的sgarbossa标准和改良sgarbossa标准间不存在相关性。Gensini评分与分析心电图改变的sgarbossa标准(r=0.889,P<0.05)和改良sgarbossa标准(r=0.905,P<0.05)呈正相关关系。结论 AMI伴CLBBB患者常累及前降支,且心功能较差。改良sgarbossa标准对伴CLBBB的AMI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 完全性束支传导阻滞 冠状动脉造影 心电图
下载PDF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术致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一例 被引量:3
6
作者 卢竞前 杨锋 +2 位作者 张洲 陈敏 李易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986-986,共1页
1临床资料 患者女性,63岁,因突发胸痛13h入院,入院前无诱因出现心前区闷痛,持续不缓解,伴湿汗和频死感,无放射,恶心无呕吐转至我院。既往体健,无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吸烟及冠心病家族史。体检:体温36.5℃,心率67/min,呼吸21/m... 1临床资料 患者女性,63岁,因突发胸痛13h入院,入院前无诱因出现心前区闷痛,持续不缓解,伴湿汗和频死感,无放射,恶心无呕吐转至我院。既往体健,无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吸烟及冠心病家族史。体检:体温36.5℃,心率67/min,呼吸21/min,血压140/80mm Hg(1mm Hg=0.133kPa),神清,焦躁,唇无紫绀,双肺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率67/min,律齐,各瓣膜区未闻及杂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完全性束支传导阻滞 急性下壁心肌 介入术 急诊 冠心病家族史 临床资料 突发胸痛 高脂血症
下载PDF
合并完全性左束支阻滞的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诊断效度的回顾性队列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仲涛 韩汶君 +4 位作者 陈岩 付基伟 方燕飞 张培训 郭继鸿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21年第6期520-524,共5页
目的探讨巴塞罗那标准和改良的Sgarbossa标准在心电图诊断合并完全性左束支阻滞(CLBBB)的急性心肌梗死(AMI)过程中心电图各导联的特征表现,分析其诊断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和山东潍坊市人民医院的临床病例,纳入心电图诊... 目的探讨巴塞罗那标准和改良的Sgarbossa标准在心电图诊断合并完全性左束支阻滞(CLBBB)的急性心肌梗死(AMI)过程中心电图各导联的特征表现,分析其诊断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和山东潍坊市人民医院的临床病例,纳入心电图诊断CLBBB的患者资料。经过心肌酶学检查和冠状动脉造影临床确诊为AMI的CLBBB患者84例作为试验组,未诊断AMI的CLBBB患者83例作为对照组,用巴塞罗那标准和改良的Sgarbossa标准分析入院后第一份心电图。研究分析试验组和对照组心电图各导联的特征性表现,对比巴塞罗那标准和改良的Sgarbossa标准的诊断敏感度和准确度。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及曲线下面积(AUC)比较两种方法的诊断准确性。结果与改良的Sgarbossa标准比较,巴塞罗那标准的敏感度(92.9%比63.1%)、阴性预测值(92.3%比71.2%)和准确度(89.8%比77.8%)均明显更高(均为P<0.01),但两组的特异度(86.7%比92.8%)和阳性预测值(87.6%比89.8%)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ROC曲线显示,巴塞罗那标准的AUC显著高于改良的Sgarbossa标准(P<0.01)。结论心电图巴塞罗那标准诊断合并CLBBB的AMI的敏感度优于改良的Sgarbossa标准,但两种方法的诊断特异性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完全性束支阻滞 急性心肌 心电图
下载PDF
心电图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患者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8
8
作者 王秀芳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4年第5期719-720,共2页
目的:探讨心电图(ECG)在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CLBBB)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189例CLBBB患者进行心肌酶检查,其中AMI患者19例,对其心电图特征进行分析。结果:19例患者中,2例广泛性前壁... 目的:探讨心电图(ECG)在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CLBBB)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189例CLBBB患者进行心肌酶检查,其中AMI患者19例,对其心电图特征进行分析。结果:19例患者中,2例广泛性前壁心肌梗死,V1~3呈rS型导联,V6导联的QRS波群呈顶端粗钝且宽阔的R波,V1-4的ST段弓背呈0.3-0.5mV的抬高,STV5、V6、I、aVL导联呈0.1-0.2mV的斜上方抬高;7例下壁心肌梗死,其中5例Ⅱ、Ⅲ、aVF导联均为QS型,ST段弓背呈0.3~0.5mV的抬高,T波呈直立;10例前间壁心肌梗死,其中9例的V1、V2、V3导联呈QS型,8例V1、V2、V3导联ST段的单向弓背呈0.4-0.8mV的抬高,T波呈直立,且无法轻易识别J点,4例ST段的抬高情况与T波呈"R"型。结论:在心电图的检测当中,QRS主波以及Q波向下时,ST段的单向弓背呈0.3-0.8mV的抬高,或QRS主波为向上时,ST段呈0.1-0.2mV的斜上方抬高,这对AMI间合CLBBB的临床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与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电图 急性心肌 完全性束支传导阻滞 诊断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伴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患者的心电图特点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肖毅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17年第8期30-32,共3页
