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089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拉鲁肽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再灌注大鼠左心室电活动稳定性质的影响
1
作者 王阿妮 金莉子 +4 位作者 马英东 卢慧芳 董杰 王梁 林岫芳 《岭南急诊医学杂志》 2018年第6期514-517,共4页
目的:旨利用利拉鲁肽对急性心肌梗死后(简称心梗)再灌注大鼠进行预处理,观察利拉鲁肽对再灌注前后大鼠心室电活动不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将健康成年雄性大鼠24只随机分为三组:正常对照组(NC组,n=8)、安慰剂组(PB组,n=8)、利拉鲁肽组(LIR... 目的:旨利用利拉鲁肽对急性心肌梗死后(简称心梗)再灌注大鼠进行预处理,观察利拉鲁肽对再灌注前后大鼠心室电活动不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将健康成年雄性大鼠24只随机分为三组:正常对照组(NC组,n=8)、安慰剂组(PB组,n=8)、利拉鲁肽组(LIR组,n=8)。NC组不做处理;PB组、LIR组分别给予腹腔皮下注射生理盐水、利拉鲁肽200μg/(kg·d),一天两次。注射7天后,NC组只做观察,PB组和LIR组通过结扎前降支动脉制备急性心梗模型。随后开通结扎的前降支动脉,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随后通过S1S2程序性刺激评估三组大鼠左心室有效不应期(LVERP)。实验结束前,测定梗死面积及TNF-α。最后利用S1S1连续电刺激测定室颤阈值(VFT)。结果:与NC组相比,PB组的LVERP明显缩短(P<0.01),LIR组的LVERP缩短,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PB组相比,LIR组的LVERP明显增加(P<0.05)。与NC组相比,PB、LIR组的VFT均明显降低(P<0.01);与PB组相比,LIR组的VFT明显升高(P<0.01)。与PB组相比,LIR组的LVEDD、LVESD明显减小(P<0.01),LVEF明显增加(P<0.05)。与PB组相比,LIR组的梗死面积明显减小(P<0.05),且TNF-α表达显著减少(P<0.05)。结论:利拉鲁肽可以明显减少心梗后再灌注大鼠左心室的电活动不稳定性,同时改善了左心室重构,减少了炎症因子的表达及梗死面积,进而降低了心梗后再灌注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急性心肌梗死后再灌注 利拉鲁肽 心室电活动
下载PDF
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再灌注心律失常的护理 被引量:9
2
作者 俞永美 裘文娟 《护士进修杂志》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842-843,共2页
关键词 急性心肌 胺碘酮 灌注心律失常 护理
下载PDF
可达龙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叶泽兵 许楚宏 +2 位作者 赵雅红 杜作义 李克明 《中华全科医学》 2008年第8期809-810,共2页
目的观察可达龙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中再灌注心律失常(RA)的影响。方法选择符合诊断标准并有直接PCI指征的AMI患者129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对照组在常规药物治疗上行直接PCI,治疗组在上述治疗上... 目的观察可达龙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中再灌注心律失常(RA)的影响。方法选择符合诊断标准并有直接PCI指征的AMI患者129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对照组在常规药物治疗上行直接PCI,治疗组在上述治疗上加用可达龙,观察术后RA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RA发生率(29.2%)明显低于对照组(53.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可达龙对RA尤其是室性心律失常有较好治疗和预防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 可达龙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 灌注心律失常
下载PDF
索他洛尔对兔急性心肌梗死后再灌注性心律失常的影响
4
作者 林岫芳 熊镇南 +2 位作者 曾志为 彭健 兰曦 《中国临床药学杂志》 CAS 2002年第5期265-267,共3页
目的 :观察索他洛尔对兔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心律失常的防治作用。方法 :30只兔随机分为对照组 (n =15 )和治疗组 (n =15 ) ,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 30min后松解 ,观察对照组和治疗组 (静注索他洛尔 )再灌注后ECG参数和心电生理刺激后快... 目的 :观察索他洛尔对兔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心律失常的防治作用。方法 :30只兔随机分为对照组 (n =15 )和治疗组 (n =15 ) ,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 30min后松解 ,观察对照组和治疗组 (静注索他洛尔 )再灌注后ECG参数和心电生理刺激后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变化。结果 :冠状动脉结扎前 2组HR、QT间期、QTd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再灌注后治疗组较对照组HR明显减慢 [(182± 37 9)beats·min-1vs (2 2 9± 5 2 4 )beats·min-1],QT间期显著延长 [(172± 2 6 4 )msvs (15 2± 2 1 1)ms],QTd明显缩短 [(2 6 2± 2 6 )msvs (43.5± 3 9)ms];治疗组再灌注后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减少 (13 3%vs33.3%,P <0 0 5 ) ;2组电生理刺激诱发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也明显减少 (2 0 %vs 6 0 %,P <0 0 5 )。结论 :小剂量静注索他洛尔预防实验性再灌注性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是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 灌注性心律失常 索他洛尔 QT离散度 室性心律失常
下载PDF
阿托品诱发急性心肌梗死后再灌注心律失常1例
5
作者 王力英 周从义 《实用心电学杂志》 2002年第4期274-275,共2页
关键词 阿托品 急性心肌 心律失常 心电图 溶栓治疗 药源性疾病
下载PDF
颅痛定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李烽 刘素芝 《医师进修杂志》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51-51,共1页
关键词 颅痛定 急性心肌 灌注心律失常
下载PDF
左卡尼汀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影响 被引量:8
7
作者 万军 邓虹 +1 位作者 王文耕 欧冬梅 《现代医院》 2010年第8期48-49,共2页
