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4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室间隔穿孔的临床特征及短期预后分析
1
作者 陈顺煌 朱存军 +3 位作者 张苗 徐航 张茸祯 刘雪丽 《心脏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417-419,426,共4页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室间隔穿孔(VSR)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分析影响短期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纳入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0年1月~2023年6月因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室间隔穿孔住院患者87例,根据不同标准将研究对象划分为好转组(n=...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室间隔穿孔(VSR)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分析影响短期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纳入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0年1月~2023年6月因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室间隔穿孔住院患者87例,根据不同标准将研究对象划分为好转组(n=46)与死亡组(n=41)或药物保守组(n=70)与手术干预组(n=17)。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比院内生存组及死亡组,分析影响短期预后的因素。结果与好转组比较,死亡组男性比例低(P<0.05)、吸烟史比例低(P<0.05)、穿孔大小数值低(P<0.05)、谷草转氨酶数值高(P<0.01)、谷丙转氨酶数值高(P<0.05)、肌酐数值高(P<0.05)、肌钙蛋白I数值高(P<0.01)、NT-proBNP数值高(P<0.05)、住院时间长(P<0.01)、合并心源性休克比例高(P<0.01),且外科手术比例低(P<0.05)。手术干预组与药物保守组比较,明显改善短期预后情况:好转率高,死亡率低,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心源性休克是VSR患者发生短期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室间隔穿孔患者多数预后不良,女性、多脏器功能衰竭者死亡率高。心源性休克是VSR患者发生短期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适时选择手术能改善短期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隔穿孔 急性心肌 预后
下载PDF
左心声学造影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室间隔穿孔中的应用价值
2
作者 王晶晶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8期0072-0075,共4页
这项研究的目标是探讨左心室造影技术在急性心肌梗死(AMI)伴随室间隔穿孔(VSD)病人的使用情况,以及它如何影响病人的心理健康和相关的并发症。方法 研究共收集了86名病人,将他们分为标准组和实验组。标准组接受了全面的护理干预,涵盖了... 这项研究的目标是探讨左心室造影技术在急性心肌梗死(AMI)伴随室间隔穿孔(VSD)病人的使用情况,以及它如何影响病人的心理健康和相关的并发症。方法 研究共收集了86名病人,将他们分为标准组和实验组。标准组接受了全面的护理干预,涵盖了心理、环境和饮食等各个方面,而常规组则接受了标准的护理。结果 显示,实验组的病人焦虑和抑郁程度明显低于标准组(p<0.001),并且并发症的发生率也有显著的下降(p<0.05)。结论 在AMI并发VSD的病人中,应用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改善他们的心理状况,防止并发症的出现,这对临床实践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心造影 急性心肌 间隔穿孔 综合护理 心理状态 并发症预防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室间隔穿孔患者30天内死亡风险预测模型 被引量:3
3
作者 张静 戚瑞雪 +1 位作者 耿俊义 袁超 《安徽医学》 2023年第1期48-52,共5页
目的 探究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室间隔穿孔患者30天内死亡的影响因素,构建预测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室间隔穿孔患者30天内死亡风险的列线图模型。方法 选取2011年1月至2021年3月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收治的AMI合并室间隔穿孔患者72例为研究对... 目的 探究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室间隔穿孔患者30天内死亡的影响因素,构建预测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室间隔穿孔患者30天内死亡风险的列线图模型。方法 选取2011年1月至2021年3月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收治的AMI合并室间隔穿孔患者7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30天内存活情况分为死亡组(n=50)和存活组(n=22)。