目的提高伴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CLBBB)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心电图的早期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研究连续22例伴CLBBB的AMI患者临床及心电图特点。结果比较改良Sgarbossa标准与Sgarbossa标准1诊断AMI的比例:15例vs 7例,P<0.01;比... 目的提高伴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CLBBB)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心电图的早期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研究连续22例伴CLBBB的AMI患者临床及心电图特点。结果比较改良Sgarbossa标准与Sgarbossa标准1诊断AMI的比例:15例vs 7例,P<0.01;比较改良Sgarbossa标准与Sgarbossa标准2诊断AMI的比例:15例vs 9例,P<0.05。临床实践中诊断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其中符合改良Sgarbossa标准的12例(92.3%),临床实践中诊断的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其中符合改良Sgarbossa标准的3例(33.3%),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有13例(59.1%)患者发现Cabrera征、侧壁Q波、右胸和中胸导联R波降低、下壁Q波等心肌坏死心电图表现。结论对伴CLBBB的AMI患者,Sgarbossa标准特别是改良Sgarbossa标准对心肌梗死急性期的早期诊断有很好的判定能力,Cabrera征、侧壁Q波、右胸和中胸导联R波降低、下壁Q波等标准对早期诊断心肌坏死有一定判定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 完全性束支传导阻滞 心电图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的心电图诊断分析 被引量:7
10
作者 姚丽娥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第24期611-613,共3页
目的提高诊断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CLBBB)合并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心电图准确性。方法对急诊184例患者首次发现CLBBB患者,并可疑有AMI。运用Sgarbossa法和改良新近研究所得的方法对这184例CLBBB患者的心电图做对比分析。结果Sgarbossa... 目的提高诊断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CLBBB)合并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心电图准确性。方法对急诊184例患者首次发现CLBBB患者,并可疑有AMI。运用Sgarbossa法和改良新近研究所得的方法对这184例CLBBB患者的心电图做对比分析。结果Sgarbossa法具有特异性高敏感性低的特点,而改良新近研究所得的方法具有敏感性高,特异性亦较高的特点。结论在心电图快速诊断CLBBB合并AMI中,改良新近研究所得的方法较Sgarbossa法更准确而实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完全性束支传导阻滞 急性心肌 心电学分析 Sgarbossa法
下载PDF
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对老年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
11
作者 徐尚银 鲁其乐 +4 位作者 俞武 程陶玲 陈小妹 王玲 高秀峰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08年第6期430-430,442,共2页
目的:探讨合并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对老年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40例老年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合并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患者与30例老年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不合并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患者的梗死后心绞痛、复杂... 目的:探讨合并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对老年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40例老年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合并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患者与30例老年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不合并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患者的梗死后心绞痛、复杂室性早搏、泵功能障碍发生率与病死率。结果:两组泵功能障碍发生率与病死率有明显差异。结论:老年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合并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患者的并发症多,病死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完全性束支传导阻滞 老年人 急性下壁心肌 近期预后
下载PDF
完全性左束支阻滞图形掩盖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图形1例
12
作者 乔洁 张姝兰 于洪英 《江苏实用心电学杂志》 2012年第1期64-65,共2页
患者,男,56岁,以胸闷、胸痛、头晕7天行静息心电图检查,心电图示:窦性心律、三度房室阻滞、交界性逸搏性心律伴完全性左束支阻滞(图1)。入院查体:体温36.2℃,呼吸16次/min,脉搏45次/min,血压110/70mmHg,心界不大,律齐,未闻及杂音。... 患者,男,56岁,以胸闷、胸痛、头晕7天行静息心电图检查,心电图示:窦性心律、三度房室阻滞、交界性逸搏性心律伴完全性左束支阻滞(图1)。入院查体:体温36.2℃,呼吸16次/min,脉搏45次/min,血压110/70mmHg,心界不大,律齐,未闻及杂音。急查心肌酶学及彩色心脏超声,心肌酶学结果 :肌钙蛋白T0.62ng/ml、肌酸激酶621U/L,肌酸激酶同工酶68U/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完全性束支阻滞 房室阻滞 急性下壁心肌
下载PDF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伴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及间歇性左右束支阻滞1例报告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芹 于曼丽 黄新苗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70-472,共3页