目的观察左卡尼汀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静脉溶栓治疗后再灌注心律失常(RA)的影响。方法选择符合诊断标准并有静脉溶栓指征的AMI患者6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对照组静脉使用尿激酶溶栓加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上述治疗的同时加... 目的观察左卡尼汀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静脉溶栓治疗后再灌注心律失常(RA)的影响。方法选择符合诊断标准并有静脉溶栓指征的AMI患者6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对照组静脉使用尿激酶溶栓加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上述治疗的同时加用左卡尼汀,两组同时用心电监护或动态心电图监测,监测1周内RA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RA发生率(29.40%)明显低于对照组(56.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使用左卡尼汀可降低AMI患者的RA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 左卡尼汀 尿激酶 静脉溶栓 灌注心律失常
下载PDF
黄芪注射液合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再灌注损伤的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杨贵志 李传风 唐爱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CAS 2004年第3期162-164,共3页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疗法对急性心肌梗死 (AMI)再灌注后心功能的有效保护作用。方法 :采取随机对照方法 ,将 90例入选溶栓治疗的 AMI患者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静脉溶栓配合静脉滴注黄芪注射液 5 0 m l,每日 1次 ,连续 7d;对...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疗法对急性心肌梗死 (AMI)再灌注后心功能的有效保护作用。方法 :采取随机对照方法 ,将 90例入选溶栓治疗的 AMI患者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静脉溶栓配合静脉滴注黄芪注射液 5 0 m l,每日 1次 ,连续 7d;对照组单纯静脉溶栓。治疗前及治疗后 7d和 14 d分别监测两组冠状动脉再通者超声心动图的左室射血分数 (L VEF)、左室短轴缩短率 (FS)、每搏排出量 (SV)、心排出量 (CO)、心脏指数 (CI)及二尖瓣快速充血期和心房收缩期血流速度 (E/ A) ;随访 6个月 ,观察心脏事件发生率。结果 :治疗组血管再通率 (80 .0 % )明显优于对照组 (6 2 .2 % ) ,P<0 .0 5 ;治疗组再通后 7d和 14 d心功能各指标改善明显优于治疗前 (P<0 .0 5或 P<0 .0 1) ,与对照组同期相比亦有明显改善 (P均 <0 .0 5 ) ;而对照组 7d心功能改善与治疗前相比无明显差异 (P均 >0 .0 5 ) ,14 d后则有明显改善 (P均 <0 .0 5 ) ;6个月内心脏事件发生率治疗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P均 <0 .0 5 )。结论 :黄芪注射液可提高冠状动脉再通率 ,有效预防再灌注损伤 ,促进心功能的恢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灌注损伤 心肌 急性 超声心动图 中西医结合疗法 血栓溶解疗法
下载PDF
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再灌注损伤的疗效及安全性 被引量:7
9
作者 史云娟 何国平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17年第9期1188-1190,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再灌注损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选取2015年6月—2016年5月江苏大学附属武进医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后再灌注损伤患者12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再灌注损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选取2015年6月—2016年5月江苏大学附属武进医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后再灌注损伤患者12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4例。观察组患者给予瑞舒伐他汀20 mg、1日1次;对照组患者给予瑞舒伐他汀10 mg、1日1次。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指标水平、造影结果、白细胞介素18水平、脂联素含量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单支血管闭塞发生率,白细胞介素18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高密度脂蛋白、脂联素含量明显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瑞舒伐他汀可减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再灌注损伤炎症反应、促进心功能恢复,且20 mg/d的疗效优于10 mg/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 瑞舒伐他汀 灌注损伤
下载PDF
黄芪活血 方联合针刺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7
10
作者 胡爱浩 俞荣明 汤海林 《环球中医药》 CAS 2020年第12期2163-2166,共4页
目的探讨黄芪活血方联合针刺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将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进行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黄芪活血方联合针刺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的C... 目的探讨黄芪活血方联合针刺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将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进行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黄芪活血方联合针刺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的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白介素17(Interleukin 17,IL-17)、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的水平。测定患者治疗前后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reatine kinase isoenzyme,CK-MB)、肌钙蛋白T(Troponin T,cTnT)、肌红蛋白(Myoglobin,Mb)的水平。评估两组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每搏输出量(stroke volume,SV)、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systolic dimension,LVESD)的水平。结果治疗组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CRP、IL-17、Hcy显著降低,治疗组治疗后的上述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CK-MB、cTnT、Mb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CK-MB、cTnT、Mb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LVEF、SV、LVESD显著升高(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LVEF、SV、LVESD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芪活血方联合针刺可提高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降低炎症因子的水平,减轻心肌细胞损伤,改善心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活血方 针刺 急性心肌 炎症因子 心功能 灌注损伤