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AMI合并室间隔穿孔患者30天内死亡的危险因素。采用R软件构建预测AMI合并室间隔穿孔患者30天内死亡风险的列线图模型。结果 死亡组发生前壁心肌梗死比例、AMI出现室间隔穿孔时间为1~6 d的比例、Killip心功能分级≥Ⅲ级患者比例高于存活组,死亡组室间隔穿孔直径大于存活组,但死亡组接受介入封堵术患者比例低于存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发生前壁心肌梗死(OR=14.057,95%CI:1.411~140.097)、AMI出现室间隔穿孔时间为1~6 d(OR=35.757,95%CI:3.592~355.976)、Killip心功能分级≥Ⅲ级(OR=5.894,95%CI:1.608~32.533)是影响AMI合并室间隔穿孔患者30天内死亡的危险因素(P<0.05),接受介入封堵术(OR=0.103,95%CI:0.014~0.782)是AMI合并室间隔穿孔患者30天内死亡的保护因素(P<0.05);预测AMI合并室间隔穿孔患者30天内死亡风险的列线图模型预测值与实际值基本一致,且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χ^(2)=8.674,P=0.371。曲线下面积(AUC)为0.955(95%CI:0.913~0.998)。结论 发生前壁心肌梗死、AMI出现室间隔穿孔时间为1~6 d、Killip心功能分级≥Ⅲ级是AMI合并室间隔穿孔患者30天内死亡的危险因素,接受介入封堵术为保护因素,以此构建预测AMI合并室间隔穿孔患者30天内死亡风险的列线图模型,具有较好的区分度和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 间隔穿孔 短期预后 列线图模型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室间隔穿孔术后改良体外膜肺辅助治疗1例
4
作者 管翔 姚昊 +3 位作者 孙煦 周健 任云 李庆国 《心脏杂志》 CAS 2023年第1期120-121,124,共3页
1临床资料患者,男,56岁,2019年12月23日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心前区钝痛,持续约(1~2) d;1周后出现胸闷心悸,呼吸困难,无法平卧。外院心脏超声示:室间隔缺损。外院予以对症治疗无好转。随即转入我院,查体闻胸骨左缘第三四肋间3/6级粗糙全收... 1临床资料患者,男,56岁,2019年12月23日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心前区钝痛,持续约(1~2) d;1周后出现胸闷心悸,呼吸困难,无法平卧。外院心脏超声示:室间隔缺损。外院予以对症治疗无好转。随即转入我院,查体闻胸骨左缘第三四肋间3/6级粗糙全收缩期杂音。心电图示Ⅲ、AVF异常Q波、ST-T改变。心脏超声示全心增大、左室壁节段性异常伴室壁瘤形成、室间隔穿孔,肺动脉高压(中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室间隔穿孔 左心辅助 体外膜肺氧合
下载PDF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有效改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室间隔穿孔患者的循环 被引量:3
5
作者 吴少威 刘成伟 +1 位作者 易东 徐承义 《内科急危重症杂志》 2023年第2期129-132,共4页
目的:探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发室间隔穿孔(VSR)患者循环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59例AMI合并VSR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42例患者植入IABP辅助循环为IABP组,17例患者予以药物保守治疗为药物治疗组。比较IABP组与... 目的:探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发室间隔穿孔(VSR)患者循环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59例AMI合并VSR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42例患者植入IABP辅助循环为IABP组,17例患者予以药物保守治疗为药物治疗组。比较IABP组与药物治疗组间患者一般血流动力学(包括IABP植入前、后平均血压、心率、无创心功能指标)、血乳酸水平、心脏超声等指标。根据患者是否存在休克状态,将59例患者分为休克组(40例)与非休克组(19例),比较休克组与非休克组间一般血流动力学(包括IABP植入前、后平均血压、心率、无创心功能)、血乳酸水平、心功能等指标,并观察30d临床预后。结果:IABP治疗组患者在植入24 h后平均心率下降、平均动脉血压升高、血乳酸水平下降、心脏超声左室射血分数(LVEF)值提升、无创心功能心脏指数升高(P均<0.05);药物治疗组上述指标无明显改变。IABP治疗组与药物治疗组30 d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AMI合并VSR患者,植入IABP可显著改善患者血流动力学、酸中毒、临床心功能及循环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 间隔穿孔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下载PDF
联合介入治疗成功救治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室间隔穿孔1例 被引量:6
6
作者 赵燕 庞明杰 +1 位作者 吴咏昕 张宏 《中国当代医药》 2010年第10期108-108,共1页