1病例资料患者男,86岁,因“反复头晕伴呼吸急促5 h”于2020年3月16日急诊入院。入院时无典型心前区疼痛,急诊查12导联心电图提示:窦性心律(心房率94 min^(-1),心室率50 min^(-1)),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逸搏心律并完全性左束支阻滞(图1A)... 1病例资料患者男,86岁,因“反复头晕伴呼吸急促5 h”于2020年3月16日急诊入院。入院时无典型心前区疼痛,急诊查12导联心电图提示:窦性心律(心房率94 min^(-1),心室率50 min^(-1)),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逸搏心律并完全性左束支阻滞(图1A)。患者既往高血压病史5年,血压最高165/100 mmHg(1 mmHg=0.133 kPa),平日口服硝苯地平片降压,具体不详。入院1 h后复查12导联心电图提示:窦性心律(心房率99 min^(-1),心室率37 min^(-1)),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伴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逸搏心律并不完全性右束支阻滞(图1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 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 束支传导阻滞 心电图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1例 被引量:5
14
作者 尚杰 于文江 《中国临床医学》 2013年第1期85-86,共2页
1病例资料患者,男性,35岁,既往无高血压、高血脂及糖尿病史;吸烟10余年,40支/d。1.5h前突发胸骨后心前区压榨性疼痛,持续不缓解,无放射痛,伴恶心、大汗淋漓,无呕吐、咳嗽及咳痰。在当地医院就诊,舌下含服消心痛60mg症状未缓解,来我院就... 1病例资料患者,男性,35岁,既往无高血压、高血脂及糖尿病史;吸烟10余年,40支/d。1.5h前突发胸骨后心前区压榨性疼痛,持续不缓解,无放射痛,伴恶心、大汗淋漓,无呕吐、咳嗽及咳痰。在当地医院就诊,舌下含服消心痛60mg症状未缓解,来我院就诊。心电图检查示:高侧壁、前侧壁ST段明显抬高,T波高尖,对应导联ST段压低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完全性束支传导阻滞 急性心肌 对应导联ST段压低 ST段明显抬高 医院就诊 心电图检查 病例资料 糖尿病史
下载PDF
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合并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的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8
15
作者 郭筱燕 黄学成 +5 位作者 王琦武 曾煜周 陈玉香 邓莲香 韦炜 刘婉莹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3年第5期733-735,共3页
目的:观察合并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CRBBB)的急性前壁心肌梗死(AAMI)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316例AAMI患者,将合并新发CRBBB患者43例作为观察组,50例不合并束支传导阻滞的AAMI患者作为对照组,分析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冠状动脉造影... 目的:观察合并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CRBBB)的急性前壁心肌梗死(AAMI)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316例AAMI患者,将合并新发CRBBB患者43例作为观察组,50例不合并束支传导阻滞的AAMI患者作为对照组,分析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冠状动脉造影、心脏彩超、Killip分级以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一般情况及并发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平均Killip分级观察组为1.63±0.93,对照组为1.22±0.62(P=0.013)。左室射血分数(LVEF)观察组为(41.6±4.2)%,对照组为(48.2±4.4)%(P=0.001)。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峰值观察组为(276.6±63.5)U/L,对照组为(171.5±29.4)U/L(P<0.001)。肌钙蛋白I峰值(TNI)观察组为(11.01±2.39)μg/L,对照组为(6.03±1.52)μg/L(P<0.001)。冠脉造影结果观察组前降支近段病变(26/43,60.5%),对照组前降支近段病变(15/50,30%)(P=0.003)。结论:合并CRBBB的AAMI患者多为前降支近段病变,心肌梗死面积更大、心功能更差,应对这些患者尽早采取再灌注治疗以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前壁心肌 完全性束支传导阻滞 冠状动脉造影
下载PDF
35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合并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临床预后分析 被引量:16
16
作者 岑梅珠 刘凯东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12年第1期71-73,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合并完全性右束支阻滞(CRBBB)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及与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比较分析35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伴CRBBB患者和371例同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事件、心电图、多普勒超声、冠状动脉造影和治疗预... 目的:探讨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合并完全性右束支阻滞(CRBBB)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及与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比较分析35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伴CRBBB患者和371例同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事件、心电图、多普勒超声、冠状动脉造影和治疗预后情况。结果:急性前壁心肌梗死伴CRBBB患者年龄、血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53.7%的患者发生恶性心律失常或心脏骤停,冠状动脉造影显示100%有前降支病变,85%为多支病变,溶栓和介入治疗后生存率达68.6%。结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伴CRBBB患者易出现恶性心律失常,血管病变多为伴前降支病变的多支病变,早期溶栓和介入治疗可能改善其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 完全性束支传导阻滞 冠状动脉造影术 预后
下载PDF
心电图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7
作者 曹立强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4年第9期21-22,共2页