下载PDF
他汀类药物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朱永彪 张莹 陈心涛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1年第27期29-30,共2页
目的评价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术前应用他汀类药物对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09年11月~2011年5月首次ST段抬高... 目的评价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术前应用他汀类药物对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09年11月~2011年5月首次ST段抬高型AMI发病12 h内行直接PCI治疗的患者89例,按照术前是否长期服用他汀类药物分为他汀组(23例)和非他汀组(66例)。分析两组PCI开通梗死相关动脉(infarct-related artery,IRA)后2 h内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结果他汀组5例发生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为21.7%;非他汀组46例发生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69.7%。两组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PCI术前应用他汀类药物可降低AMI患者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 灌注心律失常 他汀类药物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下载PDF
用不同剂量的阿托品预防急性心肌梗死后再灌注心律失常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郭峰 高文进 +3 位作者 马龙梅 杨海霞 贺娜 孟凡爽 《当代医药论丛》 2019年第12期174-175,共2页
目的:观察用不同剂量的阿托品预防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后再灌注心律失常(reperfusion arrhythmias,RA)的效果。方法:选取河北深州市医院接诊的182例AM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为两... 目的:观察用不同剂量的阿托品预防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后再灌注心律失常(reperfusion arrhythmias,RA)的效果。方法:选取河北深州市医院接诊的182例AM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为两组患者均采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进行治疗。在术前,为对照组患者静脉注射1 mg的阿托品,为试验组患者静脉注射0.5 mg的阿托品。治疗后,对比两组患者缓慢性心律失常及快速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试验组患者SB、SA、AVB等缓慢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 <0.05;两组患者VP、PVT、AIR、VF等快速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相比,P>0.05。结论:与采用大剂量的阿托品相比,用小剂量的阿托品预防AMI后RA的效果较好,能够显著降低患者缓慢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剂量 阿托品 急性心肌 灌注心律失常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后再灌注心律失常应用胺碘酮治疗的护理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娅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17年第9期1-2,共2页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后再灌注心律失常应用胺碘酮治疗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4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再灌注心律失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应用胺碘酮治疗,治疗期间按照不同护理方法将其分为常规组与个体化组各42例,常规组...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后再灌注心律失常应用胺碘酮治疗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4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再灌注心律失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应用胺碘酮治疗,治疗期间按照不同护理方法将其分为常规组与个体化组各42例,常规组给予常规护理,个体化组给予个体化护理,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常规组的总有效率是81.0%,个体化组是92.9%,个体化组高于常规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压与心率,个体化组的心率低于常规组,差异显著(P<0.05);常规组的心室颤动与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分别为21.4%、16.7%,个体化组分别为7.1%、4.8%,个体化组均低于常规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后再灌注心律失常应用胺碘酮治疗的效果显著,治疗期间实施个体化护理,可确保患者生命体征稳定,且可明显降低心室颤动与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 灌注 心律失常 胺碘酮 护理
下载PDF
左卡尼汀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再灌注心律失常临床观察
14
作者 赵彦娥 《中国医学工程》 2012年第2期104-105,共2页