心肌梗死并发室间隔穿孔是临床的一种急重症情况,常伴有心力衰竭,预后多不良,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处理。内科治疗效果差,手术治疗是抢救该类患者的一种有效方法。如果诊断明确,经药物和各种辅助治疗后,发现循环难以维持者,应立即手术... 心肌梗死并发室间隔穿孔是临床的一种急重症情况,常伴有心力衰竭,预后多不良,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处理。内科治疗效果差,手术治疗是抢救该类患者的一种有效方法。如果诊断明确,经药物和各种辅助治疗后,发现循环难以维持者,应立即手术治疗。本例患者拟采用联合介入及室间隔伞堵术治疗室间隔穿孔,近期疗效肯定,远期疗效尚需追踪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合介入 治疗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室间隔穿孔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室间隔穿孔介入封堵与外科手术治疗临床对比 被引量:6
7
作者 王学文 钟建利 +3 位作者 鄢华 蔡建华 宋丹 苏晞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20年第10期560-565,共6页
目的比较介入封堵及外科手术治疗两种方法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室间隔穿孔(PIVSR)患者中应用的效果,探索最佳治疗方法及手术时机。方法回顾2012年1月至2018年12月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PI-VSR的患者资料,分析介入封堵与外科手术治疗的疗效。... 目的比较介入封堵及外科手术治疗两种方法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室间隔穿孔(PIVSR)患者中应用的效果,探索最佳治疗方法及手术时机。方法回顾2012年1月至2018年12月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PI-VSR的患者资料,分析介入封堵与外科手术治疗的疗效。结果共纳入PI-VSR患者66例,其中18例为介入封堵组,2例因位置或破口面积太大不适合封堵,改行外科手术;22例为外科手术组;26例为药物治疗组。66例患者平均年龄(66.48±9.91)岁,其中男37例(57.8%),女29例(42.2%)。造影提示:左前降支闭塞58例,右冠状动脉闭塞8例。介入封堵组与外科手术组比较:术后穿孔大小[(0.4±0.1)cm比(0.5±0.2)cm,P=0.816];穿孔至手术时间[(20.8±5.4)d比(29.9±4.9)d,P=0.524],急性心肌梗死(AMI)至手术时间[(20.4±5.0)d比(31.6±4.8)d,P=0.061],入院至手术时间[(16.4±5.1)d比(18.6±1.6)d,P=0.675],术后住院时间[(10.8±7.9)d比(16.6±2.7)d,P=0.653];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使用率(50.0%比68.2%,P=0.135),IABP使用时间[(7.1±7.3)d比(12.9±2.7)d,P<0.001]。术前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41.2±5.6)%比(41.9±5.0)%,P=0.002],术后LVEF[(45.6±4.4)%比(42.2±6.5)%,P=0.264]。介入封堵组患者与药物治疗组患者有效率比较(88.9%比7.7%,P<0.001),外科手术组患者与药物治疗组患者有效率比较(86.4%比7.7%,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但是介入封堵组患者与外科手术组患者有效率比较(88.9%比86.4%,P=0.59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介入封堵治疗与外科手术治疗相比,介入封堵治疗PI-VSR是安全、有效的,创伤较小,住院时间明显减少。药物治疗效果较差。因此,积极的介入封堵治疗或者外科手术治疗,可降低死亡率,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室间隔穿孔 介入封堵治疗 外科手术 间隔封堵
下载PDF
70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室间隔穿孔患者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20
8
作者 胡小莹 邱洪 +8 位作者 乔树宾 康连鸣 宋雷 张峻 谭小燕 吴元 杨跃进 高润霖 陈在嘉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07-110,共4页
目的:总结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室间隔穿孔(VSR)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我院2002—01到2010—09间收治的AMI患者共12354例,其中合并VSR患者70例占收治AMI患者的0.57%,其中男33例(47.1%),女37(52.9%),平均年龄... 目的:总结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室间隔穿孔(VSR)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我院2002—01到2010—09间收治的AMI患者共12354例,其中合并VSR患者70例占收治AMI患者的0.57%,其中男33例(47.1%),女37(52.9%),平均年龄(68.1±8.5)岁。对这70例AMI合并VSR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0例AMI合并VSR患者,继发于前壁心肌梗死者54例(77.1%)。