目的:探讨在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CLBBB)临床诊断中心电图(ECG)的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162例CLBBB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给予心肌酶学检查,15例患者诊断为A... 目的:探讨在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CLBBB)临床诊断中心电图(ECG)的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162例CLBBB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给予心肌酶学检查,15例患者诊断为AMI,分析其心电图特征.结果:对AMI合并CLBBB的ECG结果进行分析,146例患者为单纯的CLBBB患者,能够有效识别J点,其T波为倒置或者正负双向;弓背抬高,大多数抬高为0.3~0.5 mV; 16例AMI合并CLBBB患者中,不能有效识别J点,J点不明显;T波为直立;弓背朝斜面或者上面抬高为0.4~0.9 mV.结论:对AMI患者采用心电图检测,如QRS主波和Q波朝下,则ST段单向弓背抬高为0.4~0.8 mV,其对于AMI合并CLBBB进行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 完全性束支传导阻滞 心电图
下载PDF
快速诊治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合并急性前间壁心肌梗死1例
18
作者 袁素琴 王秋霜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65-465,共1页
1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67岁,主因阵发性胸痛,胸闷伴憋气2年,加重3h,于2010年10月16日入院。体检血压112/81mmHg(1mm Hg=0.133kPa),听诊呼吸音清,心音有力,心率90/min,心电图显示为窦性心律,QRS波群宽大畸形,时限0.17s... 1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67岁,主因阵发性胸痛,胸闷伴憋气2年,加重3h,于2010年10月16日入院。体检血压112/81mmHg(1mm Hg=0.133kPa),听诊呼吸音清,心音有力,心率90/min,心电图显示为窦性心律,QRS波群宽大畸形,时限0.17s,Ⅱ、aVF呈rS型.Ⅲ呈QS型,V1呈QS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完全性束支传导阻滞 心肌 急性 诊治 QRS波群 临床资料 窦性心律 QS型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新发生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9
19
作者 邹彤 魏智民 +1 位作者 刘德平 何青 《心电学杂志》 2001年第2期67-69,共3页
目的了解伴随急性心肌梗死出现的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的临床特点和预后意义。方法观察有新出现持续性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45例 (观察组 ) ,同期收治的无右束支传导阻滞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0例 (对照组 )的CK峰值、K... 目的了解伴随急性心肌梗死出现的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的临床特点和预后意义。方法观察有新出现持续性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45例 (观察组 ) ,同期收治的无右束支传导阻滞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0例 (对照组 )的CK峰值、KilliP分级、严重心律失常发生率、LVEF和住院病死率的情况。结果观察组CK峰值 (2498±1369U/L) ,明显高于对照组 (1757±1026U/L) (P<0.05)。观察组Killip平均级别2.5±1.1 ,非常明显高于对照组 (1.7±0.9) ,(P<0.01)。观察组缓慢型心律失常及室性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 (20%、16 % ) ,明显高于对照组 (4 %、4% ) (P均<0.05)。观察组的住院病死率 (15.6 % )显著高于对照组 (4.4% ) (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新出现的持续性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提示临床病情危险 ,预后不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 束支传导阻滞 CK峰值
下载PDF
急性前壁心肌梗死伴发新出现的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32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陈锋 黄玉 +2 位作者 董艳明 吴飞飞 刘志远 《浙江临床医学》 2008年第11期1433-1434,共2页
目的通过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AMI)伴发新出现的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CRBBB)3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评估AMI伴发新出现的CRBBB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03年2月至2007年6月在本院心脏科住院的AMI患者105例,分为两组,AMI伴发新出现的CRBB... 目的通过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AMI)伴发新出现的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CRBBB)3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评估AMI伴发新出现的CRBBB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03年2月至2007年6月在本院心脏科住院的AMI患者105例,分为两组,AMI伴发新出现的CRBBB患者32例为观察组,单纯AMI患者73例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肌钙蛋白(cTNI)滴度、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功能Killip分级、严重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及住院病死率等临床资料进行对比性分析并做统计学处理。结果AMI伴发新出现的CRBBB患者发生快速或缓慢心律失常的比例、心功能Killip分级≥Ⅲ级的比例、心源性休克比例、cTNI滴度及早期病死率均显著高于单纯AMI患者(P<0.05),而LVEF、溶栓再通率显著<单纯AMI患者。结论AMI伴发新出现的持续性CRBBB,提示临床病情凶险,预后不良,可作为AMI患者病情恶化的一个很有价值的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前壁心肌 完全性束支传导阻滞 预后不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