目的探讨左卡尼汀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后发生再灌注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4月至2011年4月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0例,以上患者均符合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指征,上述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 目的探讨左卡尼汀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后发生再灌注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4月至2011年4月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0例,以上患者均符合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指征,上述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均采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观察组在溶栓治疗基础上给予左卡尼汀治疗,连续应用7d。观察两组患者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发生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肌梗死静脉溶栓治疗中应用左卡尼汀能够有效的预防和减少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临床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 左卡尼汀 尿激酶 静脉溶栓 灌注心律失常
下载PDF
芪参益气滴丸对气虚血瘀型急性心肌梗死PCT术后再灌注损伤的疗效观察
15
作者 金欢亮 李建华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5期527-531,共5页
目的探讨芪参益气滴丸对气虚血瘀型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术后再灌注损伤心肌微血管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6月收治的92例气虚血瘀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2组均接受PCI治疗,... 目的探讨芪参益气滴丸对气虚血瘀型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术后再灌注损伤心肌微血管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6月收治的92例气虚血瘀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2组均接受PCI治疗,术后对照组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和硫酸氢氯吡格雷片,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芪参益气滴丸治疗,均持续4周。比较治疗前后中医症状评分及疗效;采用ELISA试剂盒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还原型谷胱甘肽(L-glutathione reduced,GSH)、肌酸激酶同工酶(creatine kinase isoenzymes,CK-MB)、肌红蛋白(myoglobin,Mb)和心肌肌钙蛋白(cardiac troponinⅠ,cTnI)水平;采用超声仪监测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diameter,LVEDD)和左室收缩末期直径(left ventricular end systolic diameter,LVESD);对比2组治疗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6.96%,显著高于对照组(60.87%)(P<0.05);观察组治疗后胸痛、胸满闷、心悸心慌、气短气促、神疲乏力、咳嗽痰多、手足麻木、口干不欲饮均比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或P<0.05)。治疗4周后,观察组血清SOD、GSH水平均比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CK-MB、cTnI、Mb水平均比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治疗4周后,观察组LVESD(26.65±2.69)mm低于对照组(30.54±3.33)mm(P<0.01)、观察组LVEDD(41.36±3.64)mm低于对照组(45.73±3.41)mm(P<0.01),观察组LVEF(66.54±5.04)%高于对照组(61.43±6.26)%(P<0.01)。结论芪参益气滴丸对气虚血瘀型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后再灌注损伤患者的疗效确切,可减少患者机体中氧自由基,改善心功能及中医症状,降低CK-MB、cTnI、Mb活性,增加SOD、GSH活性,对心肌缺血后再灌注损伤(MIRI)的心肌微血管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芪参益气滴丸 气虚血瘀型 急性心肌梗死后再灌注损伤 心肌微血管保护
下载PDF
基于CMR评估血府逐瘀方对急性心肌梗死病人PCI术后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16
作者 任彬骅 肖长江 +2 位作者 龚逢杰 邱玲玲 伍君子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4年第10期1853-1856,共4页
目的:基于心脏磁共振成像(CMR)评估血府逐瘀方对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2年12月于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收治的364急性心肌梗死病人,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 目的:基于心脏磁共振成像(CMR)评估血府逐瘀方对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2年12月于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收治的364急性心肌梗死病人,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82例。对照组PCI术后予以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血府逐瘀方治疗。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心肌损伤标志物[心肌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及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CMR评估参数[梗死程度(MIS)、缺血危险区面积(AAR)水平、心肌挽救指数(MSI)]。结果:治疗后,两组cTnI、CK-MB及NT-proBNP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MIS、AAR均较治疗前降低,MSI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府逐瘀方有助于减轻急性心肌梗死病人PCI术后缺血再灌注损伤,CMR可检测并量化心肌局部微小形变,可作为早期识别急性心肌梗死病人PCI术后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 血府逐瘀方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缺血灌注损伤 心脏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再灌注心律失常的研究进展
17
作者 殷云雁 周华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4年第11期1996-1999,共4页
再灌注心律失常是指心肌血流阻塞后心肌灌注恢复引起的心律失常。虽然再灌注心律失常是心肌血流成功再通的重要标志物,但也是导致心源性猝死的主要原因。因此,研究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发生机制、影响因素及防治对预防这类并发症非常重要。