VSR患者30天死亡率为55.7%,1年死亡率为64.3%;保守治疗49例,30天死亡率为77.6%,1年死亡率为87.8%;手术治疗21例,30天死亡率为4.8%,1年死亡率为9.5%;接受手术治疗患者的30天及1年死亡率均显著优于接受保守治疗患者(P〈0.005).仅1例AMI后6天行急诊手术治疗的患者于围术期死亡,所有AMI后2周以上行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均好转出院。结论:VSR是AMI少见但严重的并发症,手术治疗的近期及远期预后均显著优于保守治疗,AMI后2周以上行外科手术治疗成功率高,对于强化内科保守治疗后仍出现血流动力学不稳定、预计不能存活至AMI后4-6周的危重患者,可适当提前外科手术时间,以挽救更多患者的生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隔穿孔 急性心肌 临床分析
下载PDF
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室间隔穿孔六例 被引量:13
9
作者 周陵 谢渡江 +5 位作者 董静 吴成权 田乃亮 李小波 王蓉 陈绍良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62-64,共3页
目的评价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室间隔穿孔(VSR)经导管介入治疗的疗效。方法对6例明确诊断的患者按常规方法行VSR封堵治疗,并根据病情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结果VSR发生至封堵的时间为3~30d。6例中2例封堵失败,住院期间因... 目的评价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室间隔穿孔(VSR)经导管介入治疗的疗效。方法对6例明确诊断的患者按常规方法行VSR封堵治疗,并根据病情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结果VSR发生至封堵的时间为3~30d。6例中2例封堵失败,住院期间因心源性休克死亡,余4例成功封堵的患者随访0.5~4年,心功能较术前改善。结论经导管介入治疗AMI合并VSR安全可行,可以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 间隔穿孔 心脏导管插管术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室间隔穿孔的临床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8
10
作者 陈珏 陈纪林 +3 位作者 杨跃进 姚康宝 吴元 袁晋青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338-340,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发生室间隔穿孔的临床特征、冠状动脉造影表现、治疗方法及预后情况。方法我院1996年1月至2003年12月期间收治急性透壁心肌梗死1881例,发生室间隔穿孔13例,穿孔发生率069%。另有22例因AMI已并发室间隔穿孔...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发生室间隔穿孔的临床特征、冠状动脉造影表现、治疗方法及预后情况。方法我院1996年1月至2003年12月期间收治急性透壁心肌梗死1881例,发生室间隔穿孔13例,穿孔发生率069%。另有22例因AMI已并发室间隔穿孔而转来我院的患者,共35例进行分析。其中男性24例(686%),女性11例(314%)。结果资料分析结果21例(600%)合并高血压病,18例(514%)有吸烟史。前壁心肌梗死31例(886%),下后壁心肌梗死4例(114%)。22例患者施行了冠状动脉造影,梗塞相关血管前降支占818%,完全闭塞占727%。心原性休克21例(600%),心功能Ⅳ级26例(743%),Ⅲ级9例(257%)。室间隔穿孔多发生在AMI后1周内(914%)。超声心动图提示室间隔缺损,穿孔直径范围05~28cm,多数位于室间隔近心尖部。7例(20%)进行溶栓治疗,但未成功。21例(60%)施行外科手术治疗,全部存活。14例药物治疗,仅1例存活,死亡13例,总病死率371%,药物治疗病死率929%。结论AMI并发室间隔破裂并不常见,多发生在广泛前壁心肌梗死的患者,多数迅速发展至心原性休克,内科治疗病死率很高;如药物治疗能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至穿孔后4周手术,外科治疗可提高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 间隔穿孔 预后 并发症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室间隔穿孔的临床护理 被引量:7
11
作者 杨丽娟 李荣 周淑英 《护士进修杂志》 2014年第13期1194-1195,共2页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室间隔穿孔的临床护理。方法将48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室间隔穿孔患者按入院时间段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监护及药物治疗,干预组在与对照组相同的治疗护理基础上,加强急救配合及监测,应用主动...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室间隔穿孔的临床护理。方法将48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室间隔穿孔患者按入院时间段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监护及药物治疗,干预组在与对照组相同的治疗护理基础上,加强急救配合及监测,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呼吸机等措施维持循环及呼吸功能稳定。