关键词 灌注心律失常 室性心律失常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 综述
下载PDF
重庆地区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院前延迟原因分析
18
作者 马文莲 欧秋云 陶贵惠 《吉林医学》 CAS 2024年第3期747-750,共4页
目的:为了探究重庆地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再灌注延迟的各项院前影响原因,以便为后续护理提供可靠依据。方法:选取2021年7月~2023年7月重庆地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13例,其中150例需要使用介入治疗或溶栓治疗后再灌注,院前延误时间以6 h为界... 目的:为了探究重庆地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再灌注延迟的各项院前影响原因,以便为后续护理提供可靠依据。方法:选取2021年7月~2023年7月重庆地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13例,其中150例需要使用介入治疗或溶栓治疗后再灌注,院前延误时间以6 h为界点,分为≤6 h组,与>6 h组,各75例,比较分析影响院前延迟因素。结果:≤6 h组患者平均年龄为(60.27±9.38)岁,女性占比26.67%,糖尿病占比10.67%;>6 h组患者平均年龄为(66.24±8.27)岁,女性占比45.33%,糖尿病占比33.33%,≤6 h组患者年龄、女性、伴有糖尿病高于<6 h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高血压、高血脂及吸烟因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 h组患者伴有脑血管意外占比9.33%、既往心绞痛占比49.33%、不典型胸痛占比10.67%、夜间发病占比22.67%;>6 h患者患者伴有脑血管意外占比21.33%、既往心绞痛占比70.67%、不典型胸痛占比61.33%、夜间发病占比38.67%,≤6 h组各项影响因素均低于>6 h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研究调查得知,对于再灌注患者来说,院前延迟因素主要包括年龄、性别、糖尿病、脑血管意外、既往心绞痛、不典型胸痛、夜间发病等因素,年龄较大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容易发生再灌注时间延迟现象,而且合并症状多,预后效果较差,临床上应对该方面予以重视,并针对这些因素,为患者开通绿色通道,以减少院前延迟治疗情况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 灌注 院前延迟 原因分析
下载PDF
血清MG53水平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后发生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相关性分析
19
作者 姚家芳 李小旺 《心电与循环》 2024年第1期25-28,34,共5页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血清MG53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的关系。方法选择2021年2月至2023年2月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行PCI的AMI患者142例,PCI 1d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MG53水平,并检测肌...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血清MG53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的关系。方法选择2021年2月至2023年2月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行PCI的AMI患者142例,PCI 1d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MG53水平,并检测肌钙蛋白I(cTnI)、D-二聚体(DD)、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根据行PCI期间是否发生MIRI将患者分为MIRI组和非MIRI组。比较两组患者PCI后血清MG53水平,绘制ROC曲线,分析血清MG53对AMI患者PCI后发生MIRI的检测价值。结果PCI后61例出现MIRI,发生率为42.96%;MIRI组患者血清MG53水平为(138.44±45.23)pg/mL,高于非MIRI组的(108.69±25.89)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点二列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MG53水平与AMI患者PCI后发生MIRI呈正相关(r=0.386,P<0.001)。ROC曲线显示,血清MG53水平评估AMI患者PCI后发生MIRI的AUC>0.7,具有一定的检测价值。结论AMI患者PCI后血清MG53与MIRI之间存在弱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心肌缺血灌注损伤 MG53
下载PDF
张家口地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PCI时发生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预测模型
20
作者 杨博 李方江 +1 位作者 张泽鹏 鲁濛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10期5-10,共6页
目的 构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术后发生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预测模型,并评价其有效性。方法 收集张家口地区262例急性心肌梗死并行急诊PCI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PCI术后是否发生缺血/再灌注损伤分为... 目的 构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术后发生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预测模型,并评价其有效性。方法 收集张家口地区262例急性心肌梗死并行急诊PCI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PCI术后是否发生缺血/再灌注损伤分为缺血/再灌注损伤组和非缺血/再灌注损伤组,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筛选独立危险因素,绘制列线图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发生率进行预测。利用ROC下面积(AUC),校准曲线和DAC曲线评价其鉴别力、校准能力和临床应用价值。使用Hosmer-Lemeshow检验评估校准度,使用内部抽样法进行验证。结果 构建不同模型取最小AIC值,最终将收缩压、Killip分级、多支病变、BNP升高、白介素6、超氧化物歧化酶纳入预测模型中绘制列线图,AUC面积为0.818(95%CI:0.748~0.888),校准曲线显示预测结果和实际结果有较好的一致性,决策曲线表明列线图具有临床实用价值。结论 缺血/再灌注损伤预测模型有较高的区分度和准确性,可以筛选高危人群,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家口地区 急性心肌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缺血灌注损伤 预测模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