结果干预组患者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肾功能衰竭发生率及死亡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两组患者疾病预后及转归、心功能恢复、住院天数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加强病情监护及护理,积极地维护循环及呼吸功能,争取早日外科手术,可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利于心脏功能恢复,减少住院天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 间隔穿孔 护理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室间隔穿孔经皮导管介入封堵术治疗 被引量:9
12
作者 徐承义 刘成伟 苏晞 《内科急危重症杂志》 2016年第4期315-317,320,共4页
心肌梗死后并发室间隔穿孔(ventricular septum rupture,VSR)是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少见而严重的机械并发症之一。AMI后及时的再灌注治疗,主要包括静脉溶栓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将VSR发生率由再... 心肌梗死后并发室间隔穿孔(ventricular septum rupture,VSR)是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少见而严重的机械并发症之一。AMI后及时的再灌注治疗,主要包括静脉溶栓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将VSR发生率由再灌注之前的1%-2%降低至目前的0.2%-0.3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 间隔穿孔 介入封堵术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室间隔穿孔患者的临床治疗分析 被引量:5
13
作者 赵洋 刘卫业 +3 位作者 黄柱辉 李扬 刘韬帅 董然 《心肺血管病杂志》 2020年第6期698-702,共5页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室间隔穿孔患者不同治疗方式的临床特征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8年12月,北京安贞医院收治心肌梗死合并室间隔穿孔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将患者分为药物组和手术组,比较患者一般...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室间隔穿孔患者不同治疗方式的临床特征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8年12月,北京安贞医院收治心肌梗死合并室间隔穿孔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将患者分为药物组和手术组,比较患者一般临床资料、住院相关检查结果、治疗及随访结果等情况。结果:共纳入116例AMI并发室间隔穿孔患者,其中药物组56例(48.3%),手术组60例(51.7%)。与手术组患者相比,药物组患者年龄大、高血压比例高(69.6%vs.50.0%,P=0.038)、BMI高[(25.8±3.7)vs.(24.0±2.8)kg/m^2,P=0.032]、穿孔时间短[11.0(2.3,24.8)vs.45.0(26.5,69.5)d,P=0.001]、休克状态比例高(57.1%vs.11.7%,P=0.001)、急性左心力衰竭比例高(75.0%vs.31.7%,P=0.001)、呼吸机支持比例高(23.2%vs.3.3%P=0.002)、药物使用率高[血管活性药物(73.2%vs.31.7%,P=0.001)、心律失常药物(28.6%vs.3.3%,P=0.001)]、利尿药物(98.2%vs.76.7%,P=0.001)、硝酸酯类(92.9%vs.68.3%,,P=0.001)。药物组和手术组在院死亡率分别为85.7%和13.3%。随访结果显示,药物组MACCEs(50.0%vs.19.2%)、死亡事件(25.0%vs.5.8%)高于手术组,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组的心力衰竭事件(13.5%vs.零)和心肌梗死事件(3.8%)发生率高于药物组,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科手术是AMI合并室间隔穿孔的患者积极有效的治疗方式。与药物治疗相比,手术治疗可明显降低术后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对患者预后有一定程度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 间隔穿孔 药物 外科手术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室间隔穿孔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6
14
作者 刘健 王伟民 +1 位作者 崔嵬 吴淳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04年第6期332-334,共3页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后发生室间隔穿孔的临床特征、治疗方法及其预后。方法 对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1990年 1月至 2 0 0 4年 7月收治的 16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室间隔穿孔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此期间共收治急性ST抬高心肌...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后发生室间隔穿孔的临床特征、治疗方法及其预后。方法 对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1990年 1月至 2 0 0 4年 7月收治的 16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室间隔穿孔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此期间共收治急性ST抬高心肌梗死 2 0 5 7例 ,发生室间隔穿孔 16例 ,发生率 0 7%。其中男性 8例 (5 0 % ) ,女性 8例 (5 0 % ) ;平均年龄 5 9 4± 11 6岁 ;合并高血压病 7例(43 8% ) ,合并糖尿病 5例 (31 3% ) ,吸烟 5例 (31 3% )。 16例中前壁心肌梗死 15例 (93 8% ) ,其中前壁合并下后壁 6例 (37 5 % ) ;单纯下壁 1例 (6 3% )。 11例施行冠状动脉造影 ,梗死相关血管中前降支占 90 9% (10 /11) ,完全闭塞占 81 8% (9/11) ,无侧支循环形成。心源性休克 3例 (18 8% ) ,Killip分级心功能Ⅳ级 11例 (6 8 8% ) ,Ⅲ级 5例 (31 3% )。 12例 (75 % )室间隔穿孔发生在梗死后的 1周内 ,超声心动图提示室间隔缺损范围 0 6 8~ 2 5cm ,多数在室间隔近心尖部破裂。 10例 (6 2 5 % )施行外科手术治疗者中 3例存活 ,6例药物治疗者经保守治疗 30d内均死亡。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室间隔穿孔少见 ,多为广泛前壁心肌梗死的患者 ,内科保守治疗死亡率高 ,外科手术治疗可提高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隔穿孔 急性心肌 外科手术治疗 前壁心肌 患者 临床分析 侧支循环 内科保守治疗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相关血管
下载PDF
超声心动图诊断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室间隔穿孔及室壁瘤1例 被引量:3
15
作者 侯敏 闫合理 李红英 《西北国防医学杂志》 CAS 2011年第2期86-86,共1页
患者,女,73岁,维吾尔族,因反复胸闷、胸痛3 d伴呕吐加重1 d于2011-01-12急诊入院。体格检查:脉搏98/min,血压150/88 mmHg,心界扩大,心率98/min,律不齐,心电图示:V1~V5导联ST段呈弓背样抬高,T波倒置,可见深大病理性Q波,提示广泛前壁... 患者,女,73岁,维吾尔族,因反复胸闷、胸痛3 d伴呕吐加重1 d于2011-01-12急诊入院。体格检查:脉搏98/min,血压150/88 mmHg,心界扩大,心率98/min,律不齐,心电图示:V1~V5导联ST段呈弓背样抬高,T波倒置,可见深大病理性Q波,提示广泛前壁心肌梗死。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全心扩大,以左房、左室明显(四腔切面左室径线102 mm×62 mm),室间隔及左室后壁厚度正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心动图 急性心肌 间隔穿孔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室间隔穿孔三例行介入治疗 被引量:3
16
作者 孟锦 刘莹 +1 位作者 赵颖军 李占全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10年第2期146-147,共2页
1 临床资料 室间隔穿孔(ventficular septal rupture,VSR)是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较少见但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在AMI患者中占1%~2%,往往伴有循环功能急剧衰竭,治疗棘手且病死率高,预后极差,... 1 临床资料 室间隔穿孔(ventficular septal rupture,VSR)是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较少见但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在AMI患者中占1%~2%,往往伴有循环功能急剧衰竭,治疗棘手且病死率高,预后极差,有报道显示,如不进行有效地治疗,病死率超过90%,占AMI早期死亡原因的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 间隔穿孔 介入治疗 AMI患者 RUPTURE 临床资料 循环功能 亡原因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室间隔穿孔介入封堵术疗效观察(附3例报道) 被引量:1
17
作者 赵颖军 李占全 +4 位作者 袁龙 关汝明 刘莹 孟锦 乔兴科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39-341,共3页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室间隔穿孔患者应用封堵伞行室间隔穿孔封堵,同时或择期行冠状动脉支架置入远期疗效。方法对3例患者按常规方法行室间隔封堵术.并行择期冠脉介入治疗。心功能的评定采用临床观察及超声心动图测定的方...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室间隔穿孔患者应用封堵伞行室间隔穿孔封堵,同时或择期行冠状动脉支架置入远期疗效。方法对3例患者按常规方法行室间隔封堵术.并行择期冠脉介入治疗。心功能的评定采用临床观察及超声心动图测定的方法,追踪12-22个月。结果心功能由术前的Ⅵ级恢复为Ⅰ~Ⅱ级并维持至今。术后无心绞痛发生,无心力衰竭再入院。结论AMI并发室间隔穿孔,择期介入封堵室间隔可明显改善患者的心功能,改善预后,提高生活质量。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在封堵术成功数日后进行较术前及同期进行更为合理、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 间隔穿孔 间隔封堵术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下载PDF
超声心动图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室间隔穿孔微创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
18
作者 朱蔚 唐红 +2 位作者 彭瑛 赁可 冯沅 《西部医学》 2013年第12期1791-1793,1796,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室间隔穿孔微创治疗过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超声心动图检查两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室间隔穿孔患者微创术前、术中及术后的情况,并观察疗效。结果两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室间隔穿孔均经心导管...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室间隔穿孔微创治疗过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超声心动图检查两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室间隔穿孔患者微创术前、术中及术后的情况,并观察疗效。结果两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室间隔穿孔均经心导管检查证实。一例行外科经胸室间隔穿孔封堵术,术后室间隔穿孔分流消失;一例行介入室间隔穿孔封堵术,术后残余少量分流。结论超声心动图可以全程参与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室间隔穿孔的治疗决策,并同时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心动图 心肌合并间隔穿孔 微创治疗
下载PDF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室间隔穿孔三例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丽英 王冬梅 +2 位作者 王安军 刘微 张鸣巍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063-1064,共2页
室间隔穿孔是急性心肌梗死后严重并发症之一,病情凶险,死亡率高,可迅速发生急性心力衰竭而死亡。本文报道的3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室间隔穿孔患者均由彩色多普勒超声早期明确诊断,典型图像为室间隔可见连续性中断,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示自... 室间隔穿孔是急性心肌梗死后严重并发症之一,病情凶险,死亡率高,可迅速发生急性心力衰竭而死亡。本文报道的3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室间隔穿孔患者均由彩色多普勒超声早期明确诊断,典型图像为室间隔可见连续性中断,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示自左室向右室五彩镶嵌样过隔血流信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 间隔破裂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彩色 诊断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室间隔穿孔13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杨鹏伟 于运福 +4 位作者 陈小贞 王忠民 孙玉梅 李文 闫继锋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9期3792-3793,共2页
并发室间隔穿孔是急性心肌梗死(AMI)最严重的机械性并发症之一,病情凶险,死亡率高,一旦发生,往往迅速发生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而导致死亡。内科保守治疗效果极差,紧急外科手术有时成为挽救患者生命的重要手段,但风险大,死亡率高。临... 并发室间隔穿孔是急性心肌梗死(AMI)最严重的机械性并发症之一,病情凶险,死亡率高,一旦发生,往往迅速发生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而导致死亡。内科保守治疗效果极差,紧急外科手术有时成为挽救患者生命的重要手段,但风险大,死亡率高。临床中对于AMI并发室间隔穿孔患者应尽早做出诊断,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措施显得至关重要。本文回顾性分析13例AMI合并室间隔穿孔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及诊治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 间隔穿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